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言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docx

    • 资源ID:92752644       资源大小:63.52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docx

    文言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设计1 文言文公输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排比句式: 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判断句式: 以为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文言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3、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难点、重点 1、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略) 教学课时:1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代“公安派”领导人物。文学是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2、我们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文章。 (二) 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文章 (1)读文章,消灭文字、词语障碍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并补存解释 每:每每 辄:就 未之知:“未知之”的倒置形式。 (3)同桌合作,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4)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5)复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柳、土、冰、山峦、鸟、鱼、游人 (2)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 讨论明确: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则写出了春山的清新可人、娟净明媚 柳柳条将寸许 则写出了春天柳条的柔软与麦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齐喜人的情景。 (3)这篇文章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 讨论明确: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出游做铺垫。 尾段则表述了作者将以这次游览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并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俗人“以游堕事”之处。 (三)小结 这篇短文优美动人,融情于景。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 五、课堂测试 1、依据课文写出汉字并为之注音 飞沙走()波色()明清()见底()然如拭鲜()明媚泉而()者 2、翻译下面句子 A、始知效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找找这篇文章中的比喻句并说说他们的好处。 >文言文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文言文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解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解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解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历史评论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2、学生能品味出人们把握和认识历史的不同的方式和感情态度。 3、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教学设想: 从文本入手,激发学生问题探讨的热情,并由文本联系实际,发挥创造性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至用。 教学步骤: 一、激发阅读兴趣,调动探究欲望。 在前一课时结束时,出示一首小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让学生猜写的是历史上的哪家父子。学生当然明白老师的意图,一猜就猜出来。马上指出三人文学成就很高,父亲写过六国论,儿子苏轼和苏辙也写过六国论,就在读本上,不失时机的布置阅读苏辙六国论的任务: 1、找出苏辙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 2、编写文章的论证结构。 二、比较阅读,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 (一)师生对话,弄清苏辙的观点及论证过程。 苏辙的观点: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即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六国的谋士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战略眼光,并且不知道天下的形势,不援助韩魏而互相残杀。 论证过程: 提出观点: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分析论证: 1、秦与诸侯争夺的不在齐、楚、燕、赵,而在韩魏之郊。 2、秦进攻燕、赵,不曾有韩魏两国袭击的忧虑,因为韩魏抵挡秦国受挫后依附了秦国 3、韩和魏不能单独抵抗秦国,可是天下的诸侯却依靠它来抵挡秦国 总结六国诸侯不知定出协助韩魏抗击秦国的策略,却贪图好处,背弃盟约,互相残杀。 苏询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论证过程: 提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分析论证: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二)学生讨论,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 两人的观点各不相同,而论证过程都很严密,都能自圆其说,对同一段历史,父子两人的看法迥然有别。其实关于六国灭亡的原因,清代的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不采用孟子的仁义学说,不施行仁政。你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讨论。 讨论结果: 1、一个国家和朝代的兴亡,首先在于人君的素质。秦始皇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其他六国的国君要么是碌碌之辈,要么没有雄才大略。 2、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为它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六国虽有改革,但不彻底。 3、秦王恨毒,不留后患,不放虎归山。长平之战40多万降秦赵军被活埋。 4、六国不诚信,“合纵”不彻底,尤其楚国只图眼前利益。 5、六国没有认清共同的敌人。 6、天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是必然趋势。 (三)活用文本,探讨现代社会如何以史为鉴。 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向统治阶级发出建言或警言,是历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和精神。像这样的文章,在中学里已经学过不少,我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文章中史论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以激发爱国热情,并指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也存在这种种弊端,我们如何以史为鉴,革除社会弊端,让社会机体能无障碍运转,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讨论结果 1、六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没有坚持“合纵”政策而被秦所灭中,我们可以明白,在商业经济中,大家遵守行业行规非常重要。不至于导致不公平竞争,反而让某个企业吞并。 2、六国经常受利益的诱惑,彼此缺乏诚信,反而害了自己。现代社会提倡诚信也非常重要。 3、秦由于改革,实力增强,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内部也应该苦练内功,增强实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4、楚国因贪图小利,而上了秦国的当。腐败贪污分子应该从中获取教训。 5、作为领导者,应该耳根坚定,不能轻信。对方经常会用反间计。 6、“有勇无谋者,莽夫也”,秦王就是个懂得用脑子的人,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够各个击破。 设计指导思想: 平时我们的教育总是为学习加上一大堆崇高伟大的意义,加上一大堆规则和限定,加上一大堆“人见人怕”的过分精确的答案,从而使学习过程满布陷阱,成为孩子提心吊胆却最终无法绕出的谜宫。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指望为感受自由而教学、为感受自由的欢乐而教学吗? 我之所以组织六国论的探究学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人的素质为基点,以全面提高人的社会效能为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要转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要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第三要转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究实践能力。课堂上,应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地体验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自我的力量,感受到自己创造的冲动与潜力,把学习看成是“我要学”的快乐事。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文言文教学设计6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3课时。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1、定向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给课文标段号。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读课文1遍。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文言文教学设计7 一、自读作业 1、给加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奴隶人 A、做奴隶的人 B、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样 C、等于 D、等级 答(B) 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规律 C、方法 D、道德 答(C) 执策而临之 A、面对 B、驾驭 C、到达 D、光临 答(A) 2、选出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组)。 一食或尽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长烟一空 C、或异二者之为 D、或曰,此东海也 答(B)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山之僧智仙也 越长城之限 愿陛下亲之信之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杜少府之任蜀州 甚矣。汝 A、 B、 C、 D、 答(A) 其真不知马也 A、环滁皆山也 B、故自号 醉翁也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答(A)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美不外见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答(A)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答(C) 4、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答(BC) 5、本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托物寓意 D、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答(C) 二、课文分析 1、关于马说的主旨: 有人根据作品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便认为本文主要论证人才的重要性。这样分析不准确,开头两句确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它是文章议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但不是结论,也不是作者写本文的主旨。 文章结尾一句话值得注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是论证的中心。是谁不认识千里马呢?是他们(其)。他们又是谁,是当时的唐代统治者,是他们埋没人才、迫害人才。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第一个其字也可解释为被借用的岂,作难道讲。 韩愈所以能写出如此尖锐的杂文,是和他的亲身遭遇分不开的。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本文的主旨局限于此,而要从他个人推广到整个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普遍现象。 本文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封建统治者的有力嘲讽与鞭挞。 2、关于马说的结构: 第1段,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2段,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写世无伯乐的危害)。 第3段,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逻辑性极强。 三、疑难问题解答 1、关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理解 究竟是谁鸣之?谁不能通其意? 一说是食马者,即养马的人。一说鸣之的主语是千里马,不能通其意的主语是食马者,代词之指代千里马。我们采用后说,故自读作业3、选择 C答案。因为这一说,较符合作者的原意。这一点可以和关于本文的主旨结合起来理解。至于D答案,因为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不能算对。 2、关于奴隶人 奴隶人是奴和隶人两个词。奴,指受压迫受剥削受人奴役的丧失自由的人,如农奴、家奴。隶人,指职位低下的吏役。应读成:奴棗隶人。教参译文中把它译成仆役,虽然也对,但较笼统,含义没有说清楚。 3、关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副词,犹,尚且。等,等同,一样。可译成:尚且跟普通马一样(的地位)还得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四、背诵和默写全文 五、教学参考资料 1、马说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所以有的本子又题作杂说四。不过,现在人们大多叫它马说,也有叫说马的。(摘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2、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辞海韩愈条) 一、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 2、本文采用了托肠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学习本文要深入领会作者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自学为主,对照解释,弄懂大意,然后完成自读作业,最后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有关问题。要加强朗读训练,熟读深思于自知文到妙来无过熟,这说明了熟读的重要性。 二、自读作业(同前) 三、讨论重要内容 1、关于马说的主旨。 2、关于马说的结构。 3、关于马说的写作特点。 4、关于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详细内容均见前自读教案。 四、作业 以我怎样成为千里马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课文马说,结合自己的实际。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zh)同衹、只、止、但、单、独, 作为范围副词来看是一组同源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说奴跟隶并列地修饰人,很不足取。不敢护前,谨此改正。奴是一个词,说文说是罪人,玉篇: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引申为被役使者。隶人是一个词,就是古代因罪入官为奴,从事劳役的人。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厕。郑玄注:隶人,罪人,今之徒役作者也。或说隶人是职位低贱的吏役。 译文:只是被奴仆或者隶人的手侮辱着。 2、食之不能尽其材 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紧缩句体现了急迫的语言心理。 食之可以有两种解释:一、食同饲,喂;二、食增加使动用法,食之等于使之食。尽其材,课本注: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材不应当解释为才能。说文:材,木梃也。木棒子,引申义是材料,左传·隐公五年:其材足以备器用。杜预注:谓皮骨齿牙骨角毛羽也。本句的材指饲料。尽是不及物动词增加使动用法。 译文:喂它却又不能让它把那些饲料吃完。尽其材前面隐含使之,因是口语语体而省略。 >文言文教学设计8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 *知识梳理: 1、注音并解释: 氓( ) 淇水( ) 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尔卜尔筮( )( ) 于嗟鸠兮( )( ) 其黄而陨(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 ) 无与士耽( ) 以我贿迁( ) 女也不爽( ) 渐车帷裳( )( ) 士也罔极( ) 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 ) 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 ) 及尔偕老( ) 隰则有泮( )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躬自悼矣( ) 2、通假字: 氓之蚩蚩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 )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 )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 )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 ) (古义: 。今义: )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 )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 )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 )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 (2)士贰其行( ) (3)二三其德( ) (4)夙兴夜寐( ) 5、一词多义: (1)其: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士贰其行 咥其笑矣 (2)以: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3)于: 俟我于城隅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之: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言: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静言思之 (6)说: 说怿女美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搔首弄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文言文).docx)为本站会员(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