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5篇)[001].docx
-
资源ID:92626488
资源大小:40.72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15篇)[001].docx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通用15篇)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1 小时候,都是爸爸妈妈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饭、刷牙、洗脸等种种事情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一点一点地做好。那时,爸爸妈妈不但要照管我,家务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还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妈妈是把生命给我们的人,从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到成长为今日的五年级学生,爸爸妈妈牺牲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用世上最无私的爱哺育我们,使我们长大成人。 现在我长大了,渐渐谅解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他们每天的操劳、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更是应当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去报答我们的父母。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难,不需要华美的礼物,也不需要过于浪费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亲自做的一张小贺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亲自做的礼物,就足以表达内心的语言。但我们最好是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例如,考试时候,考了好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平常多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妈妈捶捶背;在他们下班回来的时候泡上一杯芳香可口的茶端到他们的面前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所以现在,我尽可能多孝敬父母,由于妈妈工作忙,我没有许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时机,我都会尽我的绵薄之力:父母过生日,我会为他们细心预备一份小礼物,让他们快乐;为实现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工作繁忙的时候,我就会煮饭,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我会像他们关怀我一样,关注他们的身体安康,为他们端茶送水,驱寒暖和;当我做错事情或顶撞父母后,就会主动向父母成认错误;时常会跟父母讲些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牢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对于父母,我们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就是给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在此,我呼吁天下全部的儿女们:多多关怀你们最亲的父母吧!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2 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赞扬,鄙视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和善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诞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今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难过,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心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助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看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赞扬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尊敬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看好孩子和父母,关怀爱护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爱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担当起家务和照看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哀思,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劳,常常说宽心的话劝慰父母。父母慢慢从失去儿子的哀思中渐渐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欢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谐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看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打算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常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美丽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特别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非常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23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难过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服侍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常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表达在对老人 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谈天,常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犹如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非常孝顺长辈。 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谐相处更是不简单,这个过程必需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地。朱贵珍不仅孝敬公婆,侍侯父母,还哺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全都赞扬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漂亮。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3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安慰,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忱的性格以及几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动成为大家传送的佳话。 张静兰是东经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现年62岁,始终置身于社区的公益活动,支持社区工作,但她照看父母大人的行动更是叫大家鄙视。这得从张静兰服侍父亲说起,她的父亲是一位从部队离休的军队干部,老人88岁,由于早年参与革命,身体落下来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体很虚弱,作为女儿的她只要有时间就要回到父母的身边,给父母料理一些家务,做顿可口的饭菜。到2023年的时候,父亲的心脏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军区医院,她更加劳碌了,白天陪护,给老人做饭送饭,晚上陪床,一连多天奔波在自家、母亲那里和医院,自己的女儿看到母亲忙的都心疼,劝她休息一下都不愿,悄悄地奉献着孝心,直到她父亲住院一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人世。她父亲走了,父母那里剩下了一个90岁的老母亲,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每天守在母亲身旁,她父亲的离世给母亲很大的打击,由于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很难割舍,母亲的心情非常低落,很长时间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对母亲的状况,她特别担忧,怕时间长了压垮了母亲的身体,便常常陪老人拉呱、开玩笑,让老人快乐。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最难照看的就是老人,90多岁的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自己已经不能自理了,怎么也不能让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离不开子女的照看了,张静兰本人还有很严峻的糖尿病,连带眼睛视力都下降了,自家里老公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也需要照看,即使这样她和老公商议,照看母亲义不容辞,坚持照看,还是坚持北戴河和秦皇岛两个区来回奔波,每次坐车来回都得2个小时的路程,往往是给老人做好了饭后,再坐车回到北戴河海滨给老公买菜做饭。2023年春天,张静兰年时已高的母亲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张静兰为了兼顾母亲和老公想把母亲接到自家里来一起照看,可是母亲不来,没方法,张静兰就把精力放到了母亲那里,每天给老人买菜洗衣做饭,给老人做爱吃的菜饭,买爱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条不紊。由于胳膊的骨折,每天还得给母亲洗脸穿衣,每顿饭都是她一口一口给老人喂下去的。记得有一次张静兰已经给老人做好了饭,但是老人不愿吃,一问才知道老人想吃饺子,张静兰二话没说就给母亲包饺子。老人的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服侍,根本离不开人,就连自己的女儿做了流产都照看不了,只好叫女儿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看,她的行动得到了自己女儿的理解。就是这样,她一点怨言都没有,她常说老人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照看孝顺老人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90岁的母亲在她的照看下身体已经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复了,老人见人就夸自己的女儿孝顺。邻居邻里都艳羡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女儿。 张静兰不但是父母的孝顺女儿,也是邻居邻里的热心人。张静兰是小区的楼长,辖区内的大事小情都爱给大家供应帮忙,如辖区一位70多岁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调转户口,她就亲自给老人到社区开信到派出所办理。2023年城镇居民医保,她帮忙年近90岁的常凤兰老人办理医保手续,亲自去市医保中心取卡。2023年区里给70岁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补贴,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时,还亲自给他们填表预备申请的资料,带着大家到银行取钱。社区每次组织活动,她管辖的片区参与人数的都居多,并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细心照看大家,叫大家留意安全。她的实际行动,得到了邻居邻里的敬重和爱戴。 张静兰就是这样敬老爱老的,她的行动影响着社区的每个人,是社区居民的学习的典范。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4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我是听爸爸妈妈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长大的。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我从心底就种上了孝老爱亲的“种子”,随着我的成长这颗“种子”渐渐的发芽生根。人类的爱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我会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在妈妈忙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我会给她端来一盆洗脚水。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承受了照看妈妈的任务,给妈妈端水喂药,第一次用电饭锅给妈妈熬粥。当妈妈端着我煮的粥时,眼泪流了下来。我看到妈妈喝着我为她煮的粥,特别快乐,心里很骄傲。 在小区里,我见到熟悉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与邻里和谐相处。在外出的时候我会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让座。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会以此为鼓舞连续努力,做一个敬重长辈,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的优秀小公民。 在学校,教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讲道德,懂礼仪,教育我们以喜爱国家、效劳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恳守信、遵纪守法做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我谨记学校教师的教育,敬重师长,和同学们团结友爱,热心的去帮忙需要帮忙的同学。去年军训的时候,我上铺的一位同学的手不当心划破了,我们抓紧带她去医务室包扎,劝慰她不要可怕,在晚上洗漱时,怕她的手沾水帮她打洗脸水洗脸,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快乐,并体会到了帮忙同学后无比欢乐的心情。类似的是事情许多,这让我和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里,我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社区活动、慰问退休老教师,给他们送去暖和、带去欢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5 李云宽,男,13岁,家住武安市南通乐村,目前就读于武安市第九中学1312班。生活给予了这位13岁少年坚强的品质,朴实的性格以及面对挫折的士气。和全部的13岁少年一样,李云宽阳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学评比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动中,假如不是同学的举荐,我们或许就很难读懂这位朴实少年背后生活的艰辛和对家庭的担当。 两年多以前在李云宽的家中,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质朴,兄妹间的互爱,给这个不是很富有的家庭总是带来欢声笑语,和谐温馨。然而当父母拿出全部积蓄修葺新屋的时候,父亲病倒了。修房加上父亲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亲病倒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为了生计母亲必需外出打工,当时11岁的李云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 由于生病,父亲四肢无力,走路太久都会摔倒,因此除了要照看弟妹衣食起居,李云宽还必需担当起家里的全部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做饭,洗衣服、干农活等。为了不耽搁学习,李云宽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同时还要辅导弟弟妹妹的作业,相比其他孩子来说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时间。 今年上初中以后,李云宽就必需住校了,对他来说能见到妈妈就成为了浪费。由于妈妈只有在每月开支以后才会带着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后匆忙离开,用他的话来说,妈妈离他实在太远了。住校后的另一个不便就是家里的家务活就必需积攒了。周末放假后或许别的孩子都在享受妈妈带来的美食,在家里上上网或许找同学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而李永宽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两周家里积攒下来衣物,中午时洗菜、做饭,为家里烹制一顿他们认为不错的午饭,然后先盛满一碗饭,双手送到父亲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亲的眼里总有泪水打转。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来探望父亲时才能实现。 父亲丢失了劳动力量,母亲又常年在外,家里的农活只能落在小云宽的身上。对他来说锄地、拔苗、播种、割棒子样样是好手。为了不给别人造成负担,他一个人曾割完地里全部的棒子。假如有时机你能拉起小云宽的手,触摸手掌上的老茧时,你就会懂得生活过早得赐予了这个13岁少年坚强的品性。 是啊,13岁正是一个天真灿漫,少年不识“愁味道”的年龄,然而自从父亲病倒后,小云宽却先后利用两个暑假上山捉蝎子。别的孩子可能为了好玩,或者作为一种生活体验,而云宽却是为家里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简洁,“父亲每次买药要花好几百块钱,这样父亲就可以多买几次药”。捉蝎子难免被蝎子蛰。一个暑假下来,小云宽被蛰20屡次,甚至一天被蝎子蛰到过4次。就是这样也并没有阻挡云宽为父亲买药的决心,最终两个暑假小云宽挣到了700多块钱。当拿着全部的钱交给父亲时,知道这件事的”全部人被感动了,于是村里人把小云宽当做教育孩子的典范。 幸福或许是心里的感动,幸福或许是内心最简洁的一种需求。当问及捉蝎子这件事时,小云宽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当赚到18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个西瓜;当赚到27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1斤排骨。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或许都没有记忆,但对云宽来说却是一种满意,一种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没有好,我就会始终捉下去!”小云宽一脸严厉的告知我们。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困难,小云宽额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每周父亲都会给他二十块钱的生活费,但小云宽却只拿5块钱。由于他觉得更多的钱应当留给父亲治病,留给弟弟上学。5块钱,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或许维持一天的生活开销都不够,更别说一个星期。但是小云宽去总是能挤出两块钱给4岁的小妹妹买两根火腿或者买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生病了,小云宽却毫不迟疑地把身上仅有的2块6毛钱给了生病的同学,帮他拿药。那一次,妹妹没有再吃到糖。 学校放假的时候,也是云宽最惦念妈妈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或者座车或者爸妈接送,他多想妈妈此时就消失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就是用手轻抚一下自己的头。但是他又知道妈妈是在为这个家奔波,是为自己将来能够有长进。最终云宽自己选择步行,用他的话说这样就省出了路费,同时也节省了“开支”。 虽然很劳碌,虽然很清贫,小云宽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课任教师的眼中云宽是个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云宽是个热心、讲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云宽更是一个自尊、独立的人。国家每年都会有贫困生补助,云宽却没有去申请,“我不想得到别人可怜,再说也没什么好可怜的,有爸爸,有妈妈我其实很幸福!”。 怀揣着一份坚强,一种感恩,用责任和顽强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13岁的少年同样用行动抒写着青春最华美的篇章!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6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诞生在遂宁农家的一般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23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23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进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士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根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非常甜美,并规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将来的路怎样,我都情愿和老公相守相依,始终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平 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术讨论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缺乏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看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谈天。为了照看好瘫痪的大姑子,鼓舞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平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漫步、谈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看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由于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7 李凤芝是雄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一般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看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邻居邻居眼里是榜样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看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全部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每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看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悄悄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把握天气状况,二是依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情愿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月,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治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催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速,转瞬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头,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今,她开头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把戏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常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态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适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谈天劝慰他。常怀庆是党员,常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忙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屡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布满了感谢。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方,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协作得特别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常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焦急的时候,由于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便利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看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邻居邻里都替她担忧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观察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准时消失,向她伸出救济之手。社区党委常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寻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忙,比方帮忙李凤芝清扫室内外卫生,帮忙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局部时间来照看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预备帮忙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特别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常常帮忙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暖和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知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气,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看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由于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特别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有的状况下,付出很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忙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怀他们,精神上鼓舞他们,关怀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对待,敬重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看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简单,他们常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劝慰和生活上的照看,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暖和,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暖和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看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邻居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遗忘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降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排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准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赶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快乐得不知说什么好。 由于她常年在家照看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助,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助,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忙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忙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忙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暖和。 李凤芝只是一名一般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顽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意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制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8 我叫xx,家住xx镇水泥预制厂,在xx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谐,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当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始终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受的苦难不行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气,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由于生活好了而遗忘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遗忘父母的哺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和善的敬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细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黄昏,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着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马上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始终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常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敬重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急躁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始终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细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看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谐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困难的方法,特殊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方: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谐。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冲突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谐幸福,让四邻艳羡,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赞扬。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四周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冲突,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敬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简单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终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迟疑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榜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消失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屡次被评为xx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敬重老人、爱惜老人、关怀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当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当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9 九龙园小区有这样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点的房子里,虽拥挤但幸福美满,大家都和谐相处,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家庭是由于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为此在悄悄付出。沈光存是一个勤劳简朴、热忱和善、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数年来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张海德没有正式的工作,平常靠打零工,做保洁,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料理家务,再加上年龄比拟大,于是沈光存就担当了一切家务。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可是在这个家里沈光存很奇妙的处理了婆媳关系。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体很安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气不好总是动不动就对家里发火。沈光存从不埋怨,总是悄悄听着承受着。 去年8月份,已90多岁高龄的婆婆生病瘫痪在床,子女要忙于工作,沈光存在照看孙子的同时还要到医院照看婆婆,家里医院两头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经过细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转。后来接到家里调养。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看,从没一句埋怨。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人病时间长了,就不招儿孙待见了,但是她却觉得照看婆婆越久,心里越是牵挂她,越是放不下。当别人问她累不累的时候,沈光存总是笑着说,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后我们也会老的,再说了把孩子们养这么大不简单呀 沈光存,作为一名儿媳,始终尽着儿媳的孝道,作为妻子,悄悄为丈夫守着家,作为婆婆,带着儿子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为赡养着老人教育着子女,让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敬重才能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和谐。 孝老爱亲榜样事迹材料 篇10 现年35岁,1996年技校毕业安排到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简称xx集团),现为xx集团本部资产治理公司聚氯乙烯厂的一名一般女工。1997年,她与xx公司员工自由恋爱结婚。作为一般工人,他俩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间十三平米的小屋。2023年7月儿子诞生,小家庭沉醉在欢快中。虽经济不算富裕,他们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将公婆从农村接来,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洁和谐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2023年3月22日丈夫在重庆万州不幸因意外摔死,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27岁的尝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测与无奈。亡夫的父母都是一般农夫,本哺育了一双儿女,期盼着能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女儿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将全部的盼望寄予在儿子身上,命运对两位老人是却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儿子也离他们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再一次给年岁已高的公婆沉重打击,公婆相继病倒。 家里失去了男人这个顶梁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困难可想而知!她感觉天都要塌了,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她想到了死!想到黄泉路上去寻找那相亲相爱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头的公婆无依无靠,再看看蹒跚学步的儿子天真无邪,几年来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和善的老人早就和她融为血肉相连的亲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弃他们吗?不,不能啊!意识到:自己决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要扛起两个老人老有所养的担当,命运既然这样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对,顽强地挺下去。 擦干了眼泪的,面对公婆无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对老人许下承诺:“爸、妈,佰均和姐都走了,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来对待,我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看到得意年幼的孙子,再看看神情坚决的媳妇,两位老人放下心来。一家人住在一起后,儿媳尽心照看老人的生活,饭桌上的肉、好吃的菜,尽量给老人和孩子留着。八年来,虽然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但和谐谦让的他们,让孩子享受到了无比的幸福与欢乐。 风烛残年的公公常常生病,送医院的路上夏天日晒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风凛冽最苦的人还是。20xx年初春的一个夜里,老人发烧病得不轻,赶忙整理好到医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来到楼下,漆黑的四周没有出租车的影子,更没有一个可以帮助的人。没有由于难而放弃,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赶,悄悄的夜里只有她呼呼的喘气声,伴着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往医院。等医生给老人检查完并打上吊针后,又困又累的松了一口气,趴在老人的床头柜上睡着了,等护士给老人输完液叫醒她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为了让儿子从小树立孝敬老人的意识,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每天让儿子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药端饭,让孩子和她一起照看两位老人,尽可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暖和,增加生活的信念。 八年的光阴,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同事和朋友都盼望能有一个男人帮帮她,每次介绍的男友,得知她还要供给前夫多病父母的实际状况后都离开了。现实的残酷没能动摇决心,她回忆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儿女双亡的无依无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老人,她毅然选择了前夫的父母,放弃了重新组建家庭的盼望,她要替逝去的爱人尽到赡养双亲的责任,让爱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每天长大,需要各种学杂费,公公始终生病,只能靠简洁的药物维持,生活上再怎么节省开销每月仍捉襟见肘,经济压力让喘不过气来。和善的婆婆为了替她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偷偷去捡破烂换钱以贴补家用,面对生活的困难,面对“倔强”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认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门了,到黄昏仍没回来。下班得知后,不顾天已经下起了大雨,赶忙跑去四周的几个小区找寻,当她在一个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弯曲着脊背、被雨水湿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边的一筐破烂时,她不禁流泪满面,深深的自责,死死咬住嘴唇,抖动着叫了一声:“妈,让我来背。”婆婆用慈祥的眼光看着她:“不关事,妈和老汉拖累你了,娃儿,你也辛苦啊”。当背起沉沉的破烂,一手撑起伞,一手扶起年迈的婆婆,冒着大雨往家里走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虽然生活困难,但是却没有由于家庭缘由影响过工作,十五年来,她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通过不懈努力,从一名一般包装操工成长为一名DCS自动掌握系统的操作骨干,屡次被分厂评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公司、领导、同事的帮忙和期望。 只是一名一般女工,没有多少丰功伟绩,但是她那种在重重困难和打击下不自弃的顽强与独立和对公婆不抛弃的坚守,深深地鼓励和感动了四周的人。她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真实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点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挚爱感染人,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一盏不灭的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