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分层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docx

    • 资源ID:92624028       资源大小:25.1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分层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docx

    第19课辛亥革命题组A基础过关练1 .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 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 的成功应得益于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 可知,革命军的主体是新军,训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军事改革内容,新军利用汉阳兵工厂的 武器和湖北的资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说明晚晴新政客观推动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故选D; 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 . 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变革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答案】A【解析】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因为20世纪初期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而没有 存在的必要了,再加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所以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清政府也进行了清末新政等改革而非拒绝任何形式的变革,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也均是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导致相应地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而题干中材料出自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组织未备,训练 未周”,这只是浅层次的原因,并不是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B正确;材料分析的是辛亥 革命失败的原因,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排除A;材料也不能说明孙中山 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排除C;孙中山并没有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排除D。故选B。5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 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下列各项能印证吴玉章观点的历史事件有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建立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陷入军阀割据 孙中山护法运动遭到失败A.B.C.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和袁世凯登台作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主要 历史依据有袁世凯上台后,实行专制独裁甚至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 面,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领导的两次护法运动先后遭到了失败,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远未 完成,符合题意,C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发生在清帝退位以前,说法错误,与之 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事实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因此有人认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当今的美国历史 课程标准却指出:“如果认为事件必然要这样发展,事情就该这么发生,那么,个人就会缺 少自由意志和做出选择的能力。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历史本来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他们就 会无意中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未来也是必然的或预先确定的,人类和个人行为毫无价值。再 没有什么态度能比这个更能培养公民的冷漠感、玩世不恭和弃世的心态了。我们必须一 直努力用历史学家的语言:'归还历史以本来就有的各种选择权'。”显然,建立在缜密的逻 辑、充分的证据之上的历史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基于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多数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么,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不可避 免的吗?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答案】观点一:可以避免。临时政府暂不急于统一北方,待南方政权巩固后再一举推翻清 政府;迅速组建并训练一支自己的革命军;加强对临时政府的政权建设,清除投机革命的旧 官僚;加强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与教育;采取灵活实用的外交政策;迅速落实民生主义。观点二:不可避免。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军队;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中国封建势力强 大;中国的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列强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民众的思想尚未启蒙;临时政府 内部意见不一。【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归还历史以本来就有的各种选择权”“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之上 的历史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等信息,对于本题的解答可以确定两 种不同的观点,即“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如果确定“可以避免”,应当联系所学当时 的社会状况,从临时政府可以或可能采取的措施,得出能够避免辛亥革命失败的结果。如果 确定“不可避免”,应当联系所学,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民众思想、临时政府,和对立 面专制思想、列强的压力等方面来论证辛亥革命失败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时代发展的潮流原因但均非主要原因,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A.武昌起义胜利B.各省纷纷独立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1912年中华民国 的建立,而民国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D正确;武昌起义胜利只是辛亥革命时 期局部战役的胜利,与题干整体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符,排除A; B、C不属于“胜利”领域, 排除。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 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 “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 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答案】D【分析】材料强调了由于民众缺乏“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启蒙而导致了袁世凯于1915年称 帝等的发生,所以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就是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选D是符合 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军阀割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是民众启蒙而非经济的现代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失败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一一民众启蒙对的政治民主的重要性,所以 选Do5.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1916年3月,袁世凯在 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当了 83天的皇帝。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 骂声中死去。由此可见袁世凯称帝失败主要是由于A.袁世凯的倒行逆施B.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C.袁世凯的寿命短暂D.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答案】D【解析】据材料“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1916年3月,袁 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 念,使民主与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称帝遭到了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称帝失败,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题组B能力提升练1 .美国学者杜威在1919年底谈到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 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 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这一观点A.没有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B.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C.肯定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的贡献D.意在突出思想革命的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杜威所指的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是指辛 亥革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相对失败”的原因是欠缺一场思想革命,这与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基本吻合的,而当时国内也在1915年开始了一场思想启 蒙与革命一一新文化运动;据此可知,材料中杜威的观点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故选B项;材料主要探讨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 认为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是失败的,排除C项;在杜威看来,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是相辅 相成的,排除D项。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 1 911年在中国建立起来的美国共和政 体的仿制品,真是 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 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据此可知,他 认为A.中国社会缺乏建立共和政体的必要条件B.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没有社会基础C.辛亥革命后,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D.中华民国因为仿效美国共和政体而导致失败【答案】A【解析】根据"1911年”可判断相关事件为辛亥革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和共和政体是 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等表明这段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了西方模 式,强调中国社会缺乏建立共和政体的必要条件,A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 除。故选A项。3 . 1911年12月15日,法国驻华公使斐格在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北京的大多数外国使节 都认为,由于目前交战双方都缺乏资金,中国无疑正面临着无政府主义的巨大威胁。就目前 而言,也只有袁世凯才能让这个国家避免混乱J这表明当时A.南京临时政府潜伏失败危机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列强希望中国建立民主政治D.列强准备干涉中国革命【答案】D【解析】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西方列强宣称只有袁世凯才能收拾中国政局,表明这一时期西方 列强准备通过扶持袁世凯做其代理人来干涉中国革命,故选D项;1912年1月,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就已经开始 勾结,故排除B项:C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4 .就其内容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来说,它并没有完全失败,原因有二:一则它的许 多内容在民国的历史上得以继续;二则它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与辛亥革命的方向,最终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是并行不悖的。它A.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没有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说的是清末新政,其虽然有进步之处,但最终失败,说明的是它没有为中国找到真正的 出路,故选C; A是戊戌变法的意义,B指辛亥革命的意义,D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排除。5 .下表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湖北的主要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时间主要活动1911 年 n 月 30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公推谭人风为临时议长1911 年 12 月 3 H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由独立各省代表22人签名1911年12月4日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各省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也在南京1911年12月5日议决与袁世凯所派代表的和谈条件:一、推倒满清政府;二、主张共和政体A.南北和谈成效显著B.共和政体得到确立C.民主法治原则得以践行D.辛亥革命存在失败隐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湖北召开会议,“公推临时议长”; 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临时大总统”;议决与袁世凯所派代表的“和 谈条件”,这些实践活动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政治原则,故C项正确;南北和谈尚在酝酿,故 A项错误;当时共和政体尚未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湖 北的主要活动情况,未体现辛亥革命存在失败隐患,故D项错误。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 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 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 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 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 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 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 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 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 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 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 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 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 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 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1)相同问题: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制定宪法,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 的长治久安。政治智慧: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分权制衡;利益兼顾;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 度。(2)原因:民国初年列强侵略中国,各政治力量忙于争权夺利,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导 致政局不稳;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整体素质低下,不能承担公民的政治责任;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认识: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民主政治 具有多样性。【解析】(1)问题:根据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美国在建 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可知,民国初 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面临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急需制定宪法, 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智慧:根据材料一中“建立分权的宪政制 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权制衡;根据“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 可知,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利益兼顾;根据材料一中“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 为民族的整体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2)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列强侵略中国,各政治力量忙于争 权夺利,不顾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导致政局不稳;根据材料二中“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 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整体素质低下,不能承担公民的政治责任;根据唯物史观,即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根本原因在 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认识: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发展史分析可知,专制到民主 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国情相结合;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题组C培优拔尖练1 .“戊戌年间由亲政的光绪帝主持的变法运动曾使举国上下一致欢呼,庚子之后由恢复“听 政”的慈禧主持的“新政”却使国人普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据宣统二年编制的预算统 计,清政府于1899年的财政赤字即达1, 300余万两,1910年却增至8, 000万两左右”。“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时,世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 以后.则多有有识之士为其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J这些史料说明清朝末年A. 1898年清政府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B.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C.清政府丧失了改良自救的最佳机遇D.清末新政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国人对慈禧太后恢复亲政表示失望,而且清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高涨,同时国 人对革命起义表现出越来越浓烈的同情态度,这都说明清政府已经丧失了民心,丧失了改良 自救的机遇,故选C;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迈出的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 “得到一致认 可”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清政府灭亡以后,排除D。2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 国、德国等国。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 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主要是由于A.革命运动的高涨B.清末新政的失败C.黄花岗起义爆发D.革命派积极推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主要和革命运动高涨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有关,A正 确;BCD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3 .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了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十余省,参与签名者达数十万人, 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表示:国家前途“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 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重大意义是A.宣告了立宪运动彻底失败B.使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C.使革命派的群众基础扩大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有很强的社会动力,即立宪派的推动,但皇族内阁的骗局使立宪派大失所 望,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故选c; A材料无法体现,排 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部分立宪派转向革命,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但不能说 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排除1)。4 .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 尝或离。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J这表明孙中山A.革命立场发生根本转变B.尚未找到革命失败根源C.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D.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分层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