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其一)——苏轼.docx
西江月宋苏轼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裒香泉。相如依旧是嵯仙。人在瑶台阖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评析】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上片回忆故友 徐守君猷与胜之的感情;下片写胜之的无情。全词运用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技 法,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情的感慨。【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 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姑熟:又称姑孰,今安徽当涂县。胜之:徐守君猷的侍女。次前韵:前韵指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中的泉、仙、苑、圆、妍、面韵,本 词步其韵而作。泡(yi):湿润。香泉:美人的眼泪。相如:司马相如。指代女主人公的情人。暹(qu)仙:清瘦的神仙。腥:消瘦。 瑶台陶(lang)苑:仙宫。瑶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住之地。唐李商隐无题诗: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阖苑:闽风之苑。唐李商隐碧城诗: “闽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此处指朝廷。花雾:广记:弱质纤纤,如雾蒙花。萦(yMg)风:回旋的(秋)风。 歌珠:歌声如贯珠。蛾:蚕蛾。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新作:新画。妍:美丽。便面:障面,盖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面障面而得其便,故日便面,亦日屏 面。【译文】离别已成过去,如一江流水,伤别的眼泪还湿润着香帕。司马相如依旧是清 瘦的神仙。住在神仙住的仙宫,令人向往。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歌声圆润美妙如 明珠滴入水中。女子的眉毛刚刚画成,极其美丽。骑马回来时还半遮着脸面。【赏析】这首词上片回忆当年徐守君猷与侍女胜之黄州情。“别梦已随流水”,别离匆 匆,如一江流水。“随”字蕴含着年华的虚度,精神的空虚。岁月无情,人生如梦, 哀而不伤。“泪巾犹泡香泉”,写当年胜之的娇态。青春、美貌、人格几乎完全衰 退的胜之,现在仍然陷入痛苦、哀怨、无奈的变态之中。谁知她当年在太守面前 撒娇,泪如泉涌,湿润着香帕。“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元代妓 女真氏解三醒),美中带娇。至今东坡还记忆犹新。“相如依旧是席仙。人 在瑶台间苑”,又写徐守君猷的美好晚景:如风流倜傥的司马相如那样,文采奕 奕,风流翩翩,儒居山泽,住在“瑶台阖苑”,成为“旗仙”,令人向往。短短四句, 跨越历史的时间和现实的空间,想圆一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梦。下片,直面无情的胜之,婉而不怨。“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以生 动新颖的比喻,写胜之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 飘渺不定。随着音乐的节拍,歌声如贯珠延绵,如“滴水清圆”,换来的只是冷酷 的现实。较之黄州时期的“双寰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秒舞跪跑”的体态美和舞 姿美要逊色多了。她脱离情海,又陷入苦海,不免有些悲哀。最后两句,在哀伤 中容颜不减青春美,仍以婉曲出之:“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蛾眉” 比不上“眉黛翠”,“十分妍”也不能与“人间谁敢更争妍”(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 同日而语。哪怕是歌声依旧,刚刚画成的“蛾眉”,“十分妍”,留给人们的却是胜 之不欲见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今非昔比的印象。不仅不会令人厌恶、反感, 反而会令人无限同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决定的。全词运用三维(东坡、徐守君猷、胜之)观照,时(黄州时一)空(姑熟现实) 交错的技法,悼念了徐守君猷,哀而不伤;直面了胜之,婉而不怨。东坡透过这 “别梦已随流水”的风流韵事,流露出苍茫的失落感。【辑评】南宋学者王明清挥尘后录:“徐君猷后房甚丽,东坡尝闻堂上丝竹,词中所 谓表德原来字胜之'者,所最宠也。东坡北归过南都,其人已归张乐全之子之恕矣。东坡复见之,不觉掩面号恸,妾乃顾其徒而大笑。东坡每以语人,为蓄婢之 戒。”明代学者潘游龙精选古今词余醉.卷9:“香泉喻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