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3篇(一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x
-
资源ID:92684079
资源大小:18.6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3篇(一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3篇(一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觉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查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展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沟通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力量。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看、操作、嬉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培育学习兴趣,培育操作、合作、表达的力量,体验胜利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外形、颜色、大小)对物体进展比拟、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预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 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答复:“书包。” 师:教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常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常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情愿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情愿!” 师: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 自己动手整理书包,相互沟通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日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根底训练、数学根底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头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沟通整理的方法。 3、 学生汇报整理的状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现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许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教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相互争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教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教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事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索,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日你们学会了什么本事?平常,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日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事把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头,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日学到的本事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初步熟悉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详细情境中,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力量,体验与他人合作沟通的乐趣。 教学重点: 依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 初步熟悉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预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教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知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知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熟悉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日教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日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情愿帮忙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连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沟通,总结阅历 1、熟悉钟面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观看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 师小结:小教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熟悉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看情境图,沟通阅历 (1)。认读整时、半点 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晰。教师告知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阅历,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熟悉。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答复进展评价和鼓舞。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沟通一下看法。沟通时要留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假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觉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方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盼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熟悉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嬉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以下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 9时半 3时 11时半 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日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忙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 短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 长 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教案3 课标内容: 感知两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解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受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经受发觉“a+b=b+a”这一规律,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学问与技能-经受观看、猜测、操作验证、沟通等活动,培育观看、分析、推理、归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发觉“a+b=b+a”这一规律“,并能敏捷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 初步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哪儿有数学吗?那你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这不,笑笑和调皮来到停车场,也发觉了数学问题,请看:(挂图出示主题图) 他们俩发觉了什么? 你发觉了什么? 从笑笑和调皮列的算式中你能发觉什么? 1、给学生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2、通过观看,发觉规律(两个要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同时求知欲增加。 操作验证 - 深入体验 活动一、猜一猜 是不是全部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生猜)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想方法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测。也可前后两位同学合作沟通解决。(边摆边算边写) 全班沟通后,总结得到”a+b=b+a“这一规律”。 活动三、玩一玩。(练一练第1题)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手指嬉戏,依据我的手势列出算式,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对又多。 同桌玩这个嬉戏 活动四、试一试,你能列出更多的算式吗?(出示小兔拔萝卜图) 给学生制造探究的时机:通过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敢于猜测、验证。 稳固应用 -拓展体验 1、算一算,看谁做得既快又对(练一练2题): 做完后,提问:你发觉了什么?做这组题,你认为怎样想会更快? 2、比一比。(用手势演示出答案) 3、排排队嬉戏(25页4题) 4、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学生先看,再填,再说想法) 1、学生发觉:利用这一规律可以避开重复计算。 2、体会从多角度思索的乐趣。 评价反思-再现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发觉了什么?这节课中你最值得傲慢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