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临沂市高三语文考前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92790104
资源大小:3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5月临沂市高三语文考前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2023年5月临沂市高三语文考前第二次模拟试卷2023.5(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马克思是德国人,但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首先在西方取得实践上的成功,而来到相对落后的 东方大国之后,既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短命夭折,也没有因为环境变迁而改性变种,不仅在古老的中国 落地生根、安家落户,而且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要理 解这个奇迹,就不能不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去探寻。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马克思主 义相结合的天然因子,就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从而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品格以及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 播、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对此,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 的治理办法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 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摘编自刘建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二:恩格斯指出,“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且“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 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一论断,明确指认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承继,对助推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具有整体的作用效能,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背景和文化基因相熔铸、相结合的理论根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的 贯彻践行,同民族文化的震续传承具备共通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场域,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亦必然会趋 同于统一的民族情感、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当中。历史与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蕴含着颇具特色、富有深度的发展哲思与民生智慧,这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积淀的卓识与思辨, 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所独具。共享发展深刻诠释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揭示了中国从解 决绝对贫困问题到建成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接续奋斗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向, 并与新发展理念的各项构成有机地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 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历史性完成,不仅破解了如何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 家消除绝对贫困、实现现代化建设跃升的世界性难题,也在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整体视域中体现为对 中国文化哲学及民生思想自“小康”到“大同”的升华与修缮。“大同”和“小康” 一直以来是中国各 民族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发展追求,其“皆有所养”“以设制度”的思想内核与价值旨趣同共享发展理念 在本质上相契合。综观中国传统社会“大同”思想的演化脉络,从孔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构想,到朱熹、二程“为政以德”“义利之 辨”以及“安养人民,以厚其本”的哲学阐析,乃至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全世界人类尽为平等" 明晰映现“大同”概念在不断演变,被时代赋予更多的思想意蕴,孕生了中华民族对社会共享的价值追 求和文化向往,涵括了建构分配公正、平等共享社会形态的政治意向和民生图景。与之相应,“小康” 概念同样得到丰富拓展,已经从“民劳亦止,之可小康”的言辞中焕然一新,转变升华为阐明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科学蓝图、建设历程和现实任务的重要概念,成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传统哲 学话语,完成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典范,澄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最直接、最广大的民21 .示例一:根据人工智能推荐的元素组合编辑液体进样站的参数,让名为“小来”的“机器化学家”平 台帮助进行实验。示例二:以人工智能推荐的元素组合为依据编辑液体进样站的参数,让名为“小来”的“机器化学家” 平台帮助进行实验。(4分。改对一处得2分。第一处为句式杂糅,“根据为依据”是句式杂糅,去掉“为依据”即可; 或把“根据”换成“以”也对。第二处因缺少介词导致偷换主语,“名为“小来”的“机器化学家”平 台帮助进行实验”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科研人员”,在句子前面添上“让”即可)22 .如何创制芬顿催化剂程序就会给出答案可能会无事可做(6分。写对一处得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23 .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族文化源流和价值基础。共享发展的确立贯彻,展现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治国有常, 利民为本” “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等治世观、民生观和发展观中,体现了对“大道之行” “以民为本” 等文化价值追求的廉续和发扬。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理论逻辑来看,共享发展的确 立贯彻,又能够被概括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传统文化政治智慧、民生理念、价值追求、道德资源 等为源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创造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方法要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核精华的内在联结、有机结合,彰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民族治世 观、发展观和民生观展续转化的高度文化自信;从人类文明发展与民族文化廉续的历史实践高度来看, 共享发展深切蕴含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与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展现了中华民族 自近代以来求索现代化的恢宏历史叙事,凸显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蔚为大观、兼收并蓄的风格气派,体 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恒志笃行,为万世开太平、追求世界大同的高尚品格和历史担当。(摘编自白兮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这一历史奇迹,就只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去探寻其中 的原因。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相融通,故而其进入中国后能扎根大地、开花结果有一定 必然性。C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为马克思主义能与一个国家文化基因结合提供了理 论依据。D.共享理念与其他各项新发展理念有机地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伟 大复兴。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主义并未首先在西方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一个关键原因是西方传统文化中没有与其相通的文化 因子。B.中华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备共通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场域,因此国家的社会意识必然在发展中走向 统一。C.相较于西方文化的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哲思在支撑实现共享发展、追求共同富裕上有独特的 优势。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转化和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泉源。3 .下列选项中,其观念与材料二观点契合度最高的一项是(3分)A.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B.抱朴子:“盖人之有礼,犹鱼之有水矣。”C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以人为本”理念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为工农谋幸福的理想中。这一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 程中被持续发扬光大且已变成生动现实,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种现象的合理性。(4分)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代化道 路称为“中国式”的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李存葆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 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象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 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小韩,您也坐下。”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 “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 “啥? ! ”我心里 打了个寒悸。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 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 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 着有长途汽车站!”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 ”段雨国又问。“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我忙给段雨国递 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 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 !粱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 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 到桌前吃饭。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 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 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磴磴了“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硝儿往碗里 捧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粱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 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 大家把眼泪忍住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一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 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 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屋内静了下来。“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儿 下便较开了衣襟的缝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 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给火红的绸布条儿。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 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 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 各一半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 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呵,我们在此时,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 捧读遗书,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这 抚恤金,不能不能啊”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又一下橹下他手腕上的电子表,“砰” 一下按在桌 子上:“连长欠的钱,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 ”“我们还!”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 桌子上当一片撕心裂胆的哭声渐惭沉下,我嗓音发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着您的奶长大的 三喜哥欠的钱,您就让我还吧”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苍老的声音嘶哑了: “孩子们,你们的好意,俺和玉秀领了,全都领了!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 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摘编自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大娘和玉秀没有乘坐可直接开到连队驻地的汽车,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觉得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B.我看到梁大娘连碎成喳喳的煎饼都不舍得浪费时,才明白了连长因我扔掉半个馒头而动怒的原因。C由选文情节推测,梁大娘身上的两沓钱,550元是梁三喜的抚恤金,另外那70元可能是凑起来的钱。 D.从梁大娘坚决不让战士们替自己还账的情节来看,梁三喜遗书中应有让家人还清欠账的相关内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不仅使我们读来亲切自然,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小说文笔朴实但感情深厚,节选部分的情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D.小说结尾部分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的联系,升华出“人民就是上帝”这个庄严神圣的主题。 8.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 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6 分)9,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 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 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 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日:“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日:“宓子不可为书。” 君日:“何故? ”吏对日:“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 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日:“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 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日:“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 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日:“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 也? ”对日:“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日:“宓子之德至矣,使 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 ”孔子日:“丘尝与之言日:'诚乎此者形乎彼。'宓子 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 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 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 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 人心不神。(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吏书A之B不C善D则E宓子贱F为G之H怒I吏J甚K患L之M辞N而。请P归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文中意思是“假如没有”,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的“微”含义不同。B.遽,文中意思是“立刻”,与促织中“遽扑之,入石穴中”的“遽”含义相同。C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常借指国君或显贵,亦可借指官爵。D.斧钺,泛指刑罚、杀戮,与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锤”的“斧钺”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听完两个官吏的汇报后,鲁君就明白了宓子贱的意图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他干扰太多,可以看出鲁君 也很有智慧。B.鲁君与宓子贱约定,要他五年后报告施政的关键,但宓子贱只用三年德政就达到很高境界,这表明宓 子贱确有才能。C.巫马旗来到亶父,得知亶父的渔者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于是他认为宓子贱已经把亶父这个 地方治理好了。D.文末从三个月的婴儿能懂得母爱切入,探讨了怎样才能感化人心的问题,为宓子贱成功治理亶父做了 理论上的总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2)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14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具备篇,“具备”的本意是“做好准备”。宓子贱为治理好亶父做了哪些准 备?请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忠狡兔,侧目似愁胡。绦毓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写于开元年间,是一首题画诗。(sbn g)身:收缩身子,作搏击状。绦,指系鹰的绳 子;璇,绳上的金属圆环。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使用惊讶语气极力地渲染画作的不凡,产生了夺人心魄的艺术效果。B.尾联为虚写,想象苍鹰在广阔的天地中翱翔、搏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在言外。C本诗以赞画为主,兼写怀抱,既抒发诗人嫉恶如仇的情怀,也表达诗人的凌云壮志。D.本诗虽为杜甫早期作品,却感情激昂,章法谨严,较好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16 .明代文学家王嗣爽评价本诗说:“中两联,皆是画作殊。”请予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的洒脱;而对于造 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的快意。(2)著名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就画名来看,明显取意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3) “桂”因其芬芳馥郁、秋芳冬荣等特点备受古代文人青睐,有时用以象征道德情操之高洁,有时用 以描绘自然景物之美好,有时用以寄托浪漫唯美之情思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每当夜幕降临,淄博俨然成为烧烤的世界,连风都带上了 “孜然味儿”。大街小巷,方桌排开,人们三 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散发出人间烟火的气息。你要想知道某家烧烤是否正宗,只需要看烧烤桌上,是否 有三样:一是小饼,二是小葱,三是小火炉。这些都为淄博烧烤打造出别样的味道,似乎光用这些味道 便可给这座城市一个完美的定义。我想,从文学的的角度来说,这边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一般城市吃烧烤,都是将烤串烤好了端上桌,也就是即食烧烤。正宗的淄博烧烤,每桌必有一个小火炉, 上桌的肉串已经烤到半熟,食客接着烤,火候由食客自己掌握。拿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先裹上蘸料, 然后摊在小饼上,手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往后一拉签子,几块肉就这样完整包裹在小饼里面了, 再放一段葱叶或者葱白,这么一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小饼。小饼的麦香、蘸料里花生芝麻香和刚 烤好的肉香混合在一起,咬一大口细细品味:小饼让略咸的烤肉变得适口,蘸料又提供了足够的香味 提成,而大葱又抵消了肉串的油腻,“君臣互佐”,相辅相成。山东人已经“橹串”两千多年。淄博烧烤虽为“网红”,却并非“新晋”。在山东,烧烤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2000多年前。在临沂出土的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现代人谁看了不得说 一句:“文物演我!”18 .下列对文中加序号的“一”的用法与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不同与相同B.与不同 与相同C.与相同 与不同D.与相同与不同19 .文中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你认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否使用了借 代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20 .请仔细观察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结合画中要素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含蓄表现出古人 烧烤的悠然惬意。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H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记者在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俊团队的实验室看到,科研人员在人工智能程序中 输入问题:什么类型的非贵金属元素常用于芬顿催化剂?很快,o程序提供的答案来自自 主研发的文献机器阅读系统,它能迅速读取海量文献,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帮助科研人员选择最佳的元 素组合。接下来,科研人员就可以调出“机器化学家”平台中保存的芬顿催化剂实验模板,根据人工智 能推荐的元素组合为依据编辑液体进样站的参数,名为“小来”的“机器化学家”平台帮助进行实验。 这样,“小来”便可以开始它的芬顿催化剂创作之旅。“机器化学家”的出现,让化学家们解放了双手。也有人担心:未来化学家们 o江俊表示不用为此多虑:“一个好的技术工具出来,也会赋予更多的可能性,让科研人员做更多的事情,发现更 多的前沿理论。”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高山下的花环中,梁大娘的儿子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而梁大娘却依然帮儿子还债。老人家首先想 到的不是要什么,而是清醒地想着她还应该还什么。而现实中,很多人往往用前者掩盖了后者,或者把 后者的意义在无意识中弱化了。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1.B (3分。A项,把“不能不”转述成“只能”错。C项,根据原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历史文化 的延续承继,对助推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具有整体的作用效能”,其理论依据应该关键是“那些萦回于 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D项,“实现了伟大复兴”错,原文表述不是完成时) 2C(A项,由题干中的前提推不出“西方文化中没有与其相通的文化因子”这一结论;B项,“国家社 会意识必然在发展中趋向统一”错,原文推出的结论是“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亦必然会趋同于统一的 民族情感、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当中”。D项,“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发展泉源”错,文中说“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念走向创造创新的泉源”)3 .D (3分。材料二是基于共享理念谈谈“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天 下为公”与这一观点最契合)4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其人本理念被中国传统文化消化、 吸收,实现了相互融合、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这一理想及其“以人为本”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民本思 想有高度契合性,得以在相互融合中持续发扬光大且变成了现实。(4分。答案超然客公众号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品格以及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所存在的内 在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得出。但作答必须根 据原文的抽象观点转化为对题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象分析)5 .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中国 化的结果。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古代“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当代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4分。综合两则材料可主要得出以上两个核心要点:第一条,综合材料一观点和材料二第2段、第3 段的相关观点可以得出;第二条,综合材料二2、3两段相关观点可以得出。但是如果学生答“中国式现 代化是消除绝对贫困的现代化”等要点,只要来自原文,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8分)6 .A (A项“主要原因是沂蒙人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错,主要原因是想省钱)7 .B (B项文章并没“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8 .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为省钱还账不惜步行160华里到连队。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亲人献给祖 国无怨无悔,平凡中透露出伟大。坚守信义,一诺千金。艰难生活中却用抚恤金偿还账单,信守承诺。(6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 .语言描写传神。如“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写出了大娘的一诺千金。动作描写传 神。如“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写出了大娘生活的艰苦和节俭。细节描写传神。 如“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写出了大娘和玉秀的吃苦耐劳。场景描写传神。如用战士 们争相要求替大娘还款的场景,写出了他们善良、真诚的人性。神态描写传神。如“心平气静地说”, 写出了大娘丧子后的坚强与理性。(6分。答对一条2分,答对三条得6分。其它答案,如分析“侧面描写”“心理描写”“形象描写”等 描写手法,或使用“善用动词”“善用对话”等表述,只要于文有据、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 .D、I、M (3分。选对一个得1分,选对两个得2分,选对三个得3分。原文为“吏书之不善,则宓 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H.B (3分。B项,“含义相同”错误,文中的“遽”意思是“就”)12 .C (3分。根据原文“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可知,“在严酷刑罚的震慑下放掉小鱼”错)13 . (1)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施行自己的治理办法,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4分。“乱”“行”“数”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巫马旗穿着粗布破衣到亶父去观察教化施行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却扔回水里。(4分。“短褐” “化” “夜渔”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 .宓子贱很早就掌握了孔子“以诚做事”的治理理念。宓子贱善于预判,以掣肘的办法使鲁君醒悟,提前消除了执政干扰。(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宓子贱治理亶父,担心鲁国君主听信进谗言之人,从而使自己不能实行自己的治理办法,将要告辞离开 (国君)的时候,向鲁国君主请求他身边的两个官吏和自己一起去。到了亶父,亶父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官吏记录。官吏刚要书写,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官吏写得不好,宓子 贱就为此发怒。官吏对此很憎恶,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得很不好,干不了就别勉强,快 回去吧!”两个官吏回去后向鲁国君主禀报,说:“宓子(这个人)不可以给他书写。”鲁国君主说:“为什么?”官吏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我们)写得不好却又很生 气,官吏都讥笑宓子。这就是我们告辞离开的原因。”鲁国君主叹息道:“宓子用这种方式对我的缺点 进行劝谏。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实行自己的治理办法,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假如)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于是就派宠爱的人让他去亶父,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归我所 有,归你所有。有对亶父有利的事情,你决断去做吧。五年后再谈论施政的要点。”宓子恭敬地答应了, 于是才能在亶父实行自己的治理办法。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布衣服和破旧的皮袍到亶父去观察教化 (施行的情况),看到夜里捕鱼的人,得到鱼却扔回水里。巫马旗问捕鱼的人,说:“捕鱼是为了得到鱼,现在你得到鱼却把它扔回水里,为什么呢? "(捕鱼的人)回答说:“宓子不想让人们捕取小鱼。 我扔回水里的是小鱼。”巫马旗回去后,告诉孔子说:“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百姓背地里做 事时好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胡作非为)。请问宓子是用什么办法达到这种境界的? ”孔子说:“我 曾经跟他说:'内心真诚的就能在外显现。'宓子一定在亶父实行这个治理办法了。”宓子能够实行这 个治理办法,是因为鲁国君主后来领悟到这一点。鲁国君主后来能领悟到这一点,是因为宓子事先有准 备。事先有准备,难道君主就一定能领悟到吗?这就是鲁国君主的贤明之处。三个月的婴儿,官位爵禄 在前,不知道羡慕;刑罚在后,不知道厌恶;慈母的爱,却能明白。这是因为婴儿的心赤诚。所以诚而 又诚才合乎真情,精而又精才与天性相通。与天性相通,水、木、石的本性都可以改变,又何况是有血 性的人呢?因此凡是劝说别人与治理百姓的事情没有比赤诚更重要的了。听别人很悲哀的言语,不如看 到他哭泣;听别人很愤怒的言辞,不如看到他搏斗。劝说别人与治理百姓不赤诚,就不能感化人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D (“较好地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错,本诗有“顿挫”而不“沉郁”)16 .中间两联都是承接首联内容展开,重在具体描写这幅画作中苍鹰形象的与众不同之处。颔联侧重 绘其貌,抓住画面上的“报身”“侧目”等细节,辅以想象和比喻,把画中之鹰形象写得活灵活现。超 然客公众号颈联侧重绘其势,借助假设和想象,写苍鹰如果摘掉缚绳即呼之可起,借助作者观画的感 受写出了画中之鹰的气势。(6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6分。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 (1)虽一毫而莫取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示例一: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项脊轩志);示例二:桂影斑驳,风移影动(项脊轩志);示例三: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示例四: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 海潮);示例五: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忆江南);示例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 鸣涧)。(6分。填对一句得1分,有错字、漏字、别字则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18 .C (3分。与处的“一”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如“一卷”“一拉”,后面紧 跟动作的结果;处的“一”是最小的正整数如“一个”“一段”;处的“一”与“起”合起来是“一 块”的意思)19 .未使用借代。原文只是判断了光用这些味道便能称代这座城市的可能性,表达作者对淄博烧烤的赞许; 但并未直接用这些味道来称代淄博这座城市。(3分。做出判断1分;分析原句用意1分;指出并未直接指代1分)20 .答案示例:在一个偌大的贵族院落里,一人慢慢地转动着烤串,一人用扇子徐徐地给“碳火”加着温, 香气伴着旁边舞女曼妙的舞姿氤氯开来,清风就这样醉满了院落。(4分。烤串、扇风、舞女,能写出两个要素得1分,适度想象1分,用到修辞1分,含蓄表现惬意1 分。含蓄属于文学性要求,可以通过各种描写、形象性的画面、合理的修辞手法等文学手段实现)(二)语言文字运用H (本题共2小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