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知识点梳理.docx
5.4 眼睛和眼镜1. 眼睛的构造和作用: 眼球似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转变晶状体的外形: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力量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2. 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缘由矫正近 晶状体太厚,折光戴近视镜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视 力量太强凹透镜或远 晶状体太薄,折光戴远视镜眼球在前前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视 力量太弱凸透镜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矫正后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矫正后3. 眼睛的度数:l 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l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 表示, 1/f。l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 100 的值,即D100±100/f近视镜取负号,远视镜取正号l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2023-2023 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 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细沙面上,沙面凹陷程度如下图,则A. 甲的质量肯定比乙大C甲的密度肯定比乙大B. 甲的质量肯定比乙小D甲的密度肯定比乙小2. 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试验小组制定如下的试验打算: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将烧杯中一局部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依据试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试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BCD32023 年我国局部火车站开启了刷脸进站模式,刷验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提像机,当旅客进入人脸识别区”,或许 0.5m 处时,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展快速核对,由此推断验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0.1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 0.5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 0.1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 0.5m 4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小孔成像”的试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肯定越大B游泳运发动在安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变矮了 C由于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常用来做遥控器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D5. 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试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 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渐渐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顿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试验现象, 图中的 4 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试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6.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20cm 处移到 4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状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7. 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试验中,其温度时间的图象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在 BC 时间段,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海波在这一时间段没有吸取热量B. 海波属于晶体C. 在第 10 分钟,海波处于液态D. 海波的凝固点与熔点一样 8如图,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参加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这时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觉察有白霜。这是由于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9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游泳时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水能够传声 D“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声的响度要小10. 如下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看到音叉四周溅起很多水花,这个现象说明白A. 水可以传播声音C固体能够传声 二、填空题B.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D液体也可以成为声源11. 如下图,质量和底面积都一样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甲液体的密度乙液体的密度;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小乐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处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楚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下图,假设想在光屏上重得到清楚的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13. 毛毛在穿衣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当毛毛靠近镜子时,它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站在穿衣镜前 2m 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当她距镜面的距离靠近了 1.5m 时,人与像的距离应为。 14如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展,每分钟供热不变).依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加热 2 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 8 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此时进展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受了分钟.15. 在小羽进展试验时,邻居家的孩子练琴声影响了她的争论,请你帮小羽想出方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具体做法是: 只写一种即可,这是通过 的途径减弱噪声。16. 如图物体的长度是cm。三、计算题17. 有一块岩石体积为 40m3,为了测定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 70g,用量筒装入 70ml 的水,然后把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液面上升到 95ml,求:(1) 石块的密度是多少?(2) 岩石的质量是多少?18. 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开挖隧道对行车有安全保障,对我国各地经济往来、经济进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横穿某大山的隧道长约2200m,开挖岩石大约3´105 m3 ,隧道建成后,翻越大山的行车时间缩短约 1h,求:(1) 假设隧道岩石的密度为2.5´103 kg / m3 ,打通隧道需搬运多少吨岩石?(2) 在隧道的入口处,有如下图的一块交通标识牌,一辆长200m 的火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至少是多少分钟?四、试验题19. 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1) 调成天寻常,游码移至左端,觉察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心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当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削减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2) 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头测量:测量步骤如下图,正确的操作挨次是 :填字母代号。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局部倒入量筒,测出这局部老醋的体积;(3) 依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m3。 20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展“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 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楚实像(1) 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状况的是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2) 假设在图甲试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楚,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B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楚C 远离透镜D 靠近透镜(3) 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21如图甲是某试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情景:(1) 该小组同学选取两根一样的蜡烛做试验,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 如图乙是该小组的试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觉察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 假设用光屏代替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观看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22某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请依据图象答复以下问题(1) 该晶体的熔点是;(2) 该晶体从 300到开头熔化,共用了时间min(3) 该晶体熔化用了时间min 23如下图,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答复以下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渐渐; (2)假设把空气又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渐渐; (3)此试验说明白;(4)小明觉察自己家的玻璃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请你从声学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24依据如图试验答复以下问题:(1) 如图甲,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看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试验中起的作用是;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同一部位,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2) 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图,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便于确定的位置: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把光屏放在玻璃后蜡烛成像的位置,像 选填“会”或“不会”呈在光屏上。(3) 如图丙,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图中AB 段的距离 S cm,测得时问 t1.6s。则 ABABAB段的平均速度 V cm/s,V V 选填“”“”或“”。ABBCA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ADBBAABB二、填空题11. 大于等于大于12. 会聚靠近13. 虚不变2m1m140固液共存100汽化315关闭门窗阻断噪声传播1670三、计算题171石块的密度 2.8×103kg/m32岩石的质量是 1.12×105kg 181 7.5105t 2 3.6min四、试验题19BBCA1.125×103或 112520. A D D 0.25m21. 大小相等不能虚223303423. 变小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隔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4.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像不变不会40.025.02023-2023 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觉察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心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当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削减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2.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 0.5×103Kg/m3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下图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楚的烛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0cm 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一样 C蜡烛燃烧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假设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需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楚的像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看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 B C D 5如下图,对以下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旧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b中木工师傅观看木板是否平坦,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大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状况 6如下图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笔似乎在水面处“折断”7. 以下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起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渐渐变小8.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外表,有时都会消灭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外表,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外表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外表,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外表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消灭在玻璃的内外表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消灭在玻璃的外外表 9梁教师和梁越群同学合唱歌曲苔的谱局部简谱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唱谱时,声音主要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唱“苔”和“花”的音调时,振动的频率一样 C与其它相比,唱“牡”的音调时,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最多 D依据音色,能区分两人不同的声音 10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依据音色来推断说话者是谁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制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11. 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假设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 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将甲切去 、乙切去 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体积之比为。12. 患近视眼的小张,在阳台上埋头看书,被街对面电子眼的闪光干扰了,他戴上眼镜后,古怪地观看街道上的状况,清楚的观察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消逝在街道的终点。小张戴的眼镜是透镜;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当轿车绝尘而去,电子眼所拍摄到的轿车的像将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13. 阳光照耀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在北方的冬天,夜晚气温如快速降到0以下,窗户的玻璃上就会形成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假设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的;假设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的。猿声是通过传入诗人的耳朵的。 15有一句歌词:“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种描述是以 作为参照物。“坐地日行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以作参照物。 16教室里,坐在每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黑板和粉笔字都发生反射选填“镜面”或“漫”;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手中粉笔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计算题17.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2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12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200g,求:(1) 瓶子的容积;(2)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18. 随着中国铁路的进展,高铁时代已经降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站名到站时刻上海苏州7:25无锡7:42常州7:58南京8:38发车时刻路程/km7:0007:27847:441267:59165301(1)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存两位小数(2) 列车从上海到苏州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的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 四、试验题19. 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外形不规章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局部方法和结果如下图。(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觉察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整使横梁平衡。(2) 把适量的固体颗粒放在天平左盘内,增减右盘的砝码,调整使横梁重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g。(3) 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承受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cm3。(4) 该物质的密度是kg/m3。(5) 在 C 步操作中,假设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布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填“大” 或“小”。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 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1) 试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下图,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2) 试验时,首先调整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3)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 40cm 时,在光屏上消灭 填像的性质像;假设小明将光源移至 8cm 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像(4)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试验装置进展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选项是A. 与烛焰相比,试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填像的性质B.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心,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假设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试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 光源“F”放在 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假设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局部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21.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试验装置。平面镜M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 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 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 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转变光的入射角度,屡次重复上述试验步骤。上述试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白色硬纸板在试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 试验过程中假设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看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22. 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试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 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2) 图乙是依据试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3) 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看水是否连续沸腾。(4) 小芳再次试验时为了节约加热时间,削减了水的质量,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表达这项措施的图线。 23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中有展品“曾候乙编钟”,如下图。用钟锤敲击编钟时编钟就会发出声音。假设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一只编钟的不同位置,编钟所发出的音调有所不同,请依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4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 10 cm3、20 cm3、30 cm3 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展试验。(1) 调成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 1(体积为 10 cm3)的质量,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连续测量了铝块 2 和铝块 3 的质量并完成了下表的记录。(2) 小组同学在进展数据分析时,觉察铝块 3 的数据与铝块 1 和铝块 2 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样的结论,他们将铝块 3 的质量数据改为 8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 图像,请你在图丙所示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它们的图像。(3) 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展评价:。假设是你,对这种状况承受的做法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DCCACBCC二、填空题118:38:34:912. 凹凸变小13. 汽化液化内侧14. 运动 运动 空气15. 云朵太阳。16. 漫变小三、计算题171瓶子的容积为 100cm3;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 1.8g/cm3。18(1)184.29km/h;(2)南京段运行的较快四、试验题19游码右游码168g702.4×103小2010cm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实正立DC211B 显示光路2不在22. 温度计的玻璃泡遇到容器壁连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停顿加热23. 编钟发声的音调与敲击的位置是否有关?24. 用手拿砝码 27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缘由,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