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八年级生物课堂教案.doc

    • 资源ID:92910137       资源大小:30.7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生物课堂教案.doc

    八年级生物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汲取的概念 2、知道各种养分物质汲取的部位 3、知道小肠是汲取的主要部位的缘由(小肠适于汲取的构造特点) 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力量目标 在观看小肠绒毛的试验中,培育学生有序的观看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观看试验,体验严厉、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学问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汲取一章中占有比拟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六章 呼吸及第八章 新陈代谢都有肯定的联系。关于“汲取”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汲取;其次、汲取的部位,特殊是汲取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养分成分的汲取途径。关于养分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争论得出养分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二、为构建人体供应原材料;三、作为储藏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 1、汲取的概念 2、小肠与汲取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3、养分物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 1、小肠与汲取功能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2、养分物质的利用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汲取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养分,而人体的养分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养分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局部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争论引出。要留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局部。 关于汲取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争论得出,并通过观看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外表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汲取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熟悉。 关于汲取的过程是比拟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汲取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忙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汲取途径是简单弄错的,因此要特殊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 关于养分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学问,所以学习起来也比拟困难,建议此局部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也许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教学设计例如 重点、难点分析: 1、汲取的概念 2、小肠适于汲取的构造特点 3、养分物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养分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养分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 养分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局部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汲取。留意我们前一章学过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局部。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汲取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汲取,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汲取。 在消化道的哪些局部养分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争论,再总结。(学生应当能想到:面积大,构造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汲取力量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汲取养分的力量,胃粘膜仅可汲取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缘由。大肠则可汲取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局部维生素,因此养分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汲取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构造有着亲密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局部,其内外表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外表积,其实小肠的外表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构造呢! 试验:观看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看到小肠绒毛后,争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汲取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汲取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风光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外表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打算着小肠汲取的快,汲取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养分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养分物质的汲取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其余养分成分进入毛细血管。 这些养分成分被运输到身体各局部的细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先看书,在来争论归纳。第一、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其次、为构建人体供应原材料;第三、作为储藏的能源物质。 思索:养分物质是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有些人过分肥胖?有些人过分瘦小?怎样衡量自己的养分是不是合理呢? 板书: 第三节 一、养分物质的汲取 (一)汲取的概念: 养分物质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二)可汲取的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无机盐、维生素 (三)汲取的部位: 1、汲取的主要部位-小肠 小肠与汲取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1)外表积大;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四)汲取的途径: 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血液 脂肪酸、甘油淋巴 二、养分物质的利用: 1、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 2、为构建人体供应原材料; 3、作为储藏的能源物质。 探究活动 制作小肠构造模型 尝试制作小肠构造模型,分组评比。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性,培育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 要求: 材料、制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现出小肠适于汲取的构造特点即可。(能突出外表积大就行) 八年级生物优秀课堂教案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讨论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缘由 二、教学重点 把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备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打算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根底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阅历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分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掌握 通过生活阅历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简单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力量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试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力量”,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躲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简单的生活环境 2、以下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以下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优秀课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力量目标: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了解自己接种疫苗状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安康成长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 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 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 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 学生阅读教材P68,观看图VIII-1思索问题: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传染病的特点。 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 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意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 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小组争论完成P70的争论题。 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是什么? 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 学生沟通展现,教师点拨: 、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到达安康的目的呢? 3、学生阅读P71其次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根底上观看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争论后展现。 师强调点拨:掌握 切断 爱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指出要依据针对对象来确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师小结: (三)当堂达标: 学案P100达标测试题1、3、5、6、7、9 (四)作业布置: 互动训练P56第一题 P58第九题及调查当地的传染病。 八年级生物优秀课堂教案4 教学目标 1.把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详细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状况,学会对出血进展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依据外出血的不怜悯况实行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险状况或意外损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觉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当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觉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动新课 学习目标一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缘由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假如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状况又非常危险的话,那就只能先行实行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急时再去找人帮助。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顿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行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胜利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假如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顿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头抢救,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顿时马上进展人工呼吸,留神脏停顿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险状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特别有用的。教师应赐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学问,引出新学问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许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受,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答复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状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状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肯定要准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状况应当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依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依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状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特别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依据这三种状况而实行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许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特别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学问,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等学问阅历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存学问,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完毕新课 稳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八年级生物优秀课堂教案5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消化的概念 2、知道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 3、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构造与功能,知道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 4、知道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5、能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力量目标 1、通过观看消化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育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看力量。 2、通过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试验的设计、观看、分析,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和设计试验力量。 情感目标 1、通过观看比照试验,体验严厉、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成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教学建议 学问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汲取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食物为什么要消化;其次、食物消化的构造根底;第三、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食物消化的构造根底 2、事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 1、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法建议: 建议授课3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试验,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第2课时学习消化食物的构造根底消化系统。第3课时通过试验探讨食物消化的过程。 关于“食物为什么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缘由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建议教师演示“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试验”,给学生直观的感性熟悉。先让学会通过争论,自己设计试验,再演示。 在了解了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的根底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转变为小分子物质呢?”引出食物消化的构造根底,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可让学生看图自己说出。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自然位置。关于牙齿的教学,可以利用模型简洁介绍,建议把牙齿保健的内容放到第四节讲解,让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关于胃的构造的教学,建议先利用挂图明确胃壁的四层构造,并指出整个消化道壁的构造都与其相像;再结合录像或实物,让学生对胃壁内外表有皱褶,能增加消化、汲取的面积有一个感性熟悉。由于小肠是消化汲取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关于小肠的教学中应留意明确:一、小肠长(利用消化系统挂图就可看出);二、小肠内外表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演示实物或看录像)这种构造特点面积大打算着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长,消化更充分。进而强调生物学中“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于大肠的教学,可结合挂图进展叙述,要让学生明确平常易混淆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关系。关于消化腺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 教学设计例如 重点、难点分析: 1、胃和小肠的构造特点,重在突出“构造与功能的适应性”。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难在给学生一个感性熟悉。 3、“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试验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试验,重在试验的设计、试验的现象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 第1课时: 其次节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而食物中的养分物质必需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养分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构造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呢?这就是我们在其次节要学习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引入:简单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养分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加生命活动。那么食物中的养分物质是不是都能进入细胞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建议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学问技自己设计试验) 在甲乙两个大烧杯内装入清水,玻璃管下端用玻璃纸(相当于细胞膜,也可以用鸡蛋的卵壳膜代替)包紧,玻璃管内是待透过细胞膜的溶液。甲装置里装的是淀粉液,乙装置里装的是葡萄糖溶液(课前预备好)。 一段时间后,往烧杯和玻璃管内分别加几滴碘液来检验,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不变蓝,而玻璃管中的液体颜色变蓝了。 再取乙装置中的玻璃管内和烧杯中的液体各取5毫升,分别放入A、B两试管中,再各参加5毫升本氏液后隔水加热来检验,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溶液和烧杯中的溶液颜色都变成了砖红色。 这个试验可以说明像葡萄糖那样的小分子物质是能透过细胞膜的,而淀粉那样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 所以食物中那些淀粉、蛋白质、脂肪类的大分子物质必需要经过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食物消化的过程),转变为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人体所利用。这就是食物需要消化的缘由。 补充:如本课时时间富有,可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提前到这节课学习。 教学设计例如 第2课时: 本课时内容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通常都是以很简单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需先经消化,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细胞汲取、利用。而这一切过程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展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让学生看消化系统挂图或模型,自己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局部组成。 1.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 (1)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 牙齿: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A、构造: .牙根:牙槽里的局部。 牙颈:稍细的局部,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局部)。 牙冠:外表掩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构造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B、功能:其中门齿可咬切食物,犬齿负责撕裂食物,臼齿负责研磨食物。 C、其他: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是乳牙, 20个;二是32个恒牙,2832个。 舌:是口腔中一块肌肉质的构造,主要的功能是搅拌食物、帮助吞咽,此外还与发音和区分食物的味道有关。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道: 食道位于咽与胃之间,长约25厘米,可以依靠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4)胃 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局部,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构造可以分为四层(借助挂图讲解),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非常兴旺,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胃上端与食道相接的局部,称为pen 门,胃下段与小肠相接,称为幽门。在幽门部的管壁内,有一圈特殊兴旺括约肌,能掌握食物通过。 胃的主要功能是:临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一样,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肯定程度的紧急。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5)小肠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局部,大约有56米,内外表有很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结合挂图见讲解),小肠是消化汲取的主要器官,除了长度的缘由,还有其它一些适应性特点,后面会学习到。 (6)大肠 大肠较小肠粗大,长度约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局部(利用挂图讲解)。 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称为盲肠,其盲端又有一指状的突起,即阑尾。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大肠有肯定的汲取功能。 (7)肛门 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通道。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1)唾液腺 有三对,分别是腮上腺、颌下腺、舌下腺,均有导管将所分泌的唾液输入口腔。成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另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 肠腺是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成年人每日分泌肠液约13升。 (4)胰腺 位于胃的前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5)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忙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掌握,平常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翻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等。 板书: 二、食物消化的构造根底消化系统 (一) 消化道 (二) 1、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1)口腔:牙齿咀嚼;舌搅拌 (2)咽:进食与呼吸的共同通道 (3)食管: (4)胃:暂存食物,初步消化 (5)小肠:长56米,是消化汲取的主要器官 (6)大肠:长1。5米,有肯定汲取功能 (7)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2、消化腺 消化腺 开口 所分泌的消化液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 口腔 唾液 消化淀粉的酶 胃腺 胃腔 胃液 消化蛋白质的酶 小肠腺 小肠腔 肠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肝脏 小肠腔 胆汁 不含酶 胰腺 小肠腔 胰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教学设计例如 第3课时: 本课时内容引入:看录像(媒体素材中消化和汲取的片头),提出问题 详细设计如下: 1、利用“动画片”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课上首先让学生看一段动画片后回答下列问题这段动画片叙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哪点学问?动画演示的是一个小男孩想把一个体积很大的家具搬进屋子,但搬不进去,他动了脑筋后将大家具拆成小件,就一件一件地搬进了屋子。这段动画形象地说明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只有转变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胞即“食物为什么消化”的道理,学生很简单得出答案,学习兴趣也开头萌动。随之提出:“拆的过程在哪个构造中进展?”的问题,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消化系统”。此时剩下的,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呈现出来了:“拆(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是怎样进展的呢?”学生的“胃口”被调动起来,兴趣高涨。 2、利用已有学问联系生活实际,做出假设。 在明确了课题之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当天吃的早餐,再让学生将其归类:如面包、肉包子的皮儿、粥主要成分是淀粉;鸡蛋、牛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肉包子的陷儿、牛奶里含有脂肪。在这个根底上进一步明确课题: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是怎样被消化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有学问对其做出合理的假设。由于学生已有了“食物为什么消化”和“食物消化的构造根底消化系统”的学问,做出假设相对来说是比拟简单的。找几个小组汇报后,将学生所说的消化过程进展归纳:在牙齿咀嚼、胃肠蠕动的作用下,食物可以由较大的体积转变为较小的体积,但大分子物质仍旧是大分子物质,这个过程属于“物理性消化”;与此同时在口腔、胃、小肠里食物会与消化液混合,在酶的作用下,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脂肪会转变为小分子物质,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学生是很简单想象的,而化学性消化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能看到人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吗?能否利用已有的学问技能设计试验模拟人体内发生的这个过程呢?”利用问句将这节课的重点指出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争论。 3、设计并完成体外试验模拟体内消化过程,解决问题。 (1)确定要讨论的大分子物质: 由于4人一个小组,要想在课上通过试验解决三种大分子物质的消化问题是很难实现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问题,10个小组讨论的问题各不一样,再进展试验结果的沟通汇报效果会比拟好。因此在参加小组争论的时候我鼓舞学生选择不同的讨论对象,学生依据自己小组成员的兴趣、力量确定要讨论的大分子物质。 (2)设计试验,初步定出设计方案:(可以参考阅读资料,或找教师帮忙) 对于大分子物质的检验方法学生了解的较少,多数学生只知道淀粉遇碘酒变蓝,因此给学生预备了一份书面的阅读材料,里面介绍了一些关于大分子物质的特性、检验及一些关于酶的学问,学生通过阅读,选择利于自己工作的内容,再赐予肯定的加工,初步定出试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选择性、能动性都得到了熬炼,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或许连指导者都算不上,就是学生中的一员。 (3)沟通设计方案,修改、完善试验方案: 不同的小组,就算讨论的问题一样,试验设计思路也各有千秋,让一些小组起来汇报,由学生进展评价,找出优点和缺乏,教师再赐予恰当的点拨,学生再次修改试验设计方案,让其趋于可行。在这个过程中,特殊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制造性也有了肯定程度的表达。 (4)进展试验(等待过程中预期试验结果) 在学生确定了试验方案后,首先要自己选择试验用具。教师事先按讨论的大分子物质不同预备了不同的试验材料及用具,与一种大分子物质相关的放在一个试验盘中,学生领取了试验盘后,要按自己的设计进展选择。学生的选择性、主动性得到了熬炼。在接下来的试验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由学生自主操纵的,每一位组员都得到了适当的熬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真正从自己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确定了自己的力量。 4、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试验,学生亲眼看到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了小分子物质,尽管没有进展检测,但已经可以说明肯定问题,即:肯定条件下,消化酶作用于大分子物质,使其分解为相应的小分子物质了。 以上过程也可用较保守的方式讲解:教师做演示试验,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1.口腔内的消化: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中的舌的味觉可避开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成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存在时间短,所以,只有局部淀粉变成麦芽糖。假如咀嚼时间长,你会发觉人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这个缘由。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将食团逐步向下推挤,推至食道下端,胃的括约肌舒张,食物进入胃。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连续消化淀粉?不行,由于胃液是酸性的,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食物在胃内停留数小时后,破消化为粥状的食糜。随胃的蠕动,进入小肠。 3.小肠的消化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展最完全的消化和汲取。食物在小肠内,小肠蠕动,推动食糜前进,同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而这些碱性的消化液也与食糜的酸性中和,发挥作用。 进入小肠的食糜,含有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和多肽,经由胰蛋白酶的作用,将之分解为分子较小的多肽,然后在肽酶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产生氨基酸。 胰淀粉酶接替唾液淀粉酶的未完成的工作,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一步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葡萄糖。 脂肪的消化,主要是靠胆汁的乳化作用。由于脂肪不溶于水,不易被水溶性的脂肪酶所分解,但胆汁可以乳化脂肪,使脂肪分散为很多小滴而散布于水中,加大酶的接触面积,在肠脂肪酶和胰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板书: 三、过程 (一) 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胃肠蠕动 化学性消化: 或者是:三、过程: 探究活动 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问题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需要什么条件? 假设 胃蛋白酶需在酸性、温度为37环境条件下消化蛋白质 试验设计 (1)材料用具:鸡蛋;烧杯,试管,试管夹,滴管,量杯,玻璃杯,天平,角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棒,温度计,火柴,特种铅笔,石蕊试纸,开水,冰水(或冷水),浓盐酸,3%盐酸,10%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胃蛋白酶,食盐。 (2)试验方法:通过进展比照试验,比拟胃蛋白酶在37酸性环境和胃蛋白酶在37中性环境以及胃蛋白酶在高温柔0环境下,消化蛋白质的状况。 (3)预期:如蛋白酶的确需要37酸性环境,则该环境中的蛋白花与蛋白酶混合后就会消逝,溶液就会变得透亮,其它环境中的蛋白花溶液应当没有反响。 (4)试验过程 制作蛋白花。取一个鸡蛋,把蛋白倒入烧杯中,参加1克食盐和少许清水,用玻棒搅匀,然后注入150毫升8090的热开水,冲成白色的蛋白花。 制人造胃液。称取0.2克胃蛋白酶粉末,溶于100毫升的水中,再参加10毫升3%的盐酸,配制成人造胃液,贴上标签。(或者把新奇的猪胃冲洗洁净,切碎或用刀刮下粘膜放入广口瓶里,参加5毫升浓盐酸,即制成同样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 制中和胃液。取1份胃液,逐滴参加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匀称,边滴加边用石蕊试纸测定,直到制成中性的中和胃液。 取4支试管,编号。先在每支试管中各参加少许等量的、已冷却的蛋白花,然后,在1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分别参加等量的人造胃液。在2 号试管里参加等量的中和胃液。在3号试管里参加等量的已煮沸的人造胃液。稍微摇荡4支试管,使各试管中溶液充分混合,成为混浊的蛋白花液。 将13号试管放入盛有3740温水的玻璃杯中(随时添加开水的方法,来维持杯中的水温)。把4号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或冷水的玻璃杯中,经510钟后,取出4支试管,观看试管中溶液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试管 参加物质 温度 试验结果 1 2 3 4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生物课堂教案.doc)为本站会员(1564****06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