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投资银行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ppt

    • 资源ID:92657617       资源大小:466.5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投资银行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ppt

    第二章 投资银行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本章主要介绍投资银行的成长环境、发展轨迹和发展趋势。这可以沿着二条思路展开:一是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二是投资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关系。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第三节 投资银行发展的新趋势第四节 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一、投资银行起源和早期发展 最早的投资银行型业务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多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那时某些富有的商人不仅为王公贵族和教会提供贷款,而且还帮助他们管理财产、制定策略这种业务活动与今天投资银行的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职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投资银行形成的另一个分支则是贸易商人和商人银行的发展。随着贸易的兴起,许多商人累积了财富,在从事商业贸易的同时,还向其他商人提供资金融通的支持。融资利润的丰厚使得一些商人专注于融资业务,最终成为汇票经纪人或银行家,他们便形成了早期的商人银行 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761年由 T A汤毕尔在费城建立的;而撒尼尔普赖姆是公认的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创始人,他成立经营外汇的普赖姆华德全投资银行,并且进入批量证券交易领域。美国投资银行业产生后,加入了与英国等欧洲老牌商人银行竞争的行列。美国的投资银行不仅从事贸易、承兑汇票、持有汇票和为贸易融资的业务,而且在19世纪的70-80年代中,开始大量进入政府债券、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业务中,在迅速占领本土市场后,它们又向英国乃至欧洲大量派出投资银行家,设立分支机构和营运场所,这些美国投资银行后来发展成为立足美国的国际商号。二、现代投资银行形成和发展1、1929年大崩溃前的投资银行2、1929-1933年的投资银行3、大危机后投资银行的发展4、新兴市场投资银行的发展三、现代投资银行发展的共性分析 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如下的一般共性特征:(1)证券与证券交易的发展。投资银行诞生伊始,就同证券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证券交易及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更是投资银行迅猛壮大的催化剂。(2)战争等特殊事件带来的资金需求。(3)股份公司出现给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带来革命性影响。(4)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发行债券,是投资银行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5)企业兼并刺激投资银行并购业务和咨询业务的跃升。图2-1 国际银行贷款和国际证券融资净额的变化(单位:10亿美元)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银证分业型银证分业型如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国、日本等国 银证混业型银证混业型如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一、银证分业型模式 美国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分业型的投资银行体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定:任何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指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购买某些股票和债券三类证券业务之外,不能经营证券投资业务。而经营证券投资业务的投资银行也不能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同时,该法还规定,任何商业银行不能设立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而任何投资银行也不能设立吸收公众存款的分公司。日本于1948年发布证券交易法,确定了分业型的投资银行体制。证券交易法规定银行和信托机构不准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中介、代理、代销、承购、承销等业务,这类业务应由证券公司经营并获取相关利润。英国从30年代大危机后便实行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但却没有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做出严格、明确的业务划分。与其说英国金融业的这种职能分业是法律和规范造成的,还不如说其是历史和惯例的结果。二、银证混业型模式 欧洲大陆的国家,基本上采取银证混合型模式,允许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其中德国的混业型模式堪称典范。在所谓的“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 System)的管理体系下,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则其可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目标和各种主客观条件,自行选择经营业务种类,政府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不予多作干预。德国银行历来就有综合存贷业务与证券业务的特点。德国的混业型模式不仅没有使德国的金融体制陷于动荡与不稳定,相反还极好地促进了德国银行的发展壮大,从而促成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莱茵河经济奇迹”的出现。当然,这与德国健全的银行体制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三、不同发展模式的利弊分析1分业型模式的利弊分析 首先,分业型投资银行体制有效地降低了整个金融体制运行中的风险。其次,分业型投资银行体制有益于保障证券市场的公正与合理。再次,分业型投资银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金融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使得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别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各司其职,拓展自己的业务天地。最后,分业型投资银行模式限制了银行的业务活动,从而制约了本国银行的发展壮大,严重影响和削弱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二战后,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迫切需要向外进行经济扩张,以扩大市场和利润,但是面临欧日等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德国万能银行)的竞争,被缚住手脚的美国商业银行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80年代日趋严重,1989年外资银行贷款占美国商业贷款的28.5,而美国银行占其他国家的贷款比例却仅为20.4 1992年,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在世界百家大银行排行榜上仅居27名,远逊于许多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商业银行。美国商业银行的艰难处境已引起美国朝野的关注,要求放松管制,修改甚至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案例:美国分业型投资银行模式限制了本国银行的业务活动2混业型模式的利弊分析 首先,混合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全能银行可以建立“金融超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其有限资源,实现金融业的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盈利。其次,混业模式有益于降低银行的自身风险,使得某种业务的收益下降可以用其他业务的收益来弥补,从而保障利润的稳定性。第三,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结合起来,就可以在承销时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降低贷款的呆帐率和投资银行承销业务的风险。第四,混业经营模式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最后,混业型模式的可能会给整个金融体制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实行这一体制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制度。第三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一、混业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资银行出现了混业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等趋势。1、混业发展的概况 近20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领域的创新,金融管制的放开和新金融市场的开拓,传统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日渐模糊,两者之间的差别已日益缩小。2、混业发展的原因 除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本身内在利益驱动之外,混业发展倾向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许多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和有关人士认为,造成30年代大危机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2)二战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金融市场被开拓出来,过去的金融法律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这些市场中的业务活动并没有做出限制,因此新金融市场就成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竞争角逐的场所。(3)无论是投资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找到了互相侵蚀对方传统业务领域的方法。(4)国际业务的拓展,极大地推进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混业发展。3、英、日、美三国的混业化状况(1)英国的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开始金融自由化的历程,其标志是1986年10月27日伦敦证券交易所实施的重大改革即所谓“大爆炸”(Big Bang)。这一改革对投资银行业务经营最有意义的一点是:改变传统的限制非交易所会员参股会员行号的作法,允许非会员可以取得会员行号的100所有权,从而使许多商业银行顺利取得伦敦证券交易所某些会员的全部股权,直接参于证券业务。金融自由化的结果是传统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界限几乎不复存在,投资银行开始经营存贷业务,商业银行也开始从事证券业务(当然,它们的业务侧重点依然存在)。(2)日本的状况 二战之后,日本曾对各金融机构进行了严厉的管制。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日本开始金融自由化的进程。1985年,日本通过开设市场浮动利率定期存款业务和大额定期存单业务;1992年6月,日本颁布了金融制度改正法,其中允许银行通过设立证券子公司(最低资本金为100亿日元)的形式介入证券业务;1993年又批准普通银行新设中长期存款和变动利率存款;1994年10月,日本大藏省又允许五大城市银行设立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日本对银证混业的完全解禁出现于1996年底开始推行的金融大改革中。1998年12月1日,24个金融改革法在内的“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终于面世,这些法规与外汇法、日本银行法共同构成了日本金融法规的新体系,标志着日本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美国的状况 1977年,美国放宽对证券法的解释,商业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开始从事证券经纪业务;1978年放宽银行承销商业汇票和公司债券的限制;1980年,美国通过放松管制法,这一法案冲击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严格而僵化的银行体制;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银行界中出现了呼吁废除或修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浪潮;199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声称要全面改革美国的银行系统;1991年2月5日,美国财政部向国会提出金融制度现代化促进银行的安全和竞争的建议,要求修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消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最后文本,该法案摈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后者所代表的金融分业管理的教条,为银证混业经营扫清了最后的法律障碍。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商业银行已经展开通过收购投资银行快速进入投资银行领域的战略行动,展露出全能银行的面目。作作为为收收购购方的商方的商业银业银行行被收被收购购的投的投资银资银行行国家银行蒙哥马利证券公司信孚银行艾利克斯布郎公司美国银行罗伯逊斯蒂芬基金管理公司花旗银行旅行者集团(下有所罗门公司)表2-1 美国商业银行收购投资银行4、混业发展条件下投资银行的对策(1)主动兼并其他金融机构发展金融超市(2)集中有限资源保持核心竞争力(3)开展地方业务发挥区域优势(4)和其他金融机构合并或向外出售 值得指出的是,混业化或多样化经营历来是一把双刃剑。混业经营能使全能银行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发展各类投资银行业务,但是,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毕竟有着本质的差别,两者在经营管理上的磨合并不容易,综合优势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转化为“综合劣势”。二、全球化1、投资银行全球化概述1985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美国351018996107129131135164213230日本621561199272786065849691德国33665755171171159172200257334法国21525479187187201180227314415意大利 4182760192192207253468677640加拿大 27556481153153212194258355331注:表中数据为居民与非居民买卖证券总额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第69期年报表2-2 各国股票和债券的跨境交易额对GDP的比率(%)从表2-2可以看到,在主要发达国家,股票和债券的跨境交易额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从1985年的不超过62提高到1998年普遍位于300的水平以上。从投资银行的本源业务即证券业务来看,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乃是国内业务的扩展和延伸,这可从图2-2中明显看出。与此相适应,投资银行已经彻底地跨越了地域和市场的限制,经营着越来越广泛的国际业务,成为全球化的投资银行。国外筹资者参与国外二级市场国外投资者分 销 承销国内筹资者参与国内二级市场国内投资者 图2-2 投资银行的国内与国际业务2、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 在1960年之前,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资银行。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虽然当时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规模年年递增,但业务范围还比较小,业务种类也还很单一。1960年以前,投资银行国际业务基本上依靠其在国外的代理行开展,双方之间并不存在着隶属关系,只是通过协商谈判确立了一种佣金分享、互相独立、互相合作的关系。国际业务还仅限于个别特殊地区 (2)大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投资银行国际业务大发展的时期。此阶段的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特点是:世界大投资银行纷纷设立国外分支机构,从而使国际业务依靠代理行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投资银行业务出现了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一家投资银行开始兼营多种国际业务,不再局限于某一、两项专门业务。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与欧洲债券市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虽然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环境相对宽松得多,所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已经在许多国际金融市场上展开了直接的竞争。(3)最终确立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银行的国际业务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尤其在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许多大投资银行都发展成为全球投资银行。这主要表现在:全球业务网络已经建立和逐步完善,许多投资银行已经基本上在世界所有的国际或区域金融中心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国际业务规模迅速膨胀,许多海外投资银行已成为这些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国际业务的管理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全球投资银行都有了负责协调管理全球业务的专门机构。国际业务多样化、一体化已成为现实。投资银行拥有着大量的国外资产,在国际范围内从事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活动。3、促成全球化的因素(1)投资银行的主观要求 首先,拓展国际业务有益于投资银行获取更多的利润来源,突破相对较狭小的国内市场限制。其次,通过国际网络和国际业务,投资银行可以获得更多、更迅捷、更准确的信息,从而改善对本国客户的服务质量,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要。第三,国际业务有益于投资银行通过国家和地区间的分散经营,降低风险。第四,将业务领域拓展到新兴工业国家和迅速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投资银行可以分享这些国家经济起飞时所带来的巨大利润。(2)投资银行全球化的客观条件 从70年代末起,各国相继拆除了金融壁垒,使投资银行的全球化成为可能。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不平衡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投资银行全球化。国际证券业在80年代的发展是导致投资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需要投资银行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多功能的服务,只有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全球投资银行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全球化虽然给投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也向投资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投资银行全球化也给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三、网络化 因特网还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投资银行的发行和交易业务,导致网上虚拟投资银行产生,使投资银行产生了网络化的趋势。1、证券市场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证券市场提高效率、增加信息流通和交易规模创造了无限机会。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场所、登记清算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均利用因特网拓展和从事证券业务,整个证券市场出现了网络化的趋势。2、承销发行网络化3、证券交易网络化(2)网络降低了承销发行的成本和投资银行的收入。证券交易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网上交易的迅猛发展。(1)网络改变了承销发行的传统作业习惯(3)网络给投资银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第四节 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一、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和发展阶段 我国的股票交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91年建立的证券掮客公会构成了我国证券交易所的雏形。1920年和1921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开业。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的金融中心,中外投资者均可通过经纪商买卖中外企业股票、债券、政府公债和期货等。1946年以华商证券交易所为基础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停业。此后,我国证券市场出现30年的空白。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证券市场逐步成长起来,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突破性的发展阶段:(1)从国债发行到交易柜台的出现 (2)从柜台交易到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 (3)从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到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形成 (4)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的基本实现二、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轨迹1银行主导的早期投资银行 改革开放后,从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之初到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长期处于银证混业或银证混沌的状态。在证券市场发展早期,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由商业银行来完成。2投资银行的发展和壮大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投资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投资银行壮大最直接的推动力。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我国投资银行经历了数量上的高速扩张。3投资银行的质变和飞跃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成长的脚步,我国投资银行逐渐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三、我国投资银行的未来战略1加入世贸组织对国内投资银行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负面影响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国内投资银行将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业务上的冲击。(2)人力资源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望带来的正面影响主要也有两个方面:(1)加入世贸组织后,成立中外合资或合作的投资银行的障碍将会被排除。国内投资银行可以与国际投资银行合作,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丰富的操作经验。(2)国内投资银行可以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2国内外投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比较 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国内投资银行在开展本土市场业务方面具有两大优势:(1)具有先发优势;(2)熟悉中国证券市场。但是,与实力雄厚的国际投资银行相比,国内投资银行也存在很大的劣势:(1)资金规模小;(2)管理机制落后;(3)运作技术原始。3国内投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国内投资银行现有的优势都是暂时性的,因此,国内投资银行必须利用目前的缓冲期,迅速从资金、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迅速向国际同行靠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实力,走集团化、大型化的道路。(2)业务多元化,形成自身的优势业务。(3)开展合作加强交流。(4)建立和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5)完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注意事项

    本文(投资银行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ppt)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