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TD-SCDMA的网络规划与优化.doc

    • 资源ID:92895997       资源大小:646.50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D-SCDMA的网络规划与优化.doc

    td scdma论文TD-SCDMA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专 业:通信工程前 言移动通信是当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领域之一。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目前,由于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用户对“无缝覆盖的”的期望不断提升,对大片区域进行广覆盖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要求。用户希望他们的移动终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包括建筑物内、机场、隧道等。因此,3G无线网络在建设初期就对覆盖目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是建设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室外信号通过有线方式引入到室内,再通过小型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从而提高室内覆盖水平。TD-SCDMA是3G三大主流技术之一,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将是TD-SCDMA整个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一些工程经验出发,分析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特点,并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摘 要本次设计根据TD-SCDMA及其特点,对某一总长3630米,为双孔4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40公里,车道净高4.5米, 隧道中段2550m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内径10m,外径11m的隧道,进行分布式覆盖,选用BBU+RRU+定向天线的组网方式, 共采用1个BBU、10个RRU,分为两条支路,RRU五级级联,又针对这一规划设计中的小区间切换进行了网络的优化,在隧道口天线末端安装一副定向天线(方向指向隧道外)来增加信号的重叠区域,使车辆在隧道外完成切换。关键字:TD-SCDMA,隧道,分布式覆盖,网络优化Abstract 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D-SCDMA based on a total length of 3630 meters, the two holes 4 drives, a design speed of 40 km per hour, drive clear height of 4.5 meters, the tunnel shield construction by mid-2550m, 10m diameter shield , 11m diameter tunnel, for distributed coverage, optional BBU + RRU + directional antenna of the network formation, were used in a BBU, ten RRU, is divided into two slip roads, RRU 5 cascade, but also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witching between cell optimized for the network, the end of the tunnel antenna installation a directional antenna (the direction point tunnels) to increase the signal of the overlapping area so that vehicles in the tunnel outside the complete switch.Key words:Area; TD-SCDMA, tunnels, distributed coverage, network optimization49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TD-SCDMA简介11.2 TD-SCDMA的特点2第2章 网络建设策略42.1 覆盖策略42.2 组网策略42.3 无线网络建设的总体原则42.4 网络扩充方案探讨52.4.1 小区分裂52.4.2 扩容方案考虑5第3章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与设计73.1 信号源73.2 传输介质和分布系统93.3 元器件和天线103.4 组网原则及建设原则103.4.1组网原则103.4.2建设原则103.5 技术指标要求113.6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流程113.7 室内覆盖方案133.7.1 室内传播模型133.7.2 室内覆盖场强预测方法143.7.3 室内覆盖典型环境单天线覆盖能力143.7.4 天线功率需求及布放原则143.7.5 TD-SCDMA室内覆盖信号源功率参考15第4章 典型区域的覆盖方案总体分析164.1 密集市区、市区覆盖方案164.2郊区、农村覆盖方案164.3 特殊区域解决方案174.3.1地铁、隧道解决方案174.3.2 公路、铁路解决方案174.3.3 草原、海面、沙漠等超远覆盖17第5章分布式覆盖方案介绍195.1分布式基站的功能195.2分布式天线的优点205.2.1分布式覆盖205.2.3选战容易205.2.4升级方便215.2.5基带资源共享215.3 分布式基站的缺点215.4 分布覆盖的解决方案与应用环境21第6章 基于TD-SCDMA的隧道覆盖方案设计236.1 概述236.2 设计方案236.2.1 信源选择236.2.3 小区划分266.2.4 安装及走线266.2.5 容量计算275.2.6 隧道内外切换276.3 理论分析286.3.1 链路计算286.3.2边缘覆盖场强306.3.3 切换区域306.3.4 信号外泄306.3.5 扩容分析306.3.6 电磁辐射306.4 主要设备清单31第7章 网络的优化327.1 优化流程327.2 隧道切换优化34总 结36参考文献37英文资料原文38英文资料译文43致 谢49第1章 绪论1.1 TD-SCDMA简介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是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它得到了CWTS及3GPP的全面支持。TD-SCDMA集CDMA、TDMA、FDMA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TD-SCDMA为TDD模式,在应用范围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终端的移动速度受现有DSP运算速度的限制只能做到240km/h;二是基站覆盖半径在15km以内时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可达最佳,在用户容量不是很大的区域,基站最大覆盖可达3040km。所以,TD-SCDMA适合在城市和城郊使用,在城市和城郊这两个不足均不影响实际使用。因在城市和城郊,车速一般都小于200km/h,城市和城郊人口密度高,因容量的原因,小区半径一般都在15km以内。而在农村及大区全覆盖时,用WCDMA FDD方式也是合适的,因此TDD和FDD模式是互为补充的。TDD模式是基于在无线信道时域里的周期地重复TDMA帧结构实现的。这个帧结构被再分为几个时隙。在TDD模式下,可以方便地实现上/下行链路间地灵活切换。这一模式的突出的优势是,在上/下行链路间的时隙分配可以被一个灵活的转换点改变,以满足不同的业务要求。这样,运用TD-SCDMA这一技术,通过灵活地改变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就可以实现所有3G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合适的TD-SCDMA时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决所有对称和非对称业务以及任何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问题。TD-SCDMA的无线传输方案综合了FDMA,TDMA和CDMA等基本传输方法。通过与联合检测相结合,它在传输容量方面表现非凡。通过引进智能天线,容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天线凭借其定向性降低了小区间频率复用所产生的干扰,并通过更高的频率复用率来提供更高的话务量。基于高度的业务灵活性,TD-SCDMA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连接到交换网络,如同三代移动通信中对电路和包交换业务所定义的那样。在最终的版本里,计划让TD-SCDMA无线网络与INTERNET直接相连。TD-SCDMA所呈现的先进的移动无线系统是针对所有无线环境下对称和非对称的3G业务所设计的,它运行在不成对的射频频谱上。TD-SCDMA传输方向的时域自适应资源分配可取得独立于对称业务负载关系的频谱分配的最佳利用率。因此,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ps到2Mbps的语音、互联网等所有的3G业务。根据ITU的要求和原邮电部的准备,我国于1998年6月底向国际电联提交了我国对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建议(TD-SCDMA)。2000年5月5日,国际电联正式公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国提交的TD-SCDMA已正式成为ITU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IMT 2000建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欧洲WCDMA和美国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技术。1.2 TD-SCDMA的特点1、TDD模式在TDD时分双工方式中,接收和传送是在同一个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来保证时间来分离接受你与传输信道。其优势如下:1).频谱灵活2).更高的频谱利用率3).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4).有利于采用新技术5).成本低2、低码片速率TD-SCDMA系统的码片速率为1.28Mc/s,仅为高码片速率的1/3,接收机接收信号采样后的数字信号处理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系统设备成本,适合用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另外,还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是频谱率使用更灵活。3、上行同步所谓上行同步就是上行链路各终端的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完全同步。在TD-SCDMA中用软件和帧结构设计来实现严格的上行同步,是一个同步的CDMA系统,通过上行同步,可以让使用正交扩频码的各个码道在解扩时完全正交,相互间不会产生多址干扰,克服了异步CDMA多址技术由于每个移动终端发散的码道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不同而造成码道非正交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CDMA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还可以简化硬件降低成本。4、接力切换两个小区的基站将接收来自同一个手机的信号,两个小区都将对此手机定位,并在可能切换区域时,将定位结果向基站控制器报告,基站控制器根据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心判定手机用户现在是否移动到应该切换给另一个基站的临近区域,并告知手机其周围同频基站信息。5、智能天线因为TD-SCDMA系统的TDD模式可以利用上、下行信道的互惠性,即基站对上行信道估计的信道参数可以用于智能天线的下行波束成型,这样这样相对于FDD模式的系统,智能天线技术比较容易实现。6、软件无线电技术1)可以克服微电子技术的不足,通过软件方式,灵活完成硬件的功能。2)系统增加功能通过软件升级来实现,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及可编程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好,不会老化。3)可代替昂贵的硬件电路,实现复杂的功能,减少用户设备费用支出。 第2章 网络建设策略2.1 覆盖策略早期网络覆盖策略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初期是建“薄薄”的还是“较厚”的无线网,后期扩容是以增加新基站为主,还是增加载波为主,另一方面,在区域的选择上,是考虑全国同时建网还是分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策略。移动网络用户移动性较大,具有不同地区漫游需求的特点,要求移动通信网的建设最好在全国31各省份同时进行。但是,毕竟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对于不同城市的漫游的需求要低于在同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覆盖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初期在在重点区域还是优先建设一个“较厚”的无线网。由于2G频段无线传输的损耗较800M大的多,在全国建设一个全网络覆盖的系统投资大,周期长,所以难以同时在全国同时建设较好的全网覆盖网络,因此对于现有运营商最好通过双模手机实现主要传统业务的漫游,在重点区域重点实现3G覆盖,提供高速率的3G特色业务:而对于新运营商来说,推荐的优选方案为通过网间合作的方式,实现全国覆盖和漫游。2.2 组网策略在CDMA技术规范和体制中,规定了包括Iu、Iub、Iur等多个接口的开放,这为在一定地区内引入多个设备厂家提供了可能性。多个设备厂家的引入对于促进设备制造商的竞争、提高厂家的服务水平、降低设备的价格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的特点,在一个区域内多设备厂家的共存,将会增加无线网络规划和运行维护的难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噪声干扰和服务指标的降低,同时由于接口的开放,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一些设备的独有功能。所以这里建设在进行网络建设时,一个省份的设备类型不宜过多,对于一个本地网的范围尽量织使用一个厂家的设备。由于特殊情况,一个本地网如果出现了多个厂家设备,不同厂家的基站的分一定应避开高话务地区,而应选择切换发生少、话务量低的地区、减少负面影响。2.3 无线网络建设的总体原则 以下几点是无限网络建设应该遵循的总体原则:(1)无线网络的建设应该重点解决好无线网络容量与无线覆盖两大问题,在网络建设初期重点保证无线覆盖,具体分析各地的不同情况,合理设置网络容量。并应协调好网络覆盖、系统容量和网络质量的关系,确保网络建设的综合效益。(2)应坚持规模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则,逐步实施。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采用不同的覆盖策略。(3)充分利用各运营商现有的通信基站基础设施(包括机房、铁塔、传输等),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运营成本。(4)加强无线网络规划,提高综合服务质量。(5)充分考虑远期发展,便于扩容升级,满足远期业务需求。(6)尽早完成前期的规划和准备,保证网络的快速部署。(7)给予用户对2G网的感受,注重无线网的规模建设,如城市的市区初期即实现连续的覆盖,郊区和农村采用逐步完善的策略。(8)从前瞻性考虑来保证网络长期的稳定性和平滑的可扩展性,方案上应避免短期话务预测不准而导致的网络动荡,避免频繁的网络调整。2.4 网络扩充方案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观念的变化,用户会不断增长,各种数据业务的使用比例也不断变化,因此,规划工作贯穿了无线网络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在初期规划时就要考虑后期业务和用户的发展对网络的需求。进而导致网络的演变。在满足初期网络建设目标的同时,后期扩容工作也是无线网络规划必须关注的。由于武宣网络建设中,站点选择和获得市影响工程建设忽然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后期建设中保留初期站点,有利于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从建网成本考虑,增加容量方式依次是:增加载频、增加扇区、增加站点,增加站点的方式有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小区分裂的方式增加,另一种是增加微小区层,采用HCS组网方式。2.4.1 小区分裂无线小区还可以继续划小为微小区(Microcell)和微微小区(Piccell)以不断适应用户数增长的需要。若系统中 所有小区都按原小区半径的一半分裂,则理论上,系统容量增长接近4倍。根据服务区内用户的密度不同,在用户密度高的区域,将小区面积划小,采用小区分裂的方法。小区制的优点:Ø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最大的优点);Ø 基站的功率减小,使相互间的干扰减少;Ø 小区的服务范围可根据用户的密度确定定,组网灵活。2.4.2 扩容方案考虑通过对覆盖和容量的分析,建议在密集市区建网初期就以500米到1公里作为理想蜂窝半径,分部建站,逐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概率,后期则以增加载波和微蜂窝的方式进行扩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总体建设成本,对于郊区和乡村,则开始时以覆盖为原则,尽量使用较大的覆盖区,以后可以增加站点和小区分裂的方法实现容量的增长。第3章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与设计室内分布系统即针对建筑物内的移动用户,解决其通信网络覆盖的一种方案。利用室内分布系统将基站信号均匀地覆盖到室内盲区,以保证室内区域都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图3-1是通过无线同频直放站引入信号源,再由耦合器、功分器、干线放大器、室内分布式天线等组成的室内分布系统的示意图。图3-1直放站的室内分布系统示意图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信号源,信号的传输和分布系统以及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部分组成。按照信号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蜂窝、微蜂窝、直放站、射频拉远等。传输介质有光纤、同轴电缆和泄漏电缆等。同时设备又分为有源设备和无源设备;天线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等。TD-SCDMA的室内分布系统结构与传统的分布系统类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号源,传输和分布系统,元器件和天线。TD-SCDMA的室内分布系统可以与其他系统共享相同的单元。由于室内传播环境和工程上的考虑,智能天线并未引入到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中。在TD-SCDMA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覆盖的目标、服务的类型、工程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选取适当的信号源、元器件和传输介质等。3.1 信号源通常可以选作为室内覆盖的信号源有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和射频拉远单元等。(1)宏蜂窝基站 直接采用室外的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在密集城区为了深度覆盖而采用该方式时,需要留出15dB20dB的穿透损耗余量,这部分的余量直接导致小区的半径缩小,站点数量增加。但是即便如此,室内覆盖的效果仍然较差,存在大量的覆盖盲区,另外严重的导频污染使用户接收多个强干扰,3G业务在室内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最重要的是其网络容量有限,接通率低。基站的发射功率很大一部分消耗在穿透损耗上,影响了系统的容量。它适用于建筑物的电磁密闭性较差或建筑物较为稀疏而且话务量较低的场景。(2)微蜂窝基站 采用独立的微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可以独立承载话务量,并且可以分担宏蜂窝小区的话务量。该方式虽然需要传输和供电设备,但是实施简单,无需机房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信号稳定干净,抑制导频污染,可以灵活结合具体室内分布系统来实现室内覆盖。因此,该方式通常应用于面积较大或者人流比较大、话务量比较高的室内覆盖,如大型购物广场、候机厅等,但是建设的成本比较高。(3)直放站 采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分为空间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两种。它只是通过直放站收发系统将室外的宏基站的信号引入到室内,共享基站的基带处理能力,并不增加系统的容量,适合在话务量不高的室内环境中。稳定、信号质量好的信号源,可以使用空间直放站作为信号源,但是易受到周围的无线环境影响及宏基站的稳定性限制。相比之下光纤直放站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但要受到光纤条件限制。直放站的优点是投资省、安装方便快捷,可以很快地解决信号弱和盲区问题。缺点是通过定向天线难以取得单一纯净的信号,系统的话音质量相对于蜂窝系统较差,且易造成对其他基站的干扰。直放站作为一种实现无线覆盖的辅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周期,迅速扩大无线覆盖范围和解决盲区覆盖。对于TD-SCDMA系统,由于采用TDD模式上下行处于同一个频点的不同时隙,所以对其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隔离度、上下行发射的定时、与室外基站的同步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直放站在放大转发上行信号过程中会增加信号的传输时延,对于信号质量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对于TD-SCDMA系统中直放站的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4)射频拉远单元(RRU) 该方式可以提供接近微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的覆盖效果,即将基站中的射频部分取出通过光纤与基站中的数字基带部分相连,剩下的控制加基带部分被称为支持远端模块的“宿主基站”。远端模块共享宿主基站的基带资源。RRU避免了直放站信号的简单重复放大,且不像直放站仅改变原有扇区的覆盖拓扑,而是占用一定的基带资源提供容量服务,不会产生直放站的接收底噪抬升以至饱和自激的问题。优点在于建设的成本较低,无需严格的机房和建站条件,可以灵活地结合具体的室内覆盖系统,并且配置和实施十分灵活。缺点是要仔细核算基站的基带所能承载的处理能力,同时远端无线接入设备需要独立的传输和供电设备。对于TD-SCDMA系统,射频电缆在2GHz以上频段的损耗比较大,拉远距离短,一般在60m左右;且射频电缆数量多,也相应带动其他辅材数量的增加,给基站成本很大压力;而射频拉远技术在降低馈线损耗和电缆数量及安装难度控制等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导致了建设成本偏高的后果。TD-SCDMA网络中每个宏峰窝基站(一套天线)的覆盖半径只能有13km,在城市内高楼林立的地区覆盖半径还要小得多,为实现完好的覆盖,就必须架设大量的基站。TD-SCDMA系统中,采用中频拉远方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即将无线基站中的模拟射频收发部分与无线基站的基带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在模拟中频处分开,形成远端射频前端设备与室内单元。中频拉远技术通过基站室内单元的模拟中频接口,将射频的收发信机拉远至天线附近。下行方向将中频信号传输到射频前端,经混频后转换为射频信号,再由天线发射;上行方向将从天线发射过来的射频信号在前端混频为中频信号,通过中频传输系统传回到基站室内单元。远端射频前端设备与室内单元间可以用有线和无线传输手段相连接。其介质可以是中频电缆、光纤等。与传统的射频拉远技术相比,中频拉远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电缆数量少、传输距离远、组网灵活、成本大幅降低等。3.2 传输介质和分布系统 传输介质和分布系统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同轴电缆,光纤和泄漏电缆三种。(1)同轴电缆是最为常用的材料,其优点是性能稳定、造价便宜、设计方案灵活、易于维护和进行线路调整、工作频段合适、可以兼容多种制式的系统,但覆盖范围受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的限制,传输保密性差。大型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通常需要多个干线放大器作为信号的放大接力。(2)光纤的路损较小,不加干线放大器也可以将信号送到多个区域,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性能稳定可靠,传输容量较大,易于设计和安装,可兼容多种移动通信系统。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专门的电转光,光转电设备,且依赖于远端供电。在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光电互换时存在时延,需要在使用中引起注意。(3)泄漏电缆由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组成。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以通过槽孔感应到泄漏电缆内部并送到接收端。泄漏电缆提供的是功率低、辐射均匀的“雾状”覆盖。优点是信号强度均匀,缺点是较高的电缆传输损耗,需要较强的信号输入;安装技术要求较高,每隔1m就要求装一个挂钩,悬挂起来时电缆不能贴着墙面,而且至少要与墙面保持2cm的距离,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价格是普通电缆的2倍。它多用于一些特殊场景下,因为普通天线无法实现较好的覆盖,如竖井,隧道,地铁等。3.3 元器件和天线除了信号源,传输介质和分布系统之外,室内分布系统还需要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和天线等器件。(1)功分器和耦合器 主要有无源和有源(功分器和耦合器)两种器件,工作频段合适可以兼容多种制式的系统。采用无源器件的系统设备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维护简单,信号经过功分器,耦合器和线路损耗后,到达天线处的强度不同,覆盖的效果也不同。而有源系统的信号到达末端时被放大器放大,达到理想的强度,保证覆盖效果。例如一些大型商场,就需要有源系统保证其覆盖。因而,有源系统建设和维护复杂,有源设备易损坏,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如前者。(2)干线放大器 信号的传输会有一定的损耗,为了保证覆盖的效果,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放大,这时就需要干线放大器。在TD-SCDMA系统中,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段,应该避免上下行链路的自激干扰问题;另外,对于多种制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不同频段的信号在此前的路损可能不同,应均衡各频段信号的放大率,以达到最佳的覆盖效果。(3)天线 室内覆盖的天线主要有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两种,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合理选择。通常以吸顶天线为主,它主要有3dBi天线和5dBi天线,在水平方向全向发射。两种天线在垂直方向信号能量集中角度上有区别,3dBi天线适合开阔空间的覆盖,如会议厅;5dBi天线的垂直发射角度对于前者要小,能量更加集中,适合于楼层间的覆盖。为了防止室内信号泄漏对室外信号产生干扰等情况,采用定向天线向室内需求方向覆盖。与2G等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考虑不同制式的链路损耗的区别来调整天线的位置和数量,以满足覆盖需求。综上所述,信号源,信号的传输介质和分布系统以及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天线等器件共同组成了室内分布系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取适合的器件,其中一些器件可以不用,如干线放大器等。3.4 组网原则及建设原则3.4.1组网原则对于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优先选择异频组网方案,在频率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混频组网方案(但须保证主频点和周围邻区主频点异频)。3.4.2建设原则(1)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以改造现有GSM室内分布系统、2G/3G共用方式为主,应确保原有GSM网络正常运行,并为后续优化建设留有余地。(2)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3)在频率资源足够、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室内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外频点分配见频率配置方案)。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也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主载频保持异频。(4)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主要采用宏蜂窝、微蜂窝、BBURRU等设备。(5)室内分布系统工程的建设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电磁辐射3值应满足国家标准。(6)室内分布系统的改造需要综合考虑GSM900、DCS1800、3G和Wlan共用的需求。3.5 技术指标要求(1)室内分布无线覆盖边缘场强PCCPCH RSCP>=-85dBm。(2)PCCPCH C/I>=-3dB。(3)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在室外10米处PCCPCH RSCP95dBm。或者距离室内分布系统楼宇10米外,室内分布系统信号PCCPCH RSCP强度应比室外基站信号强度低9db以上。(4)无线信道呼损:无线信道呼损不高于2%。(5)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的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6)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 Target):话音1%,CS64k0.11%,PS数据510%。3.6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流程图3-2给出了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示意。 图3-2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流程示意图通过专项规划确定TD-SCDMA室内覆盖区域和业务之后,应勘察所需覆盖的建筑物,得到建筑物平面图。获得建筑物相关信息、人员分布情况,考察可能的天线布放位置、电缆布放、寻找信号源放置的最佳位置。在详细设计前收集周围小区的信息,按照上节的原则选择信号源和分布系统。共分布系统还需要勘查该站点各楼层的GSM天线布置情况,包括各楼层的天线数量、天线安装位置和每个天线口的功率设计指标;分布系统的详细网络拓扑图,以及各段馈缆的长度、直径和衰耗;接头、功分器、耦合器的安装位置和衰耗。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共分布系统改造设计。 在现场往往还需要用测试手机进行路径损耗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添加新的覆盖区域和天线。测量和验证最小耦合损耗(MCL),即考虑手机在位于离天线最近时候的路径损耗,测试呼叫阻塞率、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指标,在一定的服务等级和容量要求的条件下,预测室内传播模型。最后画系统连接图,进行参数设计,给出解决方案,采用不断建设不断优化的方式来得到高质量的室内系统。3.7 室内覆盖方案 3.7.1 室内传播模型 室内无线信道和传统的无线信道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室内覆盖的面积小的多;其次,室内传播环境变化更大。研究表明,影响室内传播的因素主要是建筑物的布局、建筑材料和建筑类型等。 室内传播模型有很多种,如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充端点模型,衰减因子模型等。目前普遍选取下述室内传播模型: (公式3.7.1)其中:路径损耗(dB);:距天线1米处的路径衰减(dB),参考值为39dB;d:距离(m);FAF:环境损耗附加值(dB),和建筑物类型、建筑结构、所用材料等相关,取值是在表3-1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类型、结构以及室内分布的工程经验而来。此值需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结合实际场景进行修正。8 dB:室内环境下的衰落余量,包括空间衰落效应和时间衰落效应引起的衰落。表3-1给出了在2G频段电磁波的典型穿透损耗值材料类型损耗dB普通砖混隔墙(<30cm)10-15dB混凝土墙体20-30dB混凝土楼板25-30dB天花板管道1-8dB金属扶手电梯5dB箱体电梯30dB人体3dB木制家具3-6dB3.7.2 室内覆盖场强预测方法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对于下行链路而言,吸顶天线的入口功率比较小,一般在10-15dBm,而对上行链路来说,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为24dBm,远高于下行天线口功率,由此可知,在室内分布系统中,下行覆盖小于上行覆盖。所以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规划时以单天线下行覆盖能力为规划依据。 室内环境下的接收信号场强可按下式计算: (公式3.7.2)其中, Pt:天线入口功率; Gt:发射天线增益; :路径损耗,按公式可以计算得出; Gr:接收天线增益 由上式可得路径损耗L为: (公式3.7.3)结合室内传播模型,选取合适的FAF值,便可求得相应场景下单天线的覆盖能力。 3.7.3 室内覆盖典型环境单天线覆盖能力表3-2 室内覆盖典型环境单天线覆盖能力典型场景FAF(dB)Pt(dBm)Pr(dBm)Gt(dBi)单天线覆盖半径(米)写字楼216-85320.0商场超市206-85322.4会展中心198-85331.6会议中心198-85331.6室内体育场馆1510-85363.1民航机场186-85328.2宾馆酒店266-85311.2娱乐场所226-85317.8地下停车场176-85331.6电梯3110-851022.43.7.4 天线功率需求及布放原则 (1)天线口输出功率要求:PCCPCH信道功率为05dBm; (2)在部分场合为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如会议室、总经理办公室、大客户所在地等,可适当减少单个天线的覆盖范围,天线口PCCPCH信道功率可达到7dBm以上。 (3)在可视环境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815米。 (4)在多隔断的情况,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410米。 (5)对于电梯,采用小板状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口PCCPCH信道输入功率放置到8dBm,覆盖距离控制在12米以内。 3.7.5 TD-SCDMA室内覆盖信号源功率参考 TD-SCDMA室内分布信源采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不同功率下不同载波的RRU功率设置如下: 2W3载波RRU发射功率设置,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总输出功率按照33dBm取定,PCCPCH信道功率按照29dBm取定进行链路预算。 2W6载波RRU发射功率设置,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总输出功率按照33dBm取定,PCCPCH信道功率按照26dBm取定进行链路预算。 12W6载波RRU发射功率设置,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总输出功率按照40.79dBm取定,PCCPCH信道功率按照33dBm取定进行链路预算。第4章 典型区域的覆盖方案总体分析4.1 密集市区、市区覆盖方案 城市密集区一般指建筑密集、物理位置集中于城市中心的地区。其特点是建筑物错落排列,既有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又有普通的居民住宅,建筑高度相对于CBD较矮。因此考虑到初期成本,在2G多采用以宏蜂窝进行室内覆盖为主的方案进行建设,但3G核心频段的传播特性与800M存在较大的差异,估计最后还需要采用室内覆盖系统进行专用的室内覆盖,信源上可根据容量的需求采用不同配置的基站。根据覆盖区域特征和业务量不同,灵活配置不同的宏基站提供广覆盖。高业务量区域(如商务区、密集城区)适当采用微基站吸收业务量。建筑物密集区或大型建筑物内,采用微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吸收室内业务。图4-1 高业务量区域覆盖方案覆盖策略:1用具备良好扩容能力的大容量基站进行覆盖;2少站址高密集的覆盖策略;3. 适当采用微基站分流业务量,承载高速数据业务。4.2郊区、农村覆盖方案此类区域包括县城、乡镇、旅游景点等。其特点是建筑物一般是分散的低矮的,电波传播条件优于市区。与密集城区和一般城区相比,话务量低一些。这些地区的无线传播环境介于城区与农村之间,有的地方可能接近城区,有些地方接近农村。接近城区的地方,在站址确定、站型选择和天线选型时必须统一考虑覆盖和干扰;接近农村的一些地方,覆盖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对于郊区和乡镇的建筑物,绝大部分不会考虑专门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因此在规划中需要考虑一定的穿透损耗余量。覆盖策略:1.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的业务量和覆盖特点,灵活选择基站类型和载波配置数量,实现低成本广域覆盖。2.灵活采用室外型宏基站和微基站,方便站址选取。3.允许降低小区容量和性能以进一步增大覆盖距离。图4-2郊区、农村覆盖方案4.3 特殊区域解决方案4.3.1地铁、隧道解决方案地铁传播环境的特点是:狭长,信号入射角度小,隧道信号不均匀,局部信号产生快衰落,地铁中信号基本以直线传播,容易被遮挡形成阴影效果,隧道内的反射信号很快被吸收。覆盖策略:1.采用泄露电缆弥补隧道无线信号传播不足。 电缆覆盖信号均匀,波束横向传播,特别适合于隧道内使用。2采用微基站作为信号源,沿着轨道方向建立分布系统以保证信号的覆盖。3.对于短隧道而言,直放站是比较好的低成本解决方案。4.3.2 公路、铁路解决方案高速公路和交通干线属于典型的低话务量地区,一般将这种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呈线状、带状或哑铃状的狭长覆盖场景统称为线状覆盖场景。它们具有鲜明的网络特征: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需求不大、覆盖区成连续带状、用户移动速度快、地形复杂多变、机房和配套设施解决困难,因此该场景首要解决的是连续覆盖问题。4.3.3 草原、海面、沙漠等超远覆盖草原、沙漠、近海海面等覆盖区域也是典型的低话务地区,这些区域一般

    注意事项

    本文(TD-SCDMA的网络规划与优化.doc)为本站会员(可****阿)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