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车站接触网工程设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位论文.doc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设计的目的是完成光华车站接触网工程设计,按工程要求绘制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和接触网设备装配图。本设计首先对光华车站接触网工程背景、设计范围、设计依据及设计目标做了简要叙述,并对设计需要完成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了描述。结合光华车站实际,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气象环境和线路情况的条件,进行了线材选择和站场布置,并进行了接触网控制参数、设计时速、风偏移值、最大跨距以及锚段长度的计算,分析了光华车站软横跨结构图,进行了预制计算,接着按照放图、支柱布置、锚段划分、接触线拉出值确定、支柱类型确定、场内典型支柱的校验等步骤,绘制了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要求的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最后对光华车站接触网设备装配图的设计要求及主要参数进行了说明。本文依照接触网的设计规范,确定了设计中所必需的各种技术参数。然后对特殊跨距和典型支柱容量进行了校验计算,依此对接触网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使其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技术要求。本设计结合实际,图纸设计符合现场要求,对类似工程设计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计算;平面设计图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inish the design of overhead contact system(OCS) project for Guanghua Railway Station, and to draw its graphic draft and device assembly drawing. First of all, the project background, design scope, design standards and design purpose of are presented, and main works for the design are sketched.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ine situation with combin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Guanghua Railway Station, the lin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tation arrangement are carried out, and some control parameters, design speed, wind deviant and length of anchor-section are calculated, and head span suspension structure draft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prefabricated values are calculated, after then the graphic design draft for Guanghua Railway Station is drawn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that is, frame design, anchor-section partitioning, contact line stagger determination, support-post type selection and local typical support-post verific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met. Finally, the design demands and main parameters of OCS for Guanghua Railway Station are expounded.Referring to the design standard of catenary system, the thesis determines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then checks the capacity of supporting poles and verifies the special span length. On the grounds of the proceedings, the thesis adjusts the overhead contact line so tha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can be meet.The drawings design accord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local fiel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ctual situation, and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similar project design.Key Words: Electrified railway, OCS, Design calculate, Graphic design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1 绪论11.1 工程背景11.2 设计范围11.3 设计依据11.4 设计目标11.5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22 气象资料32.1 接触网设计中的气象资料32.2 我国气象区的划分43 设计计算53.1 主要线材选用53.2 接触网的控制参数计算53.3 接触网设计中跨距的计算53.4 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63.5 光华车站软横跨结构图及预制计算84 绘制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图及设备装配图134.1 放图134.2 布置支柱134.3 划分锚段134.4 确定接触线拉出值134.5 确定支柱类型144.6 校验与校核144.7 表格栏及相应说明144.8 光华车站接触网设备装配图说明164.8.1 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说明164.8.2 直线绝缘转换柱(ZJS1)装配图说明174.8.3 直线绝缘转换柱(ZJS2)装配图说明174.8.4 软横跨安装示意图说明174.8.5 道岔柱装配图说明174.8.6 钢筋混凝土柱全补偿下锚装配图说明184.8.7 回流线腕臂柱肩架装配图说明184.8.8 回流线软横跨柱肩架装配图说明184.8.9 回流线终端下锚装配图说明184.8.10 直线中间柱正定位装配图说明184.8.11 直线中间柱反定位装配图说明194.8.12 直线中心支柱装配图说明194.8.13 直线双重非绝缘转换柱装配图说明19结论20致谢21参考文献22附图A 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图23附图B 光华车站接触网设备装配图23- 24 -1 绪论1.1 工程背景光华车站只有3个股道,所以全部采用软横跨。1号和3号股道为侧线,号股道为正线,正线总长1505m,车站中心里程为DK40+900。在本车站共有5个道岔,型号全为1/12。进出站信号机共有4个,分别位于坐标DK40+204.46、DK40+298.65、DK41+345.15和DK41+404.57处。1.2 设计范围包括悬挂模式的选择、气象条件选择、线材及设备选型、最大跨距和锚段长度设计计算、软横跨的预值计算,对光华车站接触网进行平面设计并且绘出装配图。1.3 设计依据(1) 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2) 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7-2000);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铁建设200739号);客运专线铁路电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铁科技2009212号)。(3) 国家现行的标准图和通用图。(4) 由甲方提供的原始资料及来自建筑设计部门的有关线路详图。1.4 设计目标(1) 接触网平面设计,应结合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考虑;(2) 接触网设计应符合铁路技术规范及电气化铁路设计规范的要求;(3) 接触网设计中要考虑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4) 接触网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性能,体现国家的技术政策,并尽量采用先进技术。(5) 接触网的设计应以保证安全运营为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质量。1.5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1) 悬挂模式的选用;(2) 气象条件的确定;(3) 确定支柱的位置、类型及数量;(4) 线材及主要设备的选择;(5) 设计时速的确定;(6) 接触网最大跨距和最大锚段长度计算;(7) 软横跨设计计算;(8) 接触网其他参数的选择及计算;(9) 绘制接触网平面图及设备装配图;(10) 统计工程数量。2 气象资料2.1 接触网设计中的气象资料接触网设计中所用到的气象资料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最大风速及其出现时的温度、线索覆冰厚度、覆冰时的风速及温度,此外还有线路横跨河滩及山谷时的最大风速等1。进行接触网设计时,气象条件确定和选择的方法2如下所述:(1) 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为了便于计算,在数值上宜取与极限温度接近的5之整倍数的数值。(2) 最大风速出现时的温度一般是选取风速大而出现次数多的月份的温度平均值。(3) 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根据接触悬挂的实际运营状态确定。(4) 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取该地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2。(5) 覆冰厚度接触线和承力案的覆冰厚度,系指圆筒形的冰壳厚度。在覆冰季节,可用单位长导线覆冰后的重量换算出覆冰的平均厚度,即:式中,单位长度导线覆冰后的总重力负载(kN/m);无冰时单位长度导线自重负载(kN/m);R 导线半径(mm);冰的密度,取900kg/m3。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取承力索冰壳厚度的50%,不考虑吊弦及线夹上的覆冰荷载。(6) 线索覆冰时的风速在设计时,其覆冰时风速,但在沿海及草原地区,此值可取。本地区覆冰时风速。2.2 我国气象区的划分我国在1972年进行的全国设计规范改革中,结合各地情况将全国划分为九个标准气象区3,如表2.1表述。表2.1 我国标准典型气象区计 算 条 件大气温度(°C)最高+40+40+40+40+40+40+40+40+40最低-5-10-10-20-10-20-40-20-20覆冰-5-5-5-5最大风速+10+10-5-5+10-5-5-5-5安装00-5-10-5-10-15-10-10大气过电压+15+15+15+15+15+15+15+15+15内部过电压年平均气温+20+15+15+10+15+10-5+10+10风速(m/s)最大风速353025253025303030覆冰101010101015151515安装101010101010101010大气过电压151515151510101010内部过电压0.5×最大风速(不低于15m/s) 覆冰厚度(mm)5551010101520 覆冰的密度(kg/m3)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表中所列的九个典型区域,大体所属范围划分如下:I区:为南方沿海易受台风侵袭地区,如浙江、福建东部、广东、广西沿海地区等;II区:是指华东大部分地区,包括安徽、山东、江苏大部分地区;III区:包括西南南部的非重冰地区、以及福建、广东等受台风影响较弱的地区;IV区:包括西北大部分地区,华北及京、津、唐等地区;V区:使用于华东、中南和西南三个地区的广大山区;VI区:泛指湖北、湖南、河南以及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VII区:适用于寒潮风较强烈的地带,如东北大部分地区,河北的承德、张家口一带;VIII区:适用于覆冰严重的地区,如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湘中、粤北重冰地带;IX区:是指云贵高原重冰地区。由于缺乏气象资料,本地区处于华北地区,所以在本设计中以IV气象区来选择。3 设计计算3.1 主要线材选用(1) 考虑到线型选择的技术要求,本设计中接触线选择银铜合金(CTHA-120)。因为采用银铜合金接触线可以提高载流量,提高接触线的抗拉强度、耐磨耗性能和高温软化性能,具体银铜合金接触线参数如表3.1。表3.1 CTHA-120型银铜合金接触线性能参数表接触线类型横截面积(mm2)线密度(kg/m)接触线张力(kN)波动传播速度(km/h)弹性系数(MPa)线胀系数(1/)CTHA1201201.073153591240017×10-6(2) 承力索选择铜承力索(TJ-150)。因为铜承力索导电性能良好可做牵引电流的通道之一,和接触线并联供电时,可降低压损和能耗,且抗腐蚀性能高。(3) 软横跨横承力索选择钢绞GJ-70,上下部定位索选择钢绞GJ-50型绞线。3.2 接触网的控制参数计算波动速度一直认为是控制运行速度的重要条件4,本次接触网设计的设计时速为:式中,波动速度(km/h),查表3.1可得CTHA-120波动速度为359km/h;无量纲系数,一般取为0.650.70,本设计中取0.65。3.3 接触网设计中跨距的计算接触线单位长度风负载为:其中,d为线索直径,这里取13mm;取最大风速,查表2.1可知华北地区25m/s,风速不均匀系数取0.85,体形系数K取1.25。把上述数据可得:在直线区段上,a取mm。根据接触网设计的经验值,选最大跨距为65m,因而把数据代入可得接触线许可风偏移位为:式中,当量系数,一般取0.850.90,银铜线取值0.9;接触线张力;接触线之字值;支柱挠度,本设计中取。因为<500mm,所以,所取最大跨距满足条件4。3.4 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1) 锚段长度确定原则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情况不大于1800m,困难条件时不大于2000m。目前在设计中,规定在计算极限温度下,中心锚结和补偿器间的张力差不许超过±15%。代表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张力。 吊弦造成的张力增量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的温度:则或。取吊弦的长度为C=1.3m,=0,可计算出温度变化时吊弦所引起的张力增量:当时式中,接触线的单位长度自重负载(kN/m),本接触线取10.7×10-3kN/m;L由中心锚结至补偿器间的距离(km/h),为锚段长度的一半,本设计为950m;接触线的线涨系数(K-1),由表3.1可得线涨系数为17×10-6。当时 定位器形成的张力增量在直线区段上,可以忽略定位器形成的张力增量,即。 吊弦和定位器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总张力增量接触线因吊弦和定位器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总张力增量为:当时式中,E接触线的弹性系数(MPa),查表3.1可知本接触线的弹性系数为12400MPa;S接触线计算横截面积(mm2),查表3.1可知本接触线横截面积为120mm2。当时故满足要求。 考虑接触线的弹性伸长若同时还考虑接触线的弹性伸长,则张力增量为:当时当时故选取的锚段长度满足设计要求。3.5 光华车站软横跨结构图及预制计算确定图3.1所示钢筋混凝土柱软横跨的结构尺寸。图3.1 混凝土支柱40-41号软横跨结构(1) 支柱类型类型选择为。安装后外缘垂直,经现场实际测量,。(2) 接触网悬挂类型正线选择为TJ-150+CTHA120。(3) 接触网类型接触线选择为银铜合金CTHA120,承力索用TJ-150,辅助绳钢绞线GJ-50。(4) 软横跨结点类型类型选择为为3、4、5。(5) 拉杆、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类型类型选择为。即拉杆长度为1800mm;腕臂管径为英寸,长度为2750mm;主定位管管径为英寸,长度为3200mm;型定位器。(6) 侧面限界侧面限界CX选择为3m。(7) 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倾斜度之和;型钢柱,则,。(8) 偏移距离;考虑到支柱受力后内倾及扰度影响,取,。(9) 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10) 基础面至正线轨面的高差,。 确定弛度把数据代入下式,可计算出驰度及的值为:式中,; 7250mm,为上不固定绳至正线轨面的高,接触线高度,大站一般取6450mm,小站取6000mm,接触线距下部固定绳距离,一般取300mm,为上、下部固定绳距离,一般取950mm,对、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取值5。 确定垂直负载确定垂直负载,就是确定各股道悬挂的重力负载。由下式可知悬挂点Q1负载为:同理可得: 确定最短吊弦位置利用对A悬挂点求支座反力方法来确定最短吊弦位置,根据下式可求得:则悬挂最低点便出现悬挂负载所在的悬挂点,即第股道上方。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及总长度根据下式可得子力矩为:式中,根据下式,可得横向承力索水平力T及分界力Y为:由,又可以说明前面判断是正确的。横向承力索的结构尺寸如图3.1所示,根据下式可得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为:根据下式可得:由此可得求横向承力索总长度:可得各悬挂点直吊弦长度:(最短直吊弦取400mm) 上、下部固定绳长度可得上部固定绳长度:可得下部固定绳长度:计算校验结果,可得:校验结果计算正确。4 绘制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图及设备装配图4.1 放图考虑到光华车站只有3个股道,所以全部采用软横跨。1号和3号股道为侧线,号股道为正线,正线总长1505m。本设计采用1:1000的比例进行绘制。在本车站共有5个道岔,型号全为1/12。进出站信号机共有4个,分别位于坐标DK40+204.46、DK40+298.65、DK41+345.15和DK41+404.57处。4.2 布置支柱先从咽喉区开始设计正线上的道岔柱。图中先从两边咽喉区开始布置,再定位车站中心的两个软横跨,道岔定位原则上应尽量采用标准定位。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最大跨距为65m。4.3 划分锚段由于本设计是车站的设计,所以必须全锚通过,即在车站两端下锚。在站场下锚,接触悬挂改变方向时,与原方向水平夹角,一般情况不宜超过6度,困难情况不宜超过10度。高速线路情况下,不允许站线与正线在站场上相交,应保证正线的相对独立性,使高速列车无障碍地通过。中心锚结位置一般设在锚段中部附近,原则上要求从中心锚结到两端补偿器间的张力差应大致相等,全补偿链形悬挂和简单悬挂还应考虑中心锚结绳便于拉出,便于锚柱埋设和设置拉线。4.4 确定接触线拉出值在直线区段,线路中心线与机车受电弓中心线重合,接触线沿线路中心线上空成“之”字形对称布置,即所谓直线区段,接触线拉出值也称“之”字值的原因,其标准为±300mm。拉出值的标准可参考表4.1。从咽喉区开始,依次确定出拉出值的大小与方向。按要求在直线区段拉出值一般情况下取300mm,在道岔定位处的拉出值取375mm。接触线“之”字值和拉出值的作用主要是使在运行中的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工作面与接触线摩擦均匀,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避免因脱弓造成的弓网事故。表4.1 接触线拉出值选用表曲线半径(m)区间拉出值(mm)隧道内拉出值(mm)30012004003001200R1800250150R1800150150(直线)±300±2004.5 确定支柱类型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功用,确定钢柱、钢筋混凝土支柱以及软(硬)横跨柱、腕臂柱的类型、容量及编号6。由于光华车站是小站,只有3股道,所以在图中的所有支柱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按照所需选取不同的支柱型号和容量。4.6 校验与校核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分别对风偏移值、59号转换柱、5号中间柱及55号锚柱进行了容量校核,其负载时的容量值小于原选支柱的容量,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4.7 表格栏及相应说明在已完成的接触网平面设计图上,除了上述的沿线路的支柱布置外,在图的下方设有表格栏。在表格栏内应明确标示出施工工程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所用设备的规格类型及及其安装图号等。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 支柱编号从张礼站方向依次台头站方向排列支柱,该站设立了从1号到60号共60根钢筋混凝土柱,同一组软横跨两柱编号必须是相邻的奇偶数。(2) 侧面限界侧面限界是要确定支柱的横向位置,实际上是在跨距已确定的情况下,确定支柱的绝对坐标。目前在设计中,由接触网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习惯上被称为“支柱侧面限界”,用符号CX表示。对于软横跨支柱,侧面限界一般取3.0m,位于基本站台上时,取6.0m。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比腕臂柱大。(3) 支柱类型在支柱类型栏内要标明每一个支柱的材质,型号、容量、高度及数量。支柱类型的选择是根据最低温度、最大覆冰以及最大风速三种情况计算的,取三种计算结果的最大弯矩值,即选取其中最严重的情况作为选择支柱容量的依据。(4) 地质情况在接触网设计的平面图要清楚的标明沿线路的地质情况7。因为支柱埋设地点、基础的稳固程度与地质情况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地质情况表明其承压力不同。土壤的承压力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允许承压力R土壤的允许承压力,表示土壤基本力学性质,也就是承载能力的大小。如±150kPa,其中负号“”表示该区段挖方,正号“+”表示该区段填方。 安息角土壤的安息角是表示砂性土的自然坡度角,在接触网下部工程中,也常用安息角表示地质条件。因而,允许承压力和安息角二者均可以表示(有时候混合使用)土壤承受外界负载的能力。它们的对应关系如表4.2所示。表4.2 承压力R与安息角对应表允许承压力R(kPa)安息角(°)10017°20°15030°20035°25040°30040°以上 (5) 基础(横卧板)类型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支柱时,为了增大支柱地面以下部分与土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土体对支柱的抗倾覆能力,使支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和设置在土质松散地段的钢筋混凝土腕臂支柱,应根据支柱容量和地质与线路情况加设横卧板。横卧板的类型分为I型及II型。I型为600×800×80,孔距为310mm,孔径为35mm;II型为600×1000×100,孔距为410mm,孔径为35mm。(6) 软横跨结点类型它表示该组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8。为了设计及工程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2种结点类型,本设计采用节点3、4、5。(7) 拉杆、腕臂、定位管、定位器类型腕臂柱的装配与悬挂类型(全、半补偿)、结构高度、支柱类型、侧面限界CX、支柱高度、接触线高度、定位方向、悬挂数量、曲径半径大小以及支柱所在位置等因素有关。其表达形式与意义如下:, 式中,18拉杆类型,长度为1800mm;Y19压管类型,长度为1900mm;TG腕臂类型,材质为双筒钢管;腕臂类型,管径为英寸,长度为2750mm;主定位管类型,管径为英寸,长度为3200mm;定位器类型,2表示两个型定位器。(8) 安装图号接触网支柱装配是十分繁杂和细致的工作,使用构件稍有不当,将不能满足技术要求。为避免类似的人为故障,一般设计单位都根据支柱工作状态的要求,绘制了各类支柱装配定型图,每一张装配图都编有相应图号。为便于施工参考及进行工程数量统计,在接触网平面示意图中都标有相应支柱装配图的图号9。4.8 光华车站接触网设备装配图说明4.8.1 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说明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如附图A.1所示。车站接触网平面设计图为此次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整个车站内接触网导线走向和布置的指导性图纸,同时也是施工单位进行接触网架设施工的主要依据,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电气化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营,意义重大。平面设计图中主要包括支柱号、跨距、拉出值、下锚位置、锚段长度和公里标等接触网施工的必须参数,还有相应的表格栏(支柱号、侧面限界、支柱型号、地址情况、基础类型和各设备的安装图号等)。(1) 悬挂类型及张力:全补偿链形悬挂;正线承力索与接触导线:TJ-150+AgCu120;张力:19.6kN+15kN。站线承力索与接触导线:TJ-150+AgCu120;张力:19.6kN+15kN。(2) 道岔均为1/12型,且均为标准定位。(3) 接触导线高度为6000mm。4.8.2 直线绝缘转换柱(ZJS1)装配图说明直线绝缘转换柱(ZJS1)装配图如附图B.1所示。(1) 本图适用于支柱直线处双重绝缘,绝缘关节转换柱(ZJS1)的安装。(2) 安装定位管支撑时,安装角度30°<a<60°。(3) 安装图号示例:CX=3.0m直线绝缘转换柱(ZJS1)安装。4.8.3 直线绝缘转换柱(ZJS2)装配图说明直线绝缘转换柱(ZJS2)装配图如附图B.2所示。(1) 本图适用于支柱直线处双重绝缘,绝缘关节转换柱(ZJS2)的安装。(2) 安装定位管支撑时,安装角度30°<a<60°。(3) 安装图号示例:CX =3.0m直线绝缘转换柱(ZJS2)安装。4.8.4 软横跨安装示意图说明软横跨安装示意图如附图B.3所示。(1) 本图为软横跨中各种典型接触悬挂节点的安装示意,Z5、Z7、Z10、Z14为正线接触悬挂节点的安装示意。(2) 节点1、2用于软横跨钢柱;节点3、4用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均按双重绝缘设计。(3) 图中H为接触线距电化股道最高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悬挂点的高度,其值为6000mm,具体导线高度、结构高度值以平面布置图为准。(4) 定位器处于受拉状态。(5) 节点11、12接触线与下部定位索之间距分别为hH(H+200)、h(H+430)H,其中H为下部定位索距该节点股道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的高度。(6) 横承力索采用单(或双)根镀铝锌镀层钢绞线LXGJ-80,上、下部定位索均采用单根LXGJ-50镀铝锌镀层钢绞线。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悬挂5支及5支以上接触悬挂时(无论跨越几股道)均采用双横承力索,悬挂5支以下接触悬挂时,采用单横承力索。(7) 当CX>6.0m时,节点2或节点4的横承力索绝缘子应下移,且与上、下部定位索绝缘另将悬吊上部定位索的吊线外移至双点划线处,为此,零件需按下表增加。(8) 接触线距下部定位绳距离,组合定位器时为400mm,普通定位器为300mm。4.8.5 道岔柱装配图说明道岔柱装配图如附图B.4所示。(1) 本图适用于链形悬挂双重绝缘道岔处道岔柱的安装。(2) 现场竣工时应将正线安装在下,侧线安装在上。(3) 当为单绝缘安装时,图中绝缘子选用QBN2-25型,取消接地跳线。(4) 安装图示例:CX=3.0m的道岔柱安装。(5) 当采用防风定位支撑时可取消定位管拉线。(6) 本图适用于在吊柱上安装。4.8.6 钢筋混凝土柱全补偿下锚装配图说明钢筋混凝土柱全补偿下锚装配图如附图B.5所示。(1) 坠砣抱箍安装在由下往上数第11个(接触线抱箍安装在第9个),安装时,应调整螺栓活动孔,使坠砣抱箍在限制导管中灵活移动。(2) 安装角钢时,应调整承锚角钢活动孔位置,以避免承力索补偿绳与双环杆13相接触。4.8.7 回流线腕臂柱肩架装配图说明回流线腕臂柱肩架装配图如附图B.6所示。(1) 本图适用直线处回流线安装。(2) 当回流线采用LBGLJ-185时,零件7改用JBY-185型并沟线夹。4.8.8 回流线软横跨柱肩架装配图说明回流线软横跨柱肩架装配图如附图B.7所示。(1) 本图适用直线处回流线在软横跨处安装。(2) 当回流线采用LBGLJ-185时,零件7改用JBY-185型并沟线夹。4.8.9 回流线终端下锚装配图说明回流线软终端下锚装配图如附图B.8所示。(1) 本图为回流线终端下锚安装。(2) 当回流线采用LBGLJ-185时,零件10改用JBY-185型并沟线夹,零件9改用NLD-4型号的耐张线夹。(3) 当采用G13、G15钢柱时则去掉拉线。4.8.10 直线中间柱正定位装配图说明直线中间柱正定位装配图如附图B.9所示。(1) 本图适用于支柱在直线处中间柱正定位的安装。(2) 当采用单绝缘方式时,图中去掉接地跳线,将绝缘子改为QBN-25及QBN-25S。(3) 支持结构安装完毕后,水平腕臂端部留150mm余量,定位管端部留100mm余量,其余部分截掉。(4) 安装定位管支撑时,安装角度30°<a<60°。(5) 安装图号示例:CX=3.0m直线中间柱正定位安装。4.8.11 直线中间柱反定位装配图说明直线中间柱反定位装配图如附图B.10所示。(1) 本图适用于支柱在直线处中间柱反定位的安装。(2) 当采用单绝缘方式时,图中去掉接地跳线,将绝缘子改为QBN-25及QBN-25S。(3) 支持结构安装完毕后,水平腕臂端部留150mm余量,定位管端部留100mm余量,其余部分截掉。(4) 安装定位管支撑时,安装角度30°<a<60°。(5) 安装图号示例:CX=3.0m直线中间柱正定位安装。4.8.12 直线中心支柱装配图说明直线中心支柱装配图如附图B.11所示。(1) 本图适用直线区段位于两个绝缘转换支柱的中间的中心柱安装。(2) 当采用单绝缘方式时,图中去掉接地跳线,将绝缘子改为QBN-25及QBN-25S。(3) 支持结构安装完毕后,水平腕臂端部留150mm余量,定位管端部留100mm余量,其余部分截掉。(4) 安装定位管支撑时,安装角度30°<a<60°。(5) 安装图号示例:CX=3.0m直线中间柱正定位安装。4.8.13 直线双重非绝缘转换柱装配图说明直线中心支柱装配图如附图B.12所示。(1) 本图适用于支柱直线处双重非绝缘关节转换柱的安装。(2) 支持结构安装完毕后,水平腕臂端部留150mm余量,定位管端部留100mm余量,其余部分截掉。(3) 安装定位管支撑时,安装角度30°<a<60°。(4) 安装图号示例:CX=3.0m直线中间柱正定位安装。结论本设计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相关设计规范、高速电气化铁路概论、接触网行业零部件等接触网专题文献,通过收集光华车站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计算,完成了光华车站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取得的主要设计成果如下:(1)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线路初始资料的分析,获得了气象条件、股道、道岔等基本资料,在此基础上综合选择了适合本车站的线索型号和材料设备,并对实际最大跨距和锚段长度进行了计算,并根据相关原则布置支柱。也对软横跨进行了预制计算。依据接触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情况特殊时可做出适当调整。(2) 本设计结合光华车站实际,按照放图、支柱布置、锚段划分、接触线拉出值确定、支柱类型确定、场内典型支柱的校验等步骤,绘制了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要求的光华车站CAD接触网平面设计图和装配图。(3) 在做支柱容量、偏移值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计算,验证了设计支柱及线索选择的正确性,使得设计更为合理,提高了设计的可行性。本图纸设计符合现场要求,对类似工程设计可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致谢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我的指导教师XXX先生和XXX女士!他们帮助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从选题、论证、开题、设计到完成,老师都帮我准确地把握课题发展方向和进度、保证课题质量,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建议。正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毕业课题得以顺利完成。两位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将为此受益终生。感谢电气班的所有同学,特别是我们小组的同学,他们在我的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领导在我学习期间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参考文献1 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9-11.2 董昭德.接触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45-47.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076-2000/J832001 铁路枢纽电力牵引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53-70. 4 张道俊,陶维富.接触网运营检修与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20-24.5 吴积钦.列车提速与弓网关系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56-61.6 吉鹏霄.接触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4-39.7 马桂贞.铁路站场及枢纽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9-32.8 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接触网设计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16-22.9 于万聚.电气化铁路接触网CAD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20-26.附图A 光华车站接触网平面图附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