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库制冷循环设计-冷库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计.doc
-
资源ID:92939720
资源大小:702.5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低温冷库制冷循环设计-冷库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计.doc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制冷与低温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 冷库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计 学生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能动B11 组 员 朱家伟 李科 白清川 指导教师 晏刚 2014年9月2日2设 计 总 说 明本课程设计是设计一个103 m3低温冷冻库制冷循环系统,要求选用CO2/NH3复叠制冷循环系统。整个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制冷量计算、系统高低温级循环理论设计、复叠制冷系统设备的计算和选配,同时结合整体设备运行原理,对该CO2/NH3复叠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校正。本次设计先从冷库制冷量计算着手,先根据CO2的制冷范围,初设循环的温度范围,计算出中间温度;再由各级冷凝蒸发温度结合循环p-h图确定系统设备的工况,最后根据工况和要求选取最佳的制冷设备。经过设计计算,可以根据两级压缩机的排气量选取合适的压缩机,根据换热器负荷,利用专业换热器软件计算换热器的技术参数,在选取合适的换热器。通过本次的设计,得到了一个较合理的可适用于低温冷冻库的CO2/NH3复叠系统成套设备。关键词:低温冷库 CO2/NH3复叠 螺杆压缩机 蒸发冷凝器 课程设计目 录一、CO2/HN3复叠制冷系统制冷量计算21.1103m³冷库耗冷量的计算21.2冷库机组计算3二、CO2/NH3复叠制冷系统理论循环计算42.1 C02NH3复叠制冷系统的特点42.2 CO2/NH3复叠制冷系统的组成52.3复叠系统温度的确定62.4低温级(CO2)设计参数62.5高温级(NH3)设计参数62.6低温级(CO2)循环理论计算62.7高温级(NH3)循环理论计算8三、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备的选择93.1压缩机的选择93.2 换热器的计算和选择103.3油冷却器的选择103.4电子膨胀阀的选择113.5 CO2安全阀的设计123.6润滑油的选择133.7密封材料14四、主要参考文献16五、心得体会17一、co2/hn3复叠制冷系统制冷量计算1.1 103m³冷库耗冷量的计算Q=Q1+Q2+Q3+Q4+Q5+Q6+Q71、传导热量Q1:Q1=K×F×(T0 T1)= 84 kw式中:K库体材料传热系数W/ °C.m2。对于保温材料为150mm厚聚苯乙烯的高冷藏库间隔墙,K=0.40 W/ °C.m2。F=6x102 (m2)冷库外表面积; T0T1=15-(-20)=35(°C)环境温度与库温的温差2、换气负荷Q2 Q2=V×n×h×1/24×1/36 = 42 kw式中:V=103 (m3)库容量h=290-255=35 (KJ/m3)环境与库内空气的焓差(查空气焓值表可得t=15 °C时,h=290 KJ/m3;当t=20°C时,h=255 KJ/m3.n=224h换气次数,可取2-3次3、冷藏物负荷Q3 Q3= G(i1- i2)+g(t1- t2)c/24×1/3600 式中:G进货量 2x104 Kg/天 i1、i2食品加工或贮存前后的含热量KJ/Kg g包装材料重量Kg t1- t2入出库包装材料温度°C c包装材料的比热容KJ/(Kg. °C) 1#中温冷藏库按日进货20吨计算;2#中温冷藏库按日进货10吨计算;4#、5#高温冷藏库按日进货30吨计算,6#高温冷藏库按日进货15吨4、食品呼吸热Q4 (忽略不计)冷藏库贮存物为蔬菜、水果时要考虑其呼吸热。5、库内人员发热量Q5 Q5=q× Hm×N×1/24 = 0.175 kw式中q库内人员发热量350W/人 Hm24内操作时间可按3小时/天计算 N操作人数 103 m3可按4人计算6、照明负荷Q6 Q6=d×Ad 式中:d每平方米地板照明热流量,对于冷库取2.3W/ Ad冷库地面面积7、机械发热量Q7 Q7=×W×H×1/24 = 式中热转化系数,电动机在冷库内时取1.0 W电机功率(W) H使用时间(h)1.2 冷库机组计算 根据温度及货物的不同耗冷量也不同,压缩机输出的制冷量应大于货物的耗冷量。 资料显示:高温库:每立方大概7090W; 保鲜库:每立方大概90120W; 速冻库:每立方大概200300W;冷库容积越大所需单位制冷量越小,因为货物的呼吸热被吸收了。 高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 冷库容积×90×1.16+正偏差,正偏差量根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货物进出库频率确定,范围在100-400W之间;中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 冷库容积×95×1.16+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围在200-600W之间;低温冷库压缩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 冷库容积×110×1.2+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围在300-800W可知:复叠压缩机组制冷量应不低于 103 x110 x1.2 +800 = 132 kw取 系统理论制冷量 Q =140 kw二 CO2/NH3复叠制冷系统理论循环计算2.1 C02NH3复叠制冷系统的特点a CO2/NH3复叠制冷系统一般应用范围为-35-55,由于C02三相点(-566)高,所以蒸发温度最低能到-55。b 与传统的NH3两级制冷相比,由于C02的容积制冷量要比NH3的大,所以同等冷量的系统减少了系统氨的充灌量,降低了NH3泄漏的危险程度。C02的蒸发潜热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高,0时,单位容积制冷量是NH3的158倍,是R22的512倍,是R12的825倍。同时,作为高温段的NH3系统可以布置在单独的机房,这样提高了整套系统的安全性。(由下循环p-h图可以看出)图2-1 CO2/NH3复叠循环p-h图c 与其它低温制冷剂相比,C02在-40"C下,液体粘度是5水的粘度的l8,即便在相对较低的流速下也可以产生湍流流动,流动和传热性能提高,减少了管道和热交换器的尺寸,从而使系统非常紧凑。d NH3和C02均为自然工质,不存在制冷工质替代的问题。尤其作为低温段的C02,因为在平板速冻机或冷风机等末端换热器中不使用NH3,所以即使泄漏,C02直接与储藏物接触也不会对其有不利的影响。e 由于C02无味,且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空气中C02浓度超过2,可引起呼吸器官的损伤,甚至窒息死亡。所以在C02的工作区需要安装C02探测仪和报警装置。2.2 CO2/NH3复叠制冷系统的组成 复叠式制冷循环由两个单级循环叠加而成。高温系统用NH3作制冷剂,由高温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冷凝蒸发器组成:低温级系统以C02为制冷剂,由低温压缩机、冷凝蒸发器、节流阀、蒸发器和膨胀容器组成。高温级NH3的蒸发和低温级C02的冷凝同在一个“冷凝蒸发器"中完成,高低温级分别采用模块化设计。 系统主要由高、低温两部分制冷循环组成。每一级均为一个完整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此次两级分别采用各自的电子膨胀阀直接供液。高温级采用1N-H3(R717)为制冷剂,低温级采用C02(R744)为制冷剂。拟采用板式换热器,但由于成本太高,而采用管壳式换热器,但这样一来换热器体积就比较大。复叠制冷系统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图2-2 CO2/NH3复叠制冷系统原理图2.3 复叠系统温度的确定由上述可初设低温级蒸发温度为-45,高温级冷凝温度为30,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T=5,则:根据迈勒普拉萨特公式知,低温复叠机组的中间温度(低温段冷凝温度)为: = -15.32.4 低温级(CO2)设计参数冷凝温度-10,蒸发温度-45,压缩机、压力容器设计压力30MPa,安全阀开启压力286MPa,最高工作压力26MPa,膨胀罐进气压力(膨胀罐进口压力平衡阀设定压力)26MPa。系统采用(电子)膨胀阀直接供液。系统组成: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组,管壳式冷凝器(复叠换热器),电子膨胀阀,膨胀罐,管壳式蒸发器,管壳式回热器。2.5 高温级(NH3)设计参数 高温级(NH3):-1530,设计压力20MPa。系统采用电子膨胀阀直接供液。系统组成:氨螺杆压缩机组,管壳式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管壳式蒸发器(复叠换热器)。2.6 低温级(CO2)循环理论计算 2.61 循环图及各状态参数根据制冷与低温原理附表13,采用中值法可得:低温级(CO2)压缩机吸气压力,当蒸发温度Te=228.15K时,对应CO2饱和压力Pe=0.82945MPa,比焓he=低温级(CO2)压缩机进气压力,当冷凝温度Tm=263.15K时,对应CO2饱和压力Pm=2.64025MPa,比焓hm=。冷凝器出口过冷度t1=5制冷循环在蒸发器出口设置回热器,取过热度t2=20。压缩比=3.18,计算过程中容积效率v=0.85,绝热效率ad=0.74,电机效率d=O.9在计算过程中,认为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损失均由制冷剂吸收,忽略蒸发器、冷凝器以及管道中的产生阻力损失。 有上述信息可作CO2理论循环图如图2-3:循环为1-2-3-3-4-5-6-1图2-3 低温级(CO2)理论循环p-h图 由图可求得各状态点参数如下表状态点温度/压力/MPa比焓/(kJ/kg)比容/(m3/kg)1-450.82945736.060.04622-250.82945752.860.0530345.62.64025777.340.02193-102.64025738.010.01414-152.64025478.325-22.72.64025461.526-450.82945461.52 2.62 回热器热力平衡计算 根据热力平衡关系:h2-h1=h4-h5 可得:h5=461.52 kJ/kg;根据压力和比焓可在图中查得:t5=-22.7 2.63 低温级热力过程计算 单位质量制冷量 qe=h1-h6=274.54 kJ/kg单位质量指示功 wt=h3-h2=24.48 kJ/kg单位质量冷凝热 qc=h3-h4=299.02 kJ/kg单位质量回热量 qch=h2-h1=16.8 kJ/kg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m=Qt/qe=140kw X3600s/274.54kJ/kg=1835.80kg/h压缩机理论排气量 V=m*v2/v=114.5m3/h压缩机消耗功率 Ns=wt*m/ad=16.87 kw蒸发器热负荷 Qe=Q=140 kw冷凝器负荷 Qc=qc*m=152.48 kw回热器负荷 Qch=qch*m=8.57 kw电机功率 W=Ns/d=18.74 kw低温级制冷性能参数可以总结为,使用理论排量115m3h的螺杆压缩机,制冷量在冷凝温度-10,蒸发温度-45工况下,制冷量为140kW,轴功率18.74kW,可以选配功率2O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2.7 高温级(NH3)循环理论计算2.71 循环指示图及状态点参数计算工况:制冷量为低温部分的实际冷凝负荷(蒸发负荷与消耗功率之和)Qc=156.87kW,蒸发温度Te=-15,对应制冷剂饱和压力为Pe=0.236MPa,冷凝温度Tc=30,对应制冷剂饱和压力为Pc=1.169MPa。冷凝器出口过冷度tl=5,压缩比=4.95,计算过程中容积效率v=08,绝热效率ad=072,电机效率d=09。在计算过程中,认为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损失均由制冷剂吸收,忽略蒸发器、冷凝器以及管道中的产生阻力损失。作高温级(NH3)循环P-H图如图2-4:循环为1-2-3-4-5-6-1 图2-4 高温级(NH3)理论循环p-h图查氨的压焓图可求得高温级各状态点参数,制表如下状态点温度/压力/MPa比焓/(kJ/kg)比容/(L/kg)1-150.2361441.37507.322-100.2361454.02515213107.41.2041705.61125.074301.204343.031.685251.204448.126-150.236448.122.72 高温级(NH3)热力过程计算单位质量制冷量 qe=h2-h6=1005.9 kJ/kg 单位质量指示功 wt=h3-h2=251.59 kJ/kg单位质量冷凝热 qc=h3-h5=1257.49 kJ/kg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m=Qt/qe=561.42 kg/h压缩机理论排气量 V=m*v2/v=361.56 m3/h压缩机消耗功率 Ns=wt*m/ad=54.49 kw冷凝器负荷 Qc=qc*m=196 kw电机功率 W=Ns/d=60.54 kw高温级制冷性能参数可以总结为,机组运行在冷凝温度30蒸发温度一10'C工况下,制冷量需求为156.87 kW,需要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为361.56 m3h可阻根据这个输气量选择合适的压缩机。轴功率60.54kW,可以选配功率65 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三 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备的选择3.1 压缩机的选择压缩机主要有螺杆压缩机和活塞压缩机,本设计由于以下几点选择螺杆压缩机:可靠性高。螺杆压缩机零部件少,没有易损件,因而它运转可靠,寿命长,大修间隔时间可达和8万小时。操作维护方便。操作人员不必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转。动力平衡性好。螺杆压缩机没有不平衡惯性力,机器可平稳地高速工作,可实现无基础运转,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少。适应性强。螺杆压缩机具有强制输气的特点,排气量几乎不受排气压力的影响,在宽广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多相混输。螺杆压缩机的转子齿面间实际上留有间隙,因而能耐液体冲击,可压送含液气体、含粉尘气体、易聚合气体等。3.11 CO2制冷压缩机的选择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冷冻、空调设备制造及制冷空调成套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为主业的大型企业。其CO2/NH3复叠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此次设计选用的LG16R型CO2螺杆制冷压缩机是烟台冰轮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螺杆压缩机核心技术基础上,综合多项自主专利技术研究开发成功的,其技术参数及机组图如下:图3-1 LG16R型螺杆压缩机技术参数图3-2 CO2制冷压缩机组压缩机组配备电机为20kW,低温级螺杆压缩机组的设计仍采用通常的强制供油方式,因为二氧化碳压缩机的理论排气温度为46,如果再有喷油进入压缩腔,排气温度不会超过46,也就说排气温度不高,这样油冷却器可以不用。本设计的二氧化碳压缩机组去掉了油冷却器。3.12 NH3气压缩机的选择 二氧化碳和氨复叠制冷的系统,与传统的氨双级制冷系统相比,区别在于低温级用二氧化碳替代了氨。所以在本项目中,氨高温级的循环设计同常规的设计。氨螺杆压缩机采用冰轮常规产品,设计压力20bar,根据低温级的冷凝负荷156.87 kW,即高温级的制冷需求,以及运行工况,选择合适的氨螺杆压缩机。 本设计选择LG16BS氨螺杆压缩机组,压缩机理论排气量为480m3/h,配用电机65kw。3.2 换热器的计算和选择3.21 蒸发冷凝器 蒸发冷凝器在复叠换热系统中起到两级连接的重要作用,它既是高温级的蒸发器,也是低温级的冷凝器。 本项目拟用管壳式结构,考虑二氧化碳的冷凝压力比较高,并且属于冷凝过程,安排二氧化碳走管程时,管程的耐压要比壳程好,工作压力在24bar左右,设计压力30bar。而氨走壳程,主要考虑氨在复叠换热器是蒸发过程,工作压力2bar左右,而且采用的是电子膨胀阀直接供液,相对氨来说,属于直接供液的满液式蒸发器的设计思路。 换热器材料方面,氨侧采用普通碳钢,二氧化碳侧亦采用普通碳钢换热管。由于C02是不活跃气体,因此在选择管路和组件的金属材料时,只要能够满足使用干燥的C02和设计压力即可。因为氨和二氧化碳的工作温度均在-20以上,所以不用考虑低温材料。本项目复叠换热器的计算条件如下,采用换热器大师软件进行计算。设计参数:换热量:156.87 kWNH3:壳侧,蒸发温度-15,质量流量561.42 kgh,压力0.236 MPa:C02: 管侧,冷凝温度-10,质量流量1835.80 kgh,压力2.64025 MPa:3.22 CO2蒸发器的选择 二氧化碳蒸发器在复叠系统低温级是主要制取用户需求冷量的换热器。本设计采用管壳式结构,用30的CaCL2做载冷剂,载冷剂走壳程,二氧化碳走管程。材料方面,壳侧走CaCL2,采用普通碳钢,虽然温度在20"(2以下,但因为工作压力不高,最多lObar,按GBl50可以归类到低温低应力工况,可以不用低温材料,所以采用普通碳钢。C02走管程,主要考虑C02流量小,在管侧可以很容易形成紊流,强化换热。工作压力虽然在6836bar,但停机后压力会上升很快很高,所以安排C02走管程,管程受压要比壳程好。但因为要同时考虑C02相对较高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对较低的饱和蒸汽温度,推荐管子材料使用ASTM A333 grade l,压力容器用LT50板材。本设计采用镍铜合金管,传热效率高于碳钢,可是换热器更加紧凑。二氧化碳蒸发器的换热计算条件如下,采用换热器大师软件计算。换热量:140 kwC02:管侧。蒸发温度-45,蒸发压力0.82945MPa;EaCh:壳侧。进口温度-35,出口温度45。(浓度299,起始凝固温度55。)3.23 NH3冷凝器的选择(风冷)3.24 回热器的选择3.3 油冷却器的选择螺杆压缩机采取喷油润滑形式,在螺杆压缩机中,润滑油通过压缩机机体上的喷油孔,直接喷到转子腔,起到密封、润滑、冷却和降噪的作用。这部分润滑油占排气量的07-1,润滑油与制冷剂一起经过转子压缩,达到高温高压状态,被排出压缩机排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在油分中润滑油和制冷剂分离,制冷剂进入制冷循环,润滑油进入油路系统。因为油路系统是闭式循环,反复使用,所以高温的润滑油需要进行冷却,从油分出来的润滑油进入油冷却器,一般润滑油从排气温度冷却到4060,再经过油过滤器后进入压缩机转子腔,如此循环往复。油冷却器的作用就是降低润滑油的喷油温度,但一般不应低于25。C,喷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一般,先预设排气温度,螺杆压缩机的喷油量可由压缩机的热平衡式决定。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到压缩机的热平衡式为:其中,P压缩机轴功率;qmg气体质量流量;qmo喷油质量流量;Cpg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po一油的定压比热容;Tsg气体的进气温度:Tso喷油温度;Td排气温度;二氧化碳侧的理论排气温度45.6,在合理的油温范围内,所以二氧化碳螺杆压缩机组的油冷却器取消,可以引一二氧化碳制冷剂管路到排气管,如果排气温度过高,可以适当喷些二氧化碳制冷剂控制。而氨侧的压缩机组,选用标准的LG16BS氨螺杆压缩机组,油冷却器属标准配置,不去重新核算。3.4 电子膨胀阀的选择膨胀阀属节流装置,它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在制冷系统中主要起到对高压制冷剂液体节流降压的作用,同时控制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制冷剂到低压状态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本系统中没有贮液器,所以采用通过蒸发器出口过热度控制的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利用被调节参数产生的电信号,一般输出4-20mA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蒸发其出口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出口过热度,来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实际开度。电子膨胀阀相比热力膨胀阀,克服了热力膨胀阀的几个缺点信号的反馈有较大的滞后;控制精度较低;调节范围有限。电子膨胀阀为制冷装置的智能化提供了条件。本次采用的是电磁电子膨胀阀。电磁电子膨胀阀的电磁线圈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的,控制器运算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比出来的过热度,根据设定的过热度值,输出电压,施加在电磁线圈上。电磁线圈通电前,阀针处于关闭状态,通电后,受磁力的作用,阀针开启,属于全开全关型。每6秒一个调节周期。本项目选用丹麦的DANFOSS公司产品。利用DANFOSS的阀门选型软件进行计算选型,根据制冷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制冷剂等参数可以选出合适的电子膨胀阀。选型结果为:二氧化碳侧:AKVA204,工作能力为314;氨侧:AKVA201,工作能力为646。3.5 CO2安全阀的设计安全阀在制冷装置或系统中,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一旦工作压力超高,为保护设备不因强度不够而造成破坏。每个系统设计都要考虑到设计成本和设计的合理性,所以设备的强度不能无限地取大,在这种情况下,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就十分必要。C02制冷系统C02压力是常用CFC类、HCFC类和氨等制冷剂的78倍,制冷循环的各个部件必须针对高压特别设计,同时必须安装安全装置如安全阀来保障超压安全。由于C02制冷系统用安全阀的阀前流体状态为气液两相区域,而C02的三相点压力高于排放背压大气压力,排放过程中固体C02可能形成,从而发生独特的冻结和堵塞现象,这可能会影响安全阀的正常工作。安全阀的正常工作过程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当超压发生时,安全阀迅速打开,排放一定的工质,消除系统超压;其次当超压消除后,安全阀迅速有效地关闭;最后当超压再次发生时,安全阀再次迅速打开,排放工质。这三个过程分别表示安全阀的开启、关闭和再开启特性,它取决于安全阀的作用原理、结构和流体特性。C02安全阀的排放过程假定为等熵过程,生成的固体C02的量和排放质量流量为决定堵塞特性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旦排放流量确定,生成的固体C02的量则取决于下游的蒸气干度。当压力降低到C02三相点压力,固体C02会形成。在固体C02形成以前,下游管路中是气液两相闪发流动,在固体C02形成以后为气固两相流动。3.6 润滑油的选择 C02制冷系统的运行压力非常高,在0时的饱和压力比R22高7倍,在高压力下,C02具有异常的溶解能力以及有水存在的时候会显示它的弱酸性,这些都将影响润滑油的长期的稳定。不过,对于亚I|缶界循环的复叠低温级来说,C02的润滑油相对好得多。润滑油的主要作用在于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温度范围内为压缩机轴承提供有效的动力,同时不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制冷系统对润滑油的要求主要包括黏度、热稳定性、吸湿性和电阻率等。制冷系统中常用的润滑油主要有PAG、POE、PVE、AB等合成油以及矿物油,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己就它们用于C02制冷系统的可行性做了实验研究。本项目选用的是PAG类润滑油,采用国内知名品牌,长城牌合成润滑油。3.7 密封材料对于常用的典型的橡胶来说,与其他气体如N2、02甚至H2相比,由于C02有很强的溶解性,所以它的泄漏量要大得多;而C02在同样的橡胶中的扩散率很低,这会导致爆发性减压后材料的破坏。因此在C02制冷系统中必须考虑在软管套头或封层上的密封材料可能发生泄漏,还有在系统显著释压后,在合成橡胶表面上可能会出现的起泡和破裂现象(暴发性减压)。一旦流体和橡胶表面接触了足够长的时间,气体和液体就会溶解在橡胶里,进行扩散运动。这些溶解和传输过程可能会改变橡胶的物性,这就可能引起爆发性减压。咨询橡胶制品厂家,对于C02,一般不推荐使用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VITON氟橡胶可以使用,本项目选用VITON橡胶材料制作压缩机密封O型圈,系统中其它部件密封材料亦按此去选择。四、主要参考文献1 丁国良,黄冬平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 范晓伟CO2热泵系统及其应用前景制冷与空调,2002,2(2):卜53 张术学CO2/NH3复叠制冷浅析制冷与空调,20064 张术学.二氧化碳和氨复叠制冷的分析与研究.制冷与空调,2009.5 吴业正制冷与低温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邢子文螺杆压缩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其它设计资料:包括各种换热器设计标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制冷设备手册、蒸气热力性质图表(第二版)、制冷机工艺等相关文献资料五、心得体会经过十天的课程设计学习,我们感觉较好完成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在这过程中,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总结如下:一、学习能力、团队分工、提高效率,重中之重。此次课程设计,设计一个完整的复叠制冷循环及为其选配合适的设备,其工作量与我们最终协商分配出的时间并不相寸,最终我们能够在一周多的时间之内完成这份课程设计,得益于团队的合理分工和相互配合,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研究,这对团队精神有很大的提高,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整合,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之中,需查的资料很多,这就需要对并资料进行整合,这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二、凡事没有困难与容易之分,关键是我们的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刚开始选取这个课题,以为应该不是很难,因为之前实习比较详细的了解过co2/nh3的复叠制冷系统,加上我们的努力,都以为很快就能解决。但经过实际设计时才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分析,都有不了解的地方需要去查找资料,需要学习使用专业的分析软件,需要收集各种型号的设备进行对比分析。这些一度让我们想缩小课题范围,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这次课程设计,可说是一次很好的实战经验,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成功!三、这次课程设计大量使用了专业软件,确实在现在社会,作为一名工程人员,使用专业软件来解决问题是一项必要的素质,同时,学习的过程中大大加强了自学的能力。四、此次课程设计很花时间,有时会努力到凌晨,让自己深深感受到了要作为一名工程师,其过程是漫长的,得经过时间的磨炼、经验的积累、知识的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有良好的心态。总之,人生无小事,坚持方能成功!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C/OS-的研究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92.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95. 基于MSP430单片机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96. 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7. 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98.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100. 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 101. 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0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10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 104. 基于AD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10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 106.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 107. 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 108. 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9. 自适应控制的单片机实现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中的应用研究110. 基于单片机的锅炉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1. 超精密机床床身隔振的单片机主动控制 112. 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 113. 单片机控制力矩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单片机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片机设计,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单片机研究论文,单片机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过关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毕业论文,单片机论文,基于单片机论文,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论文初稿,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本文档全网独一无二,放心使用,下载这篇文档,定会成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