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思考与行动.docx
-
资源ID:92975861
资源大小:12.8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双减背景下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思考与行动.docx
双减背景下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思考与行动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协同育人中更加需要厘清和规范家校社 各方主体职责,在“双减”背景下对各方角色进行再思考。家长应成为高质量的“陪伴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承担着 多种角色,很难用某一个角色来定义家长担负的职责。“双减”呼唤家长 角色的回归,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始终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需要家长安排 好时间并付出高质量的陪伴。通过引导性的陪伴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理想, 通过鼓励性的陪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及时而有耐心的陪伴让孩子身 心健康,通过言传身教的陪伴让孩子获得积极的能量。学校应成为勇担当的“改革者”。学校是实施“双减”的主阵地,必 须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作业、评价和管理改革中承担重任。一方面, 学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建设和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提升课堂教学 质量;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多样化的教育,为每个 学生提供适合的高质量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要在已有基础上,系统构建课 后服务内容体系,体现家校社共同参与,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实效性。社会应成为有作为的“服务者”。“双减”政策强调了社会培训机构 的公益属性。社会培训机构应发挥实践化、差别化、个性化教育的优势, 在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培养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提供优质 服务,通过由学科类向素质类培训转变,拓展职业技能培训业务,为中小 学提供课后服务、托管服务,开展家庭教育、生涯规划课程等方面的探索, 实现服务内容的科学转型。为学校、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可选择的教育服 务,促进教育良好生态的形成。“双减”后科研机构共育任务的再定位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区级科研机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 来越艰巨。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智库,区级科研机构引领着区域教育的发 展。在区域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作为主责 落实部门,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 .依托课题引领区域实践采取混合式研究提升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文献研究,为区域 研究提供理论和背景支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区域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的现状,发现优势与问题;通过行动研究,推动协同育人质量,提高研究 实效;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典型案例,总结经验与教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全区家庭教育工 作现状、家校社协同育人现状、聚焦“双减”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区域学生家长和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家校社三方的需求、优势及 问题,了解“双减”政策落地后,各方主体对政策实施的理解、观点、优 势、困惑或问题。通过三次区域性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家校社共育实践 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三方主导意愿较低,责任划分有待明确;协调机制 不够完善,联动合作不够系统;共育宣传不够充分,家长担心孩子学业.建立区校团队,开展行动研究。成立区校研究团队,成功获批“区域 家校社共育家长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区域家校社共育指导服务师 队伍建设实践研究” “区域家校社共育专业队伍培养策略实践研究”等课 题。通过开展区级顶层系统设计,努力形成家长课程体系建设成果;构建 家校社一体化育人的机制,形成一体化育人的经验;从家校社共育资源的统 筹利用、区域人才队伍的建设、典型案例等方面,为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 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2 .系统构建区域家长课程系统构建区域家长课程体系,帮助家长系统掌握育儿理念、方法,科学有 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注重家长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多元课程供家长选择学 习,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当前共研发了三个领域的家长课程。一是创建区域品牌课程。依托“东教印象”平台,每周推送一期“家 庭教育大讲堂”,这是系统建设区域家庭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家 庭教育政策、理念、方法的重要区级平台。当前已成功推出近90期高质量 课程,包括读懂孩子、亲子沟通、家校合作、情绪管理、习惯培养等15个 模块。”家庭教育大讲堂”已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品牌,广受家长及社 会的好评,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为家庭教育工 作的开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二是构建好家长必修课程。组建市区级专家课程研发团队,科学、系 统、深入地研发“好家长必修课二围绕本体、关系、支持三个维度确立了 课程逻辑框架。首批共发布19门课程,内容包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知应 会的通识性知识,以及相关育儿的技巧和策略。与妇联共同落实“好家长 必修课”的实施工作,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实践者 以及家长等相关人士作为授课教师,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导师可循,有 方法可依。三是研发区域公共选修课程。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 法,助力家长承担家庭教育职责,为家长解决困惑,帮助家长树立正确 的育儿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专家共同研发区域家长公 共选修课程,当前已设计完成第一批课程,分为用心陪伴、和谐家庭、榜 样力量、有效沟通4个模块,包括“用心做孩子的守护者”“,双减'之后 关于孩子时间的合理安排”“不做手机的俘虏一一控制网瘾沉迷从家长榜 样做起”等12门课程。3 .培育协同育人专业队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是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系统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东城区已培育了 120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形 成了指导服务工作的区域架构。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培训内容。围绕家庭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心 设计、科学制定培训内容。设计了覆盖多种类别的课程主题、聚焦解决问 题培训主题以及引发深入思考的研讨议题。具体包括政策依据、技能方法、 工具应用、家庭关系等。培训使用启发式教学、主题案例分享等方式,坚 持课堂教授和问题启发相统一.创新管理,切实提升培训实效。加强培训设计、创新培训管理,整合资 源、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专业引领,逐渐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教育 指导服务培训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培训管理方法。一是流程管理公开透明, 确保培训实效,通过公开打卡鼓励学员主动完成作业 并相互学习。二是引导跨段组队,助力中小幼顺畅衔接,帮助学员通晓全 学段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三是提供记录框架,用流程确保研讨效果, 充分研讨,达成培训目标。让“双减”真正深入人心,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教育理念的宣传力 度,营造“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氛围,需要构建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宗旨,家庭、学校、社会“共谋、共建、共生”的交互式协同育人体系, 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