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解密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解析版).pdf
解密06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高考考点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了解常见非金属(如 H、C、N、0、S、S i、C l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2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认识化学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实现物质间转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2 0 1 8 课标全国 I 1 0、1 2、27;2 0 1 8 课标全国H 7、8、2 6;2 0 1 8 课标全国m i O、2 7;2 0 1 7 课标全国H 2 6;2 0 1 7 课标全国H I 2 6;2 0 1 6 课标全国I 1 0、2 6;2 0 1 6 课标全国H 1 2、26;2 0 1 6 课标全国H I 7、2 7 o 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物质的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江苏)急 对 点解雷考点1碳、硅及其化合物1.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物质转化网络CO干.CaCO3 2 2 Ca(HCOs)2SiOz,NaOHHF/I,/HF ASiF Z -|N a O H 1 .IWaOHNa2f。3 CO2+H2OSiO2 高温HQ 或CO2+H2O-H2SiO3*-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通常原子晶体不导电,但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2)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 O而不是C0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3)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4)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02能与H F反应。(5)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硅胶(,SiO2H2O)是一种很好的无毒干燥剂。(6)H2cCh 的酸性大于 JhSiCh 的,所以有 N a2SiCh+CO2(少量)+H2O=H2SiO31+Na2co3,但高温下Na2co3+SiCh皇 选NazSiCh+CO2T也能发生,原因可从两方面解释: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Si0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02气体。(7)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典赴调研调 研1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硅酸盐N a2Fe2Si3O)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 a2O-2FeO-3SiO2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A.B.C.D.【答案】D【解析】睢酸盐N&Fe2sl30】。中Fe的化合价是+3价,所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O FeiOHSiS,错误: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桂,不属于桂酸盐制品,错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琏,不是睢单质,错误;单质桂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正确,所以答案为Do调研2工业上利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的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铝土矿一除杂一A iq J军 AI矿物资源一 石 灰 石纯英,玻璃c-石 英再菽Si(粗)一 黄 铜 47厂【山皿I 建 Sier3一Si(纯)C u,S-*C u(fil)Scu(6)高温FeO+SO产废渣A.在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1的过程中常用到NaOH溶液、CCh气体、冰晶石B.石灰石、纯碱、石英、玻璃都属于盐,都能与盐酸反应C.在制粗硅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D.黄铜矿(C uF e S?)与 0 2 反应产生的C s S、F e O 均是还原产物【答案】B【解析】A.用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 1,苜先用N a O H 溶液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溶解转化为偏铝酸钠溶液,然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C6气体把偏节目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再过滤得氢氧化铝,接着加热氢氧化铝让其分解为氧化铝,最后用冰晶石作助熔剂,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所 以 A正确;B.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属于酸性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玻璃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硅酸钠、联酸钙,组成中有盐故被称为硅酸盐产品,它也不能与盐酸反应,实蛉室经常用玻璃瓶盛放盐酸,所 以 B不正确;C.在制粗硅时,发生反应S1 6 +2 津 返 Si +2 c o 3 被氧化的物质C与被还原的物质S i 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正确;D.黄铜矿(C uF e S”与 O 反应,铜由+2价降为+1 价被还原得 NS、氧由0 价降至一2价得到 F e O,所 以 C s S、F e O 均是还原产物,D 正确。考点2 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一、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1.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物质转化网络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2)I molC 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 必、NA或小于NA(CL和 H 2 0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实验室制CL,除了用M nC h 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 nC U、KC I O 3、N a C lO 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 C I O +C I +2 H+=C h t+H 2 0 o(4)酸性KM nC)4 溶液,用的是H2 s0 4 酸化而不是盐酸。(5)C 1 C T 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 C 1 C T 与 S O F、F e 2+均不能大量共存;C K T 体现水解性,因 H C 1 0 酸性很弱,C 1 C T 水解显碱性,如 F e 3+3 C 1 C T+3 H2 O=F e(O H)3 1+3 HC 1 0,所以C 1 C F 与 F e 3+、A P+均不能大量共存。(6)向C a(C 1 0)2 溶液中通入S0 2 气体生成C a S0 4 而不是C a SC h,其离子方程式为C a 2+3 C K T+S O 2+H 2 O=C a S C M+C l +2 HC 1 0(少量 SO 2),C a2+2 C 1 0 +2 SO2+2 H2O=C a S O 4 1+2 C 1 +SO 3 +4 H+(过量 SO 2)。(7)当F e 和 C L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 e 过量或不足,由于C L 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 e C b。(8)“8 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 a C l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 a(C 1 0)2。“8 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C lO +C+2 H+=C 1 2 f+H2 O。(9)由于电离常数Ka i(H2 c o3)Ka(HC lO)Ka 2(H2 c o3),所以向N a C lO 溶液通入C 0 2,不论C 0 2 过量还是少量,均发生 C O 2+H2 O+C I O-=H C1O+H CO3,但 C O2(i +C a(C 1 0)2+H2O=C a C O 3 1+2 HC 1 0(1 0)液漠需要用水封,澳蒸气呈红棕色,液滨呈深红棕色,漠水呈橙色,溟的C C L 溶液呈橙红色。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 nO 2+4 HC l(浓)=Mn CL+CLT+2 H2。M n O2 也可用 KM nO 4、K2 C nO 7 等氧化剂代替,如:2 K M 1 1 O 4+I 6 HC I(浓)=2 KC l+2 M nC 1 2+5 C L T+8 H2。(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等组装的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净化装置:饱和食盐水除去Cb中的H C 1 气体,浓硫酸除去Cb中的水蒸气。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尾气处理:用 N a O H 溶液吸收多余的Cb,以防C L 污染空气。(3)验满方法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收集Ch的集气瓶瓶口,若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收集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若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收集满。根据氯气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若观察到整个集气瓶中充满黄绿色的气体,则证明已收集满。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注意事项(1)为了减少制得的C 1 2中 H C 1 的含量,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 C 1 的挥发。(2)制取时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是“浓盐酸”和“加热”,一旦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将不再发生。(3)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 1 2,因为澄清石灰水中C a(O H)2浓度小,吸收不完全。工业上常采用石灰乳来吸收C h o4.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1)Ag N C h溶液沉淀法+3 t滴 加Ag N():;溶 液 小井未知液-二1*生成和稀硝酸 白色沉淀,表明含有C淡黄色沉淀,表明含有B黄色沉淀,表明含有I(2)置换萃取法土”日 加适量新制饱和氯水 加入C C 1 M下层)未知液-或汽油(上层)振荡有机层呈1红 棕 色 或 橙 红 色 表 明 含 有B紫 色、浅 紫 色 或紫红色,表明含有(3)氧化淀粉法检验未知液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淀粉溶液振荡振荡蓝色溶液,表明含有I二、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1 .氯的提取氯碱工业生I 精 制心 土 4 土一电解海 水 一 粗盐-*饱和食盐水J阳极产物:C 12 阴极产物:H:由 健化学方程式为 2N a C I+2H 20:2N a O H+C b T+H 2T2.海水提取镁(1)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图:M g电解旃费1结晶,脱水MgCl?固体(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 g Cl2+Ca(O H)2=M g(O H)21+Ca Cl2M g(O H)2+2 H C l =M g C h +H2O涌由M g C b(熔融)J-M g +Ch T3.海水提取漠(1)流程(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r +C12=2C+Br 2;Br 2+SO2+2H2O=4 H+SO r+2Br-4.海带中提取碘(1)工艺流程(2)两种原理a.主要的化学原理:2K I+C12=2K C1+L。b.主要的物理原理:单质碘用C C L 或苯萃取,分液后用蒸储法将碘与有机溶剂分开。氧化环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r+Ch:=2 c r+i 2,5 .海水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1)从海水中提取核能、开发的重要原料:铀和重水。(2)潮汐能、波浪能是有待开发的新型能源。典噩调研调 研 1 下列对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B.用 p H 试纸测得氯水的p H=4C.澳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橙红色D.由 Ca(C10)2+CO 2+H2O=Ca CO3X+2HC10 可推出 Ca(C10)2+SO 2+H2O=Ca SO 31+2HC10【答案】C【解析】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A 错误;氯水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 H 试纸测其pH,B 错误;H C 1 O 可将Ca SO3氧化为Ca SO41 D错误。调研2 常温下,将 C12缓慢通入100 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 ol/L N a O H溶液,整个过程中p 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段有离子反应:H C 1 O+O H =C1O +H2OB.可依据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CL)C.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D.处c(H+)约为处以H+)的 2 倍【答案】A【解析】由题图看出处p H=7,此时溶潮中的溶质为N a Cl、N a Cl O、HC1O,所以段有化学反应:HC1O+NaOH=NaaO+H 2 O,其离子方程式为H C 1 O+O H-H 9+C 1 C F,A 正确;由处数据无法计算所溶解的M Ch),B 错;C h 与 N a O H 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物为N a Cl、N a Cl O,溶液显碱性,p H 不等于7,C 错;处 p H 小于处,所以处c(IT)大于处,D错。调研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 L、B r 2、F e 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o(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 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E 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 C 1 4 层无明显变化C L、B n、F e 3+的氧化性由强 到 弱 的 顺 序 为(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 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 装置中:CCL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I .(S C N)2 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0 2 (S C N)2。I I.C I 2 和 B n 反应生成B r C L 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与水发生水解反应。H l.A g C l O、A g B r O均可溶于水。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 1 2 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o欲探究E 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 的下层溶液,蒸储、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 入 A g NC h 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将少量B r C l 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答案】(1)关闭活塞a,打开止水夹b,将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圆底烧瓶,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缺少尾气处理装置(2)C i2 B r2 F e3+(3)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 S C N +C h=2 C l +(S C N”,使 SCN浓度减小,则 Fe3 +3 S C N F e(S C N)3 平衡逆向移动而褪色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 加 K 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推测合理 B r C l +H2O=H B r O+H C 1,反应只产生 C,不产生 B 厂 B r C l+2 Kl=KC l +KB r+k【解析】(D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一般采用热膨胀法:关闭活塞a,打开止水夹b,将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并用酒精灯对圆底烧瓶微热(或用手捂热),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或松开手)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氯气有毒,必须有尾气处理装费。(2)E装置中的现象说明溶液中Fe 2 被 氧 化 而 未 被 氧 化,所以Fe 2+的还原性强于母一,即 Bn的氧化性强于Fe 3+0 (3)D中溶液呈红色是由于发生反应:Fe 产+3 S C N-F e(S C N)3,根据资料知过量氯气能与SCM反应,使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故红色会褪去;红色褪去是由于SCN浓度减小,所以,可以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K S C 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重新变红。根据资料推测E中生成物是B rC l,该物质水解生成HBrO和H C L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只能生成白色沉淀AgCl。反应原理:B rC l中+1价的B r首先生成H B rO,该物质具有氧化性,被I还原成KBr,I被氧化为k,另一种生成物是KC1。考点3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1.硫及其化合物物质转化网络与品红化合(检验)NazSC)3型51H2s。3HzSO型缚 BaSO,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溶液,还可以用C S 2,但不能用酒精。(2)SO2使含有酚醐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Ch的漂白性;能使滨水、酸性KMnCM溶液褪色,表现S02的还原性:SO?与H2s反应,表现SC)2的氧化性;S02和C b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3)把SOz气体通入BaCL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改成Ba(N Ch)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Ch沉淀,后者生成BaSCU沉淀。(4)浓HNCh和Cu(足量)、浓H2s。4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C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Z n和浓H2SO4的反应。(5)C与浓硫酸反应时,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 水CuSO4确定水一品红溶液确定SO2-酸 性KMnO4溶液除去SO2 T品红溶液检验SCh是否除净t澄清石灰水检验C 023.SO:、SO;的检验方法(1)s o:的检验方法原理:B a +S O j B a S O 4 J(白色)。方法:取试样少许,先滴加稀盐酸无气泡、沉淀产生(排除C O、S O j、A g*等离子的干扰),再滴加B aC L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说明:s o f的检验试剂为组合型试剂,通常可分为4组:a.BaC、与 HC1,b.BaCl2与 HNO、,c.Ba(NC)3)2 与 HC1,d.Ba(N C)3)2 与 HNO?。选用时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当溶液中存在Ag+、Hg2+时,只能选用d组试剂;当溶液中存在SO;时,只能选用a组试剂,因为b、c、d组试剂混合后均有HNO3存在,而HNO3能将S O,氧化成SO;,进而生成BaSOj沉淀。(2)SO:的检验方法原理:SO+2H+-SO2 T+H2O;Ba+SO:=BaSC3 J,BaSO,+2H+Ba2+H2O+S02 T o方法:取试样少许,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或加入BaC%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含有SO;,典题词撕调 研1 在探究SO2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向SO?水溶液中滴加Ba(N O3)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ChB.向溪水中通入SO 2,溶液褪色,说明+4价硫具有还原性C.将过量的S0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S02不能漂白石蕊D.向SO?水溶液中加入N aHCCh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3【答案】A【解析】S 6水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中NOi 具有强氧化性,滴 加Ba(N 03卜产生的沉淀应为BaSO,A错误;褪色是由于漠单质把S 5氧化,说明+4价硫具有还原性,B正确;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氏SO3,亚硫酸电离出H,使紫色溶液变为红色,二氧化硫虽有漂白性,但它不能使指示剂褪色,C正确;S 6与水反应生成氐S 0 3,向S 5水溶液中加入NaHCO,超末,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生成了 H2co“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说 明 氐SO;酸性强于氐CCh的酸性,D正确。调研2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用于制取S 0 2,并验证SO2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一尾气处理装置浓硫酸(1)装置A 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o(2)某同学为了检验装置中A、B 两部分的气密性,进行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a、打开弹簧夹b,用酒精灯在三颈烧瓶下微热,观 察 到 B 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现象,他判断气密性良好。你认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 不合理”)。(3)实验前要在装置中鼓入N 2,目的是 o(4)为了验证S02是酸性氧化物,B 中 可 选 用 的 试 剂 是。A.无色酚献溶液 B.蓝色石蕊试剂C.红色品红溶液 D.KI淀粉混合溶液(5)装置C 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现象,由此可验证S02具有 性,相关反应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 _ O【答案】(1)分液漏斗(2)不合理(3)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溶液中SO?被空气中的02氧化而干扰实验(4)B(5)还原 Ba2+2Fe3h+S02+2H2O=2Fe2 F+BaSO4i+4 H1【解析】3)根据图示装置可知,盛放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2)检验装置中A、B 两部分的气密性,进行的操作是:关闭弹蓄夹a、打开弹蓄夹b,用酒精灯在三颈烧瓶下微热,观察到B 中长导管口有明显气泡现象,冷却后长导管中出现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无法判断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3)氧气、硝酸根离子都能将二氧化硫氧化,所以如果装置中含有氧气,会干扰实验,所以鼓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净空气,防止干扰实验:(4)A.二氧化臻溶液为酸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酎溶液变色,无法检脸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 A 错误;B.二氧化硫溶液显示酸性,能够使蓝色石蕊试剂变红,可以证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 B 正确;C.二氧化硫能够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了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无法证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 C 错误;D.K I淀粉混合溶液与二氧化硫不发生反应,无法证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 D 错误;(5)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同时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Fe3+SO2+2H2O=2Fe2+BaSO4l+4H.考点4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氮及其化合物物质转化网络.催化剂CuCa(OH%I Oj HjON H4C1.N H,N”NCz r-N d v HNQ,HCI f NH3 H2O CU 浓.H2O I N%I NaOH H2SO4 NH3-H2O 5=N HJ+OH-NaNO3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1)N O 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2)在 NO2或 N O 与 C h通 入 水 的 计 算 中 常 用 到 4N0+302+2H2O=4H N O3,4NO2+O2+2H2O=4H N O3两个方程式。(3)浓 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 0 2,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4)硝酸、浓 H2sCU、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10见光或受热易分解。(5)强氧化性酸(如HNCh、浓 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金属和浓HN03反应一般生成N C h,而金属和稀HNCh反应一般生成NOo(6)实验室制备N F h,除了用Ca(0H)2和 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 检 验 NH 需 用 浓 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的存在。(7)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以吸收NH3。(8)铜与浓HN03反应在试管内就能看到红棕色的N 0 2,而与稀HN03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才能看到红棕色气体。(9)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1和 NH3的相互检验。(10)NH3、HCI、SO2,NO2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溶性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如CO2和 NaOH溶液)进行喷泉实验。3.N H 3 制取实验中3 个方面的创新(1)NH3制取原理的创新实验室制取少量NH3,可不用钱盐和碱混合共热,而采用常温下将浓氨水滴加到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 aO H,碱石灰等)上,来制取NH3。(2)NH3制取装置的创新4.氮的氧化物性质与相关计算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从反应实质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简化计算过程。如N O*与0 2、H 2 0转化为硝酸的计算,则反应中0 2得到的电子数与N O r失去的电子数相等。N O z和NO有如下反应:3 N O 2+H2O=2 H N O3+N O 2 N O+O2=2 N O 2 4 N O2+O 2+2 H2O=4 H N O 3 4 N O+3 O 2+2 H2 O=4 HN O3(1)NO和N O 2的混合气体N O、N 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仅涉及反应,可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V =V(NO)K/(N O 2),(2)N C h和O 2的混合气体N 0 2和0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涉及反应,其计算如下表:(3)NO和0 2的混合气体V(N 0 2)a V(02)0 x 4反应情况过量,剩余气体为恰好完全反应N O 2过量,剩余气体为N ON O、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涉及反应,其计算如下表:V(N O)户 v(02)40 x 3反应情况。2过量,剩余气体为。2恰好完全反应NO过量,剩余气体为N O典题调价调 研1 (N 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 H3、H2O C02制备(N 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CaSOj 通入 NH,悬浊液I_操作1-滤 液 岑 度(NHJ6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N H?和CO2的顺序可以颠倒B.操 作1为过滤,操作2为蒸储C.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 H3+CO2+H2O=CaCO31+2N H4+SOFD.通入的N H3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02可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A.由于二氧化碳溶解度较小,与硫酸钙不反应,若先通二氧化碳,会葡响硫酸镶的产率,故 A 错误;B.根据图示,经过操作1得到了滤液和碳酸钙固体,因此操作1为过滤,经过操作2 从滤液中得到了硫酸镂固体,因此操作2 为蒸发结晶,故 B 错误;C.步骤中CaSO,、NH3和 CO:在溶液中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硫酸彼,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Ch+2NH3+C02+H:0=C aC O R +2NH;+S O r,故 C 正确;D.二氧化碳如果过量,会将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溶解,故 D 错误;故 选 C。调研2 将充有m mL N O2和n mL NO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然后通入n mL Ch。mn,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A.m-nmLB.n-inmL4m-nC.-mL33D.-mLm-n【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可知3N O2+2H2O=2HN O3+N O3 1mm/3所以反应后NO气体共(+m/3)mL设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xmL由 4 NO+30 2 +2 H2O=4 HNO34 3(+加/3)mL x mLx=(3+i)/4由 V?可 知,x(3n+m)/4显然氧气不足,完全反应剩余气体为NO,N O 的体积为(n+,/3)-4/3=(L)/3m L,答案选A。考点5 物质的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1.直线型转化关系(1)X 为 0 2Na-Na 2 O-Na 2 O2N2 N0 N02 或 N H3 N0 N02S S 02 S 0 3 或 H2 s S 02 S 0 3C c o c o2 或 CH4 c o c o2醇 一 醛 一 竣酸(2)X 为 C 0 2c o2 c o:Na OH-Na2C O3-Na HC O3(3)X为强酸,如 HC 1HC1 HQNa A l O2-A 1(OH)3-A l C hHCl HC1Na C 0.3-Na HC O3-C O2(4)X为强碱,如 Na OHNaOH NaOHA 1 C 1 3-A 1(OH)3-Na A l O22.交叉型转化Na2CO3NaHCO3NO2NaNa2cO3I 7 l :1,则会导致;若“(N O):(N O 2)2)1:I,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后,N O 有剩余且不能被石灰乳吸收,导致排放的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 O):(N Ch)l:1,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后,NO2有剩余,可与Ca(OH”发生反应生成Ca(NCh)2,导致产品中Ca(N Ch)2含量升高。(5)由题干信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a(NO2)2+2H2sCa(N O3)2+2CaSO4+4N O?+2H2O,由生成h4 4?A 44?A为 mol NO知,消耗Ca(N Ch)2的质量约为4.42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丝 丝x lO O%=3%。22.4a a1 4.某课题组设计实验探究SO?的性质。实验现象:B中无沉淀生成、C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溶液颜色变浅,E中产生白色沉淀。(I)仪器R的名称是。(2)常温下实验室中用80%的硫酸与亚硫酸钠粉末反应制备S 0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3)部分实验步骤: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向装置中通入几分钟氮气、启动A中反应。“通入几分钟氮气”的目的是。(4)探究装置C中通入SO2的量与产物的关系。提出如下猜想。猜想 1:通入过量的 SO2,C 中发生的反应为 Ba2+2N O&+3so2+2H2O=BaS04j,+2502;+4H+2N Oo猜想2:通入少量的SO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猜想1和猜想2哪个合理,完成下列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c中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0(可选试剂:浪水、铜粉、铁粉、氯化钢溶液、碳酸钠溶液)(5)下列可检验装置D中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F e 2+的试剂是(填字母)。a.KSCN 溶液和双氧水b.N a O H溶液c K F e(C N)6 溶 液 d.酸性K M n O 溶液(6)常温下,实验完毕后,分离、提纯装置E中白色固体M,取适量M 于试管中,滴少量盐酸(M 剩余),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答案】(1)分液漏斗(2)N a 2 sO 3+H2 SO M浓)一 N a 2 sO 4+SO 2 T+H2 O(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0 2 干扰实验(4)3 Ba 2+2 N O;+3 SO 2+2 H2 O _ 3 Ba SO“+2 N O+4 H+加入铜粉(或氯化钢溶液),若铜粉溶解、溶液变蓝色(或无沉淀产生),则猜想2正确;若铜粉不溶解(或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1 正确(5)c (6)H2SiO3【解析】A、混合溶液中S C h被F eC b氧化生成S O k,再 与B aC k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 S6的还原性,A正确;B、S O:与H6在溶液发生反应S O z-2 H:S=3 S b2 I t。,体现了 S6的氧化性,B正确;C、S6使酸性K M nC U溶液褪色,这 是S O: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 M nO,生 成Mn*体现了 S O:的还原性,C错误;D、S C h与N a:SQ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校弱酸,可得结论酸性:H iS O s汨S Q,D正确。答案选C o【名师点睛】掌握SCh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 是易错点,要明确并不是遇到褪色就是漂白,要搞清楚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漂白剂。SOz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归纳如下:溶液石蕊试液加有酚酬的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滨水品红溶液氮硫酸(H2s溶液)现象变红褪色褪色褪色褪色生成浅黄色沉淀性质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还原性还原性漂白性氧化性3.2017江苏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zCh吸收CO2产生0 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1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Ch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答案】A【解析】A.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 正确;B.因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才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 错误;C.二氧化硅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错误;D.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重要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理清。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2017北京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无砸的是/灼 热 碎 玻 搐浓 HNO3/红 热 木 炭浓 HNO31.红热木炭i浓HNO3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 0 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A、中的碎玻璃不与浓硝酸反应,但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了二氧化氮和氧气,A正确;B、通 过A分析可知,浓硝酸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和氧气,所以中红棕色气体可能来源于硝酸分解,即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B错误;C、实蛤中木炭没有与浓硝酸接触,浓硝酸没有被加热,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只能是挥发出的硝酸蒸气与红热木炭反应、或是挥发出的硝酸受热分解,从生成的二氧化氮看,都是来源于HN03中-5价氮:元素,所以红棕色气体是还原产物,C正确;D、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红热的木炭可能与氧气反应产生了 C 5,且中木炭和浓硝酸并没有接触,因此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错误。答案选D。5.2016上海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A.碳酸钙粉末 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二氧化硫水溶液【答案】A【解析】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12+H2O=H+C+HC】O,若反应使溶液中c(HC10)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A.由 于 酸 性 HC1H2CO3 H C 1 O,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会发生反应:2HCl+CaCO3=C a C l2+H2O+CO2T,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HCIO)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正确;B.若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C.加入氯化钙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溶液的水对氯水起稀释作用,使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D.加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电离产生氢离子,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6.2016江苏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sio2HCKgqL sici4上 si同 向.B.FeS2 点 SO2 见0 _ H2sCMC N2 高温、金催化剂NH3 HCl(aq)NHQ(aq)D.MgCO3 HC1(叫)MgCh(aq)-电解 Mg【答案】C【解析】A、四氯化硅被氢气还原可以制备单质硅,但 SiCh与盐酸不反应,A 错误;B、嫩 烧 FeS2可以得到氧化铁和二氧化硫,但 SO2和 H2O 反应生成H2sCh,B 错误;C、N2+3H2 警,二2NH3、催化剂N H 3+H C 1 =N H 4 C I,C正确;D、镁是活泼的金属,金属镁的冶炼方法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镁,D错误。答案选C。7.2 0 1 6 新课标H I 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 1 2(S C 4)3 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 e C h 腐蚀C u 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 F与 S i C h 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答案】B【解析】A、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钠和二氧化碳,能灭火,故说法正确;B、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说明铜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故说法错误;C、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故说法正确;D、氟化氢和二氧化石圭反应生成四氟化珪和水,可以刻蚀玻璃,故说法正确。8.2 0 1 8 天津卷 烟道气中的N O*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I .采样采样处C采样系统简图阀门*吸收器-DA接抽气泵等设备采样步骤:检验系统气密性: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1 4 0;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关闭系统,停止采样。(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是.:(2)C中填充的干燥剂是(填序号)。a.碱石灰 b.无水CuSOa C.P2O5(3)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是与D (装有碱液)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4)采 样 步 骤 加 热 烟 道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