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病的中医药诊治.docx
肺痈病的中医药诊治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 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 要特征。肺痈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中的肺脓肿基本相同,其他由多 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化脓症如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 扩张继发感染、空洞性肺结核继发化脓性感染、肺囊肿等而 表现为肺痈证候者,亦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一、病因肺痈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因痰热 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结成壅,血败肉腐化脓。1 .感受风热多为风热上受,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风寒袭肺, 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肺脏受邪热熏灼,肺 气失于清肃,血热壅聚所致。2 .痰热素盛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煎炸炙燃厚味,蕴湿蒸痰化 热,或肺脏宿有痰热,以及它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熏蒸于 肺而成痈。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 发本病。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容易侵袭,原 有内伏之痰热郁蒸,则是致病的重要内因。二、病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性质主要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其病机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 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酝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溃破外泄。成痈化脓的病理 基础,主要在于热壅血瘀。临床一般按其病程的先后各阶段,分为初(表证)期、 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初(表证)期因风热之邪侵犯卫 表,内郁于肺,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 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表证;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 痰,气分之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 瘀,酝酿成痈,表现为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 瘀热毒蕴肺之候;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 化脓,肺损络伤,脓疡内溃外泄,排除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 痰;恢复期为脓疡溃后,邪毒渐尽,病情趋于好转,但因肺 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随着正气 的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净,邪恋正虚, 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三、肺痈与风温、肺痿的鉴别1 .肺痈与风温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是其特点;风温起病多急,但经正确及时治 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以上,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 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的可能。2 .肺痈与肺痿肺痈与肺痿同属肺部疾患,两者一虚一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肺痈为风热犯肺,热壅血瘀,肺叶生疮, 病程短而发病急,形体多实,消瘦不甚,咯吐脓血腥臭,脉 数实。肺痿为气阴亏损,虚热内灼或肺气虚冷以致肺叶痿缩 不用,病程长而发病缓,形体多虚,肌肉消瘦,咳唾涎沫, 脉数虚。另一方面,若肺痈久延不愈,误治失治,痰热壅结 上焦,熏灼肺阴,也可转为肺痿。I、治则肺痈的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具体 处理应根据病程分阶段实施。初期宜清肺散邪;成痈期宜清 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应清肺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 耗者宜养阴益气,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五、分型论治1 .初期【病 机】 风热外袭,卫表受邪,邪犯于肺,肺失 清肃。【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发病急骤,热势转高,咳嗽 胸痛,呼吸不利,痰黏白量渐增,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 浮数而滑。【治 法】 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处方举例】 银翘散加减。【成药举例】 银翘解毒颗粒(片、丸、口服液、袋泡 剂)、羚羊感冒颗粒、柴黄清热冲剂、金青感冒颗粒、桑菊 银翘散、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颗粒、急支糖浆、羚翘解毒 颗粒。2 .成痈期【病 机】 热毒壅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酝酿 成痈。【临床表现】 壮热寒战,胸满作痛,咳吐浊痰,呈黄 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咳嗽气急,烦躁不安,口干咽燥, 汗出身热不解。舌苔黄腻,脉滑数。【治 法】 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处方举例】 千金苇茎汤加减。3 .溃脓期【病 机】 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 外泄。【临床表现】 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 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 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数实。【治 法】 清热排脓解毒。【处方举例】 加味桔梗汤加减。4 .恢复期【病 机】 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 邪恋正虚。【临床表现】 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见减少, 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有胸胁 隐痛不得久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热,潮热心烦,口燥咽 干,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 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吐脓血痰久延不净,或痰液一度清 稀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治 法】清热养阴,益气补肺。【处方举例】 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