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八识规矩颂图解.docx

    • 资源ID:92915236       资源大小:49.8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识规矩颂图解.docx

    .八识法规颂图解八识法规颂乃法相唯识宗精华,唯识宗巨匠玄奘大师所作。奘师留学 印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 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 声震五印,获“大乘天”之美称。回国后组织宏大译场,潜心从事翻译,同时授 徒释疑。在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穿、倒背如流,中文 表述字字珠玑、得心应手,在此炉火纯青之时,用四组十二首七绝,将这包藏 宇宙、探玄窥微之浩大哲学体系,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式地和盘托出,令很多 后学获宝鈅如探囊取物,抄捷径直趋金矿银山。前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首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此为五识。其所缘之境。于三境中。惟是性境。其能缘之量。于三量中。惟是现量。其业性则通乎善、恶、无记三性。次句在有情界九地之中。鼻舌两识,惟第一五趣杂居地行之。二地以上则不行矣。眼耳身二识。则以其次离生喜乐地为居止之所。三地以上亦不行矣。三句其相应心所。共有三十四个。为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末句中随苦恼二。更有大随苦恼八个。及根本苦恼之贪嗔痴三者。首句此五识所依而发之根。其外形各殊者,为浮尘根。假设就胜义根言。则同依于肉眼不见,天眼方见之清净色法所成之根无别异也。.次句识虽依根而发。苟缺他缘,亦不能显。故统论其依缘。则眼识,须藉明空等九缘。耳识,则藉除明外之八缘。鼻舌身三识;则藉除明空外之七缘。小异大同。好相邻近也。三句至于对境而观五尘世间。须根境相合者,为鼻舌身三识。须根境相离者,为眼耳二识。其观看尘世之不同有如此者。末句对境生情。熟为其主。彼小圣之愚于法相者,尚难分别是识根。况凡夫耶。此五识之情状。所以日用而鲜知也。首句凡圣之殊。系于迷悟。迷者执妄。悟者解空。执妄为识。解空为智。假设诸识千所缘境。能不起迷执。而观看我空法空之理。此即转识成智之功。超凡人圣之基也。然此所观空理。即是真如。有体有相。而此能观妙智。亦遂有二种之异。能直观真如之体者。为根本智。须变起真如之相而观之者。为后得智。今五识观空之智。但能缘变起之相。故唯属后得耳。次句此五识不在因地转智。而在果地中转。犹且自己不诠证也真如。故五识所转之智,唯属后得,不属根本智也,明矣。三句云何转智。菩萨地尽。入如来地。此谓藏识转为大圆镜智。光明初发其所持之五根。转为无漏色法。则依此而发之五识。亦成为无漏五智。所谓成所作智也。末句此五智。即能成就如来所作三类分身。谓对地前菩萨。作千丈胜应身。对二乘凡夫作丈六劣应身。对余道众生。作随类变化身。而此无量分身,遍十方刹。无非令诸众生,息生死苦轮,得证佛果。作利他事业也。范古农居士贯珠解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快活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看圆明照大千。首句吾人通常思念之心,是为意识。其业性通有善性、恶性、无记性三性,其能缘量通有砚量、比敏、非量三量,其所缘境通有性境、带质境、独影境三境。次句意识遍行于欲、色、无色之三界。故三界众生轮回未息时,此识相粗。无论升沉,显易可知。非如后二识之不易知也。三句其相应心所,则具足五遍行、五别境、十一善、六根本苦恼、二十随苦恼、四不定、共有五十一个。末句意识起念。或善或恶或为无记。临时即有此善恶无记心所。分别支配与之相应。不差毫厘。首句意识需缘简少。故得恒时生起。而变动不居。在造因则三性恒转变易。在结果则三界恒转变易。至于触境生感。忽乐、忽苦、忽忧、忽喜、忽舍、其 于五受亦恒转变易。此于性界受三者,恒常辗转变易之状也。次句心上既恒转变易,心所自亦如是。时而根本苦恼与之相应。时而大中小随苦恼与之相应,时而信等善法、或不定、或别境,与之相应。总相牵连无时或离也。三句意识之情状如此。所以能牵动身根,而造身业,启发口舌而造语业。较之余识。其力为独强。其用为最烈。末句夫吾人所造外语等业,熏于藏识。而成来世因种者。有二类。其一能引起来世总报之果。其二能成满来世别报之果。总之六道众生。能招来世之果报者。皆此意识造业之力牵令趣生而已。故此识为凡界中最有权力者矣。首句意识转智。亦在不执虚妄法尘。而观达二空真如。然其转智次第,要有三位。假设其发起最初与智相应心品。即在菩萨第一圣位快活之地。次句然在初地。惟分别我法二执已断。其俱生我法二执。犹尚自然现行,缠绕于用事。种子随眠于藏识。而未伏且断也。三句假设至菩萨第七圣位远行地后,则俱生我执之种子已断。法执之现行已伏。此时意识。纯为无漏。即第一位转智也。末句直至入如来地。则意识之法执种子亦断。为第三转智到底成就之位。能观看诸法性相。圆满光明,遍照大千世界,无不洞澈。如来鉴机说法。端赖于此。所以称为妙观看智也。范古农居士贯珠解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考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公平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首句意根谓之染污识。继意识第六。故又称为第七识。此识缘藏识之见分为带质境。其业性为无记性。然无记有二。与染法相应。能覆障净法者。谓之有覆。非是则为无覆。而此识属于有覆。又此识所缘之为带质境者。虽仗藏识见分之本质而起。而为由自识所解之我境。故一边通乎自识。一边通乎本质。谓之通情本也。次句此识随其所缘藏识见分。执之为我。是众生我执之所由致也。夫藏识之见分。原非是我。认非我为我。故其能缘之量成为非量。三句其相应心所。但有十八个。为八个大随苦恼。五个遍行。而别境中一个慧。末句更有贪痴我见及慢之四个根本苦恼。与之相随而不舍离。首句此识思考之功,在八识中最为优异。其优异之点。盖在恒常详审二者。然其所以为思考者。惟此妄执之我相随逐之不舍而已。次句惟此识将妄执之我相。恒常思惟。详审量度。致令一切有情从无始来。日夜不息。分别人我。镇住于六道而不愿出离。昏迷于二执而未曾觉悟也。三句此识即具我见、痴、贪、慢、四惑与八个大随苦恼。恒相应起。自己虽不造业。令所发之意识因此染污而造作染业矣。末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辗转而起之识,皆依此识而上。此识染污。故前六转识染污。此识假设还清净。则前六转以清净。此诸识缘中。所以呼,此识为染净依也。首句末那为意识之根。故其转智。必借意识转智之功而成,菩萨初极喜地。意识已断分别我法二执种了。初心转智。故此识亦初心转智。而始成公平性。次句至第八不动地。意识其次位转智。则此识亦于斯时其次位转智。此后借无功用行,任运将此识之我执种子。恒常摧灭,不复增长。三句入如来地,妙观看智到底圆成。则此识所转之公平性智。亦复成就。如来能现自他不二之境。起他所受用之身。即依于此智耳。末句此智所现佛身,盖为教化初地至第十地诸圣位菩萨而设。亦惟此等菩萨。为所被之机而得受用。此所以为他受用也。范古农居士贯珠解请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行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首句藏识非但不能造作善恶二业。且不与染法相应,故其业性惟是无覆无记。其相应心所。只有五个遍行心所而已。次句此以是众生果报之体。故遍行于三界九地。而随他前六识造业之力。相应趣生。轮转无休。三句然声闻缘贫二乘圣人。但知六识。不了更有藏炽。都因小乘经中。非显露说。二乘迷于佛旨。故执为并无此识。.末句由此之故。能兴大乘论主广引圣教。备显正理。与之诤辨。如成唯识论中所载者。非得已也。首句此识之为藏也。浩浩乎深广矣哉。一具诸法种子。持而不失。是能藏义。受诸识所熏。随熏成种。是所藏义。此识之见分为第七识所执。认以为我。是我爱执藏义,因此识体义具三藏,持种受熏执以为我。令无边有情,无始相 续。甚深宽阔而不行穷诘也。次句藏识渊深不行穷尽。喻之如海。此识海中。以前七转识为其波浪。此波浪之起。即以其所缘之境触荡为风。风浪互为因果,相续生灭。致此识海。弥失其湛寂之相。而愈形其鼓荡之态矣。首句藏识转智,亦以末那转智为衡。菩萨在第八不动地前。末那其次位转智。断我执种子,则此识不复为末那执以为我。而才始舍去执藏之义。此为第一位转智。能令有情不受分段生死也。次句至菩萨十地后。等觉位中。金刚道后心。即入如来地时。末那到底转智,而藏以之异熟果相亦空,此为其次位转智。能令有情不受变易生死也。首句藏识转智,亦以末那转智为衡。菩萨在第八不动地前。末那其次位转智。断我执种子,则此识不复为末那执以为我。而才始舍去执藏之义。此为第一位转智。能令有情不受分段生死也。次句至菩萨十地后。等觉位中。金刚道后心。即入如来地时。末那到底转智,而藏以之异熟果相亦空,此为其次位转智。能令有情不受变易生死也。二句如来地藏识到底转智。名为大圆镜。此识之因相一切种了,尽成无漏。故名为无垢识。此无垢识成就。同时即为大圆镜智依之而发。此为第三位转智 之相也。末句藏识中因具有漏种子。故为生死有情之本。今无垢识漏种已尽,惟是无量功德之藏,即为诸佛法身。而大圆镜智常寂之光。普照十方世界极微尘数佛刹之中恒现报化二身。尽将来际度脱众生也。范古农居士贯珠解

    注意事项

    本文(八识规矩颂图解.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