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中医业务学习)-PPT.ppt
-
资源ID:92850056
资源大小:16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中医业务学习)-PPT.ppt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业务学习补阅人:2018-08-01参会人员:一、常见症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早期):伤后2周内,见髋部疼痛,或伴有肿胀,短缩畸形,屈伸不利,动则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2.营血不调证(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2 2一、常见症候要点3.气血亏虚、肝肾亏损证(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3 3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n n 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发作时间,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2.期卧床休息,密切观察肢端感觉血运;3.保守治疗及术前常规使用,“伤科外敷散”湿敷、“逐瘀定痛汤”口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4 4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4.病室宜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风,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劳累。5.保持患肢正确的体位,呈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内旋,可穿丁字鞋或使用特制的防旋鞋;患者仰卧位时,患侧肢体下面垫软枕,使其双膝及足尖向上;翻身时,应呈健侧卧位,患肢在上,双膝间必须垫软枕,5 5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营血不调证,肢体屈伸不利,:1.中医治则:和营生新,接骨续筋。2.指导病人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在床上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足趾关节的背伸,跖曲主动活动,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扩胸运动等;6 6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3.病室宜安静、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风,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劳累。4.调畅情志,关心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 7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气血亏虚、肝肾亏损证:1.补益肝肾,调气血,强筋壮骨;2.卧床休息,避免劳倦过度。宜补肝肾、壮筋骨,可用我院的“补肾通络汤、气血双补方”内服。3.病室宜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风,防暑邪,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劳累。8 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 9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一)骨牵引或皮牵引的护理;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2.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3.牵引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和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4.牵引绳应与被牵引的肢体的长轴成一直线。要适当抬高床头与床尾10 10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5.骨牵引病人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如发现牵引针一侧偏移,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6.骨牵引患者,防止针孔感染,针孔处每日滴酒精两次。11 11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二)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调畅情志,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2)术前晚10点钟后禁食,12点以后禁饮。3)手术前认真洗一次澡,洗头,并用肥皂水把手术部位洗干净,更换手术衣服。12 12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等;5)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6)提供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充足睡眠;7)手术当日,病房用循环消毒机消毒。13 13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二)术后护理1.麻醉未醒之前,宜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危及生命;常规心电监护,一般2天;2.禁食6小时,6小时后根据医嘱进行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14 14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3)注意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 及肢端感觉血运。4)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 5)术后6小时即可指导做功能锻炼,如踝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15 15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三)药物治疗: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逐瘀定痛汤”、伤科外敷散、伤科油、伤科水“补益肝肾、养气血、强筋壮骨的”补肾通络汤”、“气血双补汤”。伤科、号方等。16 16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四)特色护理技术:1.中医涂擦、穴位贴服、2.中药湿敷法、中药贴敷法;3.穴位注射、中药熏洗6、中药热奄包,拔火罐、艾条灸等。17 17 谢谢聆听!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