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临床管理制度考试(篇).docx
2023年临床管理制度考试(篇) 书目 医院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1)临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1) 护理部依据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临床护理文书质量评价内容修改和完善本医院的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随时检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2)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制度。要重视护士的书写和表达实力的培育。重视护理文书书写过程质量限制。护理文书的质量限制权限下放到组长。高级责任护士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范文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其次章 输血申请 其次条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输血科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 确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办法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申请血量超过2000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处批准;超过3000毫升者,需经主管医疗的院长批准,并通过医务处上报市卫生局。紧急状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 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检查4项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血传性疾病4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门诊病人3个月进行1次输血前检查。 第五条 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纳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协作型输血。、 第六条 输血申请要严格驾驭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与申请单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干脆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留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采集后留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输血申请单联号粘贴试管时,要留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输血科人员视察血样状况。 第八条 血液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医护人员或指定特地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非急诊病人输血前要先做血型鉴定,避开发生抽错血样,输血时重抽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第九条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需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需重新采集。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十条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需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需重新采集,输注血小板患者每次输注都要采集血样。 第十一条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史、短期内须要接受多次输血者,收到患者血标本后,刚好作抗体筛查。 第五章 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特地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第十四条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需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房(门急症)、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精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第十五条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状况。 第十六条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缘由。 第十七条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六章 输血(输血管理) 第十八条 输血前有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样,精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十九条 输血时,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其次十条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开猛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其次十一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接着输注。 其次十二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依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样状况应马上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马上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刚好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缘由,做好记录。 其次十三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或记入病历。如无反应,将输血器材存放24小时后毁型消毒处理。 其次十四条 开展自身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假如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手术患者假如符合稀释性自身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身输血;出血量较大患者,要实行回收式自身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爱护措施。 其次十五条 主动宣扬和动员开展择期手术患者和家庭储血及互助储血工作。病房经主治医师宣扬动员自己主管的并须要输血的平诊患者家属亲友为其术前献血。 第七章 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其次十六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依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其次十七条 出现异样状况应刚好处理: 1.马上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马上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刚好查找缘由、主动治疗抢救,并做好记录。 其次十八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马上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马上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并刚好报告上级医师,在主动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标本、血袋中的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 3.马上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别血浆,视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马上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干脆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觉特别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含量;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其次十九条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马上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视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第八章 成分输血 第三十条 成分输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削减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 第三十一条 成分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白蛋白; 2.补充携氧实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 3.补充凝血因子订正出血,可以输用血小板、簇新血浆以及冷沉淀; 4.订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第三十二条 成分输血的原则: 1.严格驾驭输血适应症,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须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血液成分的复原实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须要,决不行一模一样都输全血,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劝慰血; 2.适合成分血的患者,决不给全血,临床90%的输血患者是须要某种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治疗标准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医疗核心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采纳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组织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化与培训。 2、输血科负责制定申报全院的临床用血安排,定期检查临床用血制度执行状况,并参加与输血相关的疾病诊断、治疗、科研。 3、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严限制临床用血,主动推行血液成份输血。各科室成份输血比例,应当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红细胞70%,成份血70%)。输血是首先考虑输成分血,特别须要才能适当考虑输全血。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条件合适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亲友献血,医院将上述工作状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4、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血型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临床一次备血用血超过2000毫升或输全血超过1000毫升,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刚好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必需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6、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平安。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状况记入护理病历。如出现输血反应等状况,应具体记入病程录。 8、输血后的血袋统一回交输血科,冷藏一周,以备核查。 州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规定 自治州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规定 为了规范我院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院平安,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根据卫生厅云卫发202387号和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23116号文精神制定本规定。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专家小组、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实小组。 二、患者入院时,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检诊工作,主管医师、科室科主任依据临床路径进入标准,对住院患者能否进入临床路径进行评估。 三、经评估符合准入标准的,根据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主管医师依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供应诊疗服务的安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主管医师或相关护理人员在病历首页左上角及相关检查单上盖“临床路径”标识;医技科室对有“临床路径”标识的相关检查优先支配检查;病案统计科对临床路径病案进行管理并对临床路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每月将统计结果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 四、相关护理人员在为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作入院介绍的同时,向其具体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安排(术前留意事项)以及须要赐予协作的内容; 五、主管医师依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状况及病情的改变,对当日的变异状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六、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科主任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七、出现以下状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峻的并发症,须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 (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变更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三)发觉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患者出现严峻的医疗相关感染等状况不适应接着完成临床路径的。 八、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峻异样状况,处于危急边缘,应快速赐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九、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发生变异时,按以下步骤处理: (一)记录 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时将变异状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精确、简明;主管医师与科室个案管理员交换看法,共同分析变异缘由并制订处理措施。 (二)报告 主管医师须刚好向实施小组组长报告变异缘由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看法,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三)探讨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较一般的变异,科内组织探讨,找出变异的缘由,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而特别的变异,由科主任向指导评价专家小组汇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探讨,找出变异的缘由,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十、主管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在每例病人出院后常规统计以下评价指标数据,并把统计表放入病案中归档。 (一)手术病人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安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病人转归状况、健康教化知晓状况评价、患者满足度等。 (二)非手术病人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实施病情严峻程度评估、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状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病人转归状况、健康教化知晓状况评价、患者满足度等。 十一、指导评价专家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依据质量改进建议制定质量改进方案并刚好上报指导评价专家小组。 医院核心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十四项核心制度: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输血原则 (一)临床输血应当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严格驾驭输血适应症,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主动激励通过患者自体输血及动员家属、亲友互助献血。 (三)对血红蛋白在9克以上或手术用量在400ml以下者,除家属亲友互助献血外,原则上不得申请用血。 (四)晚期肿瘤、脑死亡患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面临死亡的患者,如家属要求输血,原则上由家属或亲友互助供血。 (五)输血科必需优先、重点保证每次输血量在600ml以上的大型手术用血或急救治疗用血。 二、用血申请、审批 (一)确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记录入病历。 (二)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仔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得缺项,同时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审核并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三)急救用血,临床医师可先申请400ml以下的用血,再由上级医师签字(或补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供血;对于大量输血病人需提前对病人进行评估并将评估预输血状况通报输血科以便组织血源。 (四)对择期手术者,应大力推行自体输血,如自体输血有困难者,可动员家属或亲友献血。 (五)对特别状况下的输血(如:异型输血等),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同时应报医教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记录入病历。 (六)如遇一次输血3000ml的特大型输血根据特大输血审批制度执行。 三、输血登记 (一)全部临床输血(包括成分血)的出入库均严格根据输血科建设管理规范进行登记统计工作。 (二)每一季度对临床用血状况进行分析,向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分管领导汇报。 四、输血反馈 (一)输血病人发生输血反应时,临床医生要依据病人反应状况刚好进行处理并通知输血科,输血科依据详细状况帮助处理,必要时通知血站帮助处理。 (二)临床医生在处理结束后需仔细填写输血反应记录并送输血科,输血科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三)检验科每月对反馈看法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上报医教科、分管院长。 附一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顺当开展,依据卫生行政部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制定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1、临床科室参照卫生部公布的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病种实施临床路径。 2、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由试点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设个案管理员,原则上由科室副主任担当,另指定1名联络员。 3、确定病种后,各科室参照卫生部公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书目等,结合本院实际,编制该病种实施性临床路径,细化到每一个诊疗方法、诊疗项目、诊疗环节、诊疗流程时间等,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公布后,组织实施。 4、各试点科室须严格根据既定临床路径、进出临床路径患者的条件及临床路径变异的处理原则,按时实施诊查、治疗、护理方案和措施,亲密关注患者病情的改变、治疗和护理效果、临床路径的变异等,刚好实行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当进行。 5、对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经治医师要充分告知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和临床该病种的临床路径表单一起附在病历上(排在各种知情同意书后面),每天工作状况在临床路径表单相应的内容前面打“”并签名,如有变异,必需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上。 6、科室设立临床路径病例登记本及效果评价本,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和护理效果、有无并发症、医院感染现患状况、病人再住院率、病人及家属的满足度等,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实施临床路径状况填报医务科。 7、因变异须要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例,各科室实施小组探讨确定是否退出,并报医务科审核。 8、医务科定期汇总各临床科室实施的临床路径状况,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临床路径变异缘由进行分析、反馈,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9、医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试点病种病例无故不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经查实,每例次扣款100元。 10、本制度自20*年6月1日起实施。 医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临床运用管理制度 医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临床运用管理规范 为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临床运用,降低医疗器械导致医源性感染的潜在风险,削减交叉感染机会,确保医疗平安,特制定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临床运用管理规范。 一、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遵守临床采血操作规程,加强采血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限制,确保医疗平安。 1、手指肯定要在干燥状态下取血。酒精消毒后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用采血笔刺破手指,保证测量的精确,不宜采纳含碘消毒剂(如碘伏、碘酒)消毒皮肤。 2、取血点选在手指偏侧面,取血后用棉棒按压手指10秒钟至不出血为止。 3、必需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采血部位感染,避开交叉感染。 4、必需每人每次一枚采血针,用过的采血针应丢弃在“锐器废物容器内”,并严格根据医院感染要求进行废物处置。 5、便携式血糖检测仪运用后表面应进行常规清洁,以避开残留血液。 二、必需运用合法企业生产的具有合法资质的采血笔和采血针,并严格根据产品说明书实施操作。 三、可重复运用的采血笔只限于一名患者专人专用,严禁用于多名患者。 四、对不同患者进行监测血糖采血操作时,必需运用一次性采血装置,运用后的一次性采血装置不得重复运用。 附五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第五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爱护患者健康,预防和限制血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输血平安,科学用血、安排用血、节约用血,防止奢侈和滥用血液,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一、临床用血管理组织 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 2、血库 暂设在医院检验科,由z详细负责。 二、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及制度: 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化和培训,制订临床用血安排。 1、保证血液来源符合上级要求。 2、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实施,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指征。 3、确保贮血、配血和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确保成份输血50%。 4、严格驾驭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5、临床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履行临床输血审批手续。 6、输血前必需履行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输血前检验项目必需完善,如患者不同意,检验某项目必需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7、输血前由临床科室填写'输血申请单',血库填写'输血记录单'并随血(或血制品)发往临床科室,输血后临床科室刚好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8、刚好分析探讨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9、建立登记报告和事故鉴定制度及血液出入库记录。 三、供血工作管理制度 1、取发血人员工作时必需仔细细致,责任心强,防止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供血质量。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要双人双鉴,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严格遵守查对核实制度。 3、配血试验结束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标本,置2-6°c冰箱至少7天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去。 4、发血者发血时应与取血者共同查对配血结果报告单。进行输血登记姓名、血型、结果、血液性质、同量等,并贴上献血号码。 5、输血申请报告单与登记簿须用正常楷字逐项填写清晰,无误、无漏,必需有科主任签字。 6、在市中心血站取血时应核对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有效期等,血袋应无破损、无标签污损不清,并由取血者签收。 7、标准a、b、o红细胞应簇新配制,血型定型均应正、反定型。 8、输血后的血袋运用科室负责返回血库交接。血库应将其置温度4冰箱里保存24小时以上,按要求统一处理。 四、取发血工作制度 (一)签收核查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标本。并复查abo和rh血型(正、反定型)。 (二)复查供血者血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1、逐项核对供血者、受血者及输血申请单。 2、俩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应由俩人相互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自行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报告。 3、交叉配血不合时,应刚好报告科主任。 4、配血合格后由医务人员履行取血手续,不得让病人或其家属取血。 5、取、发血双方必需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精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三)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爽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状况。 (四)交叉配血结果发出时,须进行血液或血制品进、出入登记。 (五)血液发出后,受、供血者的血样标本保存2-6度冰箱至少7天。 临床输血指征 一、急性失血(主要指外伤及手术失血) (一)失血量100g/l或红细胞压积(hct)>0.30者,原则上不输血,但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二)失血量量>20%、血容量、hct1:128抗b1:64,冷凝集效价<1:4者。 2、标准血清凝集素的亲和力:应在15秒内出现凝集,3分钟时凝集块不小于1立方毫米。 3、每批购入标准血清后须用abo各型红细胞悬液测试符合质量,方可使用,并随时注意其失效期限。 4、标准血清取用后,应立即存放冰箱中备用,随时注意防潮,避免污染与标签脱落。 注:以上1、2条实验室无法检测,但定购标准血清必须从正规途经购买,买回后必须按3、4条严格执行。 (二)实验室操作 1、所用试管,吸管等必须干燥呈中性。 2、红细胞悬液浓度应为2-5%; 3、试验时间与离心速度须适当,试管法:离心速度1000转/min,玻片法:放置时间不小于15分,不超过30 min,夏季水分易蒸发,应将玻片放入置有湿棉花或纱布的平皿内并加盖,放置时间如上。 4、试验温度:一般在室温(18-22°)中进行。如有疑问时,应放置于37度水浴中10-15 min,离心后观察结果。 5、不论试管或玻片法除肉眼检查结果外,必须再用镜子细分复查。 十、配血试验 (一)配血方法选择 1、无输血反应史者及无输血史者可用盐水配血法。 2、反复输血,有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者应到血站做配血试验。 3、大量输血时(献血员1人以上),除按规定病员与献血者作交叉配血以外,各献血员之间也应交叉配血。每次输血前,输血单上必须注明有无输血史,及输入量,输血反应情况。 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办法 (1)临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1) 护理部根据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临床护理文书质量评价内容修改和完善本 医院的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随时检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2)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实施分级管理制度。要重视护士的书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护理文书书写过程质量控制。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权限下放到组长。高级责任护士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6.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7.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8.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及统计上报制度。 9.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0.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总结会,对输血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某卫生院临床药事管理制度 卫生院临床药事管理制度 为科学、规范药事管理和医院药学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将计划与总结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讨论通过。 二、药事管理委员会每次会议或查房内容,事先由主持日常工作人员提出,经药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根据年度计划,定期举行相关会议和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记录,记录要完整真实。 四、学习有关药事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分析本院贯彻执行情况,提出相关整改措施。 五、决定中、西药剂科药品采购方式及药品品种、规格、剂型等。新药引进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评审,并提出淘汰品种意见。 六、研究决定有关处方管理事宜,加强对处方合理性调查分析,制定措施并贯彻落实。 某医院医疗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提高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输血科(血库)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其主要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2)制定医院临床用血的规范和制度,逐步实现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3)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培训和教育,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4)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协调处理医院临床用血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医院设立输血科(血库),在医院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具体业务。其主要职责:(1)血液收发和交叉配血职能;(2)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3)配合职能部门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保障临床用血规范;(5)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三、医院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不得私自组织血源、采集血液及单采血浆。 四、医院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促进医院规范、合理、节约用血,杜绝血液浪费和滥用,依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控制2u及2u以下的输血,杜绝输'安慰血'、'营养血'医院应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比例应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五、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规范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按要求填写完整,标明输血适应证,上级医师核准签字,交输血科(血库)备血;具体详见临床输血申请及会诊制度。 六、临床用血前,经治医师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输血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对符合输血指征的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对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七、用血科室应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工作,经治医师动员具备实施自体输血适应证的患者施行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亲友互助献血。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应做好血液采集和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对供自体输血用的血液及成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暂时不用的,必须妥善保存,其上应注明'仅用于自身输血',并标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及病历号、采集日期、使用日期等;手术室内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野自身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开展自体输血应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自体输血治疗同意书;医院将上述工作情况作为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八、医院制定输血科(血库)发展规划,加强对输血科(血库)内部质量的管理;建立健全输血科(血库)各项规章制度和检测项目标准操作程序,并确保制度及操作规程的落实。 九、医院建立血液冷链管理制度,实施血液贮存、运输管理程序,建立血液运输温度芯片监控系统,保证血液温度从采供血机构发出至医疗机构整个运输过程处于全程监控中,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血液冷链设备的温度监控系统。 十、临床用血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可携带住院病历或能够确认核对患者身份的单据)及专用血液运输箱领取;取血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供血者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的外观以及配血试验结果等各项内容,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血;发血时,各种不同血液制品应分别放置,输血科(血库)不得为未按规定审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十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由两名医护人员床旁核对无误签字后,方可进行输血;输血护理记录应包括每袋血液输注开始、结束的时间、输血15分钟及输注过程中有无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