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ppt).docx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ppt)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 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说课稿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角,再让学生认识直角。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安排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及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是使学生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其次,让学生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学生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抽象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记。接着让学生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学生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让学生试着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己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记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完成第7题。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和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教学中必须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谁愿意告诉大家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三条边。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A:我想知道怎样画角。 生B:我想知道角的组成。 生C:我想知道角的用途。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仔细观察,红领巾上的角在哪里?数一数有几个?其它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生A:桌面上有角。 生B:书本上有角。 生C:地面瓷砖上有角。 ()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这些角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A B C D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生 :怎样折角 生 :怎样画角 生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 学生回顾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 (媒体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 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 (媒体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 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四、评议: 由旧知过渡到新知,采用激趣法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一切客观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启蒙教育。 用计算机辅助由“三角形”到“角”的转换过程,变“静”为“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只起“桥梁”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到了“我要学”。 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机对实物图中角的显示效果在这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闪动时变换为较醒目的色彩,并加上声音。) 从生活中不同物体表面上找出角,使学生更好地初步感知角。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示“对折”的含义,直观、易懂。 纸片的大小要不同,颜色要醒目。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便于比较所折角的大小。 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作品,说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探求研讨汇报结论。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观看纸条的张合产生大小不同的角,纸条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影响,由此渗透角的本质特征,学生轻易掌握难点。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纸片小的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同时再次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用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 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 巧用媒体的动画、声音等特点,从实物过渡到图形,为后面的画角打下基础。 通过前面对角的感知,逐渐过渡到“画角”,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利用计算机对“顶点”、“边”的闪烁及相应的声音,直观、形象,学生对画角加深了认识。教师适时给予讲解指导,如画边时要强调边要画直、均匀。 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找到角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再让学生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复习,加深了认识。 巩固练习紧扣知识点,对知识基础知识起了巩固作用。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设计思考题以本节知识为基础,具有趣味性、思考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人单位讨论,意在因材施教,提高智能,开发智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 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 初步认识认识 1、 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 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 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 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