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_T 1045-2021 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通则.docx
-
资源ID:92943845
资源大小:151.09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201_T 1045-2021 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通则.docx
ICS 91.020CCS P51DB3201南京市地方标准DB 3201/T 10452021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通则General rules for planning and compilation of traffic municipalinfrastructure2021 - 09 - 25 发布2021 - 10 - 01 实施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01/T 10452021目次前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总体规划 . 14.1 基本要求 . 14.2 综合交通规划 . 24.3 市政基础设施 . 45 片区规划 . 145.1 基本要求 . 145.2 综合交通规划 . 145.3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176 控制性详细规划 . 276.1 基本要求 . 276.2 综合交通规划 . 276.3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 297 专业专项规划 . 417.1 基本要求 . 417.2 交通基础设施 . 417.3 市政基础设施 . 52参考文献 . 67IDB3201/T 1045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苏苏测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颖、陈燕平、钱健、李萍、林倞、黄玮、杨兴兵、许新、郭晶伟、吴国辉、杨思思、崔莹、赵桃桃、何寅、陈麒、何峻岭、殷金兰、刘向上、潘立中、刘雅玲、李锁平、荣鼎慧、陈晶、蔡勇、魏静雅、朱嘉慧、林熠来、吴超、周瑞。IIDB3201/T 10452021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通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单独编制的交通市政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南京市城市规划及单独编制的交通市政专业专项规划。第4章适用于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市政规划;第5章适用于南京市中心城区、副城、新城、新市镇等市域城乡体系各单元编制的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市政规划;第6章适用于各单元详细规划中的交通市政规划;第7章适用于单独编制的交通市政专业专项规划。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1080-2015城市消防规划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总体规划4.1基本要求4.1.1主要任务制定规划区交通市政发展战略和策略,控制重大交通市政设施走廊用地,并对主要交通市政设施提出具体引导要求。4.1.2成果构成4.1.2.1基本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总体规划阶段交通市政规划成果构成与之相同,在内容编排上还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要求。1DB3201/T 104520214.1.2.2文本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明确,利于具体操作。4.1.2.3图件图件主要包括现状及规划图纸。4.1.2.4附件附件要求如下:a)基本规定: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其中规划说明是附件的重点内容,本文件仅规定附件中的规划说明内容,相关专题研究和基础资料汇编略;b)规划说明: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规划方案,解释规划文本;c)专题研究报告:针对总体规划重点问题、重点专项进行必要的专题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建议,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d)基础资料汇编:规划编制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资料整理与汇总。4.1.3成果形式成果应单独成册,形式一般为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格式要求如下:a)纸质文件按照总体规划成果要求装订,一般规划图件采用 A3 幅面绘制;b)电子文件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其中文本可采用 WORD、WPS 等格式,图纸文件应采用 CAD矢量文件格式存储。规划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4.2综合交通规划4.2.1文本4.2.1.1目标与策略提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体系、模式、战略任务及发展引导策略。4.2.1.2区域与对外交通提出对外交通系统规划目标,确定重大对外交通设施控制方案。a)公路:确定一级公路及以上等级公路的规划布局、技术等级,提出二级以下等级公路网络发展指标。确定公路客、货运场站的布局、功能。b)铁路:确定铁路线路技术等级、走向、功能。确定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等级及占地规模。c)水运:确定内河、外河航道等级及走向。确定港口、码头、作业区的布局及功能。d)航空:确定机场等级划分、空间布局、功能。e)管道:确定重大输油输气管道路径走向、运输介质、门站设施等。2DB3201/T 104520214.2.1.3城市交通城市交通要求如下:a)城市道路系统:提出道路系统规划目标。分区提出道路网络密度要求,明确干路以上道路走向和红线宽度和主要道路断面形式,提出支路网密度指标建议;b)公共交通:提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目标,公共交通系统构成。明确大中运量交通线路大致走向、廊道宽度控制要求等。确定公交场站的规模、布局、功能。确定出租车车辆发展要求;c)停车设施:划定停车分区,提出各分区停车设施供应结构建议;d)慢行交通:提出慢行交通系统网络规划目标,确定慢行交通分区,提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原则和设施布局基本要求;e)加油加气站:提出加油加气站规划布局原则及防护要求;f)充电设施:明确充电设施发展总体目标,明确大型集中充换电设施的规模、布局等,提出建筑物配建充电设施指标等引导性要求。4.2.1.4综合枢纽提出综合客运、货运枢纽规划目标,确定综合客运、货运枢纽功能及布局。4.2.2图件综合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综合交通现状图:包括现状重要的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线路及设施;b)区域交通规划引导图:包括对规划区有一定影响的区域范围内,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客货运线路、机场、港口等主要规划对外交通要素及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布局与衔接;c)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包括对外交通线路及设施和城市交通线路及重要交通设施规划方案图;d)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图:包括市域范围内都市圈轨道、城市轨道线路路径、轨道车站布置、车辆段、停车场布局等;e)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包括各等级规划道路走向、名称、道路等级、重要交叉口形式。轨道及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及站点。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保场布局。规划大型集中充电站设施布局;f)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轨道及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及场站布局,常规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保场布局;g)城市自行车、步行系统规划图(选作):慢行分区、系统性慢行道路、重要的慢行设施布局;h)综合枢纽规划图:重要的客运、货运枢纽等级、布局。4.2.3附件4.2.3.1现状分析与实施评价根据现行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分析在现行规划引导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状况,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状况、城市交通设施状况及交通运行状况,总结城市交通问题及症结。4.2.3.2相关规划解读解读相关规划,并作出总结。3DB3201/T 104520214.2.3.3交通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及城市发展目标战略、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等,提出交通发展战略。4.2.3.4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提出规划目标,对区域及对外交通设施(公路及客货运场站、铁路及场站、水运、航空、管道)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其规划方案。4.2.3.5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城市交通系统规划附件要求如下:a)城市道路系统:分析论证城市道路系统构成、道路网络密度、确定干路以上道路走向和主要道路断面形式,提出支路网控制引导指标;b)公共交通:构建公共交通体系,确定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分析论证各类公共交通发展规模、线路及场站布局方案;c)停车设施:提出规划目标,预测公共停车设施发展规模,划分停车分区并确定停车分区政策;d)慢行交通:分析确定慢行分区、慢行交通系统网络规划指标,慢行设施布局基本要求等;e)加油加气站:测算加油加气站规模,提出加油加气站布局原则及防护要求;f)充电设施:对电动汽车保有量、充电设施需求进行预测,明确大型集中充换电设施的规模、布局等,提出建筑物配建充电设施指标等引导性要求。4.2.3.6综合枢纽分析并明确客运、货运枢纽分级分类,确定客运、货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案,并提出枢纽周边交通设施引导要求。4.2.3.7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上位规划及专项规划成果提出反馈。4.3市政基础设施4.3.1给水4.3.1.1文本给水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给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用水量:确定用水量标准,测算用水量;c)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确定水源地、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提出水源地防护措施;d)给水水源:确定供水水源以及应急备用水源,提出水源保护策略;e)给水设施:确定水厂、增压泵站的位置、规模、用地规模和防护要求;f)给水管线:确定给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和管径;g)节水规划: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h)应急供水:明确应急备用水源及安全保障措施。4DB3201/T 104520214.3.1.2图件给水规划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给水现状图:现状供水水厂、区域增压站、水源地取水口等重大供水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给水规划图:规划供水水厂、区域增压站、水源地取水口及其保护范围等重大供水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给水规划图:规划水源地取水口位置、保护范围、给水水厂的位置、用地规模及边界。规划给水分区,表达主要给水增压泵站的布局,规划给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和管径。4.3.1.3附件给水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用水量、水源、水厂、区域增压站、水源地取水口、给水管网、给水水压、水质等,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导则以及相关规划;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给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e)用水量预测:综合考虑规划区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情况,给水量变化情况,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确定用水量标准,测算用水量;f)给水水源:通过分析论证,确定水源地、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提出水源地防护措施。;g)给水设施:通过分析论证,确定水厂的位置、规模、用地规模和防护要求;h)给水管线:结合城市用地布局、道路规划以及用水量空间分布,确定给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和管径;i)节水规划: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j)应急供水:明确应急备用水源及安全保障措施;k)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2污水4.3.2.1文本污水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污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污水处理系统:划分污水处理系统,明确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c)污水量:确定污水量指标,测算污水总量;d)污水设施:确定污水处理厂及主要污水泵站的位置、规模、用地规模和防护要求;e)污水主干管:确定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管径。4.3.2.2图件污水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污水现状图:现状污水厂等重大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污水规划图:规划污水厂等重大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中心城区污水规划图:表达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用地规模及边界、服务范围,表达污水泵站布局、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和管径。5DB3201/T 104520214.3.2.3附件污水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现状排水体制、排水分区,现状污水量、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污水主干管、污泥量、污泥处置方式等,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导则以及相关规划;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污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e)污水量预测:综合考虑规划区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情况,规划用水量标准等,确定污水量指标,测算污水总量;f)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城市用地布局以及污水量分布,结合地形分析,本着满足需求、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分污水处理系统,提出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方案并比选,确定污水处理厂位置、服务范围、规模、用地规模、边界和防护要求;g)污水管线:结合城市用地布局、道路竖向规划以及污水量分布,确定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管径;h)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3再生水4.3.3.1文本再生水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再生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再生水水源:明确再生水水源、给水水质与给水方式;c)再生水量:明确再生水使用对象,测算再生水需求量;d)再生水设施:确定再生水厂、再生水增压泵站的位置、规模、用地规模;e)再生水主干管:确定再生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管径。4.3.3.2图件再生水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再生水现状图:现状再生水水厂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再生水规划图:规划再生水水厂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再生水规划图:规划各类再生水水厂的位置、用地规模及边界,表达再生水增压泵站的布局,规划再生水主干管的走向、位置和管径。4.3.3.3附件再生水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现状再生水利用量、用途、给水方式、再生水厂、再生水管网、再生水给水水质、再生水用水需求等,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导则以及相关规划;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再生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e)再生水水源:确定再生水水源、给水水质与给水方式;6DB3201/T 10452021f)再生水量预测:明确再生水使用对象,综合考虑规划区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再生水需求情况,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确定再生水量指标,测算再生水需求量;g)再生水设施:结合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再生水用水量空间分布,本着满足需求、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再生水厂的位置、规模、用地规模;h)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4雨水4.3.4.1文本雨水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雨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雨水量:确定暴雨强度公式,明确河道、泵站和管道设计重现期;c)水系规划:明确水面率要求,对河道进行布局规划,明确河道功能定位;d)调蓄池等重大雨水设施规划:确定主要调蓄池等雨水设施的布局;e)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确定城市水域面积率、径流总量控制率等规划指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水系统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4.3.4.2图件雨水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雨水现状图:现状主要河道、调蓄池等重大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雨水规划图:规划主要河道、调蓄池等重大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雨水规划图:规划主要河道及汇水范围,主要调蓄池、泵站等设施布局,雨水主干管布局。4.3.4.3附件雨水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水系及主要雨水泵站、水闸的分布、规模(排涝能力)、使用情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解读: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导则以及相关规划;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雨水工程发展总体目标;e)雨水量:综合考虑城市级别及特点,确定暴雨强度公式,明确河道和管道设计重现期等;f)水系规划:结合现状水系及规划要求,通过分析论证,对河道进行布局规划,明确水面率要求,同时对河道功能进行定位;g)调蓄池等重大雨水设施规划:结合城市水系布局以及排水需求,确定主要调蓄池等雨水设施的布局;h)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创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开展低影响开发专题研究,结合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水系、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绿地率、水域面积率、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等内容;i)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7DB3201/T 104520214.3.5供电4.3.5.1文本供电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供电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负荷预测:预测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中心城区负荷密度;c)电厂电源:按照区域层面能源战略发展要求,对电厂电源进行布局,并开展电力平衡;d)电力设施:确定 220 kV 及以上变电站等设施的布局、容量、占地面积要求等;e)电网接线:提出电气接线发展目标网架,确定 220 kV 及以上高压线路电压等级、走向、敷设方式选择原则,明确高压廊道宽度控制要求。4.3.5.2图件供电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供电现状图:现状电厂电源布局,现状变电站名称、布局、电压等级等,现状 220 kV及以上供电线路电压等级、走向等,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供电规划图:规划电厂电源布局、规模,规划变电站电压等级、名称、布局,规划 220kV及以上供电线路电压等级、走向,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供电规划图:规划电厂电源布局,规划变电站电压等级、名称、布局、规模,规划220 kV 及以上供电线路电压等级、走向。4.3.5.3附件供电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电厂电源、用电负荷、变电站、电力线路等情况,并对现状电网运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规范及标准;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供电发展总体目标;e)负荷预测:综合考虑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情况及现状用电量变化情况,本着节能和优化能源结构的原则,预测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中心城区负荷密度;f)电厂电源布局:按照区域层面能源战略发展要求,结合电力平衡,对电厂电源进行布局;g)电力设施规划:结合城市功能布局,按照负荷预测结果,确定 220 kV 及以上变电站等设施的容量、布局、用地面积需求等;h)电网接线规划:提出电网接线发展目标网架结构,确定 220 kV 及以上高压线路电压等级、走向、布局、敷设方式选择原则,明确高压廊道宽度控制要求;i)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6通信4.3.6.1文本通信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通信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业务需求预测:预测宽带、移动、固话等业务需求;c)通信网络:明确通信枢纽机房、通信核心机房等设施布局、用地面积需求等;8DB3201/T 10452021d)通信管道:明确通信枢纽机房之间、核心机房之间以及相互联系的通信管道的走向、管孔。4.3.6.2图件通信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通信现状图:现状通信设施布局、规模,现状通信枢纽机房之间、通信核心机房之间以及相互联系的通信管道走向,此图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通信规划图:规划通信设施布局、规模,规划通信枢纽机房之间、通信核心机房之间以及相互联系的通信管道走向等,此图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通信规划图:规划通信设施布局、规模,规划通信枢纽机房之间、通信核心机房之间以及相互联系的通信管道走向、管孔。4.3.6.3附件通信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固定电话交换局所、移动通信机房、通信管道(线)等情况,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规范及标准;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通信工程发展总体目标,提出普及率等指标;e)业务需求预测:综合考虑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现状通信需求量变化情况及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宽带、移动、固话线等业务需求;f)电话网络规划:结合城市功能布局,明确通信枢纽机房、通信核心机房等布局、设施规模、用地面积需求等,确定通信汇聚机房、接入机房、室内分布系统设置原则,提出移动基站设置密度或站间距要求;g)通信管道规划:明确通信枢纽机房之间、通信核心机房之间以及相互联系的通信管道的走向、布局、敷设方式、管孔;h)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7燃气4.3.7.1文本燃气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燃气工程总体发展目标;b)用气量预测:确定燃气指标,测算用气需求量;c)气源规划: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确定天然气门站、气源厂的规模、布局等;d)燃气接收设施及长输管线:落实天然气分输站位置、用地。落实长输管线位置、管径、防护要求以及阀室的位置及保护要求;e)城镇燃气设施规划:确定储配站、调压站等主要工程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及布局;f)输配系统规划:确定输配系统的管线压力级制,确定次高压及以上燃气管网的走向、布局及管径;g)安全防护要求:对燃气设施、高压及次高压管线提出安全防护要求。9DB3201/T 104520214.3.7.2图件燃气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燃气现状图:市域现状区域性燃气设施布局,次高压及以上燃气管网的走向、布局及管径。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燃气规划图:市域规划区域性燃气设施布局,次高压及以上燃气管网的走向、布局及管径。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燃气规划图:规划区域性燃气设施和城市燃气设施的布局,次高压及以上燃气管网的走向、位置及管径。4.3.7.3附件燃气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现状用气量、气源种类、气源厂、门站的分布、供气规模、服务范围,高压管的管径、走向及高中压调压站、储气设施等,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规划相关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导则以及相关规划;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燃气工程发展总体目标;e)用气量预测:确定燃气指标,测算用气需求量;f)气源规划:选择气源,确定气源结构;g)燃气接收设施及长输管线:结合相关资料,落实天然气分输站位置、用地,落实长输管线位置、管径及防护要求;h)城市燃气设施规划:结合城市用地布局,落实并深化相关规划要求,本着满足需求、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门站、气源厂、储配站、调压站等主要工程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及布局;i)输配系统规划:考虑城市用地布局、用气负荷量,确定输配系统的管线压力级制,确定次高压及以上燃气管网的走向、布局及管径;j)安全防护要求:对燃气设施、高压及次高压管线提出安全防护要求;k)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8环卫4.3.8.1文本环卫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环卫工程发展总体目标;b)城市废弃物产量预测:对生活垃圾废弃物产量进行预测;c)垃圾收运处置:明确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其他固废垃圾收集收运处置方式;d)环卫工程设施:明确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建筑垃圾填埋场、其他固废处置场等环卫工程设施布局、规模、服务范围等。4.3.8.2图件环卫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环卫现状图:现状环卫工程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环卫规划图:规划环卫工程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环卫规划图:规划环卫工程设施布局。10DB3201/T 104520214.3.8.3附件环卫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环境卫生管理、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分类及收集、转运、处置利用方式、垃圾转运站、环卫车辆停(修)车场等情况,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专项规划内容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规范及标准;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环卫工程发展总体目标,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利用率等指标;e)城市废弃物产量预测:根据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及减量化要求,预测生活垃圾废弃物产量;f)垃圾收运处置规划:明确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其他固废垃圾收集收运处置方式,确定垃圾处理场所的规模和布局;g)环卫工程设施规划:明确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建筑垃圾填埋场、其他固废处置场等环卫工程设施布局、规模、服务范围;h)环卫工作场所规划:明确环卫作业休息场所、环卫停车场等工作场所设置原则、用地面积需求;i)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成果反馈。4.3.9供热4.3.9.1文本供热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供热工程总体发展目标;b)热源:明确供热方式、热源及集中供热范围;c)供热负荷:综合考虑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情况及现状用热量变化情况,测算热负荷;d)供热设施:明确热源厂的供热范围、供热能力、位置、用地规模及边界和防护要求;e)供热管线:明确蒸汽供热管网、热水主干管网的走向、位置、管径及敷设方式。4.3.9.2图件供热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市域供热现状图:现状供热设施布局,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b)市域供热规划图:规划热源厂的布局、供热范围,此图可与市政其他专业合并出图;c)中心城区供热规划图:规划热源厂的供热范围、供热能力、位置、用地规模及边界,规划主要蒸汽供热管网、热水主干管网的走向、位置、管径及敷设方式。4.3.9.3附件供热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现状供热设施位置、规模,供热主干管网走向、位置、管径及敷设方式,并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b)相关规划总结:解读相关规划内容并总结;c)规划依据:列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导则以及相关规划;11DB3201/T 10452021d)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供热发展总体目标;e)热源:结合相关规划及城市用地特点,明确供热方式、热源及集中供热范围;f)供热负荷:综合考虑规划范围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情况及现状用热量变化情况,本着节能原则,测算热负荷;g)供热设施:考虑相关规划,结合用地布局,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明确热源厂的供热范围、供热能力、位置、用地规模、边界和防护要求;h)供热管线:结合相关规范,考虑供热负荷集中区,明确蒸汽供热管网、热水主干管网的走向、位置、管径及敷设方式;i)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对相关规划及专项规划成果反馈。4.3.10防洪4.3.10.1文本防洪规划文本主要内容如下:a)规划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确定防洪工程总体发展目标;b)防洪分区:提出合理的防洪分区;c)防洪标准:明确需设防地区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d)防洪设施规划:对重要河道防洪堤、防洪闸等防洪设施提出规划措施,提出防洪河道整治措施,提出防洪水位及防洪堤标高,并提出非工程措施,明确重要防洪工程的位置、用地规模和保护要求等。4.3.10.2图件防洪规划图主要包括下列图纸:a)综合防灾现状图:现状防洪分区、防洪工程设施布局、走向;b)综合防灾规划图:规划防洪分区、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坝闸门、泄洪道等)布局、走向;防洪设防地区范围、洪水流向,排洪设施布局、规模。4.3.10.3附件防洪规划附件主要内容如下:a)现状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内容包括:现状防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