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资源ID:92969195
资源大小:981.7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 2024 届第一次联考届第一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卷高二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2答题前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姓名、考场号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3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主张着重强调()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家国情怀D.自强不息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提花机筒车匣钵坯车A.B.C.D.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列关于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A.西周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B.儒家主张道德教化,着眼于教育和引导C.战国时期宋国的子产“铸刑书”引起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D.春秋战国时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4.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虽然从全国范围看,县是基层行政单位,但真正直接管理百姓的是乡亭里之类的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等事,都是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办理的乡官实际以啬夫为主当时有“但闻啬夫,不知郡县”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啬夫成为地方实际掌控者B.郡县长官在地方治理中未发挥应有作用C.亭长负责地方讼狱、捕盗D.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5.明清之际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第一次将中医中药介绍到了西方,作为第一位向西方系统传播中医中药知识的欧洲人,他有可能接触的医药学知识有()A.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B.第一部私人撰写的药典唐本草C.东晋吴有性记载的肘后备急方D.“药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6.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主动顺应潮流进行了变革B.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C.清末新政主张学习西方及兴民权D.清末新政因变革速度过快而失败7.近代中国某文件指出,“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这一文件()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B.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1909 年京张铁路建成,“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据材料可知,京张铁路的意义有()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铁路利权揭开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序幕促进沿线地区商业和交通发展A.B.C.D.9.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A.B.C.D.10.古典学家沃尔班克在希腊化世界中说:“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腊语被称为柯因奈语,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这一现象()A.是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的结果B.导致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D.有利于希腊语在世界广泛传播11.萨比天文历表是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吸取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修正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这部著作传入欧洲后,被哥白尼多次引用,欧洲有很多天文学术语源自于阿拉伯语。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直接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B.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C.继承了古代西方文化遗产D.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12.1296 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 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王权与教权的冲突推动民族意识产生B.推动法国此后进入绝对君主制阶段C.法国要求打破教会束缚进行宗教改革D.工商业发展促使权力结构发生异变13.整理绘制时间轴有助于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下列时间轴示意图表明了 1720 世纪中叶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列强瓜分世界狂潮C.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D.近代国际秩序演变14.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825年俄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农奴制1830年波兰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84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A.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拿破仑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C.各国斗争的内容不同,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D.东欧各国战后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15.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分别反映某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中国,进入 21 世纪城市化开始快速发展B.是中国,鸦片战争后开启近代城市化进程C.是美国,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水平高居不下D.是英国,1851 年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16.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材料中的“它”是指()A.国际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C.世界贸易组织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7.1964 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A.肯定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二二、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共共 15 分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A.利于减少国家决策失误B.保障了监察机制独立C.使谏官拥有门下省职权D.实现了政府吏治清明1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赋税制度的图解。该赋税制度()A.向民众征收租调役B.废除了传统人头税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抑制了土地兼并20.1864 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国际法原理中译本),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国际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其所谓公者,非一国所得而私:法者,各国胥受其范”,列强争雄之际,“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通过万国公法维护了国家主权B.有识之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C.国际法已经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D.郑观应对于当时国际局势的认知不够合理21.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其中创立 365 天为一年的太阳历,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 20 进制的文明位于下图()A.B.C.D.22.希腊史学家波里比乌斯说:“单单陈述一个事件的发生当然是有趣的,但没有教育意义。而当这种叙述再以事件发生的原因加以补充说明时,历史研究才能有益。因为只有以类似历史情况和我们自己的处境相比,才能从中取得推断未来的方法和基础,因为只有学习过去,才能学会在现在的情况下,什么时候行动应当更谨慎些,什么时候行动应当更勇敢些。”下列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解,与材料最为接近的是()A.历史之所以值得研究,在于其科学上是正确的或可证明的B.历史研究之价值,在于人们能从事件中得到各种经验教训C.历史研究中,要摒弃单纯的对现实无教育意义的历史叙述D.历史研究之目的在于对历史事实作出合乎因果关系的解释非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期中第小题,期中第 23 题题 17 分,第分,第 24 题题 18 分,第分,第 25 题题 16 分,共分,共 51分)分)2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唐时士子中第后并不直接投官,要做官还须在国子监继续深造学习后由吏部再试,合格后才能任用,宋代取消了吏部考试,举子一旦考中,由皇帝赐给等第后,即可直接做官。宋代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农民乃至工商杂类人员开放,打破势家豪门对仕途的垄断,大大削弱了血统门第关系在社会领城中的作用。唐代取士不多,每年录取人数不过六七十,而宋代科举取士数量是十分惊人的。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考试防弊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严防考官和举子作弊。摘编自黄登纪 夏时华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特点探析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 19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此时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工业革命如何“点化出”英国文官制度。(3)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优越性。24.商路连接东西方世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向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张骞列传材料二 中国古代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溪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漕运等长途贩运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材料三 15001750 年欧洲商队路线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凿空”带来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5001750 年世界商贸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商品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出现的新变化。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最早的东西方文明互动,部分发轫于印欧人的民族大迁徙。印欧人拖家带口,坐着当时最先进的兵车(战车),兵分数路,一支侵入南欧的希腊,一支侵入两河流域,形成波斯人,还有一支向东南地区侵入印度,形成雅利安人,另外一支经中亚地区迁徙到中国北方。到公元前五百年,从印度河流域到不列颠岛,整个欧亚大陆西部都被带入青铜与铁器时代。摘编自张国刚人类的童年与文明的边疆材料二 欧洲人向西半球输入人口,早在 1800 年就形成了新的文明中心,一个新的国家从原先由英国人统治的北美地区兴起,美洲有两个业已成熟的文明被西班牙毁灭,也被西班牙自身的文明所取代,拉美很快出现了一批混血人口,混血现象非常普遍,欧洲人和土著及黑奴都会繁衍后代,这些黑奴最早在 16 世纪作为甘蔗园的劳力引入,后来人数不断增加。摘编自 JM罗伯茨、QA维丝塔德企鹅全球史材料三 在“多元文化主义”理念下,各个族群皆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追求该族群感觉最适宜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正如内森格雷泽所言,多元文化主义“拒绝融入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中”。由于“多元文化主义”尊重和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融合”理念的污名化。伍斌当代美国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困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印欧人迁徙的方向和有利条件,以雅利安人为例,分析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2)参考材料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近现代史实,围绕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 2024 届第一次联考届第一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卷高二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分钟。2答题前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姓名、考场号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3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主张着重强调()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家国情怀D.自强不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宋朝、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体现,C 项正确;以人为本,是尊重人的作用,以人为中心,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 A 项;天人合一,讲究道法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排除 B 项;自强不息,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提花机筒车匣钵坯车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提花机是商代的一种纺织工具;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匣钵是宋代以前的晚唐所创,五代晚期至北宋初期应运而生;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时间先后顺序是,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故本题选 B 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列关于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A.西周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B.儒家主张道德教化,着眼于教育和引导C.战国时期宋国的子产“铸刑书”引起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D.春秋战国时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引起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而不是宋国,C 项符合题意,C 项正确;西周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符合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史实,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儒家主张道德教化,着眼于教育和引导,也符合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史实,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春秋战国时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符合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史实,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虽然从全国范围看,县是基层行政单位,但真正直接管理百姓的是乡亭里之类的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等事,都是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办理的乡官实际以啬夫为主当时有“但闻啬夫,不知郡县”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啬夫成为地方实际掌控者B.郡县长官在地方治理中未发挥应有作用C.亭长负责地方讼狱、捕盗D.基层组织的任务是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治安等事,都是由乡里官员直接承担办理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乡里是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D 项正确;啬夫直接管理民众,不等于说啬夫“实际掌控地方”,排除 A 项;郡县长官不直接管理百姓,不等于说“没有做好地方治理”,排除 B 项;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啬夫掌狱讼,游徼掌捕盗,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明清之际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第一次将中医中药介绍到了西方,作为第一位向西方系统传播中医中药知识的欧洲人,他有可能接触的医药学知识有()A.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B.第一部私人撰写的药典唐本草C.东晋吴有性记载的肘后备急方D.“药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第一次将中医中药介绍到了西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找出明清之际就已经存在的医药学著作,结合所学知识,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A 项正确;据所学,唐本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国家政府颁布的药典,排除 B 项;东晋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排除 C 项;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排除 D 项。故选 A 项。6.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主动顺应潮流进行了变革B.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C.清末新政主张学习西方及兴民权D.清末新政因变革速度过快而失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推动了法律、军队、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政的意义,而不是其主动进行变革,排除 A 项;清末新政没有张兴民权,排除 C 项;D 项与史实不符,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变革速度过快,排除 D 项。故选 B 项。7.近代中国某文件指出,“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这一文件()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B.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C.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兵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结合所学知识,这符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史实,所以,这一文件确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B项正确;据所学,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 A 项;据所学,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 C 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1909 年京张铁路建成,“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据材料可知,京张铁路的意义有()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铁路利权揭开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序幕促进沿线地区商业和交通发展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可以直接得出京张铁路的意义有促进沿线地区商业和交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铁路利权,符合题意,C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是唐胥铁路;揭开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序幕的也不是京张铁路,不符合史实,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9.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1 年至今(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正确;党的十九大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正确;2020 年 11 月 10 日,上午 8 时 12 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 10909 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正确,B 项正确;2001 年 2 月 28 日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公布施行,不属于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排除 A 项;不属于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排除 C 项;不属于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古典学家沃尔班克在希腊化世界中说:“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腊语被称为柯因奈语,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这一现象()A.是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的结果B.导致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D.有利于希腊语在世界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 4 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希腊语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广泛地传播开来”“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认同,是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产物,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远征的作用,无法体现被征服地区主动融合,排除 A 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希腊语的传播不是文艺复兴的原因,排除 B 项;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语在被征服地区传播,并非只在亚洲广泛传播,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萨比天文历表是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吸取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修正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并根据新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写成。这部著作传入欧洲后,被哥白尼多次引用,欧洲有很多天文学术语源自于阿拉伯语。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直接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B.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C.继承了古代西方文化遗产D.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吸取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修正托勒密的一些错误理论,.传入欧洲后,被哥白尼多次引用,欧洲有很多天文学术语源自于阿拉伯语。”可知,阿拉伯文学家白塔尼吸取希腊天文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写成萨比天文历表,而此著作又被哥白尼多次引用,而且欧洲有很多天文学术语源自于阿拉伯语,说明阿拉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D 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没有描述对社会转型的直接推动,排除 A项;材料描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非冲突,排除 B 项;阿拉伯文化不但继承西方文化遗产,而且反过来又促进西方文化的发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2.1296 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 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王权与教权的冲突推动民族意识产生B.推动法国此后进入绝对君主制阶段C.法国要求打破教会束缚进行宗教改革D.工商业发展促使权力结构发生异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向教会增税的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在民众的支持下,王权得到加强,教会势力遭到削弱,教皇卜尼法斯最后在斗争中被俘,可知工商业发展促使权力结构发生异变,君主世俗权力加强,D 项正确;促使法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是英法百年战争,排除 A 项;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封建制度进入到等级君主制阶段,而三级会议也促进了法国封建制度发展。后来王权强大,国王征税并不召开三级会议,这标志着法国逐渐进入绝对君主制阶段,排除 B 项;此时法国并未打破教会束缚进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6 世纪进行,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整理绘制时间轴有助于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下列时间轴示意图表明了 1720 世纪中叶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列强瓜分世界狂潮C.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D.近代国际秩序演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7-20 世纪欧洲。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一战后的国际联盟和非战公约标志着国际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可见题干中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C 项正确;16-19 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9 世纪后期 20 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排除 B 项;战争与和平法 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创作的政治类著作,主要论述与战争有关的国际法问题,不符合近代国际秩序演变的主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4.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825年俄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农奴制1830年波兰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84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A.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拿破仑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C.各国斗争的内容不同,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D.东欧各国战后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拿破仑战争后(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受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农奴制”“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可知,拿破仑战争使欧洲一些国家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使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B 项正确;材料只是部分东欧国家,不能代表整个欧洲,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各国斗争的内容不同,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此说法太过绝对,排除 C项;“各国”表述太过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5.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分别反映某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中国,进入 21 世纪城市化开始快速发展B.是中国,鸦片战争后开启近代城市化进程C.是美国,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水平高居不下D.是英国,1851 年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现代史(中美英)。据图示信息可知,的城市化水平在 50%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城市化水平最高,D 项正确;是中国,但是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 A 项;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得到发展,从 19 世纪 90 年代美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排除 B 项;是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城市化水平高居不下,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6.它的建立为世界货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材料中的“它”是指()A.国际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C.世界贸易组织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二战为世界货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B 项正确;根据所学一战后的货币体系就是金本位制,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世界贸易组织是 1995 年成立的与材料二战后不符,排除 C 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 21 世纪中国提议创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项。故选 B 项。17.1964 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A.肯定文化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古迹修复与保护要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 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古迹保护的真实性不是普遍价值,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不单纯是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古迹保护与修复注重真实性,不是完整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二二、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共共 15 分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这样的规定()A.利于减少国家决策失误B.保障了监察机制独立C.使谏官拥有门下省职权D.实现了政府吏治清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可知,唐朝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A 项正确;材料当中并未提高监察机制独立的问题,而且古代的监察机构都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具备独立性,排除 B 项;门下省的职权是审核诏令,与谏官职责无关,排除 C 项;“实现了政府吏治清明”词语过于绝对,而且谏官谏诤的对象是皇帝,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赋税制度的图解。该赋税制度()A.向民众征收租调役B.废除了传统人头税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摊丁入亩”“折银征收”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税收政策为摊丁入亩,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丁银与田赋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C 项正确;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排除 A 项;因“废除传统人头税”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摊丁入亩“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不一致,排除 B 项;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仅凭材料无法判断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是否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0.1864 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国际法原理中译本),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国际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其所谓公者,非一国所得而私:法者,各国胥受其范”,列强争雄之际,“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通过万国公法维护了国家主权B.有识之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C.国际法已经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D.郑观应对于当时国际局势的认知不够合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4 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可知,郑观应认为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确立了规则,主张借助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但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开展殖民扩张,弱国寄希望用国际法来确保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