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篇.docx

    • 资源ID:92866451       资源大小:41.26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篇.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1 一、课前延长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虚像的概念 (二)课前自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自学课本p43,边阅读边观看图2.31与2.3-2,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此试验是讨论的_与_的关系。 (2)试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试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试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观看2.3-2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6)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7)用直线把图2.32中的s与s1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2.虚像 1)观看2.32答复以下问题 2)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3)依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似乎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精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4)况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6)总结:上面1.2可知平面镜的特点有1.2.3.4. 3.球面镜 阅读p44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个道理 (三)自学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m,人与像的距离为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球面镜有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对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镜有许多,例如 5.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始终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展观看,如下图。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拟物与像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与像的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四)自学反思: 1、 2、 二、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试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学生组内沟通预习状况,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学问体系,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请同学们边争论、边设计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精讲点播 ?例题】 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依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b、c,再依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在图中aa、bb、cc都属帮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b、c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a.渐渐变大,并且渐渐向镜面靠近。 b.渐渐变小,并且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渐渐向镜面靠。 解析:依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图说明) 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很多学问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然后连接sa,s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终完成光路图。答案如图13所示。此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许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跟踪训练】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像与人相距m,当他远离镜子0.5m,此时像距为m,像与他相距m,像高为m 3.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行,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4.作图题(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四)归纳总结 1、小结本节课的学问点: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提升 (一)达标训练 1.汽车后视镜是_,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转变_,如潜水艇上常常用到的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 2.湖水深10m,小鸟在距离湖面6m的地方飞行,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m,像与鸟距离m 3.平行光线射到一张报纸上发生漫反射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 a、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条光线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说法均正确 4.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1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3:40b.4:20c.8:20d.9:40 55.当笔尖触到平面镜时,发觉笔尖和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镜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关于平面镜成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和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图5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甲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乙中的() 8.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镜使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度数应等于 (二)反应评价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学问: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想、经过试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受物理问题的讨论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育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力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 , 培育严厉仔细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试验数据的力量。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试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纳试验探究、争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劲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展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下图。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依据使用时滑轮的不怜悯况进展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观看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试验: 称量钩码的重力; 演示如下图的试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转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 g = f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转变力的作用方向,到达操作便利的目的。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根据下列图进展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上升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1)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争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刚演示试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争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状况怎样?(3) 组织学生试验,按课本试验探究,参照下列图进展试验。 由于讨论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试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试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试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试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上升度 h 的 2 倍。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视不计,从而得出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熟悉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 建议:“进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其次节 滑轮 一、 定滑轮 1、 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 不省力 , 可以转变力的方向。 3、 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 动滑轮 1、 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 可以省一半力 , 但不能转变用力方向。 3、 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阅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试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洁的测量学问,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熟悉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进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量值. ?教学预备】 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准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准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准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准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现课件】展现几个好玩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推断,很难准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精确的推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必需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识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展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到感觉不行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答复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看,发觉: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熟悉到感觉不行靠,要想获得精确结果,应当进展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试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需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局部(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应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 在以下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m 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 ?温馨提示】要留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m=70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熟悉,并能精确进展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精确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沟通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思索答复: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m 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 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看刻度尺 ?展现实物】 ?指出】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看下列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形状答复以下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假如磨损,要从一个清楚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看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熬炼学生观看力量.) 依据生活阅历和阅读课本 p11-p12答复: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看图示的刻度尺答复: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试验】组织学生进展分组试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消失的问题,教师准时订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留意思索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留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留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留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依据实际状况确定需要到达的准确程度,选择适宜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精确值,0.5mm是估量值. (4)正确读取估量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 如下图,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 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量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下图,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量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应练习二】 1.如下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准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争论沟通,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争论沟通,深化熟悉,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争论沟通: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准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精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a; b; 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别方法 3.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学问拓展】 1. 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严密排绕32圈,如下图,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mm. 2. 给你如下图的一段曲线,你能想方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别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常进展长度的测量外,也常常需要对时间进展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洁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智,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进展历程。) 思索沟通: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精确值是5.0cm;估量值是0. 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答案: 5.00;1.6 争论沟通:先找一段松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外形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学生自学,组内谈论答复: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试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试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试验】组织学生按课本步骤进展分组试验,对暴露消失的问题,教师准时订正. 阅读“学问加油站”,熟识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忙,在“学问加油站”的根底上,熟识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顿和回零,并正确进展读数. ?反应练习三】 如下图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答案:3min38.3s 争论答复: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匀称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肯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假如不等,是由于什么缘由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局部,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应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7.6;187.5;187.8;187.65; 187.7.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次 ?强调】屡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存与原题中一样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应练习稳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推断) 学生阅读思索课本p14“误差”,沟通争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周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试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开的,而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思索沟通: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187.6;187.5;187.8;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当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一样,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忆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争论发言,梳理本节学问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察、讲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根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分:是否可以避开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4 杠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熟悉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预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局部,使学生了解简洁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熟悉到学好这局部学问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一样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围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 支点:围着转动的那个点o 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 小试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竞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测做铺垫。 3、 探究过程 (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猜测与假设:从刚刚的试验动身,引导学生猜测。 (3) 设计试验,制订规划 (4) 进展试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f1l1= f2l2 或f1f2 =l2l1 即:力与力臂成反比 (6) 评估: a、 为什么在试验前,要调整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假如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展试验,应留意什么问题? 4、 学生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 第一节 杠杆(其次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劲和等臂杠杆的详细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1>l2,f1 2、 当l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劲。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劲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劲。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公平。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拟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争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拟费距离。 2、 费劲杠杆,虽然费劲,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争论其构造,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展改良?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木棒不易 ;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围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 3、以下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假如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假如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答复: 你看到的现象是: ; 猜测可能的缘由是: ; 猜测的依据是: 。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简单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简单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沟通一下,争论是什么缘由?利用的物理学问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肯定留意了首先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假如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一样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表达。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觉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确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教师看后,指出她的缺乏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教师为了让小红信任,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你能说说教教师是怎么做的吗? 小红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帮助器材: 应用的物理学问: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篇5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篇.docx)为本站会员(1513****11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