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docx
其次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接着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会面,收取欧洲公众所须要的种种商 品。这种状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 找寻能干脆抵达东部的途径,以共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拓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D由材料“这种状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 他们热切地找寻能干脆抵达东部的途径,以共享这笔厚利”可知,其他欧洲人开拓新航路是要追逐商业利益,故D项正 确。A、B、C三项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2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 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 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二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缘由是()A.新航路开拓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解析:B新航路开拓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斗争加之王室的挥霍而导 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解除。C、D两项虽然是缘由,但不是主要缘由,解除。3.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其对西欧某些国家 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角度动身,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量。据此,哥伦布发觉 “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起先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起先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解析: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拓的影响。哥伦布开拓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材料强调应站在全球史观和人类文明发 展的角度对新航路的开拓进行评价。由此可知,A项正确。B、C两项是从其对西欧国家影响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可以 解除;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是在工业革命以后,D项错误。4.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见海洋应当为人类共同全部、自由利用,“每 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B.标记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起先C.干脆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斗争的爆发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解析:A 17世纪荷兰成为海外贸易大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格劳修斯主见每个国家在海洋上均可自由航行、自 由贸易事实上是在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辩护,故A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才 起先,故B项错误;三次英荷斗争均发生于17世纪中期以后,且格劳修斯的言论与英荷斗争的爆发无干脆联系,故C项 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才建立世界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5. “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着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 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J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解蓝B黑面贸易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而不是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 得斯”说明是殖民扩张中的黑奴贸易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B项正确;非洲的劳动力 主要在“种植园工作”,不是促进工业化,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中非洲丢失了上亿人口,严峻阻碍了非洲社会的进步, 故D项错误。6.近代以来,亚、非、拉美很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 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拓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意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材料反映的现象与早期殖民扩张、列强把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 为原料产地有关。答案为D项。7 .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 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其次次工业革命起先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析:B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英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了科技独创的增多,B项正确。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1688年“光荣革命”为标记,解除A项;其次次工业革命起先于18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 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除D项。8 .下表反映了 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出()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830 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 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1852 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 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 236%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变革变更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 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解析:A依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 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收入状况,不能推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变更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干脆得出 变更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D项错误。9.据探讨,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运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 66亿磅,增长了 180多倍。据此 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先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快速发展解析:C材料时间为"1760年到1850年间",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厂运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 增加到了 3. 66亿磅,表明棉纺织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猛增,体现了英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市场的依靠,C项正确。第一次工 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A项“起先建立”表述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采纳机器生产,而非工场 手工业阶段,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领域对原材料的需求,而非农业的商品化生产,D项错误。10 .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当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足够的地区解析:D 19世纪末的西欧,电力在生产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因此应当优先选址在电力足够的地区,D项正确。11 .下表摘自吴于麾、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6T18733.3(18511873 年)5.03.8187418901.75.22. 1 (18701890 年)3.5189T19001.63.52.64.8A.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英法两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解析:D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表中数据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些国家的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不一 样,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I)项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B项中的“停滞状态”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此解除。12.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一般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 尔各答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 过电报支配的。这主要表明()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峻依靠解析:B “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I,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支配的”这句话体现出 了科技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提及。13.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斗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 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旁边地区。鸦片斗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肯 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斗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缘由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变更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解析:A鸦片斗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 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生产听从于国际市场的须要,日趋商品化,故A项正确。B项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解除;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且其曲折发展也不足以说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 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14.下面是近代中国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8721913),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快速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导致外商企业增速缓慢D.政府支持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缘由解析:D外商企业会压制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企业的发展会抵制外商企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此时尚未进行国民革 命,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外商企业的增速并不缓慢,而是很快,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增 长快速,而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其中一个重要缘由就是政府的支持,故D项正确。15 . 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该措施意图是() A.爱护私有财产B.激励创办实业C.复原市场秩序D.提倡运用国货解析:B爱护私有财产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减免清政府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是激励创办实 业的详细举措,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行为,与市场秩序的复原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提倡运用国货无关,故D 项错误。16 .右图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对此分析相识正确的是()A.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缘由B.国货因物美价廉受到大众普遍欢迎C.提倡国货运动是福建首先提倡推动D.国货与洋货在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解析: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斗争后,即19世纪末,而图片时间是1920年,故A项错误;当时国货与洋货 相比,不会物美价廉,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福建在提倡国货运动,并不能说明是福建首先提倡推动,故C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提倡国货,说明国货与洋货在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故I)项正确。17.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 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限制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创建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须要,为后来的长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D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 湖南” “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 日斗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成功供应了物质保障,故D项正确。全面限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 的,故A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经济增长速度,故C项不正确。18.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全 部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解析:A材料表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一方面“囊括了纺织业的全部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 策”,一方面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故可推断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明显对民营纺织业的发 展不利,A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项错误。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全部部门, 享受实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必定不利于国民政府统治,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20世纪30年 头,D项错误。19.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更猛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同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扬民主科学思潮解析:C依据材料供应的时间信息,该现象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互换约指” “男女之请离婚者, 实繁有徙”可知,青年男女都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故B项错误;材料“宣读婚约” “携手同归”“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 近半数”等,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同等,故C项正确;宣扬民主科学思潮出现于1915年起先的新文化运动,时间上与 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0.下图为引进于日本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二三十年头的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 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调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解析:A黄包车仍旧是人力车,其“远远超过汽车"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的发 展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近代的交通没有反映出主权的部分丢失,因此没有呈现半殖民地色 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交通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科技的发展助推社会进步,但也引发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 年122.715.219.619.81870 年228.776. 750.698. 71890 年353.3208.497.9402. 11900 年420. 1327. 0129.4663.3注:MTC0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扩散到欧美国家的殖 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 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 6万英里。一些 国家还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19世纪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1888年欧洲建成加莱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1910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该趋势说明白什么。(8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8401910年欧美出现筑路高潮的缘由,对此中国社会有哪些主动反应?(12分) 解析:第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表中18501900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数字横向总体变更和纵向各国变更比较归纳回答;其次小问,可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环境 问题等角度回答。第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 船和铁路运输时代”“1910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等可以归纳出两次工业革命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 又从材料铁路“扩散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可以分析出与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需求有关;其次小问,结合近 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回答。答案:(1)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说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加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8分)缘由: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殖民扩张的须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反应: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交通运输近代化进程;开展收回利权斗争;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12分)22.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烟台入口的洋布除少部分在本埠旁边及山东东部、南部消费外,大部分进入山东北部、西部地区1875 年,烟台海关税务司就此谈到:“棉布货物由运输商人们运到这里有八分之六的棉布运往内地,八分之二的棉布可 能留下来就地出售”在90年头,济南府的商人每年购进大约200万海关两的洋布,这几乎全部包揽了烟台进口的 洋布。19世纪山东的洋纱洋布输入与运销(18601900) 材料二1897年,张骞在请兴农会奏一文中指出:立国之本不在兵和商,在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 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所当然”。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酚类别 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 139.420.5资料来源:张东刚等 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依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山东的洋布的消费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说明白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材料二中的主见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材料三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更?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变更的主要缘由。(6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相识。(4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除少部分在本埠旁边及山东东部、南部消费外,大部分进入山东北部、西部地区”等信息 反映出洋布的消费分布从沿海向内地扩展,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不断加深。第问,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张骞主要 强调工农业的重要性,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问,依据材料三中数据的变更分析说明,出口商品中原料 和机器产品比重增加、手工制品比重削减,主要缘由结合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 概括。第问,综合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概括,突出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阻碍。答案:特点:从沿海到内地延长。问题: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4分)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对洋务运动和中外 商战的反思。(6分)变更: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削减;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主要缘由:中国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6分)(4)中国经济的近代化道路是曲折的;列强的经济侵略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最大的障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