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
资源ID:92702597
资源大小:219.4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生疏条形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局部的内容。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留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承受了表、图结合,统计表供给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受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 1 格表示 1 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 1 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生疏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能依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第 1 课时 条形统计图(1)教材第 9495 页的内容。1.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 1 格表示 1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2. 通过观看、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 初步生疏条形统计图的构造特点和优势。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依据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展合理的分析和推测。课件、坐标纸。课件出示教材第 94 页例 1 主题图。师:这是北京市 2023 年 8 月的天气状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学生自己思考并反响,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状况逐一评价。生 1: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数据的填写。师: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生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与缺乏?1. 课件出示教材第 94 页条形统计图。师:我们不光可以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1) 观看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2)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依据晴天的数量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的天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3) 展现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提醒课题条形统计图。2.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师: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一样点、不同点?(开放性问题。)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师生小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教材第 95 页“做一做”。(1)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同学诞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派小组代表汇报信息。(2) 你能依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生疏条形统计图。首先让学生经受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 1 主题图的统计图,代表展现以后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重点让学生生疏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为学生今后生疏横向条形统计图做预备。教学时让学生知道怎么制作统计图,如何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培育学生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力量。第 2 课时 条形统计图(2)教材第 9697 页的内容。1. 使学生能依据统计表的数据将统计表转化为更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数据的大小状况选择每个单元格表示的数的大小。2. 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培育学生整理、分析数据的力量。重点:依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难点:选用适宜的刻度来绘制条形统计图。课件、坐标纸。师:你最宠爱吃的一种早餐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在课前教师做了调查,大家最宠爱吃的早餐是牛奶、豆浆或粥。(教师边说边在统计表中写名称。)师:我依据大家的意愿做了统计表如下。(课件出示统计结果。)最宠爱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612241. 试画统计图。(1)师:请同学们把刚刚的统计结果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小组沟通一下。) (2)请学生展现不同的方法。生 1:用 1 格表示 1 个单位的统计图。生 2:在旁边一栏画格;生 3: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统计图。(3)师:观看一下这两种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师:看来,用一格表示多少,是依据实际需要而定的。2. 学画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统计图。(1)师:我们一起用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方法完成这张统计图。(黑板上的空白统计图。)师:宠爱牛奶的有 6 人,要涂几格?生:涂 3 格。师:明明是 6 个人,为什么只涂 3 格呢?生:由于 1 格代表 2 个人。师:怎么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 1 格表示 2 个人呢?生:在左边标上数。师:从 0 开头,到这是几?教师随着学生的答复标数,写单位名称。师:用红色标注 0、2、4、6,宠爱牛奶的有 6 人,怎么涂?(指名答复。)师:我们先找到 2 这个数所在的横线,对准牛奶这一列画一条线,线以下这局部就表示2 人。(边说边将条形框描粗、涂色,并在上面标数 6。)师:宠爱豆浆的有 12 人,怎么涂?(指名学生板演。) (2)解决缺乏一个格的状况。师:假设宠爱豆浆的不是 12 人,是 15 人,应当怎么画呢?师:能不能就画 6 格?画 8 格行不行?你认为应当怎么画?师:是不是在格中任意位置画条线表示就可以?那应当画在什么位置? (教师板演指导。)师:假设宠爱粥的有 25 人,怎么涂?(指名学生板演。) (3)师:观看这几幅统计图,你都知道了什么?师:假设让你当生活委员,依据这个统计结果你想怎么安排同学们的早餐呀?师:刚刚我们用统计的学问解决了安排同学们的早餐的问题。这节课的统计学问和原来学的哪里不一样了?生:原来学的 1 格表示 1 个单位,现在学的 1 格表示 2 个单位,遇到单数用半格表示。教材第 97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将自己的成果向小组的成员展现。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学问,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 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 2 个数据。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学问复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课。在自主探究时, 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逆境中,自觉地进展探究、沟通,最终把认知指向“1 格表示 2 个数据”这一知的前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展数学探究、沟通,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学问。第 3 课时 条形统计图(3)教材第 9899 页的内容。1. 生疏绘制“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统计图的必要性,会绘制缺乏一格来表示统计结果的统计图。2. 能将收集、整理的相关数据用统计图表示,能依据统计结果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并能提出和解决相关问题。3. 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重点:娴熟把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依据条件选择适宜的单位刻度。课件、坐标纸。课件出示: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 20 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状况。轿车: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面包车:正正正正正正客车:正正正正正货车:正正师:认真观看上面的状况,调查了几种机动车?师:每种机动车中分别有几个“正”字,表示的是几? 师:你能把这几个同学调查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吗?1. 课件出示教材第 98 页统计图。师:大家认真观看这张统计图都有什么?与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1 格表示 5 个单位。2. 师:想一想,这幅图为什么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3. 师:在统计图中,“轿车”一项应怎样表示?4. 你是怎样绘制的?5. 以下几项请大家自己动手画出来,你们会吗?(独立完成,做得快的同学看看同桌 的同学是怎样做的?你要向他学习什么?)6. 指名汇报。(生口述,师课件演示。)7. 认真观看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1)总共有多少辆车?(2)什么类的车最多?(3)轿车比货车多多少辆?8. 你还能依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9. 假设机动车统计结果是这样的,你认为每格代表几适宜?机动车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60304010组织学生分小组争论选择适宜的单位刻度,然后学生独立绘制条件统计图。10. 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统计图。(出示 1 个格表示 100、200、500 个单位的统计图和省略下边数据的统计图。)它们的应用也说明白一幅图是用一格表示多少,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作用,能帮我们了解很多事情,解决很多问题。1教材第 99 页“做一做”。(1)每格代表多少比较适宜?请标注并完成统计图。(2)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一周一共销售多少台?(3)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提问并解答。) 2教材第 102 页“练习十九”第 5 题。依据统计表,学生单独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完成图下的问题,小组争论订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共享?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把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熬炼思维、进展力量,从而主动寻求和觉察的问题。在此引导学生观看统计图进展分析、争论和沟通。依据统计的结果,启发学生自己觉察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沟通,使他们兴趣盎然, 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应用数学学问解释生活问题的乐园 ,使他们体会到了统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