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13篇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docx
-
资源ID:92671337
资源大小:49.72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机械效率教案13篇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docx
机械效率教案13篇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机械效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效率的公式 2、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重点 机械效率的公式 教学难点 会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机械效率的计算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包罗万象,计算公式繁多.常把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综合起来,考查学生对有用功、总功、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滑轮组、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理解和运用.要求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确定G、F、s、h之间的关系,再正确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 斜面:W总= fL+Gh=FL 用一个动滑轮将重为4N物体匀速提升1m,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 ) A拉力是2.2N B有用功是2.2J C总功是4.8J D机械效率是120% 资源库 C 试题分析:该同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拉力是2.4N;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4N×1m=4J;做的总功为W总=Fs=2.4N×2m=4.8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有用/W总) ×100%=(4J /4.8J)×100%=83%。故选C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物体,若拉力的大小为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A点的拉力为FA,则下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资源库 Af/2FA Bf/3F CFA/2F DG/2F C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A点的拉力为FA,而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A,由于有两股绳子拉动物体,所以拉力F的大小等于FA的一半,而F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根据机械效率公式=W有/W总=(FA×S)/(F×2S)=FA/2F;故答案选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用右图的甲、乙两滑轮组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甲、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若滑轮规格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W甲W乙 甲乙W乙 甲乙 C.W甲W乙 甲乙 D.W甲乙 C 试题分析:由于是把同样重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以有用功相等,又因滑轮的规格相同,都是把两个动滑轮提高了相同的高度,所以做的额外功也是相同的,所以可得总功相同,机械效率也相同,故应选C。 机械效率教案2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机械效率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3 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讨论法 阅读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问。 教师:这篇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他为什么聪明呢? (二)导学达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 教师: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好? 教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教师: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什么? 教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教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教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教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引出 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师:在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大? 教师: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做的额外功最少。 教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越大,我们就说机械效率高。 公式:=W有用/W总 机械效率的特点 教师:机械效率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不同机械的效率可能不同,同样的机械在不同的状况下效率也不尽相同。 机械的效率越高,越能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提高机械的效率?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教师:机械效率的高低对我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经常要了解机械的效率。请看下面这台机械。 机械效率的计算投影例题 起重机把重力为4×103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6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4.8×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教师:根据刚才所学试一试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教师:我们利用实验来探究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到底有什么关系? 教师: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距离S、高度h 教师:怎么计算有用功、总功?请写出表达式。 教师:实验原理是W有用/W总Gh/FS 教师:测量过程中应注意:要匀速拉动物体。拉力方向应竖直。 教师:如何读数? 投影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调节教学。 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2-3组代表) 小组内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次数 钩码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有用功W有用/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1? 2? 3?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思考回答 学生:这位宰相很聪明。 学生甲:他借皇帝的手惩治伙计。 学生乙:他让伙计浪费了好多力气。 学生丙:伙计们做了很多无用功。 思考回答 学生:对沙、桶、袋、人、动滑轮做了功。 学生:对沙做功。 学生:对桶做功。 学生:对动滑轮做功。 学生:对人和口袋做功。 学生: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 学生: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 学生: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 学生:改进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轻巧。 学生: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学生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分别测出:钩码重力G、拉力F 学生:W有用Gh;W总FS 学生:眼睛要紧随测力计且示数稳定时读数,视线与指针指示位置垂直。及时记录数据。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 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机械效率教案3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师: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机械效率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 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 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 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大屏幕) 师:还有吗? 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 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大屏幕) 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 生:不能。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师:我们利用斜面做功时,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省力。演示:请看这里,沿斜面拉物体时,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如何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生: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 师:我们需要哪些测量仪器?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 生: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要测出物体重力,斜面高度,拉力,斜面长度。 斜面的机械效率:(大屏幕) 师:你们准备怎样测量拉力的大小? 生: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拉,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拉力的大小。 师:知道了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了,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进行猜想: 生: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斜面长度、倾斜程度、斜面坡度、斜面粗糙程度、所拉物体重力有关。(大屏幕) 师:能说说你们的猜想依据吗?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师:有道理。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擦力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觉得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把物体提升得也越高,机械效率就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坡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觉得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所以机械效率高(或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斜面越长,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生:我认为可能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或越高)。 生:我认为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斜面越高,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师:很不错,同学们猜想了这么多因素,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合并,把问题简化一下呢?谁来说? 生:我觉得斜面的坡度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合并。 师:坡度与倾斜程度是不是一个意思呀? 生:我觉得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可以合并。 师:物体越重,对斜面的压力也越大,那我们把它们合并为重力,因为压力不太好测量。 生:我认为斜面的高度与斜面的长度也都可以合并为斜面的倾斜程度,因为固定高度,只改变长度或固定长度只改变高度都相当于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效果是一样的。 师:说得有道理,你能来演示给我们看看吗? 生:演示并解说。把斜面长度固定,只改变斜面高度,斜面的倾斜程度变了;把斜面高度固定,只改变斜面的长度,斜面的倾斜程度也变了。这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师:这两种方法都改变了斜面的倾斜程度。但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生:固定高度,改变斜面的长度更简便。 师:按照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合并后,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几个?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力。(大屏幕) 3设计方案: 师:要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因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好实验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师: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当一个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其中一个因素时,我们要控制其它的因素一定,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由于探究的因素较多,我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各小组的同学只能就其中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各小组讨论一下,我来分分组,同时请各小组组长来领取实验报告单。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写下来,画出实验的图例和实验表格。 生设计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与帮助。 4展示交流结果: 5进行实验: 师:方案已经制定出来了。下面就开始实验吧。同学们边做实验边记录数据。 生:做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 6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完了吗?做完了。把你们的数据及结论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大家来分享你们的实验成果吧。哪个小组先来?你们小组先来吧。 生:展示实验。先把实验报告拿到展示台下展示,然后一个同学做演示,一个同学解说。 生1: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我们首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实验时,我们选择的是斜面。先让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把物体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读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再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度和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然后逐渐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按同样的方法重做两次实验。最后算出较缓时为xx,较陡时为xx,最陡时为xx。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师:真不错,说得这么详细。为他们鼓掌。 师:其它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关系的小组得出的结论与他们的相同吗? 生:我们选择的是毛巾斜面,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师:下面哪个小组上来展示? 生2:我们小组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也是先测出了物体重力,记入了表格中,实验时,先在木板表面铺上毛巾,把物体沿毛巾斜面匀速拉上斜面,记下拉力大小,记入表格,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再在木板斜面和玻璃斜面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分别算出在毛巾表面上时为xx,木板表面上时为xx,玻璃表面上时为xx,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师:其它探究这个因素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吗? 生3:我们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先测出木块重力,记入表格中,把它沿斜面匀速拉上斜面,测出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中,同时测出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也分别记入表格中,然后逐渐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物体重力,重复上面的实验。最后算出较轻时的为xx,较重时为xx,最重时为xx。这三次的近似相等,所以在误差范围内,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无关。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综合一下同学们的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只有两个,即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具体的关系怎样说才算是严密的呢? 生: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在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生: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说得非常好。(大屏幕展示结论) 7评估与交流 师:我们回到刚才第一个表格中,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还发现,倾斜程度越小,拉力越小,也就是越省力。 师:那综合分析一下省力情况与机械效率大小,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斜面越费力,机械效率越高。 师:既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那盘山公路为什么还要把斜面修得那么长呢? 生:为了更省力。 师:特别是对于较重的物体做功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省力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能搬不动动物体,你做的功就等于0,你的机械效率也将为零。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的让斜面更陡一些,更光滑一些,这样就能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了。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问题?(大屏幕)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师:还有生活中不太起眼的螺丝钉,千斤顶,楼梯等等都是斜面。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大。 师;我们可以采用极端思维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为零,也就是水平,当我们沿水平方向拉物体,不可能让物体升高,在提升物体这方面做的功为0,即机械效率为0。如果斜面的倾斜程度最大,也就是竖直,沿竖直方向提升物体时,不需要克服斜面摩擦力做额外功了,此时的机械效率就等于100%。所以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师:这是因为拉力与重力成正比,关于为什么成正比,同学们到高中就明白了。 生:我还想知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有关(或无关) 师:你想一下啊,无论速度大还是速度小,只要是匀速,拉物体的力变不变? 生:不变。 师:那你觉得机械效率与速度有关吗? 生:我觉得无关。 生:我还想知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的机械效率与滑动时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区别? 师;那你猜一下,滚动时高还是滑动时高? 生:我觉得滚动时高,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师:嗯,很喜欢动脑筋,不错啊。 师:不过,这些只是同学们的猜想,真正的验证过程就只能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究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觉得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呢?(大屏幕) 生1:通过探究我知道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且还知道了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机械效率的关系。 生2:这次探究实验,我们先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猜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设计了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这个探究方法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师:方法上的收获确实很重要,我们除了要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也要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你们说是不是呀?有什么不足? 生:我觉得实验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测量拉力的时候,不能保证匀速拉动物体,而且弹簧测力计不是固定的,而是运动的,不便于读数,拉力的测量误差比较大。 生:斜面长度和斜面高度的测量也存在一些误差。 师:所以我们在测量的时候,都要非常的细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应用迁移,延伸拓展: 师: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高机械效率,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因为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效率就是时间,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效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尽量的提高效率。 阅读理解:效率 除了机械做功有效率问题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效率问题。一家人吃饭,不可能把每粒米都吃进肚里,这里我们可用效率表示对米的有效利用程度。用铅笔写字,一支铅笔的铅芯都能完全利用吗?人们总希望这根铅笔芯被利用的程度越大越好,因而这里的效率反映了对铅笔芯的有效利用程度。用炉子烧水的时候,煤炭不可能都完全燃烧,燃烧的煤炭放出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很多热量浪费掉了,在这里我们可用“效率”的高低来表示对煤炭和放出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的大小。吹电风扇时,消耗的电能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电风扇的机械能之外,电动机中的线圈由于电流通过会发热,夏天,电风扇工作久了,电机发热就是很好的证明,但产生的这些热量都白白散失到空气中了。所以也可以用效率来表示电能利用率的大小。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办事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角度反映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大屏幕展示文字并配音) 看完这段方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呢?另外,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想想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机械效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进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 3、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二.预习提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三.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必须在拉动中读数。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 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3、弹簧测力计通过距离的测量,可以仿照测量钩码提升高度h的方法进行,或者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做个带色的记号,再拉弹簧测力计,量出记号到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 。 4、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启发实验 回顾已学知识,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为动手实验做准备。 四.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指挥。 安排实验 学生“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 五.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2、数据分析: 由于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1; 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的值一般不同; 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算出来,即s=nh。 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六.学生实验情况小结 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 七.习题和实验探究(内容见实验报告) 1、习题讲解:(略) 2、实验探索: 即使没有刻度尺,h和s可以不测出具体的数值,因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比值为:s:h=n,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再结合测得的重力G、拉力F就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表示为: 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并非是固定的,的值随滑轮组所提升的重物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用不同的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越省力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减小动滑轮的质量;B.减小整个装置的摩擦。 分析、讨论,对知识再探索。 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拓广学生的视野和实验内容。体会“发展与创造”的乐趣。实验创新 八.实验设计或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