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pptx
-
资源ID:92852341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pptx
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课程标准 探究线索1分析区域农业的生产条件,讨论其布局特点。2理解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成因及表现。3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素养要求1定位区域位置,熟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区域认知)2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布局状况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综合思维)3联系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人地协调观)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_、吉林、辽宁三省和_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_、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3)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包括高原、_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_、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平原黑土(4)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利于_型农业发展。开发晚,人口密度_。广阔的国内市场。外向较低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_、地貌、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气候农业区 分布 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_平原,B_平原,C_平原_、大豆、小麦和_等作物植被农业生产方式松嫩三江辽河玉米水稻农业区 分布 主要产品类型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_ _,E_ _,F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_、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_、_、木耳、柞蚕茧、苹果、苹果梨等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_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_、东北红牛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红松人参鹿茸松嫩平原 三河牛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_生产。地区_生产。三江平原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4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 问题 成因 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_、水土流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_ _,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_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盐碱化草场退化加剧农业生态环境(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市场,强化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_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_基地商品粮粮食需求绿色食品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西部草原区围绕_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_和_强化_建设,发展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 _畜牧业生态建设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人工草地草业集约化草食性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山区以_ 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_和_ 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的转变森林资源保育特色农业特色产品 原料及产品加工图解法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美国的农业生产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国家政策与法规等。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2)划分依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3)美国农业带(区)的划分(结合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 序号农业带(区)序号农业带(区)乳畜带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小麦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玉米带 混合农业带 棉花带 亚热带作物带(4)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背景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2)有益尝试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考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建 三 江 位 于 三 江 平 原 腹 地,于1957年 开 始 垦 荒。目 前 面 积1.24万 平 方 千 米,人 口20多 万。这 里 空 气 清 新,水 源 丰 富 且 水 质 优 良,土 壤 肥 沃。近 年 来,建 三 江 重 点 种 植 水 稻,有“中 国 绿 色 米 都”之称。建 三 江 采 用 现 代 技 术 科 学 生 产,如 定 点 监 测 土 壤 肥 力 并 精 准 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答 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从自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方面(区位、交通、市场等)分析农业类型和作物类型,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类型。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分析如下:(2)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要注意区分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比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种植作物的限制性因素是水,但在部分绿洲地区,水则成了主导因素。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例如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等。2.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发展建议和措施,主要措施如下表分析:发展方向 具体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方向 具体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发展方向 具体措施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 山 东 烟 台 苹 果 相 比,陕 西 洛 川 苹 果 具 有 个 头 略 小,水 分 较 少,颜色 更 红,甜 度 较 高 的 特 点。洛 川 县 地 处 渭 北 黄 土 高 原 沟 壑 区,大 多为 旱 作 果 园(靠 自 然 降 水 从 事 生 产)。该 县 苹 果 种 植 面 积 由1985年 的3.6万 亩 增 长 为 如 今 的50余 万 亩,为 提 高 苹 果 产 量,有 些 果 农 采 取 高密 度 种 植。苹 果 的 大 规 模 种 植 对 该 区 域 生 态 环 境 产 生 了 深 远 影 响。下 表 为 洛 川、烟 台 与 苹 果 适 宜 区 气 候 环 境 情 况。下 图 为 洛 川 苹 果 园20年树龄苹果林地土壤水分剖面图。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项目 世界指标 洛川指标 烟台指标纬度位置3555N36N 37N年均温912 9.2 12.6 年降水量560750 mm626 mm 700 mm年日照时数2 2002 400小时2 552.2小时2 400小时成熟期昼夜温差7.1 12.6 8(1)与烟台苹果相比,说明洛川苹果品相和口感不同的原因。(2)依据图描述该苹果园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点,并从水循环角度做出合理解释。(3)依据图指出苹果的大规模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对苹果种植提出合理建议。答 案(1)洛川的年均温较低,降水较少(水热条件较差),苹果个头较小,水分较少;年日照时数较长(光照充足),有利于苹果着色(颜色更红);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提高苹果甜度。(2)特点:随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呈现先波动减少,后波动增加的趋势(或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为先减少后增加)。原因:在表层有植被覆盖,(04 m)苹果树根系发达,有利于降水的下渗;随着深度增加(415 m),苹果树根系从深层土壤中吸取水分,导致土壤湿度减小;15 m以下受苹果树根系影响小,水分开始增加。(3)不利影响:导致深层土壤干燥化(湿度减小)(或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建议:适当控制苹果树种植规模;降低苹果栽培密度;适当修剪,控制树冠生长,矮化栽培;间伐抚育,减少老龄果树比例。考点我国的农业问题与粮食安全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回答(1)(3)题。(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CAB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6)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人为因素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1)“藏粮于地”:稳定面积:坚守18亿亩(1亩约为666.7 m2)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高地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2)“藏粮于技”: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加快新品种繁育,力争在种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3)“藏粮于民”: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合理收益。3我国某些区域的特色农业成因分析区域 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区域 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粮 食 虚 拟 耕 地 是 指 粮 食 生 产 过 程 中 占 用 的 耕 地 资 源,即 将 地 区间 进 行 的 粮 食 交 易 看 作 是 相 应 的 耕 地 交 易。目 前 我 国 粮 食 虚 拟 耕地 流 动 存 在“北 土 南 运”的 趋 势,由 于 生 产 相 同 数 量 粮 食 时,粮 食输 出 地 实 际 占 用 的 耕 地 多 于 粮 食 输 入 地,造 成 了 耕 地 资 源 的 利 用 效率降低。据此回答13题。结合耕地保护研究,考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1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B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C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2“北土南运”会()A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B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C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D加快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CD3“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资源分布不均B水热条件分布不均C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D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B习近平谈农业没 有 农 业 农 村 现 代 化,就 没 有 整 个 国 家 现 代 化。习 近 平 指 出,“中 国 要 强,农 业 必 须 强;中 国 要 美,农 村 必 须 美;中 国 要 富,农民 必 须 富。”“在 向 第 二 个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迈 进 的 历 史 关 口,巩 固 和拓 展 脱 贫 攻 坚 成 果,全 面 推 进 乡 村 振 兴,加 快 农 业 农 村 现 代 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牢 记 习 近 平 的 嘱 托,从 东 北 黑 土 地 到 中 原 粮 仓,从 黄 土 高 坡 到江 南 水 乡,我 国 现 代 农 业 插 上 科 技 的 翅 膀。2020年,我 国 农 业 科 技进 步 贡 献 率 达 到60%,综 合 机 械 化 率 达 到71%。各 地 各 部 门 深 入 推进 农 业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调 优 结 构,调 顺 体 系,调 好 方 式,促 进现 代 农 业 质 量 和 效 益 明 显 提 升。截 至 目 前,全 国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田野里不断集聚新动能。2021年8月26日,自 然 资 源 部 召 开 新 闻 发 布 会,公 布 第 三 次 全国 国 土 调 查 主 要 数 据 成 果。全 面 查 清 了 我 国 国 土 利 用 状 况,建 立 了覆 盖 国 家、省、地、县 四 级 的 国 土 调 查 数 据 库。数 据 显 示,我 国 耕地 面 积19.179亿 亩,园 地3亿 亩,林 地42.6亿 亩,草 地39.67亿 亩,湿地3.5亿亩,建设用地6.13亿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完 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若 干 问 题 的 决 定 指 出:“要 实 行 最 严 格 的 耕 地 保 护 制 度,保 证 国 家 粮 食 安 全”。随着 土 地 的 多 样 化 开 发,保 护 耕 地 的 问 题 日 益 突 出。相 关 专 家 指 出,基 本 农 田 是 维 护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的 依 靠,保 护 耕 地 最 主 要 的 是 把 基 本农田保护好,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国 家 统 计 局 的 数 据 显 示,2020年 全 国 粮 食 总 产 量 为13 390亿 斤,比 上 年 增 加113 亿 斤,增 长0.9%,产 量 连 续6年 保 持 在 1.3万 亿 斤 以上。“面 对 突 如 其 来 的 新 冠 肺 炎 疫 情,为 确 保 粮 食 安 全 稳 定 生 产,国 家 加 大 对 水 稻 生 产 的 扶 持 力 度,全 年 双 季 稻 播 种 面 积 比 上 年 增 加756万 亩,增 长5.3%,成 为 粮 食 播 种 面 积 扩 大 的 主 要 原 因”。国 家统 计 局 农 村 司 司 长 近 日 在 有 关 粮 食 增 长 的 会 上 介 绍,“2020年 全 国大 部 分 农 区 气 候 条 件 较 为 适 宜,病 虫 害 发 生 较 轻,也 是 我 国 粮 食 增产 的 一 个 原 因。但 保 障 我 国 粮 食 安 全 还 是 存 在 几 大 主 要 问 题”。下表为2019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量排名(前8名)。排名1 2 3 4 5 6 7 8地区黑龙江河南 山东 安徽 吉林 河北 江苏内蒙古总产量(万吨)7 503 6 695 5 357 4 054 3 878 3 739 3 706 3 653 问题1(地理实践力)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提 示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占 用 耕 地;生 态 建 设(退 耕 还 林、还 草 等 生 态工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耕地退化等导致耕地减少。问题2(区域认知)简述我国产粮大省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原因。提 示 主 要 分 布 区 域:北 方 地 区。原 因:北 方 地 区 平 原(耕 地)面积广大。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几大问题。提 示 自 然 风 险(灾 害)依 然 存 在;农 民 种 粮 积 极 性 亟 待 提 高;农业 劳 动 力 老 龄 化 比 较 严 重;农 业 科 技 有 待 提 高;城 市 化 及 交 通 设 施建设占用耕地较多。问题4(人地协调观)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请你提出合理建议。提 示 进 一 步 加 大 支 农、惠 农 政 策,调 动 农 民 种 粮 的 积 极 性;加大 农 业 科 技 的 研 发,依 靠 农 业 科 技 进 步;提 高 农 民 的 素 质,大 力 培养 有 文 化、懂 技 术、会 经 营 的 新 型 农 民;提 高 农 业 机 械 化 水 平;大力普及优良品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