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氧化碳气瓶规程3篇.docx
2023年二氧化碳气瓶规程3篇 书目 第1篇二氧化碳气瓶内残液处理操作规程 第2篇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操作规程 第3篇二氧化碳气瓶充装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操作规程 1、充装前检查设备、管道状况:检查储罐液体低于0.3m3时不得充装;检查压力表、阀门、充装夹具、台秤,如有异样现象马上处理保持平安完好状态方能充装。 2、充装前必需检查确认气瓶是经过检查合格或妥当处理了的,并排空瓶内余压。 3、开启液体泵上回流阀,平稳开启泵上进液阀,让泵进液预冷三至五分钟。用卡子连接代替螺纹连接时,仔佃检查确认瓶阀出口螺纹型式是外螺纹(右旋),夹好气瓶后对气瓶进行称重,打开充装排阀门少量排空后进行充装。 4、公称工作压力为15.0mpa的二氧化碳气瓶充装系数是0.60。每瓶充装量限制在24kg以下,严禁超装;打开的充装气瓶不少于2个,并通过限制泵速或开启充装排回气阀,限制充装管道内压力一般为5mpa,严禁高于8.0mpa. 5、开启瓶阀应缓缓操作,并应留意监听瓶內有无异样音响;换瓶时操作者要站在气瓶出口的侧面,其面部与出气口保持90度,以免气体吹出伤人。 6、充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气瓶各处的密封状况,瓶壁温度是否正常。发觉设备管道漏气、阀门失灵等异样现象应马上停止充气,卸压处理后再充装。 7、最终一批气瓶充装时,泵速降低至500转/分以下。当该批气瓶充装量合格时马上关闭泵进液阀,待泵工作2-3分钟后,将调速器转速复零,先关调速器再关电机。 8、关闭液体泵后,开启充装管道回流阀门,回收管内余液至储罐内,约五分钟后关闭储罐回气阀、充装管道回流阀,再打开充装夹具排空卸压。 9、充装岗位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超标给人体造成危害;操作中防止皮肤接触液体二氧化碳,以免引起冻伤。 10、充装后的气瓶,应由气瓶检查员逐只复称充装重量,并检查瓶内压力、瓶阀与瓶口连接的密封性、瓶体有无变形或泄漏、瓶体温度有无异样上升,气瓶附件、警示标签是否完整,不符合要求时应妥当处理。 10、气瓶充装员应刚好填写“充装合格证”粘贴于气瓶明显部位,并仔细填写充装记录,做到内容完整,字迹清楚。气瓶充装记录保存时间不应少于2年。 二氧化碳气瓶内残液处理操作规程 1、二氧化碳气瓶充装前,首先应检查其是否合格,是否在检验周期内;确认钢瓶合格,符合条件时,再对瓶内残液进行封闭式回收处理。 2、进行残液回收处理前,应检查压缩机和残液回收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表是否正常,若有异样状况应刚好妥当解决。 3、在抽残液过程中,必需按操作依次进行:打开气相阀,向瓶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视察瓶内压力高于回收罐压力时,关闭气相阀;将气瓶倒置,打开回收罐进液阀,使残液在瓶内压力作用下将残液输送至回收罐内;将气瓶直立,关闭气瓶角阀,同时关闭进液阀。 4、操作时,要求轻拿轻放气瓶,严禁扔、摔、砸、撞、滚;留意视察压力指示,确保抽残液干净彻底。 (二)二氧化碳气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 1、充装前的气瓶由气瓶检查员逐只进行检查,有下列状况之一的气瓶,禁止充装: a.不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 b.原始标记不符合规定,或钢印标记模糊不清,无法分辨的; c.颜色标记不符合gb 7144气瓶颜色标记的规定,或严峻污损脱落,难以分辨的; d.有报废标记的; e.超过检验期限的; f.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g.气瓶瓶体或附件的材料与所装介质的性质不相容的。 2、经检查发觉颜色或其他标记以及瓶阀出口螺纹与所装气体的规定不相符的气瓶,除不予充气外,还应查明缘由,报告平安监察机构,并送往检验单位处理或检验。 3、无剩余压力或不明剩余气体的气瓶,充装前应充入氮气置换后再抽真空。如发觉瓶阀出口处有污迹、油迹或瓶内有异物而无法解决时,应送往检验单位处理或检验。 4、新投入运用或经内部检验后首次充气的气瓶,充气前都应按规定先充入氮气置换,除去瓶内的空气及水分,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能充气。 5、在检验有效期限内的气瓶,如外观检查发觉有重大缺陷或对内部状况有怀疑的气瓶,应先送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运用。 6、国外进口的气瓶,外国飞机、火车、轮船上运用的气瓶,要求在我国境内充气时,应先由平安监察机构认可,再由检验单位检验。 7、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应与合格气瓶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记,以防止相互混淆。 8、气瓶充装后检查瓶体及其附件应无变形、泄漏,复称充装重量平安应符合要求。 9、气瓶充装前后检查完毕,应按气体类别在气瓶瓶体明显部位粘贴“警示标签”,并将其置于相应区域,刚好做好检查记录并妥当保存,以便备查。 二氧化碳气瓶充装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二氧化碳泄漏处置措施 (1)生产、储存中发觉二氧化碳泄漏,应马上关闭工艺管路、气瓶、储罐阀门,切断泄漏源。若解决不了,应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必要时将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快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进入通风不良有发生窒息危急场所处理气体泄漏时,操作人员必需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和防护鞋,并在他人监护下进行操作。 (3)槽车或储罐管路系统有微小泄漏时,应刚好检修处理;有严峻泄漏时,必需将槽车开到人稀空旷处,渐渐排放,并严格监护;排放时,人、车应处在上风向;必要时向消防部门报警求救。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 一旦发生事故,进行紧急处置后,各岗位人员撤离到门房后,清点人员,接受现场总指挥的指令; (2) 抢救人员应马上向现场总指挥简短报告有关状况; (3)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应紧急疏散至上风向的平安地点集中; (4) 对下风向可能威逼到人员(包括相邻单位人员)平安时,应马上引导人员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快速撤离到平安地点。 、危急区的隔离 (1)危急区即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点半径100m的范围为隔离区。 (2) 在生产区厂门划出警戒线,支配人员站岗隔离,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3)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和交通疏导。 、现场医疗救援 (1)急救措施:将伤员快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簇新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 (2)救援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而被冻伤时,应刚好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峻的冻伤应快速送医院就医。 、事故现场爱护 (1) 事故现场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实施爱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2) 事故现场清洗工作,经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批准后支配应急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和设备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