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5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2014-2015学年度辽宁省东北育才高中部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校对人:高三语文备课组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节选自西游记前言)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B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C佛、菩萨、魔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密切的结合起来。D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又以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捉弄的对象。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C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和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逐渐互相渗透并互相包容,最终使道教神和佛教神融合为一个模糊的整体。B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C西游记里创造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 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安逸。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加快。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注】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郦道元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时江面风光的两句是“_, _ ”。(2)苏轼赤壁赋中用“_ , _ ”写出了客所吹洞箫的音乐感染力。(3)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 , _ ”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牛张爱玲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 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 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 向牛栏走去。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 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 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一缕辛酸慢慢堵住咽喉, 泪水泛满了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 也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 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 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 然而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不怎样。 ”“眼见要立春了, 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明天我找蒋天贵去。 ”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 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不, 不!”她激动地喊着,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用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先是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 又是银簪子,又轮到小鸡了! 我问你, 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她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闹着借牛的是你, 舍不得鸡的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到底借牛是正事, 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 她懂得的。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 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迷蒙蒙, 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 咯咯地叫着。后天早上,鸡没有叫, 禄兴娘子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起身, 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几只鸡的脚, 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 树枝才喷绿芽, 露珠亮晶晶地, 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农人唱着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 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 在禄兴的眼里, 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 值得牺牲十只鸡,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到目的地时,放牛的孩子再三叮咛他, 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 然后离开。他开始赶牛,然而, 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 伏在地上不肯起来, 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 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 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杂种畜牲! 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 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 鼻孔涨大了, 嘘嘘地吐着气, 慢慢地、 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 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 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 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 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 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 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 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那柔驯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用打颤的声音说:“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 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 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是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有删改)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有过牛,展示出禄兴家没有了牛后的贫困窘迫,也为后文禄兴去借牛做了铺垫。B.小说很注重细节描写,禄兴在空空的牛栏里,“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经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C.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D.禄兴虽然对蒋家的牛很是喜欢,以为“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E.小说使用了留白艺术,比如对于禄兴死亡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做一点点的描绘,却能让人联想起当时的血腥画面。(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6分)小说为什么两次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4)有人说,张爱玲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苍凉”的世界。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苍凉”的具体内涵。(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 李昌建徐伯行“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1)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6分)(2)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3)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4)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_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学习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跟大家一起进步,且不可_,骄傲自大。科举考试对中国古代文人思想造成了禁锢,它的考试内容,也导致了中国文人举子们轻视自然科学而以死背硬记式地读经、 _式地作诗文、纸上谈兵式地议论政事为务的风气。A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胶柱鼓瑟 B胶柱鼓瑟 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C固步自封 胶柱鼓瑟 抱残守缺 D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 胶柱鼓瑟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文字恐惧症”最可怕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育学上的意义,甚至完全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B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文昌阁里众人膜拜、香火缭绕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之乎者也”的读书声,仿佛体会到了举人们金榜题名的喜悦。C.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普速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D我国的慈善事业刚起步,注重筹募善款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应当致力于慈善文化和慈善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盯着数额。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 ,_。_。_, _。_。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B C D16阅读下列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含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60字。 (6分)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 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 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短信文学以手机为传播媒介。17根据下图,用一句话概括近一年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价格指数整体走势。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40个字。(5分)注ZDC价格指数是反映中国IT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最有影响的指数。该指数于2011年2月21日首次公开发布,基期为2011年2月1日,基期指数定为100。六、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叔本华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1A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2.B“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强加因果3. A在群众中成为一个模糊的整体4.D(速:招致。)5.C(正确标点:“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6.D(从原文看,虞集认为他小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7.(1)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5分;译出大意给2分;“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5分;译出大意给2分;“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参考译文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8. 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9. 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2分) 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2分)11 (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方法点拨】D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有误。E项,“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景有具体的描绘。B项,不十分准确,除了表现禄兴对牛的感情外,还有他对生活困窘的忧虑等。【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2)答案:禄兴娘子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坚忍,忍冻忍饿也要养鸡,失去耕牛却仍然谋划着春种过日子;(2分)她善良柔顺,她为了能够耕田忍痛顺从丈夫卖鸡的决定;(2分)她命运悲惨,无论怎样挣扎,还逃不脱悲惨的结局,最终连丈夫也死了,成为一个绝望者、孤苦者。(2分)(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理解,要回到原文语境加以具体分析。【答案】第一次侧面描写农人唱歌来衬托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表现禄兴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二次用农人愉悦唱歌反衬禄兴焦急、无奈,表现焦躁情绪。(2分)推动情节发展,农人的歌声让禄兴变得焦躁,进而引发悲剧。(2分)(4)答案:人物的境遇是苍凉的:禄兴夫妇的生活中只有无尽的苦难,没有丝毫希望。 情节的结局是苍凉的:禄兴惨死,禄兴娘子陷入更大的痛苦和无助。 社会环境是苍凉的:在禄兴夫妇周围,人与人之间只有冷漠,没有温情。 自然环境是苍凉的:小说中所有的景物都是冷色调,渲染出的都是凄清的氛围。 笔法是冷的:小说始终保持着冷静而客观地记录的风格。(每点2分)12(1)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等三个方面的人。 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价值(科学性)。(共6分)(2)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3)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数据直观,使读者一目了然(6分)(4)参考答案: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家里再富有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一味满足孩子会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让他们养成贪图享乐、奢侈攀比、盲目跟风等恶习。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己打工挣钱,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8分,能紧扣观点,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13.答案:D三个成语均含贬义色彩。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固步自封:固步:走老步子;封:限制。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又做故步自封。胶柱鼓瑟: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14.答案:B解析:A. 语序不当,注定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议的的话题;C不合逻辑,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应将“一倍”改为“一半”;D搭配不当,可在“慈善文化”后加“的培育” 。【答案】A【解析】根据句子间的逻辑顺序去排序。从前面的信息可以看出与之衔接比较好,然后再具体从“人文角度”审视长城,其顺序为。16.答案:(示例)短信文学是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顾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17(1)我国夕阳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2)未来4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呈快速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