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范文3篇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反思.docx
-
资源ID:92761900
资源大小:19.2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范文3篇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反思.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范文3篇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范文1 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一起分析题意后,学生列式计算。 生1:先算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5×3.5+3×3.5+5×3)×25×3 生2:先求出前后、左右、下面的面积,再相加。式子是:5×3.5×2+3×3.5×2+5×3 生3:我的方法和刚才的基本相同,列式上可以再简单些:(5×3.5+3×3.5)×2+5×3 三种方法都交流完后,我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但我班的数学课代表举手了,他说:“我还有方法”。 我一楞,心想,方法不是都讲完了吗?怎么还有?但我还是叫起了他,想让他说说。 他说:我从生3的方法上想到了一个更为简便的式子:(5+3)×3.5×2+5×3 咦?这不是把生3的式子运用乘法分配律而得到的吗?这个式子每一步会有具体的含义吗? 我一抛出这个问题,该生起初一楞,当时只顾着寻求不同的列式却没考虑意思,现在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了。 但其余同学被他的思路启发后,思维一下子打开了。 一位学生解释道:底面先不看,如果沿着高将玻璃缸展开,会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长方体长加宽的和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原长方体的高,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5+3)×3.5×2,再加上一个底面积,就可以列成(5+3)×3.5×2+5×3的式子了。 该学生解释,我配合着画图,在图形的帮助下,众学生豁然开朗。 反思多好的思路,多好的解释!我庆幸没为自己的卤莽而抹杀了一个创新的"方法,我也为自己课前预设的不够周全而后悔。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发现用这种方法的地方有很多,如在教学完例5后的练一练的第1题:一个长方体饼干盒,长17厘米,宽11厘米,高22厘米。如果在它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也可以用(17+11)×2×22的方法来做,且比较简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得用心去细细研读教材,逐一分析每一道题,力求做到预设全方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范文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创意。 一、通过活动与感受认识长方体 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通过切土豆让学生来认识长方体的棱、顶点、面等主要的要素,对长方体有初步的认识 因为我们研究的不是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而是它们共同的几何属性,因此,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即舍去这些实物的颜色、质料、用途等特征,而把它们共同的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这里投影片起了很好的作用,学生看到了从实物图中抽取出来的、作为几何体的长方体。 接着,通过摸袋子中的长方体,学生边双手抚摸边观察,闭眼想这个模型,感受到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这就为进一步对长方体作科学的认识打好基础。 二、以模型为依托,对长方体做几何学分析,发展逻辑思维。 所谓对长方体作几何分析,是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研究面与面、面与棱的关系,棱与棱、棱与顶点的关系,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等。每个学生手中都模型,教学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好记录单,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索。用手指点数面、棱、顶点的数目,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棱又怎样分成长度相等的3组,长方体的三条棱怎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等等。这些分析如果没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难完成的;如果只有教师手中有模型,那么学生也只能作“观众”和“听众”,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通过想象,构想特定的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之后,还必须把分析的结果综合为整体。这在本设计中是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想指定长、宽、高的长方体和制作模型来完成的。制作模型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 三、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是创新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 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制作几何模型”的学习活动值得提倡 本课的末尾有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活动。通过制作,一方面是把经过分析的诸元素综合为整体,使想象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凸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本节课的设计还为以后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准备),检验了所学知识;另一面又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 小学几何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看图作图技能,使用相应的工具的技能和制作模型的技能,培养动手、动脑的兴趣。 总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想象实践(操作),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一节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数学课。 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没有教学五年级的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是很到位,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没有根据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没有总结面积分别相等,概括出“三组相对的面面积分别相等”等小知识点,可能会造成后面求表面积的理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范文3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知道: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宽×高×2; 上、下面=长×宽×2。 最后总结归纳: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方法(一):S=长×高×2+宽×高×2+长×宽×2 方法(二):S=(长×高+宽×高+长×宽)×2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S=棱长×棱长×6 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 1、完整的(六个面都有)长方体或正方体 这种类型的题目,直接套用表面积计算公式即可。 2、无底或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如粉刷教室、鱼缸、游泳池等的表面积) 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看清楚要计算的是哪几个面,然后再进行解答。 公式:S=长×高×2+宽×高×2+长×宽 3、求长方体或正方体四周的表面积 它指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周围四个面(即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表面积。 公式:S=长×高×2+宽×高×2 总体说来,这部分知识只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容易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学得很不错。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同学们也能做到运用自如。但中间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错误。今后,我需要在这一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小组竞争等方式来提高同学们计算的准确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