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docx

    • 资源ID:9280058       资源大小:25.4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docx

    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 本文关键词:杜甫,诗中,沧桑,感受,历史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 本文简介: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人生旅途多曲折,后来成为大诗人的杜甫,年轻时志向远大,可是生逢唐中期乱世,屡试不第,又遇战乱而漂泊不定、颠簸流离,安史之乱后,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离到了成都,其次年春天,漂泊中的他带着难以言状的困难心情到了当时的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武侯祠。武侯祠建于晋代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 本文内容: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人生旅途多曲折,后来成为大诗人的杜甫,年轻时志向远大,可是生逢唐中期乱世,屡试不第,又遇战乱而漂泊不定、颠簸流离,安史之乱后,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离到了成都,其次年春天,漂泊中的他带着难以言状的困难心情到了当时的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武侯祠。武侯祠建于晋代,相传那里还有诸葛武侯亲植的巨柏。祠庙久经沧桑,已是破旧颓圮,而祠前柏树历经风雨,却是郁郁森森。作为闲游郊外的落难诗人,杜甫虽没有武侯主政天下的丞相责任,也没有驰骋疆场的统帅权力,但他面对着武侯古祠的沧凉遗迹,却有着如诸葛武侯在五丈原时的苍茫、悲愤和执志的心情,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巡游古景,思忆古人,诗的题目用的是“蜀相”,而没有用“武侯祠”,重点在于对蜀国名相诸葛武侯的追思、忆想、感慨和景仰。历史上,有关武侯和武侯祠的诗不少,如唐代韦庄在喻东军一诗中写道:“独把一樽和泪酒,隔云遥奠武侯祠。”黄庭坚在次韵奉答文少激推官纪赠二首中写道:“文章藻鉴随时去,人物权衡逐势低。扬子墨池春草遍,武侯祠庙晓莺啼。”对武侯祠很是感慨。闻名诗人李商隐在筹笔驿诗中写道:“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如何?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对诸葛亮喜爱吟唱梁父吟和具有管、乐之才很是赞美,但对诸葛亮执着奋争的艰难和无奈充溢了悲怜的感慨。李商隐还写了武侯庙古柏:“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依旧是对诸葛亮奋争、无奈,执着而大业难成的感叹。唐代的罗隐也写了筹笔驿,赞美诸葛亮的功勋,感慨诸葛亮的时运不佳:“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唐薛逢的题筹笔驿对武侯的功勋作了精要概括:“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倔起赞訏谟。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赤伏运衰功莫就,皇纲力振命先徂。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大诗人李白写了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赞美说:“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斗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唐还有不少名诗人均有吟诵武侯祠的好诗,如岑参的先主武侯庙曰:“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刘禹锡的蜀先主庙曰:“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武少仪的诸葛丞相庙曰:“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曰:“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曰:“永安宫外有祠堂,鱼水恩深祚不长。角立一方初退舍,拟称三汉更图王。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归蜀降吴竟何事,为陵为谷共苍苍!”白居易也有诗云:“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贤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外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元稹有诗概括得更好:“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存盛德,应叹古今无!”这些诗,大都是赞美流露出感慨和惋惜。宋朝的大文人王安石和文天祥,也有吟诵诸葛武侯的,王诗诸葛武侯写得真实,很气派,也很有感情:“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坎坷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哀痛。竖子祖遗策,犹能走强梁。”文诗怀孔明写了作者的深切感慨,真可谓感同亲受:“斜谷事不济,将星殒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想必文天祥当时肯定视诸葛武侯为故去的难觅知音。明、清的诗人,吟武侯祠庙的也有写得很不错的,如明杨慎的武侯庙:“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写得明白,深切,伴随着感慨和深思,富有启发。再如清李调元的武侯祠:“南阳原是一名儒,鱼水君臣万古无。孺子不才非治命,托臣讨贼是良图.。心悲王业三分鼎,力尽偏安六尺孤。绵竹双忠俱血食,可怜累世为捐躯。”诗中充溢对武侯的赞许、缺憾、惋惜和钦佩之情。民国时黎东方写有和杜甫蜀相的诗:“锦城翠柏早成林,丞相祠堂最足钦。自有丹心昭日月,长留华表矢忠忱。三分天下隆中策,六出祁山汉帜临。昭烈帝陵呵护在,英雄终古感知音。”同时还写了和杨慎武侯祠的诗:“茅庐三顾怀先主,诸葛画谋史迹闻。剑阁关山愁落叶,锦城江水漾秋分。回想蜀汉争雄日,怅望峨眉入暮云。五丈原头想往事,猿啼巫峡绿纭纭。”也是很值得玩味的诗。对诸葛武侯的景仰使历史上不少的诗人发出了内心的感慨,写下了深情的诗句,而杜甫或许是对诸葛武侯感慨最深的诗人,他写了好几首关于武侯和武侯祠的诗:如咏怀古迹五首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松柏巢水鹤,岁时伏蜡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如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如夔州歌十绝句之十:“武侯祠堂不行望,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如武侯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如诸葛庙:“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如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如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再如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疼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交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几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年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客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在杜甫吟诵武侯和武侯祠的诗中,蜀相是最具震撼力的,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诗的第一联,以问为上联,以答为下联,把找寻史迹,游观古景的心情干脆写进了诗里,写得顺畅自然:蜀国的名相,辞世已久了,纪念丞相的祠堂,到何处去找寻呢?诗人迫切想瞻仰武侯祠的急促心情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诗人渴望通过巡游古迹、拜谒祠堂而千古觅知音。在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是一片葱葱林木,古柏森森,武侯祠该在这森森翠柏之中了。古祠的难觅,古迹的陈旧,古人辞世已久,这与历历在目的森森古柏形成显明的对比。“何处寻”三个字,表露了颠簸流离中诗人的徘徊、无奈的心情,也表现了曾经是一代名相的堂皇祠庙,如今已是颓残的遗迹,令人伤感。而“柏森森”三字,则强调了森森柏树对祠庙古迹遮盖掩映的浓重景色,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繁茂中的悲凉,朝气中的死寂,郁郁绿色中的陈迹,让人万分感慨。很可能,杜甫当时的心情,与诸葛武侯晚年心态定是非常的相像。他二十五岁左右在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后流落在长安,过着困居的生活,这期间,他在长安应试不第,他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特别被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生活,最终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位,看管兵甲仗器,掌库府锁匙。在逆境中,他逐步相识到朝政的腐败,起先在诗中指责时政、讽刺权贵。安史之乱后,他住在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有幸潜逃到凤翔行在,做了个左拾遗。但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文人气十足的宰相房琯,辩护领兵败事,他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触怒肃宗,欲问罪,幸得逃。逃难中,他写了“三吏”、“三别”,记录当时所见到凄惨现实。后来,官军在相州大败,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难民逃到成都,而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又漂流到梓州、阆州,后来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他投靠严武,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于夔州和两湖一带,最终病死在湘江上。杜甫写属相时,正漂泊在成都,他屡遭挫折,到处不顺,心情也肯定不好。他屡试不中,好不简单当上小官,又触怒龙颜;他战乱时逃难,居无定所,到处流浪,到处看到的是腐败,战乱,饥荒;他志向远大却得不到实现,心中郁闷、悲凉、无奈。全部这些经验,让他想起了在逆境中竭力振兴蜀国,却最终无望实现理想的诸葛武侯。想当年,诸葛亮在刘使君陷入逆境时出山相助,平南征北,六出祁山,鞠躬尽瘁,但后期因后主无能,蜀中无大将,对手又非常强大,孔明劳累过度,病死于五丈原,壮志难酬,令人感慨。杜甫当时写诗时的艰难境况,可谓是与诸葛武侯同心相应,当然也对武侯有油然而生的感慨。其次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由找寻庙堂古迹到接近古老祠堂,由远望森森古柏到近观祠前景色,映阶碧草,历历在目;隔叶鹂鸣,沥沥声声。古祠满院的萋萋碧草,更衬托出诗人凄凄凉凉、孤独难忍的孤寂心情;草叶后面,频频鸣叫的黄鹂声,唤起了诗人悲切无奈、惨淡悲苦的荒芜心态。“自春色”的“自”字特别传神,传出诗人当时的孤独和孤独,碧草青青有何用,祠庙已成旧迹,武侯已远去,只留芳草独自显春色;“空好音”的“空”字也特别妙,深刻地描绘出诗人彷徨、荒芜的心境,在古迹斑斑的庙里,碧草叶子后面,传来声声禽鸣,但想起武侯的无奈,自己的悲寂,黄鹂的啼鸣,一点也唤不起兴奋的心情,再悦耳的禽声也没有用,反倒听起来刺耳、惊心。这样的写景、写声音,多么的悲凉!这两句比上面所引的杜甫武侯庙一诗写的“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更深情、更悲切。诗人触景生情,忧思更悠远,于是,想起了诸葛武侯的一生,更为感慨。这很自然的转入第三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想三国当时,刘备有情,三顾茅庐,屡屡恳请诸葛出山,留下了知人善任、君臣互信、终始不渝的千古佳话,而诸葛亮有义,不负刘皇叔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历史上最受人仰慕的忠诚名相。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向他提出了闻名的“隆中对”,为他谋划蜀国的开国战略。诸葛先生先是说明白当时的局势和机会:汉朝气数已尽,天下大乱,董卓篡权,各地豪杰纷纷起兵,曹操比袁绍弱小,但他能用人,谋划得当,最终战胜袁绍,由弱变强,曹操有机会,刘备当然也会有机会。接着,诸葛亮分析了曹操、孙权两方的势力及特点:曹操拥有一百零一万大军,挟天子令诸侯,不能与他硬争;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据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不行谋取,只可外援。依据这状况,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建立荆州和益州两个依据地的安排,荆州是交通中心,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刘表无能,正好可以争夺;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汉高祖的起基地,益州牧刘璋昏庸软弱,正好可以抢占。最终,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蜀汉政权的近期安排和远期目标:利用皇叔的仁义之名,招揽天下英雄,先占据荆、益两州,利用险要地势,西面结好戎族,南面安抚夷越,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这样霸业就有望可成,而将来再图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前景是很广袤的。诸葛亮为刘备所作的“天下计”,战略目标明确,雄心勃勃,惋惜后来刘备在关、张死后,报仇心切,破坏了联吴抗曹的战略安排,自己病死白帝城。继位的阿斗,弱智昏庸,实在扶不起,但诸葛亮作为两朝元老,仍旧是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他主政蜀国大局,一人任劳任怨,两度上陈出师表,六出祁山,最终在瑟瑟秋风中如巨星陨落于五丈原,竭诚尽忠的“老臣心”,天地可鉴,英名永恒。杜诗这一联写史,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涵义。忆想着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和忍辱负重的种种史迹,诗人能不感叹吗?于是,自然就写出了第四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前后两上出师表,六次祁山征战,目标是匡扶汉室,出师名正言顺,虽鞠躬尽瘁,终究大业难成。或许是由于天意(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只占人和),或许是对手司马懿太强,或许是后期蜀中无大将,或许是阿斗实在扶不起,或许是孔明事无巨细,躬身亲为,汉丞相出师未捷,壮志未酬,就过早地辞世了。对此,诗人肯定是深有同感,他经验挫折,屡考不第,饱经战乱,颠簸流离,原本志向宏大,可却失意落泊,虽不是出师未捷,但也是壮志未酬,于是,就吟出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绝妙诗句。古往今来,感叹武侯的后世英雄们,钦佩武侯的才略和功业,怜悯他的艰难奋争经验和壮志未酬的遭受,无不泪流满襟。杜甫有匡扶社稷的远大志向,虽于乱世未能如愿,但依旧有英雄的豪气,心念武侯,高山仰止,这能不使他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吗?最终这一句,可谓落笔沉挚,力透纸背,令天下仁人志士,无不感慨万分,称赞不已!蜀相是一首震撼力极强的吟史杰作,首联以问起,以答结,从游人(诗人)到景致,人和景融合,自然、贴切、幽深、凝重;次联由远观进入了近景,写的是景,说的是人,景色和心情契合为一,景中有情,情以景现,碧碧芳草,声声鹂音,溶入了诗人深深的孤寂、悲凉的心情;三联写史,忆史感慨,以史喻今,写的是武侯的经验,想的是自己无奈,同是壮志未酬,共负历史的沉重;末联写的是评价和感慨,高度颂扬武侯奋争历程和执着所建的深切挽唱凭吊天下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歌,真诚表明诗人壮怀激烈、仰天长嚎的悲壮心情。蜀相一诗,写人写景,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言简意远,把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忧思奇妙统一,诚然是“诗圣”的代表作,不愧为唐诗中的绝品。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历史沧桑.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