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化学模拟试卷(4)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 44.0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港珠澳大桥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质谱法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分析方法之一C.“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SiOzD.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中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的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原料B,合金材料的组成元素一定全部是金属元素C.漂白粉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做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和净水剂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它具有丁达尔现象3.“暖宝宝”主要成分有铁粉、水、食盐、活性炭、吸水性树脂等,工作时利用微孔透氧技术反应发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热时铁粉发生了吸氧腐蚀 B.食盐作电解质,活性炭为正极C.工作时,吸水性树脂可供水 D.暖宝宝可以重复使用4.一次性口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层无纺布的用途不同,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层常做防水处理,起防飞沫的作用B.利用石油的分镯可获得生产聚丙烯的原料丙烯C.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可以吸附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病毒D.一次性口罩属干垃圾,疫情期间被定义为有害垃圾5.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B.棕黄色Fe C k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C.紫色酸性K M n()4 溶液中滴入Fe s。,溶液后褪色D.淡黄色Na?。?固体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6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 LO.lmo l L-】C H3 c H2 0H水溶液中含H 原子数目为0.6 以B.标准状况下,11.2 LN0与11.2 LO2 混合后所含分子数为0.75NAC.常温常压下,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C-H 键的数目为2NAD.3.4 gH2()2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ONA7 .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Na+、C u 2+、C、NO3B.酸性溶液:N H t Fe3+S2-,SOj-C.遇酚儆变红的溶液:Na+、K+、S O t、NO3D.碱性溶液:K+、A、S O:,NO38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配制O.lOOmo L L-i的Na 2 c O3 溶液称取5.3 g固体Na 2 c。3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镭水溶解,冷却后,转移至5 00mL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适量NO?充入一支试管中,用塞子密封,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试管,观察实验现象C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称取相同质量的大理石和纯碱,加入到盛有浓度、体积均相同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 2 支各盛有5 m L 不同浓度的Na HS C)3 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2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27页A.铁与稀盐酸反应:Fe +6 H+=Fe3+3 H2 TB.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C l2+Fe2+=Fe3+2 C 1-C.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3 C u +2 Fe3+=2 Fe +3 C u2+D.氯化铁溶液与硫化氢反应:2 F e3+H 2 s =2 F e2+S I+2 H +1 0 .2 0 2 0 年 是“氢键”的百年诞辰。M 分子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一表示氢键)。W、X、丫、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M 中含有碳、氮、W、Z四种元素,化合物W?Z 能与丫2 反应产生Z 2,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稳定性:W2Z W YC.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简单离子半径:ZYX1 1 .辣椒素是辣椒的辣味来源,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辣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含有1 8 个碳原子 B.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漠代物有3 种C.能使澳水褪色 D.分子中含有3 种官能团1 2 .下列溶液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F e C l3 F e2(SO4)3(3)C a(H C O3)2(4)N a2C O 3.A.仅 B.仅 C.仅 D.全部1 3 .氯水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氯水中:c(C l-)=c(H C 1 0)B.氯水中:c(C r)c(H+)c(O H-)c(C l O-)C.氯水中:c(H+)=2 c(C 1 0-)+c(O H-)+c(H C 1 0)D.等体积等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与次氯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c(C l(F)c(H C 1 0)c(N a+)c(O H-)c(H+)1 4 .草酸钙具有优异光学性能.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T 2 T i)。已知T i 时Ks p(C a C2O4)=6.7 x l 0-4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 的数量级为1 0-2B.升高温度,m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m沿 m q 线向q 方向移动C.恒温条件下,向 m点的溶液加入少量N a 2 c 2 O 4 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曲线向n方向移动D.7时,将浓度均为0.0 3 m o l-L T 的草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等体积混合,不能观察到沉淀1 5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U z C(g),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5 0 m o I/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变为0.9 0 m o l/L。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C的体积分数增大了 B.A的转化率降低了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x +y FeFe304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H20(g)的作用。(3)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解CO2可制取甲醇,装置如图1所示,电极a 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是 o086420LQ0.0.0.犯&迪378-图i图2(4)用 CO、出 生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H2,在 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 充人CO和,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 所示,200P时武电)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t/min0135n(H2)/mol8.05.44.04.0(填“”=”)0。写出两条可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转 化 率 的 措 施。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填 字 母)。a.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b.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CO的转化率提高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d.图中压强pi p203min内用CH30H表示的反应速率V(CH3OH)=mol-IT1-min-1200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向上述200式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moi CO、2moi出、2moi CH3OH,保 持 温 度 不 变 则 化 学 平 衡(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20.TiC)2是环境友好材料,能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T i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为 ,价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有_ _ _ _ _ _ 个。(2)二氧化钛与C0C12(光气)、SOCkC二氯亚飒)等氯化试剂反应可用于制取四氯化钛。C 0 C 1 2(光 气)的 立 体 构 型 为,C 0 C 1 2中。键和T T键的数目比为 S 0 C 1 2(二氯亚飒)是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能被T i()2光降解。香豆素分子中c、O元 素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大 小 关 系 是,理由是。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已知单双键交替的共朝结构可以形成大n键,大n键可用符号n H表示,其中n代表参与形成大n键的原子数,m代表参与形成大n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n键可表示为魄),则香豆素中的大n键应表示为(4)研究表明,在T i C)2通过氮掺杂反应生成T i C)2-a N b,能使T i O?对可见光具有活性,b=氧空穴反应如图所示。T i O z-a N b晶体中2 1.化 合 物M是止吐药阿扎司琼的合成中间体,化合物M的合成路线如图。(1)A的化学名称为第8页,共27页(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的化学反应类型为。(4)M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肽键、。(5)B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组峰的结构简式为 o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遇FeCh溶液显紫色。(6)设计由的合成路线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聚乙烯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 A正确;B.质谱法是纯物质鉴定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其中包括相对分子量测定、化学式的确定及结构鉴定等,故 B 正确;C.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 以“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硅,故 C 错误;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则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故D 正确;故选:CoA.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B.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物理方法是质谱法;C.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材料;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2.【答案】A【解析】解: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纯净的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原料,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故 A 正确;B.合金材料的组成元素不一定全部是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如生铁中含有C元素,故 B 错误;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同时也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既可做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做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但是不能净水,故 C错误;D.PM2.5颗粒物直径接近2.5微米,不在lnm-100nm 之间,不属于胶体,不具有丁达尔现象,故 D 错误;故选:Ao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合金材料的组成元素不一定全部是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第10页,共27页c.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且具有漂白性,但是不能净水;D.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lO O nm,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及构成,明确物质的在是解本题关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知道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题目难度不大。3.【答案】D【解析】解:A.由于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铁发生吸氧腐蚀,故A正确;B.在形成的原电池中,铁做负极,碳做正极,食盐是电解质,故B正确;C.工作时,吸水性树脂可供水,与食盐形成电解质溶液,故C正确;D.该反应不可逆,不可以重复使用,故D错误。故选:D。根据保暖贴的成分可知,铁粉和活性炭在氯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碳做正极,铁发生吸氧腐蚀,铁电极反应为:2 Fe-4e-=2 Fe?+,碳极的电极反应为:02+4 e-+2 H2 O=4 O H-,总反应为:2 Fe+()2+2%0=2 Fe(OH)2,铁发生吸氧腐蚀放出热量,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了铁的吸氧腐蚀,注意反应原理电极反应的分析,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的掌握。4.【答案】B【解析】解:A.层无纺布常做防水处理,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起防飞沫的作用,故A正确;B.石油的裂解过程才可以得到丙烯,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丙烯,故B错误;C.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是一种纤维过滤器,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吸收在喷绒布的表面,无法透过,因此可以吸附以气溶胶形式存在的病毒,故C正确:D.疫情期间使用一次性口罩,可能会携带一些冠状病毒,因此疫情期间被定义为有害垃圾,故D正确;故选:BoA.层无纺布常做防水处理,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B.丙烯通过石油的裂解得到;C.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是一种纤维过滤器,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吸收在喷绒布的表面,无法透过;D.疫情期间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可能会携带病毒。本题合成材料的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难度不大。5.【答案】B【解析】解:A.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存在C1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选;B.该操作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不存在化合价变化,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选;C.Mn、Fe元素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不选;D.Na2()2中0元素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D不选;故选:B。化合价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说明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以此进行判断。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发生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特征,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6.【答案】C【解析】解:A.ILO.lmol L-】CH3cH2 0H水溶液中n(CH3cH2 OH)=O.lmol/L x IL=O.lm o L由于水分子中也含有H,则溶液中含H原子数目大于0.6NA,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11.2 LN0与11.2 LO2的物质的量都是0.5mol,NO和。2混合后生成的NO2中存在平衡:2 NC)2 =N 2 04,导致分子个数减小,所以混合后所含分子数目小于0.75NA,故B错误;C.l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14g最简式CH2,n(CH2)=肃 而=Im o l,含有2 molH原子,则该混合气体中含有2 moic-H键,含有C-H键的数目为2 NA,故C正确;D.3.4gH2()2的物质的量为:舒嘉电。2与SO?的反应中,O.lmolHz。?完全反应转移0.2 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2 NA,故D错误;故选:CA.水分子中也含有氢原子;B.NO和氧气混合后生成的NO?中存在平衡:2 NO2=N204;第12页,共27页C.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 H 2,结合最简式计算;D.H2O2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双氧水可以只作氧化剂或还原剂,也可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7.【答案】C【解析】解:A.CM+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B.H+、Fe3+都与S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遇酚酷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a+、K+、S O t、NO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A1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oA.铜离子为有色离子;B.铁离子、氢离子与硫离子反应;C.该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D.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 H L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M+、Fe2+、Fe3+、MnO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 是“一定”共存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答案】B【解析】解:A.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石瑞 0。5 m o l,配制O.lO O m o l-L的Na2cO3溶液,需要500mL容量瓶,应加适量水溶解,蒸储水太少时固体不能完全溶解,故A错误;B.只有温度一个变量,可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故B正确;C.大理石和纯碱与酸反应,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不能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 c 错误;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现象不明显,不能说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 D 错误;故选:BoA.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五 翳 石=0.0 5 m o l,配制O.lOOmoLLT的Na2cO3溶液,需要500mL容量瓶,保证固体在烧杯中溶解;B.只有温度一个变量;C.大理石和纯碱与酸反应,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现象不明显。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溶液配制、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9.【答案】D【解析】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Fe+2H+=Fe?+H2T,故 A 错误;B.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Cl2+2Fe2+=2Fe3+2 C r,故 B 错误;C.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Cu+2Fe3+=2Fe+Cu2+,故 C 错误;D.氯化铁溶液与硫化氢反应,离子方程式:2Fe3+H2S=2Fe?+S l+2 H+,故 D 正确。故选:D。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B.电荷不守恒;C.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D.铁离子能够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电荷守恒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0.【答案】D第14页,共27页【解析】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A1、丫为F、Z为0,A.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故A错误;B.非金属性F大于0,则稳定性:W2Z Y X,故D正确;故选:D。W、X、Y、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为A l;M中含有碳、氮、W、Z四种元素,结合图中氢键结构可知W为H,Z为0;化合物W?Z能与 丫2反应产生Z2,可知丫为F,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氢键及化学键、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11.【答案】D【解析】解:A.交点、端点为碳原子,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故A正确;B.苯环上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故苯环上的一澳代物有3种,故B正确;C.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与浪发生加成反应,酚羟基的邻位有氢原子,可以与澳发生取代反应,能使滨水褪色,故C正确;D.有机物含有酸键、酚羟基、酰胺键和碳碳双键共四种官能团,故D错误;故选:D。A.交点、端点为碳原子;B.苯环上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C.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具有它们的性质;D.含有的官能团有醛键、酚羟基、酰胺键和碳碳双键。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12.【答案】B【解析】解:FeCh加热促进水解生成Fe(0H)3和HCi,HC1易挥发,最后无法得到FeCh固体,故错误;Fe2(SC4)3加热水解生成Fe(0H)3和硫酸,但硫酸难挥发,最后又能得到Fe2(SC4)3,故正确;C a(H C()3)加热易分解生成C a C()3,最后得到C a C()3固体,故错误;N a 2 c。3加热促进水解,碳酸钠水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都是难挥发物质,蒸干得到碳酸钠固体,故正确。综上所述:符合;故选:B o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硫酸和盐酸的挥发性的不同.13.【答案】C【解析】解:A.H C 1 O部分电离,H C 1完全电离,根据方程式知生成的n(H C l)=n(H C 1 0),则c(C)c(H C 1 0),故 A 错误;B.H C k H C 1 O和H 2 O都电离出H +,只有H C 1电离出CH 则c(C)c(C)c(C l O-)c(O H-),故B错误;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C l O-)+c(O H-)+c(C l-),生成的n(H Q)=n(H C I O),则存在物料守恒c(C)=c(C l O-)+c(H C 1 0),则存在c(H+)=2 c(C 1 0-)+c(O H-)+c(H C 1 0),故 C 正确;D.等体积等浓度的N a C l O、H C 1 O溶液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c(O H-)c(H+),说明C I O-水解程度大于H C 1 O电离程度,c(C 1 0-)c(N a+)c(C 1 0-)c(O H-)c(H+),故 D 错误;故选:C oA.H C 1 O部分电离,H C 1完全电离;B.H C k H C 1 O和电0都电离出H +,只有H C 1电离出C,溶液呈酸性,水电离程度很小;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C l O-)+c(O H-)+c(C l-),生成的n(H Q)=n(H C 1 0),则存在物料守恒 c(C)=c(C l O-)+c(H C l O);D.等体积等浓度的N a C l O、H C 1 O溶液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说 明 水 解 程 度 大 于H C 1 O电离程度。本题以氯水为载体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灵活应用,C为解答易错点。14.【答案】B第16页,共27页【解析】解:A.CaC2C)4沉淀溶解平衡为CaCzOKs)=c(Ca2+)(aq)+c(C20 1-)(a q),根据Ks p(CaC204)=c(Ca2+)c(C204-),所以c(Ca?+)=c(C204-)=V6,7 x 10-4mol-L-1 2.6 x 10-2mol-L-1,所以a的数量级为1 0-2,故A正确;B.一般难溶物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进行,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Ks p(CaC204)=c(Ca2+)c(C2。厂)增大,m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m脱离pmn线沿45。角的直线向曲线的方向移动,故B错误;C.Ks p(CaC2O4)=c(Ca2+)c(C20 i-),向m点的溶液加入少量Na2c2O4固体,温度不变KspCCaCzOJ不变,C2O/浓度增大,Ca2+浓度减小,溶液组成由m沿pmn线向n方向移动,故C正确;D.Ti时,将浓度均为0.03moI-LT的草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等体积混合,则c(Ca2+)=c(C20 i-)=1 x 0.03mol IT 1-=0.015mol-L_ 1,Qc=c(Ca2+)c(C201-)=0.015mol-r1 X 0.015mol LT】=2.25 X 10-4 Ksp(CaC2O4)=6.7 X 10-4,所以不能观察到沉淀,故D正确;故选:BA.CaC2()4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根据Ksp(CaC2()4)=c(Ca2+)c(C2O厂),B.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沉淀溶解是吸热过程,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溶度积常数增大;C.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加入CdC12溶液中Cd2+离子浓度增大,S2-离子浓度减小;D.根据Qc与Ksp的大小分析解答。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图象,为高频考点,把握L p的计算、图象中溶解平衡点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15.【答案】A【解析】解:A.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A错误;B.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故B正确;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x+y z,故D正确;故选:Ao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50m 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为1.00mol/L,而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变为0.90mol/L,C的浓度减小,反应逆向进行,可知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即x+y c-e(O 黄色 冷风吹干 乙醇 防止溶液呈酸性影响测定结果网”at型a x i o。a g【解析】解:(1)实验室通过亚硫酸钠固体和较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固、液混合不加热,则应选择装置A,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 2 s。3 +H 2 s。4 =Na 2 s。4 +S02 T+H20,故答案为:A;Na 2 s O3 +H 2 s O4 =Na 2 s O4 +S02 T +H20;利 用A装置制备的SO?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因二氧化硫有毒,需要用碱石灰进行尾气吸收,则利用上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T g T h T d-C T e(f),故答案为:g T h T d T c T e(f);(2)将SO2通入装有Na 2 c O3、Na 2 s混合溶液的圆底烧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依次为无色、黄色、无色的反应原理为:S02+Na2S+H20 =H2S+Na2SO3 2 H2S+S02=3 S I+2 H2O,随着反应Na 2 s 0 3 +S=Na 2 s 2 O3不断发生,硫不断消耗最终变无色,继续通入第1 8页,共2 7页S02气体,因亚硫酸溶液呈酸性,已知Na2s2。3水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易反应生成S和NaHSO3,故当溶液中再次出现黄色现象时,反应基本结束,故答案为:黄色;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进行干燥时,已知INa2s2O3-5H2。在35冤以上的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采用冷风吹干,可得到Na2s2O3 5H2。晶体,故答案为:冷风吹干;已知Na2s2O3-5H2。难溶于乙醇,为提高结晶效果,冷却结晶时可往溶液中加入乙醇,故答案为:乙醇;(3)已知Na2s2O3 5H2。水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易反应生成S和NaHSC)3,滴定过程中加入lOmLCH3co0HCH3coONa缓冲溶液,能使溶液的pH基本保持稳定,防止溶液呈酸性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防止溶液呈酸性影响测定结果;已知2Na2s2O3+12=Na2s小6+2NaI可知存在数量关系n(Na2s2O3)=2n(I2),若滴定时平均消耗标准碘液VmLbmol L的%标准溶液,贝Un(Na2s2O3)=2nQ)=2 xbmol-L_1 x V x 10_ 3L=2bV x 10_ 3mol,Na2s2O3 5出0的摩尔质量为248g/moL 产品的纯度 为 坐UR0典 x 100%,ag故答案为:2bVx10-olx248 g/mol x 1 Q 0%oag(1)实验室通过亚硫酸钠固体和较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经浓硫酸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用碱石灰进行尾气吸收;(2)将SO2通入装有Na2c。3、Na2s混合溶液制备硫代硫酸钠,结合物质的性质,当第二次出现黄色现象时,反应基本结束;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结合Na2s2O3 5H2。的性质采用冷风吹干,可得到Na2s2O3-5H2。固体;(3)用滴定法测定样品纯度时,要防止溶液呈酸性影响测定结果;按反应方程式2Na2s2O3+G=Na2s箝6+2NaI根据滴定时平均消耗bmol/L的左标准溶液V m L,可计算得到产品纯度。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气体制备、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含量测定等,明确反应原理是解题关键,难点是混合物分离提纯操作方法的选择,基础考查,难度中等。焙烧18.【答案】2AgzSe+3()2 二一2SeC2+2Agz。CM+、Ag+氧化可能存在的 Cu、SeO?防止硝酸产生的NO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2AU+3C12+2C I-=2AUC14P t烧杯 分液漏斗 Au3+3e-=Au【解析】解:(1)“焙烧”时,A g z S e被氧气氧化生成S eO 2 和A g 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A g?S e+3 02 2 S eO2+2 A g2O)故答案为:2 A g 2 S e+3 C 2 2 S e()2+2 A g 2。;(2)由分子可知“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C M+、A g+,烧渣中可能还含有C u、S eO2,与硝酸直接反应会产生NO有毒气体,因 此“酸浸氧化”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氧化可能存在的C u、S eO2,防止硝酸产生的NO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答案为:C M+、A g+;氧化可能存在的C u、S eO2;防止硝酸产生的NO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酸溶”时色、人 1 1 分别转化四口6 2-和囱1。4,则 A u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 A u +3 C 12+2 C 1-=2AUC 14-故答案为:2 A u +3 c l2+2 C=2AUC14;(4)由分析可知,可 从“有机层”回收的金属是P t;实验室“萃取分液”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P t;烧杯;分液漏斗;(5)电解N H 4 1 A u(S()3)2 溶液回收A u 的阴极反应式为A i P+3 e-=A u,故答案为:A u3+3 e-=A u S eO2,A u、P t,S e以S eo?形式除去,烧渣成分为C u O、A g 2。、A u、P t;将烧渣酸浸氧化,C u O、A g?。溶解,滤液为硝酸铜、硝酸银溶液,滤渣为A u.P l;酸溶时,A u、P t 转化为A u C lJ-,P t C l62-,用磷酸三丁酯萃取一分液,得到也伊代k 的有机溶液,水层为H A u C 1 4(aq),加 入 K O H、(N H Q 2 S O 3 转化为N H 4 A U(S O 3)2 ,据此来解答。本题以从阳极泥中回收C u、Ag 2S e,A u、P t 等金属载体考查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1 9.【答案】2 C O(g)+4 H2(g)=C 2 H 4(g)+2 H2O(g)H =-2 1 0 k J/mol F e3O4(s)+4 H2(g)=3 F e(s)+4 H2O(g),加入电0后抑制F esC 被为进一步还原 负 C 02+6 H+6 e-=C H3O H +H2O 增大氢气浓度或增大压强c d 6.2 5 正向【解析】解:已知I C C)2(g)+H2(g)=C O(g)+H2O(g)H =+4 1 k J/molH 2 c O 2 +6 H 2(g)=C 2 H 4(g)+4 H 2 0(g)AH=-1 2 8k J/mol根据盖斯定律,H-lx 2 可得:2 co(g)+4 H 2(g)=C 2 H 4(g)+2 H z O(g)的A H =第20页,共27页(1 2 8 k J/m o l)(+4 1 k J/m o l)2=-2 1 0 k J/m o L故答案为:2 C 0(g)+4 H2(g)=C 2 H 4(g)+2 H 2 0(g)H =-2 1 0 k J/m o l;(2)发生F e 3 0 4(s)+4 H 2(g)=3 F e(s)+4 H 2 0(g),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则也0的作用为F e 3()4(s)+4 H 2(g)=3 F e(s)+4 H20(g),加入小 0 4)后抑制F e 3()4 被电进一步还原,故答案为:F e304(s)+4 H2(g)=3 F e(s)+4 H2O(g),加入H 2()(g)后抑制F e 3()4 被H 2 进一步还原;(3)由图可知,C O 2 T甲醇,碳元素原子的化合价在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a 为阴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结合硫酸做电解质溶液,即可写出相应的电极方程式,为C O 2 +6 H+6 e-=C H3O H +H20,故答案为:负;C 02+6 H+6 e-=C H3O H +H20;(4)由图示可知在恒压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增大氢气浓度或增大压强可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 o转化率,故答案为:增大氨气浓度或增大压强;a、反应C O(g)+2 H?(g)=C H 3 0 H(g)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 a 错误;b、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 b 错误;c、反应C O(g)+2 H 2(g)=C H 3 0 H(g)在进行的过程中,达到平衡前气体总物质的量在不断变化,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即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故 c 正确;d、由图示可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即图中压强P i P 2,故 d 正确;故答案为:cd;由图表可知,3 m i n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O(g)+2 H 式g)=C H 3 0 H(g)(单位:m o I/L)起始量:0.40.80转化量:0.20.40.2平衡量:0.20.40.20 -3 m i n 内用C H 3 0 H 表示的反应速率V(CH30H)=芫=悬=当黑生=m o l/(L -m i n),故答案为:由计算的平衡状态可知,2 0 0 久时平衡常数K =就 左=6.2 5;向上述2 0 0 t 达到U.4 X U,4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 m o i c0、2 m 0 1 出、2 m o l C H3OH,此时各物质的浓度为c(C 0)=0.4 m o l/L,c(H2)=0.6 m o l/L,c(C H30 H)=0.4 m o l/L,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不变,此时QC=*=2.7 8 C O原子半径比C 原子小,对最外层第22页,共27 页电子吸引力大Sp2lb o【解析】解:(l)T i 是第2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 周期第WB族,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 d 24s 2,d 轨道数为5,则 T i 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为为4s,价电子中有2 个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4s;2;()(2)CO C1 2的结构式为,碳原子形成1 个立 键和3 个。键,C 原子无孤电Cl C CI子对,则CO C1 2为平面三角形分子,CO C1 2中。键和立 键的数目比为3:1,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3:I;()CO C1 2是平面三角形构型,结构式为,o和 C1 的电负性不相等,则其Cl C(I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极性;(3)C、0 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元素,并且O原子半径小,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大,则第一电离能:o c,故答案为:0 c;。原子半径比C 原子小,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大;香豆素的结构为:,则所有的C 原子均无孤电子对,V S E P 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杂化方式为S p 2,故答案为:Sp2;香豆素分子中环中C、O原子的价电子总数为4 x9+6=4 2,其中0 原子有2 对孤电子对,环中含有6 个C-H 键 和 1 1 个共价键(9 个C-C键和2 个C 0 键),所以形成大IT键电子数=42 4 6 2 x 1 1 =1 0,即 1 0原 子 1 0电子的大T t 键为,故答案为:雀8;(4)T i C)2-a N b 晶胞中T i 原子数为1 +4 x;+8x:=4,N 原子数为;,O原子数为1 +7 xL 0 N;+7*;=乌,则 T i、。、N的原子个数比为4:1:即2-a a =5、2 4 4 4 2 16 8 16 16b=?故答案为:0lo o(l)T i 是第2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 周期第NB族,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 d 24s 2,d轨道数为5;()(2)CO。2的结构式为,碳原子形成1 个n 键和3 个键,价层电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