夯实法治基础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92617719
资源大小:48.9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夯实法治基础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
课题:教学对象:九军反 提供者:#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夯实法治基础九年级I第1而单位:#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以及这节课的价值)课题说明:夯实法治基础处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的内容。学习内容:本框由“选择法治道路”和“描绘法治蓝图”两目组成,阐述法治的 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以及中国 法治新蓝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育价值:通过本课教学,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增强尊法学法守法和 用法的意识,培育法治能力,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二、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积极关心国家法治建设,认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 会一体建设,正确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坚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2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的本质和特征, 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自觉弘扬法治精神。3 .责任意识:增强法治意识,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自觉成 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简要说明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以及学生学习风格)L学习者的学习起点:九年级学生通过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已经初 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同时,法治作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4 .学习态度与风格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国家大事有一定的关注度和兴趣,求知欲 也较强,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观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 策略)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为指导,采取情境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A、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一一通过设置情境,认识法治的价值。B、合作探究式教学一一通过案例的讨论,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在合作 中解决问题。C、自主学习教学一一通过自主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理清知识脉络, 明确教学任务。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以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1 .教学重点:法治建设的意义;2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3 .教学重难点确定依据:重点:根据课标的内容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依法 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法治建设的意 义。难点:基于学情,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对法律有所了解,对法治中国的建设也有 了一定的概念,但学生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有哪些要求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 此结合相应的材料帮助学生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则是本课的难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图片】学生活动1 .观察图片;2 .学生结合图片思 考问题。设计意图本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生 活场景出发,分析法治 与生活的关系。既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帮 助学生认识到:法治与 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图片分别为:酒驾、校车超载、 天价龙虾、走私冻肉。思考:这些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 生活有关系吗?这些现象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和 制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学生思考并回答)结合目标任务阅读 教材,理清本节课的 教学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 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学 习。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要依靠“法 治”的力量,“法治”意味着依 法治理,法治是我们生活安全、 有序、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一 个价值准则,今天我们就一起走 近法治,了解一下该如何夯实法 治基石呢?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呈现】学习目标1 .知道法治的内涵、要求和价 值;2 .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的进程;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选择;4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 目标和要求;5、知道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第一篇:法治中国,必然选择活动一:合作探寻“法治的价值”【多媒体呈现】1、观看视频2、阅读材料,引导 学生多角度思考通过观看视频和思考材料,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帮助学生全面认1 .播放视频杜绝冤家错案一 一张玉环案2 .材料:2020年2月3日,宁 夏银川市公安局破获首例销售 假冒伪劣口罩,犯罪嫌疑人王 某、陈某某被捕。思考:(1)张玉环案说明了什么?(2)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有什么 影响?(3)犯罪嫌疑人王某、陈某某 被捕。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通过上述案例的分 析,我们可以感受法治对个人、 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思考法治的价 值。识法治的价值(对个人、 社会、国家)。活动二:结合教材46页“法治 思维与人治思维不同”,辨析人 治与法治的区别。(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通过人治与法治的对 比,我们发现法治是治理国家的 最佳方式。小组讨论人治与法 治各自的特点,在对 比中阐明法治的优 势通过对人治与法治的剖 析,引发学生对人治与 法治的对比思考,明确 法治的优势,再次坚定 选择法治道路的正确 性。活动三:合作探究“法治要求”材料:1、民法典草案先后7次 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 见90余万条。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形成了目前总共7编 1260条的民法典草案。被称为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二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 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 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 任。思考:1、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制定民 法典?2、民法典为什么要为见义勇为 者护航?3、有了民法典就能杜绝“好人 吃亏”的现象发生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民法典的编 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科学完善具有重要 意义。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在此 基础上良法得到有效实施还需 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第二篇:法治中国,探索历程活动四:绘制年代尺了解法治 历程1、【多媒体呈现】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一人治 社会;近代3国一一变法改制;新中国成立后 ?2.阅读P48页相关链接内容,阅读材料进行小组 讨论:1 .阅读教材2 .绘制中国探索法 治的历程尤其是“改 革开放以来的法治 进程。通过聚焦社会视角,结 合法律条文,展开小组 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制 定良法的必要性以及良 法的三个标准。明确法 治的两个要求:有良法 治行善治。通过绘制年代尺,帮助 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 上增强选择法治道路的 坚定性。绘制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年 代尺。3.结合年代尺思考:从中国的 法治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教师总结:从绘制年代尺中我们 可以了解中国探寻法治的历程。 感受中国法治的逐步完善和进 步,认识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丰 富和发展。再次感受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正确性第三篇:法治中国描绘新蓝图活动五:观视看频识新蓝图【多媒体呈现】1 .观看视频。2 .复述依法治国总 目标: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新十六字方 针”: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通过视频让学生直接感 受到国家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和新十六 字方针,为后面的学习 作铺垫。1、播放视频: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节选片 段。2、阅读教材第49页相关链接, 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 目标。思考:1.视频中提出全面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视频中提到的“新十六字” 方针是什么?活动六:共建法治中1、阅读教材49页探究与分享中 提供的4个事例,并结合课前收 集的法治新闻,感受法治中国的 脉搏。2、材料:民法典的制定过程: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 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 立法任务;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一政协 协商一人大审议通过一政府执 行”的法定程序,思考:1、根据法治新闻事例,小组讨 论分析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 些进步。2、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对你有什 么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通过这几个重大的法治新闻事 例,我们能感受到法治中国建设 的巨大进步。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3、我们是中学生,作为法治中 国的参与者,能为法治中国建设 作出哪些贡献?四、 课堂小结“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 强”。法治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在 中国迈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支持。一路走来,法治伴我们健 康成长,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 法治中国。布置作业:绘制一期以“共建法 治中国”为主题的手抄报。1 .小组内讨论问题, 分析中国法治建设 取得了哪些进步。学生思考并发言过关注法治新闻,引导 学生感受法治中国建设 的巨大进步,以及补充 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材料 引导学生明确道路决定 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明 确担当。结束本课,升华认知。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以及设计理念)夯实法治基础设计理念:板书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法治天平的形式呈现出来,天平的两 个祛码分别是“良法”和“善治”二者同样重要,保持着天平的平衡。利用天平 的底座呈现重点知识的脉络。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教学反思:本课学习了两部分的内容,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描绘法 治蓝图,回顾改革以来的法治进程。本课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热情较高,基本达到 预期目标,不足在于学生活动时间少,自主思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