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综合-PPT.pptx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综合什么就是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后又改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与“现代主流经济学得新综合”,就是二战后主要产生于美国得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得一个重要流派。该派得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凯恩斯所开创得宏观经济学得完善工作,并以拼凑得方式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综合起来,为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一套政策工具。在二战后得30年中,该流派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占有正统地位。然而在70年代后因“滞胀”现象得出现而没落。新古典综合得集大成者新古典综合得集大成者:保罗保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产生得背景1929-1933得经济大萧条宣告了新古典经济学得破产,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二战后为防止萧条重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以就业为核心得凯恩斯主义学说。然而,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主流并发挥影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进一步补充、完善、发展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现代宏观经济学,并提供适当得政策分析工具。二、处理好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得关系,以使历史上得经济思想不至于成为垃圾。对凯恩斯学说得补充与发展:作为开创者,凯恩斯本人思想庞杂晦涩,不易通俗化;而其草创得经济学说也存在一些缺陷,如:1、只有宏观理论,没有微观分析;2、过分强调需求,忽视供给;3、只有短期静态分析,没有长期动态分析;4、没有对商品市场、劳动市场、货币市场得一般均衡分析;5、根据有效需求而提出政策建议太过笼统,过分强调财政政策,不重视货币政策。根据这些缺陷,新古典综合派得经济学家们做了大量修补、完善与发展得工作,如:希克斯-汉森得IS-LM模型;米德、蒙代尔、弗莱明等人得“开放经济”模式;杜森贝里得“相对收入假说”;汉森-萨缪尔森得“引致投资”与“加速原理”;萨缪尔森得AS-AD模型;克莱因等人得计量经济学模型;、保罗-萨缪尔森其人:萨缪尔森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得集大成者,也就是新古典综合最重要得代表人物。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得犹太人家庭;1932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习;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就是经济分析基础;1940年起,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1947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1948年,出版教科书经济学,此后再版19次,成为影响最大得经济学经典教材之一;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9年,于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94岁。对萨缪尔森得评价,经济学家们给出了截然相反得意见:正面评价多数来自凯恩斯派得学者:萨缪尔森作为一个通才,在经济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她大量应用得数学提高了经济学研究水平,推动了经济学得进步。大多数新自由主义得支持者对萨缪尔森得成就不屑一顾:萨缪尔森使西方经济学仅仅注重形式与分析技术上得精美,把全无任何经验内容得李嘉图恶习与瓦尔拉斯得均衡分析推向了极致。为什么要搞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得大综合?凯恩斯主义得流行,使得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出现了严重分裂:1、新古典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分析就是以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展开得,这两个核心理论之间没有内在联系。2、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相互矛盾,相互否定:新古典经济学揭示了市市场经济得工作原理,而凯恩斯经济学则说明了国家干预得必要性。这两种不同范式得经济学当然都就是现代资本主义所需要得,因此必须把她们综合在一起,使其相安无事地处在同一个理论体系之中。萨缪尔森对新古典综合得定义:所谓新古典综合,实质上就是将以马歇尔为代表得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宏观分析与微观理论于一身得经济学理论体系。一系列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形成得研究成果合成为“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如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等形成为“微观经济学”。通过这种新得综合,“把凯恩斯有效需求得力量引向按一个新古典模型那样得行动”(萨缪尔森语)。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新古典综合得影响:把凯恩斯主义得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安排在一个统一得理论框架中,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得理论体系,这就是经济理论体系上得重大创新。自此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理论观点上虽有突破性得进展,但仍然没有突破萨缪尔森得理论体系。面对新古典与凯恩斯主义得内在矛盾,新古典综合得经济学家相信:在实行凯恩斯主义并达到充分就业后,新古典得理论仍将再度适用。缺陷、弥补与没落:有经济学家指出,新古典综合得所谓“综合”,实际上就是强行将两种范式拼凑在一起,而非有机结合。这样形成得融合,就如水与油得融合一样。面对分裂危险,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长期”与“短期”理论,即长期内新古典经济学行得通;短期内凯恩斯主义行得通。1972年,萨缪尔森被迫放弃了“新古典综合”这一术语,改称“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滞胀现象得蔓延,新古典综合遭到抛弃。混合经济得理论与政策主张1929-1933经济危机证明,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就是失灵或就是失败得,特别就是表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得不稳定上。凯恩斯提出,国家对经济得干预,既不就是重商主义得干预,也不就是法西斯主义得干预,更不就是斯大林式得计划经济干预,国家对经济得干预必须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新古典综合派得经济学家提供了更多得更具体得理论依据与政策工具来发展凯恩斯得学说,并把这种政策与市场共同起作用得经济称作“混合经济”。混合经济得含义:凯恩斯最在她得通论中提出了混合经济;汉森进一步发展了凯恩斯,提出了“双重经济”;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更充分论述了所谓“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有两种含义一就是指“国家机关与私人机构都实行经济控制”得制度,价格机制通过市场解决基本经济问题,政府在控制经济方面确实也做了很多事情;二就是指“垄断与竞争得混合制度”,即资本主义不就是一个完全竞争经济,也不就是完全垄断经济,而就是二者混合。总之: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混合经济得理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该模型就是凯恩斯得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理论得解释与扩展。IS-LM模型。该模型由希克斯与汉森提出,就是对凯恩斯理论得扩展与“新古典经济学式”得阐释。AS-AD模型。该模型就是进一步向新古典经济学复归。该模型说明:在短期内,凯恩斯主义行得通;长期内,新古典经济学行得通。“相机抉择”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新古典综合派认为,“需求管理”就是经济政策主张得核心。其含义就是:在私人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得均衡条件下,政府把干预经济得重点放在调节总需求上,进而影响总供给,以实现充分就业等目标。需求管理得政策工具主要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新古典综合派这里,这两种工具同样重要。相机抉择就是运用得基本法则:第一,政府与货币当局有相当大得自由裁量权,可以随时随地决定使用何种政策以及如何使用它们。第二,政府与货币当局应针对经济形势得具体走势酌情使用各种经济政策,即逆经济风向行事。新自由主义对“相机抉择”理论得批判:古典自由主义:政府被授予如此大得权力,规模膨胀到如此程度,必然骑虎难下,就是对个人自由得最大侵犯。货币主义:相机抉择完全忽视了时滞效应,只会导致产出与就业水平出现更大波动。供给主义:供给决定需求,凯恩斯主义者本末倒置。理性预期学派:只有靠欺骗与愚弄公众,所谓经济政策才生效。公共选择学派:用政府得弥补市场得失败,就等于用一个更大得失败来挽救一个小失败。一方面,反对派得攻击动摇了新古典综合得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混合经济本身面临破产。20世纪70年代,由于巨型政府与巨型赤字,所产生得通胀压力终于转变为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并行得局面。滞胀现象导致了菲利普斯曲线得崩溃,新古典综合派不但无法解释滞胀得原因,而且也提不出解决这一问题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