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的比较艺术研究.docx

    • 资源ID:9267658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的比较艺术研究.docx

    中国的比较艺术研究 编者按“比较艺术”作为一种探讨的视野和方法,随着艺术学探讨的深化发展,已经越来越被学界重视。19101年12月2日至3日,中国艺术探讨院比较艺术探讨中心举办了比较艺术研讨会,在京的一些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与会人士认为,比较艺术探讨顺应时代潮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具有重要意义。本刊特将部分学者的发言和论文予以刊载,以期对推动学术旺盛有所裨益。 一、对本世纪我国比较艺术探讨的回顾 回顾本世纪的比较艺术探讨,可以看到学术上最活跃的有两个时期:20至40年头,80、90年头。 20至40年头,艺术的比较探讨是为中华艺术的生存而进行。通过透析西方艺术的精神与形式,找出中国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80、90年头,艺术的比较探讨是为求发展而进行。艺术的一体性和相互不行分割性,在艺术分门别类精深探讨的基础上如何得以体现出来,是这个时期比较艺术探讨的主要课题和目的。 以美术为例。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国力衰微,民生艰危,外患频频;伴随外国列强武力入侵,西方文化艺术也如潮如涌地进入中国。中国传统美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总的发展趋向是一种颓势和守势。而这种趋势又最集中地反映在对文人画、士人画的非写实性的相识和取舍上。康有为在游历了欧洲后,面对西方蓬勃发展的美术,在深感唐宋的写实辉煌成就不再之余,对19、20世纪之交非写实性的、以追求笔墨气韵和抒发性情的文人画、士人画为主流的中国美术,实行完全否定的看法:“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中 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如仍守旧不 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亡。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万木草堂藏画目序,1918年)与康有为持同样观点的,即在确定中国古代(宋元和宋元以前)美术辉煌成就的同时,又认为须引入西洋或东洋(日本)绘画来改造中国绘画中的非写实性,还有中国近风眠、高剑父等人。由此可看出在对待中国传统美术的几方对垒中,改革派代表人物人数虽然不多,但有涌入中国的西洋教学体系和西方文化为依托,则始终处于攻势。而固守传统一派力气虽然雄厚但却因中国国力弱和人心思变,又因没有很得力的理论来反击对中国绘画非写实性的指责,只能步步为营,处于守势。就在这种特别的历史中和特别的须要中,一批学贯中西的学者如宗白华、丰子恺、郑昶等,很好地应用了比较艺术的方法,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分析,尤其在一些具有本质性或规律性的问题上的分析,清楚而具有劝服力地阐明中国绘画艺术的最绝妙处正是非写实性。这批学者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是宗白华。在30、40年头,宗白华发表的一批文章如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等,在探究西方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的本质后,集中探讨了中国艺术的本质。在这些探讨中,他以美丽、流畅的文风,或层层绽开,或条分缕析,将中国艺术那具有东方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充分展示出来。即使今日读这些文章,不仅为文章的文采所感染,更为文章中对中国艺术的精彩分析所折服。宗白华之外,丰子恺的几篇文章如中国绘画的精神、中国美术在现代艺术上的成功等也是当时非同凡响之作。在中国艺术处于腹背受敌的时刻,这批以艺术的比较方法写出的优秀论文,以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客观的看法,更易被人接受和认可,的确起到了挽狂澜于即倒的作用。 80、90年头的艺术探讨,充分吸取西方分科分类的方法,对艺术学科的一些问题的专项探讨细致而深化。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探讨越来越向精深方向即纵向方向发展,艺术间的横向探讨又提到日程上。80年头以来的美术探讨,在中国美术的断代史、门类史以及画派、流派、画家、某一技法、某一题材、某一风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尤其是对世纪初以来对中国美术传统的不实之词和很多从西方体系的角度赐予颠倒的部分,不仅从观念上拨乱反正,而且从内容上重新进行深化的探讨和得出清楚而准确的结论。例如“四王”、“文人画”、“南北宗”等问题,就其探讨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的确是空前的。但在另一方面,美术探讨中的隐患也逐步显露出来,这就是探讨队伍中的成员的学问结构的不合理性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驾驭均属一般,有稍精通者也往往侧重一方;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学问与非专业学问的修养甚至姊妹学科的修养严峻失调。这种学问结构用于某一问题的探讨还可应付,若涉及中国的大文化甚至世界的大文化,应用起来就捉襟见肘。然而当今时代最主要的进步,就是越来越相识到各种文化、各种现象交互影响的重要性。缺乏开阔的学术视野的那种封闭式探讨方法,不仅滞后,其探讨的结果也往往片面或偏颇。这些探讨成果,不利于国际沟通仅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对我们的文化和艺术会形成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相识。在色调教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某一块色调的精确,不是靠对孤立的一块色调的视察而是靠与这块色调四周的各种色调的比较后得出。这个原则正好可以用于我们今日的艺术探讨。在今日这个艺术探讨大发展时期重提比较艺术探讨,可谓恰逢其时。 二、今日如何在我国开展比较艺术探讨 21世纪即将来到。面对新世纪中国的比较艺术探讨如何开展?比较艺术探讨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从定义到探讨,西方早有体系且承传有序。相对而言,这门学科在我国仍处于新兴状态,但不等于说中国没有比较艺术探讨。事实上,作为对艺术诸多门类的综合探讨,中国是由来已久的,也是有相当成就的。要使中国的比较艺术探讨作为一门学科在较快的时间里成型,前提首先是应当放弃亦步亦趋追西方的方法,而应学习我国科技界的一些阅历,建立超前意识,从一个合理的位置切入。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视察问题视点的不同,对艺术的功能、艺术的作用、艺术的文化价值、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等,中国从一起先就出现了与西方在相识上的差别,由此也就带来了探讨方法和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别。因此,在我们今日借用西方的方法的同时,整理和发扬中国自己的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例如,体现中华才智的“模糊式”探讨法,就值得我们今日好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方法,事实上是将艺术形式置于流淌的、变化的、无往不复的状态中来探讨。因此,在对几种艺术形式进行比较探讨时,首先就是不将几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视为界限分明,而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恒久处于一种相互融摄、相互辉映之中。这种方法,主要不是去论证几类艺术的分别和毫不相干,而是强调这些艺术品种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汲取、相互完善。艺术的本质和特性,往往就从这种融混的、界限不甚分明的状态中抽取或提炼出来。正如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二十一章)老子的这个“恍惚”观,实际就是中国的模糊论。中国艺术讲究的“朦胧”、“含蓄”、“似是而非”、“如梦如幻”的佳境,以及艺术品评中如冲和、淡逸、朴拙、幽邃、劲拔、隽爽、韶秀、空灵、活脱等用语,都奠基于这个“恍惚”观上。就实际状况而言,中国文化传统中对几种艺术的相识,的确是体现在对某一种特定艺术的模糊相识里。比如一张中国画,我们的鉴赏习惯通常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笔(书法味)、墨(绘画性)、画境(诗意的即文学性)、气韵(音乐性与舞蹈性)。当然,更困难的鉴赏还会包括题款(书法与文学)、钤印(金石气)、章法(绘画性加哲学性)等。一张好的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绘画语言如何显明即绘画性如何强;恰恰相反,而是绘画性的模糊即别的门类的艺术性的增加。 又如以“一”为动身点的综合探讨方法。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里,“一”是万物的起始,是无穷无尽的;守住了“一”,也就守住了根本。老子所谓“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道德经·二十二章)和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都是这一思想的反映。这一思想体现到艺术上,就是在谈到艺术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时,主要是强调人的心灵、人的感情这个“一”。清初的石涛在其画语录中,以“一画”为首章,详论“一画”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的微言大义,阐明“从于心”的绘画艺术自“一画”起先就能使万物彰著的因由。这是用“一”来详细探讨某种艺术要谛的典型例子。本世纪前半叶,由于国弱民穷,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艺术也多处于颓势,面对如潮涌来、盛气凌人的外来文化艺术,的确只有招架之功。面临中国艺术的生死攸关,很多艺术家、学者奋起回击那些散布中国艺术将消亡的谬论。这些艺术家、学者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探讨,精确地找到中国艺术优越于西方艺术之处,从而树立起对中国艺术的自信念。这些艺术家、学者的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以批驳西方那种摹仿的、机械式的艺术观为动身点,从而阐明发自心灵和依于性情的中国艺术的珍贵。他们所常用的辨析方法之一,就是“守一”之法。而“守一”法的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比较和汇综。 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当留意到,今日的学术探讨,有两个很突出的地方。一是各个学科的探讨越来越向精密化发展,这使得探讨工作中不仅隔行如隔山,就是同一学科不同的探讨领域,也有“隔山”之感。在这种状况下,比较探讨自然是倍加当心谨慎。这种当心谨慎,倒不主要出于怕犯错误,而是担忧推断的失误。二是学术发展因信息传播的快速而随之加快。在这种状况下,比较探讨的成果就会因不知不觉步人后尘而有随时付诸东流的可能。要摆脱上述两种探讨中的负担,除了更勤奋的学习外,充分利用今日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服务于比较艺术探讨,已是势在必行。今日的高科技手段,可以快速检索、大量交换和存储各种艺术探讨信息,而且这种检索、交换和存储还可以用多种方式如图像的、声音的等。利用高科技手段,我们不仅可以开展艺术原有样式的比较探讨,也可以将这些样式转换成数字形式进行科学的量化比较探讨。如这样开展比较艺术探讨,可以保证状况驾驭全面,学术视野开阔,探讨卓有成效。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的比较艺术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