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额问题的初步研究】中职学校班务工作总结.doc
-
资源ID:92830397
资源大小:15.6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职学校班额问题的初步研究】中职学校班务工作总结.doc
【中职学校班额问题的初步研究】中职学校班务工作总结 摘 要 中职学校的班额问题已成为影响教学与治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始终以来对此缺乏理论的讨论。采纳德尔菲法,从有效治理与教学的视角动身,通过对一线教学专家意见的收集与分析得到初步的结果:中职学校的班额以30人左右为宜,既有利于教学与治理的实施,也不会产生过大的教学本钱。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班额标准;德尔菲法;治理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4-0060-04一、问题的提出20232023年,笔者开展了两轮针对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调研,共听课350余节。对调研中猎取的优秀课例进展集中分析,发觉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优秀课例呈现的多是实际班级人数较少的课堂教学。讨论说明,班额与学校的教学治理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为了节省办学本钱,当前职业学校的实际班额数普遍过大,教师组织教学力不从心,一些被认为能较好表达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难以取得满足的教学效果。班额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根底性指标,国家在政策层面对各级教育的班额数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立与治理工作的通知(教发202321号)中对班额明确规定为:城市小学与中学的班额分别不超过45人和50人。有关班额对根底教育阶段学生影响的讨论说明,我国的班额标准已落后于教育改革的进展实际,应针对该问题进展深入的讨论并建立新的班额标准。较之于根底教育,对于中职学校的班额问题始终缺乏深入的讨论。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区分,但在班额等诸多问题上却未形成独立的体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定编、行政经费划拔等诸多重要方面都套用一般高中的标准,由此造成教育教学以及治理中的大量问题。从提升教学治理效度与教学效果的视角动身,职业学校的班额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并制定适当的标准。本讨论的目的是从中职学校的实际动身,确定中职学校的班额究竟以多少为宜,才有利于教学治理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又不致于造成教学本钱过高。二、讨论方法与过程(一)讨论方法设计采纳德尔菲法,与一线教学领域专家共同讨论中职学校的班额问题。由于中职教育领域没有从前的讨论可以建立有关班额问题的有效的学问,而德尔菲法是用于打算初始学问的最好的讨论策略。这种方法能特别有效地汲取实际从事职业学校教学与治理工作专家的意见。采纳三轮德尔菲处理过程以确定并优化中职学校的班额数。条目描述与排序水平数据用于解释与分析专家的建议与观点并用于决策。(二)专家选择确定的讨论专家是具有丰富教学与治理阅历的一线教学骨干。金华市于2023年开头建立各专业骨干教师数据库,从最富有实践阅历的优秀教师中遴选并定期进展动态的调整,该数据库共有各专业带头人与教学骨干75人,这一群体是讨论本问题的一个较好的样本群体。从75人中选择25人作为初选对象,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多门课的教学经受;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受;是双师型教师;考虑了专业的分布,参选人员从专业上根本涵括该市13个主要专业大类。(三)讨论过程第一轮德尔菲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职业学校的班额以多少为宜,既有利于教学治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不会导致教学本钱过高”,要求答复者写出一个详细的数字或是一个区间范围,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理由。通过E-mai向讨论小组成员发送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内,16名专家作出了回应,这16名专家被正式确认为德尔菲讨论小组成员。对于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得到了不同专家不同的答复,就班额数而言,最低为“20人”,最高为“少于50人”,给出的区间范围有大有小,最小的区间长度为3人,最大的区间长度为10人。每一个回应者都给出了理由,详略状况不一,最少的2条,最多的7条,共记录下49条理由。其次轮调查基于第一轮调查。由于第一轮调查中专家组给出的班额最小是20,最大不超过50,给出的区间范围不一,其中的一种表述形式为“24人左右”,我们认定最小区间长度为3,所以对班额以3为区间长度进展处理,分为2022、2325、2628、2931、3234、53、3840、4143、4446、4749十个区间,让专家组成员对此做出评价,说明他们同意或是不同意的程度,采纳六点评分法,即“完全同意”、“同意”、“根本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以“6”、“5”、“4”、“3”、“2”、“1”分表示。同时把第一轮调查中列出的理由反应给各专家组成员,供评分时参考。另外,可以在上述条目中增加新的条目,如新的班额数见解与理由。对其次轮调查得到的数据进展描述性统计分别得到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偏差等,德尔菲调查中最重要的统计数据是对每一条目的中位响应,由于这一结果最精确地描述了对每一特定条目的总体评价。第三轮调查在其次轮调查的根底上进展,把每一个成员(匿名)的评分状况以及统计分析状况发送给全部的成员,让专家观察同组其他专家的反响,并让他们依据他人对同一条目的评价修正自己的推断。专家可以坚持其次轮的评价意见,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并提出新的班额数见解。依据结果再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根本偏差、变动率以及四分位距,用于确定专家团队意见的全都性与稳定性。三、讨论结果与分析第一轮调查的结果如表1所示,以回应的先后为序进展排列,对表格中的主要理由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进展简洁的整理。从表1可以看出,首轮调查中不同的专家对班额数的见解有较大差异,在供应的理由上,根本是依据自身的教学与治理阅历得出,有几个专家明确提出班额数是由于他们有过相应的班级治理或教学经受,他们的推断是基于实践的。详细的理由可以大致概括为十条,即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职校生的治理难度、常常要采纳的分组协作学习方式、学校的办学本钱、教师的课堂治理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实训工位、器材的配套”、“学生之间的关系”、“做中学等教学方法的要求”。这些理由也可以理解为是确定班额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