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杜甫诗歌中的俗语运用艺术.docx

    • 资源ID:92798437       资源大小:23.4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杜甫诗歌中的俗语运用艺术.docx

    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 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的诗歌 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 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史”。在杜甫诸多的研究成果中,杜诗语言 方面的研究明显比其他方面的研究薄弱,尤其是缺少集大成式的全面性研究.而俗 词、俚语为民间的习惯用语,大多数人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更别说纳入诗歌之中 了.杜甫却独辟蹊径,尝试把民间的一些俗语,民歌,俚谚等融化进自己的诗歌创作 之中,使其语言呈现了通俗化的一面,造成了情深词新的艺术效果.本论文主要对 于杜甫诗歌中所采用的俗语艺术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以及探讨。关键词:杜甫;俗语;语言艺术一、绪论(-)研究背景与意义诗词,向来予人以古典高雅之感,是流传于世的文化瑰宝,是窥见历史的文 化窗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诗词节目,如经典 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受到大众欢迎,古诗词离我们的脚步比以前更近 了。诗词不再单纯是学生的背诵篇目,也不完全是文人学者学术研究的对象,而 是渐渐成为我们普通人生活里的一种乐趣,一种陶冶,一种美的体验。细细端详 品味这份古人留下的宝藏,我们发现,诗词中亦不乏贴近日常生活的俗语,这种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令人倍感亲切。古诗词中雅俗共赏的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百 花齐放的生动表现。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楷模。就诗歌语言运用 上,杜甫一方面多沿袭古语,使他的诗歌呈现典丽雅则的特色;另一方面毫无顾 忌地使用俗语、方言,乃至公文用语,使其诗呈现出通俗幽默的风格。在杜甫诸 多的研究成果中,杜诗语言方面的研究明显比其他方面的研究薄弱,尤其是缺少 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 也不甘心。他又说:“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 是何逊,这是南朝的两个诗人。杜甫写诗总是不断地在修改,改了以后还要不断 地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再继续地修改。从而形成了苍劲,凝练的主要特色。从对杜甫的诗歌中的俗语分析来看,诗歌内容广泛,大多取材于生活,同时 也作用于生活。诗人之所以用诗歌来记录生活,与他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是 分不开的。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民俗生活发展特征的了解,另一方面对其 发展规律以及后世影响的研究。参考文献1徐铭.论“随时敏捷”与“诗圣”杜甫的诗歌创作J.杜甫研究学 刊,2023 (01) : 43-57.2杜珍珍.从杜甫诗歌中探讨其艺术审美观J.今古文 创,2023 (03): 51-53. D01:10, 20024/j. cnki. CN42-1911/L 2023. 03. 016.3黄小玲,李寅生.杜甫诗歌的写实艺术探究J.文学教育 (±),2022(11):36-39. D0I:10. 16692/j. cnki. wxjys. 2022. 11. 021.4周君泽.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及其价值意义J.青年文学 家,2022 (27): 131-133.5张鹏霞.杜甫诗歌的新媒体传播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 学,2022. D0I:10. 27162/d. cnki. gjlin. 2022. 001814.6吕正惠.不断成长的诗人一一杜甫诗歌艺术的特质J.诗书 画,2014 (01): 69-76+68+260.7王鑫.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66.8高玉昆.从悖论诗学的视角考察杜甫诗歌艺术的意象组合J.华北电力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6) : 88-93.9赵凌云.试论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J.大众文艺,2010(18): 132.10裴宏江.杜甫诗歌“顿挫”艺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集大成式的全面性研究。而俗词、俚语为民间的习惯用语,大多数人认为登不了 大雅之堂,更别说纳入诗歌之中了。杜甫却独辟蹊径,尝试把民间的一些俗语, 民歌,俚谚等融化进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使其语言呈现了通俗化的一面,造成 了情深词新的艺术效果。因而,本文以杜甫诗歌中的俗语运用为研究对象,对其 进行研究,既丰富对杜甫诗歌语言方面的研究,又使人们学习杜甫诗歌运用的技 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L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杜甫诗歌的研究,多停留在对杜甫诗歌的译介研究,特别是英国, 对杜甫诗歌进行译介的时候,分成了诸多类别:根据译介特征,杜甫诗歌在英国 的正式译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开拓型译介,开启了杜 甫诗歌在英国传播;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探索型译介,推动了杜甫诗歌在英国的流 行;二十世纪下半叶专业型译介逆流而上,创造了杜甫诗歌译介的高峰;而新世纪 以来赏析型译介实现了创新突破。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杜甫诗歌的研究,多侧重于教学方面对研究,如:王力坚(1985) 的略论杜甫后期诗的语言风格对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李 菁菁(2019)的冯至杜甫传整本书教学研究对如何教学杜甫的诗歌进行 了说明,分析其沉郁顿挫的风格,爱国爱民的情怀;张鹏霞(2022)的杜甫诗 歌的新媒体传播与接受研究对杜甫诗歌在现代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和接受情 况。综上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在对杜甫诗歌进行研究的时候,基 本没有对其诗歌俗语运用进行研究,因而,木文以其诗歌俗语运用为视角进行研 究,是研究上的一种创新。(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论文在对杜甫诗歌俗语运用进行研究的时候,运用了下列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为了对杜甫诗歌俗语运用进行研究,搜集整理了有关杜甫诗歌俗语运用中的 资料,为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2 .案例分析法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列举了杜甫诗歌中运用俗语的例子, 并且对其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说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四)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研究的角度比较新颖,主要是针对杜甫诗歌中的俗 语运用艺术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同时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本选题的研究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二、杜甫诗歌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了自诗 经、汉魏乐府以来诗歌注重反映现实的创作传统,并使之更为高超更为成熟。 他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创作旧习,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 精神,自创新题,“即事名篇”。对这类作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作了很 高的评价,而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更叙述了他们所受的启发:“近代惟诗人 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 无复依傍。中唐诗坛的新乐府创作风气,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而出的。杜甫诗歌中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中国史上起着积极的 教育作用。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深受杜甫影响,从杜诗领会到“诗出于人”的道理, 好诗是由于有好的优秀的人格所造成的,所谓“工夫在诗外”,这就纠正了他早年 学诗”但欲工藻绘”(示子澹)的偏差,陆游后代创作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爱 国诗篇。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生酷爱杜诗,在燕京坐牢三年间,更是专读杜诗,并集 杜诗为五言绝句二百首。为了全面地反映现实,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 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为了生动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 甫也为后人开示了不少法门,如学习民歌运用白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 现力和俗语在诗中的地位,使唐诗创作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另外,杜甫在 诗歌创作中锤炼字句、“字字不闲”的创作精神,对后来宋代“江西诗派”强 调“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欲以奇句硬语惊人的诗学追求更 1tf直接的启迪。诗在杜甫手中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他用诗写传记,写游记,写自传,写奏仪, 写书札,写寓言,写诗文评,总之,凡是别人用散文来写的,他都可以用诗的形 式来写。这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只以七律而论,杜甫之前,大都是用来歌功 颂德或唱和应酬的,但他却用来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成了讽刺武器。为了 生动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了不少法门。如学 习民歌运用对话和口语,就大大提高了诗的表现力和俗语在诗中的地位,使诗歌 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 我们不能不为在祖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而感到自豪。尤其提 及现实主义的时候,人们怎能不为杜甫的诗词所津津乐道。三、研究杜甫诗歌俗语运用艺术的必要性杜诗中很注意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 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白,并做到了人物语言的个 性化。这种例子很多,新婚别写那位新娘子的语言尤为成功。本来是柔肠寸 断,痛不欲生,但又不能不顾虑到自己还是个刚过门的新娘子的身份,所以语带 羞涩,备极吞吐。由于语言传神,所以我们读杜甫这类诗,总有一种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感觉。采用俗语,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诗歌语言发展上 的一大革新。自一般士大夫丈人观之,这种俗语是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但杜 甫在抒情诗中用俗语很多,在叙事诗中则更丰富。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 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人物语言 的个性化。、杜甫诗歌俗语运用艺术的表现(-)雅俗相通杜甫诗歌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俗”是杜诗的一大突出特点。杜 甫作为盛唐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就像时 代的一面镜子,呈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杜诗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杜甫 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喜欢佳句,十分注意诗句 的锤炼,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 是杜甫诗歌语言精确、凝练的最主要原因。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语言通俗,格调轻快的风格。描了诗人在附近江边 独步寻花的几个同的地方,如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底。留连戏 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是七首绝句中最热闹的一首,“黄四娘家” 好像白话,”千朵万朵”是口语的重叠,加上“时时”恰恰对叠字,句法十分通俗。 一路繁花,一路莺啼,一路蝶舞,充满了活泼的生趣春光好像要漫出这条小路似 的。宋人孙奕指出:“子美善以方言俚谚点化入诗句中,词人墨客口不绝谈。”杜甫 纳方言,俚语入诗,摆脱了诗歌板重严肃的特点,增加了诗歌的灵动性与趣味性。 一般方言口语不会出现在书面语里,杜甫为了增添一种新鲜而又诙谐俏皮的轻松 感便纳入方言口语于诗中。如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鹅 儿''为唐人口语,这样运用,显得格外亲昵,又把鹅、酒相喻,循环重叠,在爱 抚中又深含童趣,用语也相当俏皮。用特定的词语来模拟声音,能带来一种形象 感,也是民间百姓常用的一种语言形式。杜甫善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他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乐府的影 响,诗中多使用俗语和古谣谚。而且,杜诗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开放性,理所当然 他在用词上也就避不开对民间俗语的开放和接纳。中唐的元稹有诗为证“杜甫天 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他所说的“当 时语''就是语言的民间性和口头化,而“傍古人”则是杜甫诗歌由俗入雅的精神探 索。(二)俗之真实内涵杜甫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俗杜诗之俗主要来源于杜甫的生活经历。 杜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漂泊穷困中度过的,因此他与下层人民有着密切的往 来,他们的想法、言谈举止等杜甫都非常了解。因此,杜甫写起关于下层人们生 活的诗歌来,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更具有形象性和真实感。而且,杜甫也受到了 汉乐府的影响,他不仅学习汉乐府的思想内容,还模仿汉乐府的话语方式。这些 都为杜甫诗歌之“俗”提供了可能。杜诗之俗的“俗”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低俗, 而是雅俗共赏、雅俗相通之“俗杜诗常用俗语,在水春生二绝中“二月六 夜,,“更禁当都是俗语。“更禁当”相当于是四川话,平实的说法反而让情感藏 在字里行间,浸润而出。杜甫诗歌的流芳百世也向世人证明了杜诗之“俗''也有一 定的审美价值,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粗俗,而是雅俗相通。“乐府宁拙勿巧,宁竦勿炼”,杜甫这种耸人耳目的“俗”语言,极大地冲 刷了人们的的审美疲劳,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期待视野,唯其务为俗,方为不俗, 韵甚趣甚,大巧如拙。俗的诗歌并不难写,难的是要把俗的诗歌写活,由俗入雅, 俗中有雅,雅中有俗。而诗人杜甫却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诗歌大量使 用俗语和古谣谚,非但没有给人粗俗的感觉,反而给人以亲切、俚趣盎然的意味。 杜甫诗歌语言一个突出的特点的就是“俗”,但却俗得灵活,俗得成雅,因此也 就造就了杜甫诗歌语言雅俗相通的特色。(三)俗之具体表现1 .俗语俗词俚语是未被加工和提炼的语言,因而它能使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这是俗 词俚语最直接的艺术功能,但最大的功能是让人感到情深词新。例如:由于仕途不如意,杜甫才得以与社会底层民众有广泛的接触,他也喜 欢结交朋友与乡间邻里经常往来,长期流离作客的他,懂的珍惜人情,因而时常 被邀去喝酒。如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杨伦评日:“情事最真,只如白话。” 诗中写了作者被一位老农父热情强留住饮酒的事情,描写的老农豪爽朴实,颇为 生动真实。杜甫在远离了战争的纷扰之后,居住在风景优美的草堂里,稍显轻松。 他本打算随便四处走走,观赏春景,没想到遭到了田父的极力邀请,去品尝自家 酿的春酒。期间还不时地夸耀严武治理有方,感激之情溢干言表。见田父高兴, 本已在他家畅饮了一天的杜甫过后,打算要走,但又被拉住胳膊强留下来,可见 田父的率真热情。其中田父所有的“村野”动作如“肘”“指”“无礼”指挥如“遮”,都 只是显得山父的无比热情和淳朴。所以杜甫丝毫不觉得其丑,而只觉得的可亲, 可爱。而这种对邻叟真情的珍惜,又尽化为描写田父动作的幽默口吻,再加上使 用了很多适合田父身份的口语和俗语,如“叫妇开大瓶”,“渠是弓箭手”等等,使 声态更加活灵活现,读之令人绝倒。口语,俗词,俚语的运用,不是杜甫有意为 之而是彼时彼地的真情展现,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因此读来格外亲切感人。杜甫诗中大量俗词俚语的运用,不但给予了俗词俚语以新奇的魅力,而且从 审美角度也改变了诗歌的通俗方面,是宋代诗歌“俗化”的先声。宋人张戒岁寒 堂诗话卷上说:“世徒见于了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 乃高古之极也。自曹、刘死至今一千年,惟子美一人能之。中间鲍照虽有此作, 然仅称俊快,未至高古。元白张籍王建乐府,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然其词浅 近,其气卑弱。至于卢仝,逐有“不唧溜令屯汉"七碗吃不得'之句,乃信口乱道, 不足言诗也。近世苏黄亦喜用俗语,虽时用之亦颇安排勉强,不能如子美胸襟流 出也。子美之诗,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特,可仰而不可及耳!”“俗”是 杜甫语言的一大特色。比如同是一个呼唤妻子的动作,在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用的是“唤 妇出房亲自馔”。而在遭出父泥饮中,却用“叫妇开大饼”,一唤一叫,特色 尽显。其他如新婚别的“生女有所归,鸡狗赤得将“,也是很生动的例子。再 如前出塞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更是有同 谣谚了。杜甫提高了民间俗语的地位,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使诗更接近生活,接 近群众,更具生命力。同时,他又通过千锤百炼创造珠玉般的“字字不闲”的诗句, 体现了杜诗的精。首先是巧妙地运用俗语。萧涤非认为:“这是我国诗歌语言发 展上的一大革新。”封建文人们,不可能象杜甫、白居易那样,向生活向老百姓 学习丰富多采的语言,而认为大众俗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2 .古谣谚除了使用俗语之外,杜甫还非常善于在诗中使用古谣谚,特别是汉代歌谣。 “以古谣谚一一尤其是汉代歌谣入诗,无形中便赋予了杜诗一种古朴而亲切的神 韵,而且,也使之具有了深厚的社会历史意识。”兔丝附女萝,引蔓故不长”(新), 婚“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 首”采其六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示从孙济)这些诗句都含有民谣 的韵味。民谣的化用,使本来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更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时, 也使情感的表达更为恰当妥帖,更为打动人心。而杜甫的一首大麦行,也鲜明地展现了古谣谚入诗给杜诗带来的深厚的 社会历史意识效应。杜甫的这首大麦行在基调和立意上跟乐府诗集中所 记载的汉桓帝时期的一首童谣颇为相似:后汉桓帝初小麦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唐代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夷族趁乱入侵中原,大肆掠夺百姓财物,践踏 农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战乱,使曾经的兴盛繁荣一夕之间沦为满目苍夷, 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无数的百姓无家可归。杜甫借助小麦童谣这种歌谣 的形式,更有利于表达天下遭受苦难、处于水生火热当中的百姓的心声,更具有 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也表现出了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五、杜甫诗歌俗语运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 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 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 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 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 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 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 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 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 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于云。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 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 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他在世时关于他的参考资 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 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然而,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杜甫是“中 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 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一 饭未尝忘君也欤!” o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 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 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 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 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 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 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 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 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育也是美国作 家雷克斯罗斯(KcnncthRcxroth)最喜欢的作家。结语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 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

    注意事项

    本文(杜甫诗歌中的俗语运用艺术.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