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docx
浙江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3浙江宁波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南唐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西江月宋贺铸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怅怅,此段不堪回想。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注】锦壶: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也称“漏刻”,漏 壶中插入一根标杆,称为“箭工 一般认为,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 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烛泪阑干”运用拟人手法,既交代了时间,描绘了室内环境,也饱含着人物内心 深切的情感,与下片的“和泪试严妆”形成巧妙的照应。B. “难销夜似年长”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这种煎熬是与情人天各一方 以及无法借书信聊解相思等多种因素促成的。C.贺词善于化用名句,“此段不堪回想”让人自然联想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欲寄书如天远”则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异曲同工。D.两首词形象生动,意境幽妙。冯词中那位头戴横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 贺词中那对扶肩携手、待月看花的情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词在情感内涵上的异同。(2023浙江金华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大酶唐杜审言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参考答案:1. D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不同点:从“锦壶催画箭”和梦中杨花纷飞的春日景象与眼前落梅无声的冬日景象的对比中可以看 出,冯词还包含着女子对时光飞逝、容颜难驻的感叹;结合注释,从“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可以看出,贺词也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宦海 沉浮之苦和羁旅漂泊之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那位头戴横钗独自在花阴水畔流连春光的女子”错误。冯延巳词开头两句写的是女子睡在 床上梦见当年与情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选项中说的“头戴横钗”赏 景,对第一句理解有误,独自“流连春光”对第二句理解有误。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开头两句写的是女子睡在床上梦见当年与情 人在春水杨花的旖旎风光中欢会悠游的场景;“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和泪试严妆”实写 女子现实的孤单寂寞,表达了思远怀人的情感。“锦壶催画箭”句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慨,暗 含女子容颜老去的感伤。西江月词主要写相思之苦。上片追忆昔日欢会的情景。其中“携手看花扶肩待月''言其 感情之深。后二句写别时即“已依依。而今回想自当是更为悲伤凄婉。下片抒别后相思之情, 表达了思远怀人和落寞孤愁的情感。“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小窗风雨清冷,声声 碎人愁肠,更无奈,独眠孤舟枕上。结合注释“本词写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作者赴 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途中。以“更”更进一层,“孤舟枕上”,把羁旅愁思、宦途沉浮与 恋情打成一片。3. B 4.诗中所涉地域极广。毗陵、震泽、九州、万国,背景宏大。民众极多。士 女欢娱、普天同庆,场面热闹。愿景丰富。诗歌中蕴含着为百姓祈福,愿国家长治久安, 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的愿景。【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f真实再现百姓在海上微鼓撞钟少错,“伐鼓撞钟惊海上”是虚写,“惊海上”是夸张手法。答案第1页,共10页 故选Bo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 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可见诗中所涉地域极广。毗陵、震泽、 九州、万国,背景宏大。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 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妆袪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士女 欢娱、普天同庆,场面热闹。由此可以想见参加活动的民众极多。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 “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诗歌中蕴 含着为百姓祈福,愿国家长治久安,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的愿景,可见愿景丰富。5 . D 6.相同:两首诗都因秋生感,都有时光流转、生命消逝之感。不同:苏诗由对朋友新丧的悼亡,强调了自己匡扶天下的壮志至老不衰。柯诗由客居他乡的愁苦,进而抒发了远行在外的孤独寂寞。【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使主人公心境宁静平和,通篇不见怨艾之语”错误。诗人写“月”的多情,加强了孤苦无依 之感。故选Do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相同:两首诗都名为“秋夜有感”,都是因秋而生发感触动;从“朋友新凋丧风叶落空阶''等句来看, 都有时光流转、生命消逝之感。不同:苏诗“朋友新凋丧,湖山旧钓游。平生匡复志,老去未能休”,诗人因朋友新丧悼亡,“老去 未能休”强调自己虽然年老,但匡扶天下的壮志至老不衰。柯诗“秋声感客怀”,诗人因客居他乡而生发愁苦,进而抒发了远行在外的孤独寂寞。7 . D 8. (1)陈诗托物言志,诗人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 实则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 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 答案第2页,共10页酬的苦闷。(2)张诗写兰逢春而威蕤,这是它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用兰比 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表达了不慕求虚荣、不求人知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 清高的气节,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写出兰花因山中隐者的观赏而心生喜悦之情错误,“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意思是谁 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并不 是兰花心生喜悦。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陈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诗歌的首联写到春夏时节兰若花叶茂 盛,颔联又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写出了诗人对兰若秀色超群的赞美。而最 后两联写到秋风渐起,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所以本诗写出了兰若由茂盛到芳华尽失 直至枯萎的过程,但诗人表面上是在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通过对兰若的描写 来写自己,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 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2)张诗也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的首联,作者用整齐的对偶句点明了自己的歌咏 对象春兰与秋桂。并用“蕨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的特点,颔联写兰桂 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它们自有芳心美意,遇时而发,不求人知。尾联点明兰散发芳香并非 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尾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 折''两句以春兰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和内心的恬淡从容。9 . B 10. (1)从风筝高飞靠“一丝”句可知,有时成功需要凭借他人之力。(2)从风筝靠 “儿童手”“摇尾昂头”及“儿童疾走莫漫狂”可知,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3)从“春风那 可常”“朝来雨声骤”“又是清明候”句可知,社会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错误。"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答案第3页,共10页明候”是说社会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这里的“清明”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 明、有法度有条理。但“清明妆点最堪宜”的意思是说风筝是清明时最合适的装饰。这里的“清 明”并非一语双关。故选Bo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的能力。“一丝斗上云霄际”是说风筝凭借一根丝绳而直上云霄,由此说明了有时成功需要凭借他人之 力的道理。“摇尾昂头如得意。是以拟人的手法写风筝趾高气扬的样子;再结合“舒卷只在儿童手”可知, 顺势并非一成不变,得意也是有所凭借的,所以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昂。“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更是以劝告的口吻,直接说明了得势顺利时不该趾高气 昂的道理。“如此春风那可常。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是说时节的变化自有定数,这是不 可改变的规律。作者也一语双关,暗示社会自有盛衰变迁,自然规律是公正的。11. B 12. (1)赵诗以开放在山溪野径的“梨花”和前句帝陵无人祭祀形成对比,表达了 诗人轻名利、泄怨情和向往山村生活的心情。(2)卢曲把“梨花”比喻成白雪,写出了明媚的 春光,表达作者对自然村野景物的喜爱之情和出游时的喜悦心情。【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B. “描绘了一幅物物相争、各显其能的天然画卷”错,不是“物物相争、各显其能”,而是“物 物相融,各安其位”的天然画卷。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赵诗中,“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意为: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 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诗人以开放在山溪野径的梨花和前句帝陵 无人祭祀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此次郊游所得: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 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却是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 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 情的反应。可见诗人借助梨花盛开与王陵无人祭祀的对比,表达了轻名利、泄怨情和向往山 答案第4页,共10页村生活的心情。卢曲中,“柳濠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意为: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 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开头三 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把“梨花”比喻成白雪,写出了明媚的春光,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 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表达作者对自然村野景物的喜爱之情和出游时的喜悦心情。13 . B 14.杜诗以月清、月不变反衬自己内心之苦和年岁之老,借月亮表达对世上无 干戈的期望。晏诗用月景引出羁客之情,又借猜想素娥独在清冷月宫的怅恨之情写自己无处排遣的孤 独、寂寞。【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杜诗以传说中的蟾蛛和玉兔喻指自己”说法错误,是以传说中的蟾蚁和玉兔代指月亮。 故选Bo14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杜诗颈联“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的意思是月亮只是增加了我这颗赤诚之心的忧伤,能让 更多的白发萌生在我的头顶。作者以前两联的“月影清''和“蟾不没”"兔长生'来反衬自己内心 的忧伤愁苦和年岁之老。尾联“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意思是月亮啊,你应该知道眼下正 是干戈遍地,到处都在打仗,就不要再把光芒洒向军营了。诗人劝月“休照”兵营,以免将士 们睹月而思家,借月亮表达对世上无干戈的期望。晏诗前两句“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是说一轮明月静静地洒下皎洁的清辉,庭院 里梧桐树摆弄着自己的影子;在这寂寞的中秋夜,漂泊的旅人只能独坐灯火阑珊的角落。作 者用月景引出漂泊在外的羁旅情思。“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意思是素洁的嫦娥 啊,你真的无怨无悔吗?夜夜相伴清冷的玉蟾和孤寂的桂花。作者又借猜想素娥独在清冷月 宫的怅恨之情来抒发自己无处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情。15 . D 16.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作者由冷泉亭周围景物触发了对与此 相似的家乡的思念,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家国之痛。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 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 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答案第5页,共10页【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整首词托物言志”错。此词还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 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故选Do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词人因看到冷泉亭周围的景物有与家乡相似的地方,而 词人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故联想到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失地,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因此,这 里的“恨”有词人的思乡之“恨”。家国之痛。借景抒情,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 运的哀叹,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家 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鸾凤”汉族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贤良、俊美的人,这里喻诗 人怀才,但为什么“醉舞”那只能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所以诗人应是怀才不遇,难 以实现理想的形象,于是解酒消愁。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 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17 . B 18.“艳晨易午”三句表明人们本沉浸在出游的欢乐场景中,而“骤卷风埃”打断 了这个美好进程,游人特别是女子在风中被刮得无法维持自己的美好形象。(也可以理解为 狂风骤起,尘埃飞扬,遮蔽了青山翠峰,让人无法赏景。)“散红缕”数句表明下雨后春雨溅湿了游人的行裙,弄脏了游人的鞋子,游人狼狈(围绕“恨 春太妒”展开,言之成理也可以。)“峭寒暮”三句指天色渐暗,天气转冷,本是充满期待的出游,因为春雨而被中断,乘兴而 来,却无法兴尽而去,游人只能在冷峭的薄暮中散场。【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手法、情感的能力。B.“用拟人手法”错误,“绮罗争路”采用的是借代手法,绮罗代指美女或贵妇。故选Bo1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艳晨易午。正笙萧竞渡,绮罗争路”三句,概绘了当时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言游人在春日遇到一个少见的艳阳天,所以在心目中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从清晨转为晌午。是答案第6页,共10页时,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争道而行。词 人对西湖繁华晴日的描述,是作为伏笔来与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强烈对比。“骤卷风埃”描写突 然间狂风骤起,尘埃翻滚,以至于“半掩长蛾翠妩。导致游湖女子的秀发散乱,花容失色, 纷纷以袖、巾掩面而行,打断了这个美好进程。“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几句写刹时雨点来临,那些豆大的雨点将许多桃花瓣、杏 花瓣一一击落在地,任人践踏。这时候,连无知的春燕也停止了呢喃声,似在为这场狂风骤 雨发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下片写因为下雨,导致雨水溅湿了游人的行裙,弄脏了游人的 鞋子,游人狼狈。这几句指出下雨导致了人们出游的不顺。“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三句说这场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 场大雨不但使游春女子的罗裙湿透,也使其“金莲”(即双足)沾满了尘埃,弄得她们狼狈不 堪,实在可恨。“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三句,言傍晚时分,天色逐渐昏暗,天气渐冷, 寒风中有人用笛子吹着陇头曲渐渐远去。上片写游人乘兴出游,竞相争路,这几句写在 薄暮和寒冷中散场。可见是天气的变化导致出游不顺。19 . D 20. (1)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 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 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2)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 而勾起回忆。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个 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 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故选Do2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立功不赏,英雄受抑,千古同慨。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 地问道:有谁对此不平之事同情呢?激愤之气,溢于言表。最后两句:“叹臣之壮也不如人, 今何及!”借烛之武之言以说己心,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下片用一系列反笔倾吐了报国无门、英雄坐老的抑塞情怀。“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 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现在既然人 答案第7页,共10页已被弃,留着这些平戎策又有何用,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如今国难方殷,自 己却无事可做,只得把茶经天香传之类的读物,拿来“时时温习”,意即品茶焚香, 借以消磨岁月。作为爱国词人,他现在却拿自己素所鄙夷不屑的花间集词来教下一代, 意即只好吟弄风月。词人报国无门,貌似旷达,实际上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所以是“故 作旷达语“生怕客谈榆塞事”每每有客人来临,最怕他们会谈及边事。当时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 而统治者醉生梦死,爱国之士请缨无路,而作者只能发出“生怕客谈榆塞事”的感慨。词人只 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21 . C 22.语言用词:善用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 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造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 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借笔手法:“兼葭浦”,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志趣; “西风.疏雨”,这两句表面上看似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自然环境,实则通过写与荷 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的目的。荷花与饮酒结合在一起抒写:写荷把赏荷与饮宴结合起来了,笔调质朴明快。【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草草”细细,等词塑造了荷花的形象,错误。“草草展杯觞“,饮酒后随意的放好酒杯;“细 细流霞举“,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两词塑造了诗人饮酒的情态。故选C。2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叠词的运用:“袅袅”“脉脉”“淅淅”“淡淡”“疏疏”“盈盈。句句有叠字,联绵而下,相互映衬, 无不自然妥贴。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以于“叶叶”(红衣);写自然景象的有 “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 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 且造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借笔手法:“脉脉兼葭浦”,“兼葭浦”即指一般的、寻常的水滨,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 不附的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志趣;“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写风,写烟,写 雨,也同样是写荷,且写来不是那么质直,而是飘逸空灵,同样把荷的形象写活了。这两句 表面上看似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自然环境,实则通过写与荷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 答案第8页,共10页的目的。与饮酒结合写荷花:“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饮后随意 的放好酒杯,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 花瓣儿来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词的下片则把写荷花与饮酒赏荷结合起来 了,笔调也变而为质朴明快。23 . B 24.第一山位于宋金分界线上,且闻名于世,而诗人不曾有机会登临,有种久 闻胜地而末曾一游的遗憾,故”未到负平生”;登上此山后,诗人眺望到黄河对岸的渔火, 想到被金人统治的人民的心酸和苦难,而南宋朝廷却毫无雄心壮志去恢复失地,诗人的爱国 情怀难以抑制,自然伤心断肠。【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碧绿浅窄和冷漠无情”错,颈联是感慨中原 景象被淮水阻隔,以淮水的冷漠无情反衬诗人对中原故土的无限怀念与热爱。故选B o2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闻名未到负平生''是说旺胎军东南第一山鼎鼎大名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 负生命。结合写作背景“杨万里奉派为金国贺正旦接伴使,此诗即作于北行途中”来看,若不 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未到负平生”表达了作者久 闻胜地而未曾一游的遗憾。尾联“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写诗人从叶胎东南第一山北眺,遥望中原,作者悲 痛欲绝,看见被金人统治的淮河北岸渔火,那儿的人民该有多少辛酸和苦难。倾泻了作者对 中原的无限深情,面对失陷之地,想到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作者忧愤满怀。登临后又感 慨“肠断”,表达了作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的同情和难以抑制的爱国情怀。25 . BC 26.“平实”指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捧盘出户”“市楼东西” 等词,均无任何修饰语。“有韵味”指写景、叙事,意蕴丰富。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出清冷空寂的 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另外,“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描写、“忧 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答案第9页,共10页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核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注本诗是一首应制诗,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大醐:聚会 宴饮。帝王降赐,民间三日聚饮。后指大规模庆贺。核服:艳服。火德:以五行相 推武周是火德。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起句从多地连缀的空间视角切入,以“通”字串联,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 发端别致,气象不俗。B.颔联,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真实再现百姓在海上“伐鼓撞钟。江东民众”新妆袪 服'的景象。C.颈联“残雪”与“好风”相对,冬去春来,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有辞I日迎新之意,含 万象更新之旨。D.尾联结语,扬颂武则天顺乎天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祈祷国运长久,百姓富足丰 登,首尾呼应,自然浑成。4 .这首诗歌哪些内容体现了大的特色。(2023浙江台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有感(南宋)苏河灯影三更夜,虫声四壁秋。雨阶疏滴滴,风幔飒悠悠。朋友新凋丧,湖山旧钓游。平生匡复志,老去未能休。秋夜有感(清)柯劭慧风叶落空阶,秋声感客怀。多情天上月,夜夜入帷来。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运用了室内外景物描写组合的方式,苏诗由室内到室外,柯诗由室外到室 内,都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B.两首诗都紧扣诗题中的“秋夜”,交代了时间、季节和居所的环境,巧妙地将自然景 致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C.苏诗写风雨,没有使用动词,但自有秋雨滴落台阶时的疏落之形,秋风撩起帷幔时 的萧飒之声,富有动态感。试卷第2页,共9页【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虚实结合的手法”分析错误,这两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前句视觉,后句听 觉。C.“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有腔有调”“童趣”不符全诗情调,“歌一声”并没有 对卖饼儿的呼声进行具体描绘,而是与下句中“人未行”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卖饼儿起得早, 勤奋自强。故选BCo2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干,题干中的“写景叙事”明确了答题的范围,“平实而富有韵味:指诗歌的语 言风格,限定了答题的角度。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一句写景,“捧盘出户歌一声, 市楼东西人未行”一句叙事。其中“捧盘出户”“市楼东西”均没有修饰之语,明白如话,体现 了平实的语言风格。开篇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画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 和关怀,这又体现了诗歌语言中的韵味。注意:鉴赏诗歌的“韵味”一般要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答案第10页,共10页D.柯诗写秋月,不注重摹其形态,仅突出月亮"多情: 夜夜陪伴,使主人公心境宁静 平和,通篇不见怨艾之语。6 .这两首诗都以“秋夜有感”为题,抒发的情感却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2023浙江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感遇(其二)【唐】陈子昂兰若生春夏,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菽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羊蔚,草木茂盛。朱蕤,红色 的花。7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幽独空林色”一句,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绰约风姿。B. “迟迟”“袅袅”二词分别形容“白日”“秋风”,写出白天渐短、秋风吹拂的特点。C.张诗一、二句对仗工整,“蕨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之势,“皎洁”突显秋桂高洁之质。D.张诗五、六句以“谁知”引出山中隐者,写出兰花因山中隐者的观赏而心生喜悦之情。8.两首诗都写到了兰花,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2023浙江绍兴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纸莺明彭友信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莺。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纷纷羽翩 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 间又是清明候。风筝红楼梦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纸莺就是风筝。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抓住风筝依仗细线牵动的特点来进行体物肖形。B.两首诗歌都采用了“清明”这一意象,一语双关,可联想到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C “如此”指春风可以让风筝高飞,平实的语言里充满写作机趣,启发读者深深思考。D. “游丝”本指飘荡在空中的飞丝,这里指拉住风筝的线,用来暗示探春远嫁的命运。10.诗歌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道理,引人思考。纸莺一诗阐发了哪些道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2023浙江嘉兴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寒食书事宋赵鼎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注寒食:在清明节前两天(一说前一天),寒食节,据传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 赵鼎:字元镇,因反对与金议和,被贬广东。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 汉襄阳人,隐居在晚山种田。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麦饭:用磨过的麦子 连皮做成饭,用于祭祀。双调折桂令寒食新野道中元卢挚柳漠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 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注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髻双鸦:即双髯,髻色黑如鸦羽,称鸦髻。 1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诗首联写寒食节时家家户户插上柳枝,这标志着冬季已经过去,草木开始返青抽 芽。试卷第4页,共9页B.卢曲开篇写柴门边的犬吠,茅屋上的燕语,描绘了一幅物物相争、各显其能的天然 画卷。C.两首作品都写到乡村人事,赵诗借典故写村民举家上坟,卢曲以发色不同写人物情OD.两首作品中“不管暮笳”的醉卧者和少女眼中“马上哦诗”者这两个人的情感截然不同。12 .这两首作品中,“梨花”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2023浙江杭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唐】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开篇两句,从牛郎织女相会的天上秋期写到人间月影,既有浪漫色彩,又有现 头后兄OB.杜诗以传说中的蟾蛛和玉兔喻指自己,用“河”比喻环境,表明自己不会因为遇到困 境而改变志向。C.晏诗由景入手,写月光照庭梧,“转”字化静为动,“十轮”含时光飞转之意,突出羁 人此时处境。D.晏诗从月起以月结,写月影,写月中人,写月宫,诗中无一“月''字,却处处有月, 处处有情。14 .两诗都借月抒怀,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2023浙江杭州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题冷泉亭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顼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 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汗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 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注】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琅讦 (langga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 城美誉。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C. “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16 .此词的词眼为“恨' 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3浙江温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扫花游西湖寒食吴文英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正笙萧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 掩长蛾翠妩。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 万点啼痕暗树。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注】红缕:雨。凤钩:描绘着金凤的绣鞋。17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以“带”字连接,连用多个意象描绘出清明节前西湖环境的清寒朦胧。B. “绮罗争路”用拟人手法描绘女子在道路上争先观赏西湖龙舟竞渡的热闹画面。C.上阕结尾先写花落后坠入尘泥,再借燕子写游人愁绪,杏花、燕子点明了时令。D.下阕开头部分刻画了游人躲雨时的匆忙情形,并带出诗人在酒楼遇见旧友之事。18 .“天气既变,人情亦乖”是陈洵在海绡说词中对这首词的点评,指天气的变化导 致了人们出游的诸多不顺,请结合诗句分析。(2023浙江金华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试卷第6页,共9页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 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寒事, 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 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花间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 刻意模仿温庭筠的词风。19 .以下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20 .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袅袅水芝红,脉脉莱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2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芝”是荷花的别称,它和“一一风荷举”中的“荷花”所触发的情感不同。B.诗句“叶叶红衣当酒船”,既写出了荷花瓣儿的硕大,又和“展杯觞”相照应。c."草草,,“细细,,等词塑造了荷花的形象,也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D.本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荷花,下阙则把写荷和饮酒赏荷的具体场景结合起来了。22 .这首词篇幅虽小,但写荷花却颇具特色,把荷花的形象写活了。请结合全词简要赏 析。(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杨万里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注】目于胎:紧邻淮河,是南宋与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东南第一山:吁哈境内的 南山,被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得名。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国使臣,宋孝 宗淳熙十六年十二月,杨万里奉派为金国贺正旦接伴使,此诗即作于北行途中。2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近似白话的语句起笔,却具有点题并唤起读者注意的作用,暗示这里的不平 常。B.诗中化用杜甫诗“齐鲁青未了”一句,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 碧绿浅窄和冷漠无情。C.诗歌尾联颇具画面感,天色渐晚,暮霭重重,诗人浑然不觉,面对隔岸的渔火伤心 断肠,让人回味。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避俚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24 .为什么诗歌第二句写第一山“未到负平生”,而结尾登临后又感慨“肠断”?请结合全 诗分析。(2023浙江宁波统考二模)阅读下面律诗,完成后面题目。示柜秸北宋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速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 诗,且有所警,示柜,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和秸:Wj总 张耒二子张租、张秸。张耒同,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 寺少卿。逐rao,同“绕25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