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pdf
-
资源ID:92751995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7 地球的圈层结构.pdf
课时课时 7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1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绘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答案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 A 为横波,B 为纵波。(2)两个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 C 为地壳,D 为地幔,E 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 C 层和上地幔顶部。1纵波与横波的差异纵波波速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岩石圈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位于岩石圈内部。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A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B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3)C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圈层名称特征地壳固体外壳;厚薄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2019海南地理)2019 年 2 月 19 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 8 588 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 12 题。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 8 500 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本组题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的生产情境为切入点,反映出我国在地质勘探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增加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地球内部圈层、岩石类型。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第 1 题地壳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其中海洋地壳薄,一般为 510 千米,大陆地壳厚。由材料“钻井深 8 588 米”可知,该钻井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更未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第 2 题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答案1.A2.D2020 年 3 月 25 日 10 时 49 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 7.5 级地震,震源深度 30 千米。下面图 1 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 2 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2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3形成船上这种震动特点的原因是()A横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B横波可以通过气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气体传播C纵波可以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固体传播D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答案1.B2.D3.D解析第 1 题,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该地主要以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 30千米,而海洋地壳厚度通常为 510 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B 项正确。第 2题,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无水平晃动,D 项正确。第 3 题,地震波的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但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和气体传播,D 项正确。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4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主体是河流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5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BCD答案4.D5.C解析第 4 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故 A 错误。生物圈占有岩石圈的上部,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的底部,故 B 错误。大气垂直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特点为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则随高度增加温度先降低后增加,故 C 错误。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构成,故 D 正确。第 5 题,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故正确。地球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则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故错误。四大圈层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故正确。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故正确,答案为 C。课时精练课时精练2021 年 5 月 22 日 02 时 04 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34.59N,98.34E)发生 7.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7 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简图”。据此完成 12 题。1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中()A地壳与地幔构成岩石圈B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地壳厚度最薄,地幔厚度最大D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答案1.A2.B解析第 1 题,大陆地壳较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 70 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 17 千米,且该地地处青藏高原,地壳会更厚,图中甲是地壳,故选 A。第 2 题,地壳与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A 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 正确。地壳的厚度最薄,地核的厚度最大,C 错误。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D 错误。(2022江苏省镇江市模拟)下图示意横跨帕米尔高原主体、阿莱谷地、西天山、费尔干纳盆地等主要构造单元及对应的莫霍界面分布。据此完成 34 题。3图中地壳厚度最大处为()A费尔干纳盆地B西天山C阿莱谷地D中帕米尔4图示剖面断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是()A地壳垂直运动B地壳扩张运动C岩浆活动D地壳挤压运动答案3.D4.D解析第 3 题,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为地壳,莫霍界面与地表起伏线之间的间隔即是地壳厚度,由图可知,中帕米尔地壳最厚,故选 D。第 4 题,该区域位于帕米尔地区,岩层受地壳挤压,当内力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位移,形成断层,故断层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D 正确。读图,完成 57 题。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6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无固定空间位置B连续但不规则C主要由岩石组成D主要由气体组成7图中水循环环节依次为()A降水、蒸发、径流B径流、降水、蒸发C降水、径流、蒸发D径流、蒸发、降水答案5.D6.B7.A解析第 5 题,植被可通过蒸腾作用形成水汽,大气以降水的形式为植被提供水分,所以甲为生物圈,乙为大气圈,表示降水;丙通过下渗至丁,推测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植被从丙吸收水分,从丁吸收无机盐,水圈的水和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所以为蒸发。综上分析可知,甲为生物圈,乙为大气圈,丙为水圈,丁为岩石圈,选 D。第 6 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丙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 正确;水圈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主要由水组成,A、C、D 错误。第 7 题,根据上两题分析得知,为降水,为蒸发。岩石圈的水通过径流的形式汇入水圈,则为径流,选 A。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 1 060 平方千米,14 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 200 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完成 89 题。8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1 个B2 个C3 个D4 个9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A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答案8.D9.B解析第 8 题,五大连池景观中有山脉,为岩石圈;有天池,为水圈;有大气,为大气圈;有草木,为生物圈;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4 个,选 D。第 9 题,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岩浆凝固而成,岩浆来源于岩石圈,水圈中的水滋润生物圈中的草木生长,草木通过呼吸作用促进大气圈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