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厂作业管理制度7篇.docx
2023年工厂作业管理制度7篇 书目 第1篇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限制管理制度 第2篇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第3篇工厂作业现场平安生产管理制度(十) 第4篇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第5篇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限制管理制度 第6篇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设施与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第7篇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设施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设施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员工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员工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在运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做到正确运用和佩戴,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购置、运用与管理。 3、工作职责 3.1某工厂平安管理委员会负责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的科学管理,监督指导各部门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员工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方面的合理运用; 3.2各部门详细实施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员工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选购、安装、发放、运用与维护管理,某工厂安委会负责监督管理。 4、工作内容 4.1名词: 本制度所称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限制或消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纳通风净化系统或采纳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挡职业危害对员工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本制度所称的职业防护用品(以下称“防护用品”),是指为保障员工在职业劳动中免受职业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对机体暴露在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的部位,采纳相应的防护用品进行爱护。 4.2本单位安委会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环境实行有效的防护设施,以保障员工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低于国家职业健康平安限值标准。 4.3 本单位安委会监督各部门(主要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酸奶部)购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各部门将申购单赐予供应部选购专员,由供应部负责选购,购置个人防护用品时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75-1995)等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依据防护用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功能和作用,选用相对应的防护用品,其选购的产品应当具备且符合下列内容: 4.3.1 产品名称、型号; 4.3.2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4.3.3合格证和运用说明书,运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运用方法及留意事项。 4.3.4为配料工、小料员等粉尘作业员工选购专业防尘口罩、为前处理操作工、灌装操作工、制冷工等噪声作业场所员工选购专业防护耳塞,为制冷工选购专业防毒面罩、为酸碱操作工选购专业耐酸碱手套及零星防护品,等等。 4.4各部门(主要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酸奶部)不得运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4.5 由安委会自行或托付有关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计和安装非定型的防护设施项目的,防护设施在投入运用前应当经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和鉴定。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设施,不得运用。 4.6本单位安委办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管理台账。监督指导各部门做好防尘、毒、高温、噪声以及防窒息等危害防护设施的管理、运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运用。 4.6.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4.6.2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4.6.3防护设施的平安操作技术规程和管理规定; 4.6.4运用、检查和日常修理保养记录; 4.6.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报告。 4.7各部门(主要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酸奶部)应依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详细状况,为员工供应有效的个体职业防护用品。 4.8本单位安委会应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修理、保养,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转,定期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限制的效果。制冷间、配料间、小料房等排风设施,负责人为相应部门兼职平安员,一旦出现问题,由设备部进行负责修理。 4.9本单位安委会应组织并指导各部门,对员工进行防护设施平安操作技术规程、防护设施性能、运用要求等相关学问的培训,教化员工正确运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4.10作业人员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须要拆除的,应实行临时防护措施,检修后刚好复原原状。经工艺改造已消退了职业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护设施的,应经所在地同级监管部门确认,并在职业防治档案中做好记录。 4.11各部门(主要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酸奶部)在运用防护用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1选用的防护用品应能限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损害; 4.11.2向员工配发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 4.11.3防护用品发放要求以旧换新(初次发放除外)原则。 4.11.4各部门(主要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酸奶部)应组织对运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了解防护用品的功能和运用要求等相关学问。 5、工作记录 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档案 5.1.1职业健康平安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管理台帐 5.1.1.1职业健康平安防护设施管理台帐; 5.1.1.2平安防护用品管理台帐。 6、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6.1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75-1995); 6.2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1989); 6.3劳动爱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平安2000189号)。 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刚好驾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供应有效的检测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 3.1事业部平安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3.2本单位安委会详细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安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根据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平安员需赐予大力支持与协作。 4、工作内容 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平安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 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 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 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急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 4.4.1评价检测 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限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 4.4.2.1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 4.4.2.2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 4.4.2.3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 4.4.2.4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4.4.3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前处理车间、设置专用温湿度计,并保证温度指示精确、清楚。 4.4.4检测组织实施 评价检测由依法设立的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由事业部平安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某工厂专职平安管理员组织实施,各部门兼职平安员主动协作。 4.4.5检测方法 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2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2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23)、工作场全部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23)等相关标准进行,亦可形成企业内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现场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5、工作记录 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档案 5.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台帐 5.1.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5.1.1.2高温作业场所温度测定记录; 5.1.1.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记录; 5.1.1.4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检测结果记录; 5.1.1.5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结果记录。 6、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6.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23); 6.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23); 6.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23); 6.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23); 6.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23); 6.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23); 6.7工作场全部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23)。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限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某些无法在源头上得到有效限制和消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与管理,促进作业场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爱护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某工厂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与管理过程。 3.工作职责 3.1某工厂平安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本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3.2某工厂安委会根据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详细实施对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与管理,其中重点实施部门为生产部、技术部、设备部、酸奶部。 4.工作内容 4.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限制组织管理措施: 4.1.1某工厂安委会应按事业部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平安管理基础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图、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监测表,驾驭危害因素的基本状况。 4.1.2根据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定期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3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指氨制冷系统的技术保障,对氨气泄漏所实行的有效措施和通讯联络信息系统。 4.1.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场所,要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记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平安操作和修理留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限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管理措施 4.2.1.1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1.2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作业点的含尘浓度,检查防尘设施及除尘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制定和改进防尘措施,正确选用除尘设备供应科学依据。 4.2.1.3个体防护 作业现场防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规定职业接触限值以下时,可采纳个人防尘用具作为协助防护措施,如配戴防尘口罩。 4.2.2限制作业场全部毒物质的管理措施 4.2.2.1本单位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场所主要为制冷间和化验室,其工艺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2.2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4.2.2.3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化学灼伤危急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洗眼器装置,例如cip间,灌装间,化验室等。 4.2.2.4有害作业现场必需配备必要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保证有足够的水源,并对其进行常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运用。 4.2.2.5为接触有毒物质因素的员工配备相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急救器具专用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发放不同的防护用品,车间内各作业场所张贴紧急疏散逃命路途图。 4.2.2.6在制冷岗位、有毒化验药品库、cip间等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记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4.2.3限制高温的管理措施 4.2.3.1本单位高温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前处理岗位,其工艺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3.2建立防暑降温柔健康保健管理制度,相关部门(生产部、酸奶部)制定防暑降温柔保健管理制度。 4.2.3.3暑天高温期间限制加班加点,合理调整作息时间; 4.2.3.4供应凉爽饮料或供应足够的开水,保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体水盐代谢; 4.2.3.5高温作业禁忌症患者应刚好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妥当安置。 4.2.4限制噪声的管理措施 4.2.4.1本单位噪声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制冷岗位、前处理岗位和灌装岗位,其工艺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4.1噪声检测,通过环境噪声检测,精确供应危害警示数据; 4.2.4.2个体防护,处于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需配戴防噪声耳塞; 4.2.4.3削减接触时间,合理支配工作与休息时间。 4.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 4.3.1限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技术措施 4.3.1.1 技术改造,对于能实施技术改造的工艺或设备,应当通过技术改造消退粉尘危害; 4.3.1.2湿式作业,利用某些粉尘有较好的亲水性这一特性,可以降低粉尘浓度,湿式作业是一种简洁好用、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 某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限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某些无法在源头上得到有效限制和消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与管理,促进作业场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爱护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某工厂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与管理过程。 3.工作职责 3.1某工厂平安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本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3.2某工厂安委会根据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详细实施对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与管理,其中重点实施部门为生产部、技术部、设备部、酸奶部。 4.工作内容 4.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限制组织管理措施: 4.1.1某工厂安委会应按事业部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平安管理基础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图、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监测表,驾驭危害因素的基本状况。 4.1.2根据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定期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3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指氨制冷系统的技术保障,对氨气泄漏所实行的有效措施和通讯联络信息系统。 4.1.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场所,要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记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平安操作和修理留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限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管理措施 4.2.1.1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1.2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作业点的含尘浓度,检查防尘设施及除尘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制定和改进防尘措施,正确选用除尘设备供应科学依据。 4.2.1.3个体防护 作业现场防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规定职业接触限值以下时,可采纳个人防尘用具作为协助防护措施,如配戴防尘口罩。 4.2.2限制作业场全部毒物质的管理措施 4.2.2.1本单位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场所主要为制冷间和化验室,其工艺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2.2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4.2.2.3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化学灼伤危急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洗眼器装置,例如cip间,灌装间,化验室等。 4.2.2.4有害作业现场必需配备必要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保证有足够的水源,并对其进行常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运用。 4.2.2.5为接触有毒物质因素的员工配备相宜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急救器具专用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发放不同的防护用品,车间内各作业场所张贴紧急疏散逃命路途图。 4.2.2.6在制冷岗位、有毒化验药品库、cip间等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记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4.2.3限制高温的管理措施 4.2.3.1本单位高温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前处理岗位,其工艺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3.2建立防暑降温柔健康保健管理制度,相关部门(生产部、酸奶部)制定防暑降温柔保健管理制度。 4.2.3.3暑天高温期间限制加班加点,合理调整作息时间; 4.2.3.4供应凉爽饮料或供应足够的开水,保证现场作业人员身体水盐代谢; 4.2.3.5高温作业禁忌症患者应刚好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妥当安置。 4.2.4限制噪声的管理措施 4.2.4.1本单位噪声作业工作场所主要为制冷岗位、前处理岗位和灌装岗位,其工艺工序、产生缘由,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4.1噪声检测,通过环境噪声检测,精确供应危害警示数据; 4.2.4.2个体防护,处于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需配戴防噪声耳塞; 4.2.4.3削减接触时间,合理支配工作与休息时间。 4.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 4.3.1限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技术措施 4.3.1.1 技术改造,对于能实施技术改造的工艺或设备,应当通过技术改造消退粉尘危害; 4.3.1.2湿式作业,利用某些粉尘有较好的亲水性这一特性,可以降低粉尘浓度,湿式作业是一种简洁好用、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 4.3.1.3密闭尘源,尽可能的使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避开尘源外泄; 4.3.1.4通风除尘,产生粉尘密集的作业场所,常采纳在尘源处或其旁边设置吸尘罩、利用风机作为动力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输送粉尘的气体吸入罩内,经管道输送至除尘器进行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大气。 4.3.2限制工作场全部毒物质的技术措施 4.3.2.1通风排毒,对于可能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需设置通风和排风设施,将有毒物质刚好平安地排放到大气环境中; 4.3.2.2有毒气体燃烧净化法,用燃烧的方法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适用于可燃物质或高温下分解的物质,最终产物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4.3.2.3汲取净化法,是采纳适当的液体作为汲取剂,依据废气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液体汲取剂有选择地使气相中的有害组分溶解在液体中,从而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 4.3.2.4吸附净化法,是指利用吸附作用,使有害废气与表面积大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将废气中的有害组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别,达到净化目的的技术; 4.3.2.5冷凝净化法,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利用该性质,采纳降低有害气体的温度或提高有害气体压力的方法,使一些易于凝聚的有害气体或蒸汽态的污染物冷凝成液体并从有害气体中分别出来的方法。 4.3.3限制高温的技术措施 4.3.3.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 4.3.3.2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 4.3.3.3通风降温。 4.3.4限制噪声的技术措施 4.3.4.1吸声,是采纳多孔吸声材料,板状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和微穿孔板吸声共振结构等技术方法,降低室内的混响声,从而实现降噪目的。 4.3.4.2隔声,是指应用隔声构件将噪声源和接受者分开,隔离噪声在介质中的传播,从而减轻噪声污染程度。隔声措施包括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等,一般能降低噪声级20db-50db。 4.3.4.3 消声,是指采纳消声器,允许气流通过,又能阻挡或减弱声波传播的装置。对于通风管道、排气管道等噪声源,在进行降噪处理时,须要采纳消声技术。消声器的种类许多,依据消声机理主要分为三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 4.3.4.4 隔振与阻尼:物体的振动也会产生噪声。对于振动产生的固体声,一般采纳隔振措施。常见的隔振器主要有金属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空气橡胶弹簧隔振器、各种隔振垫等。阻尼降噪措施主要用于板结构的物体振动,如输气管道、机器的防护壁、车体和飞机的外壳等。 5.工作记录 5.1液态奶事业部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档案 5.1.1职业健康平安管理制度台帐 5.1.1.1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 5.1.1.2职业健康平安管理制度、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1.1.3职业健康平安操作技术规程(规范); 5.1.1.4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1.2职业健康平安管理实施台帐 5.1.2.1年度职业病防治安排与实施方案; 5.1.2.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表; 5.1.2.3单位自身职业健康平安检查和处理记录表; 5.1.2.4职业卫生监督看法和落实状况资料表。 5.1.2.5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6.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6.1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平安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23第23号); 6.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23); 6.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卫生部令2023第23号); 6.4工作场全部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23) ; 6.5工作场全部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23)。 工厂作业现场平安生产管理制度(十) 工厂作业现场平安生产管理制度(10) 1、生产区内“十四不准” (1)加强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区内,不准吸烟。 (2)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3)禁火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 (4)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5)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6)不准运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7)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8)平安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运用。 (9)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10)检修设备时平安措施不落实,不准起先检修。 (11)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不戴平安带,不准登高作业。 (13)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4)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2、操作工“六严格” (1)严格进行交接班。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限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有关平安规定。 3、动火“六大禁令” (1)没有有效的动火证,任何状况严格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4)不把四周易燃物消退,严格禁止动火。 (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严格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4、进入容器、设备“八必需” (1)必需申请并得到批准。 (2)必需进行平安隔绝。 (3)必需进行置换、通风。 (4)必需按时间要求进行平安分析。 (5)必需配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6)必需器外有人监护。 (7)必需有抢救后备措施。 (8)监护人员必需坚守岗位。 5、机动车辆“七大禁令” (1)严禁无证开车和无令开车(调度令)。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超速开车。 (4)严禁空档溜车。 (5)严禁设备带病行车。 (6)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7)严禁超标(超高、超长、超量)装载行车。 6、起重作业“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2)超负荷不吊。 (3)工件紧固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站人不吊。 (5)平安装置失灵不吊。 (6)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 (7)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8)斜拉工件不吊。 (9)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不吊。 (10)钢(铁)水包过满不吊。 7、预防事故“十问” (1)身体状况是否正常。 (2)心理状况是否正常。 (3)班前是否进行平安检查。 (4)劳动爱护用品是否穿戴。 (5)操作技术是否娴熟驾驭。 (6)是否会处理工作中的异样状况。 (7)自己四周是否存在危急因素。 (8)工作中是否有不良习惯。 (9)是否严格遵守平安操作规程。 (10)是否注意消退危急隐患。 8、平安生产现场自律准则“20条” (1)要正确运用与清洁整理物料架、模具架、工具架。 (2)作业台面要整齐。 (3)正确运用、定位摆放模具、量具、工夹具。 (4)机器上不能有不必要的物品、工具,工具摆放要牢靠。 (5)私人用品及衣物等要定位置放。 (6)手推车、小推车要定位放置。 (7)塑料箱、铁箱、纸箱等搬运箱要定位摆放。 (8)润滑油、清洁剂等用品要定位放置并作标识。 (9)消耗品(如抹布、手套、扫把等)要定位摆放。 (10)物料、成品、半成品等要堆放整齐。 (11)通道、走道要保持畅通。通道内不能摆放物品(如电线、手推车)。 (12)不良品、报废品、返修品要定位摆放并隔离。 (13)易燃物品要定位摆放并隔离。 (14)下班后,要清扫物品并摆放整齐。 (15)垃圾、纸屑、烟蒂、塑料袋、破布要消退。 (16)废料、余料、吊料等要随时清理。 (17)地上、作业区的油污要清扫。 (18)垃圾箱、桶内外要清扫干净。 (19)工作环境要随时保持整齐干净。 (20)地上、门窗、隔壁要保持清洁。 9、员工防火“三懂”、“三会” (1)三懂 1)一懂本岗位产生火灾的危急性。 2)二懂本岗位预防火灾的措施。 3)三懂本岗位扑救火灾的方法。 (2)三会 1)一会报警。 2)二会运用本岗位灭火器材。 3)三会扑救初起火。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刚好驾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供应有效的检测数据, 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超出国家职业危害限值标准的作业场所制定各种防范对策和技术改造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过高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安委会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 3、工作职责 3.1事业部平安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案,规范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3.2本单位安委会详细负责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安排的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根据事业部安委会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3.3在本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时,各部门经理以及兼职平安员需赐予大力支持与协作。 4、工作内容 4.1某工厂安委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档案,并向事业部平安管理委员会汇报,同时向员工公布。 4.2检测原则 4.2.1内部检测与专业服务机构评价检测相结合; 4.2.2定期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 4.3检测范围 4.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包括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内容。 4.3.2定期检测范围应包括能源动力作业场所(制冷车间)、生产作业场所(前处理超高温杀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装工段)、化验室等。 4.3.3对有毒有害的危急化学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制冷岗位)进行日常检测,设置检测系统或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登记管理,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4检测类别及方法 4.4.1评价检测 可以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限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4.4.2定期检测 4.4.2.1粉尘检测,包括配料间、小料房,检测频率为1次/年; 4.4.2.2噪声检测,包括氨制冷车间、前处理岗位、灌装岗位,检测频率为1次/年; 4.4.2.3高温检测,主要指前处理作业岗位人员密集处,检测时段应集中在夏季出现高温时的工作时间段内; 4.4.2.4有毒物质浓度检测,主要指氨制冷车间,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 4.4.3日常检测,针对氨制冷车间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检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前处理车间、设置专用温湿度计,并保证温度指示精确、清楚。 4.4.4检测组织实施 评价检测由依法设立的并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由事业部平安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某工厂专职平安管理员组织实施,各部门兼职平安员主动协作。 4.4.5检测方法 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当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 210.4-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2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2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23)、工作场全部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