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及完善.docx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及完善摘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预防为主,是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 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提 前防范和管控。财政部于2017年制定并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控制报告制度(试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规范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2012-2017年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推上日程。但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内部 控制制度本身也不尽完善。本文从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入手,首先分析现有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完善和提 升事业单位内控措施对策,为其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 性(-)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事 业单位的职责和使命是有效管理国家并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其内部 控制建设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提出了 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 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利滥用的 明确要求。中央强调,要推行权力的清单制度,公开审批的流程, 强化内部的流程控制”方止权力的滥用等。党的报告在论述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已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二)加强内部控制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内控机制是在单位 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嵌入制衡等控制措施,最终实现"关口的前移, 从而有效预防腐败。内部控制在方法、内容、思路、手段等与中央 纪委倡导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致的,是基于提前管控单位 内部经济活动风险这一方向出发,最终实现廉政风险防控要求。从 现阶段情况看,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 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下一步重点是,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 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性。(三)建立内部控制是防控各类风险的有力工具。事业单位要通 过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全面辨识各类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影响程度及持续时间评估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实 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应对。党的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今后三年内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 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央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四)加强内部控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通 过建立、实施有效的内控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单位业务流程,规范 单位管理活动及业务操作规程,也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 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明确指出,政府 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廉洁高效、结构优化、人民 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现状(-)内控意识淡薄,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事业单位内控 意识起步晚,较企业薄弱,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对于国家内部控制的 最新要求了解不全面,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和正面作用等方 面认识欠缺。许多单位认为财政部下发的文件牵头部门应该是财务 部门,没有从整个单位统筹考虑;然而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一套业务操 作手段,而是涉及单位治理结构、组织机构、授权体系、制度流程、 信息系统等多个维度,仅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推动内控建设力不从 心。(二)内控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内部控制主要是健全内部 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部分事业单位当前并没有完善制定 内控制度;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尽管已经制定内控制度,但并没有对 照执行。部分业务部门内部控制业务未进行轮岗。另外,内部控制 是一个动态的和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每年都需要重新梳理和更新。 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 更新完善,造成制度相互冲突与矛盾,或存在空白。有的单位制定 内控制度仅在职能部门体现,未覆盖单位全部组织机构。(三)监督管理机制缺失,执行效果无法考量。大部分事业单位 未设立内审机构,单位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各部门自行监 督检查。监督部门和牵头部门没办法有效判断和检查相关流程和应 对策略是否有效和到位,是否真正达到了防范风险的程度。部分单 位设立的内审机构与财务部门存在平行甚至重合情况,没有独立性 和权威性。从内控制度的设计到内控制度的实施没有相应的评价体 系,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定期考核机制,并且内 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无法量化考核。(四)内控人员配备不足,人才严重匮乏。根据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要求,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了 2016 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要求事业单位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流程梳理,风险评估。大多数行 政事业单位内控职位由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兼任,而内控工作涉及的 部门众多,专业性较强,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和相关判断力, 主要是为完成工作而工作。三、单位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领导重视和参与是关键。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和全局性 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单位内部全员参与和多方配合。事业单位必须 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优化国家治理能力的政治高度认识内部控 制工作。单位负责人需要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该制度有效 实施全权负责,并对本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采取积极、支持和鼓励的 态度,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全过程,为该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各部门要群策群力,共同为内部控制搭好桥 铺好路,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上级 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领导培训,为内部控制工作夯实 人员基础,仅靠事业单位自己探索很难达到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完善内控组织机构是前提。事业单位在确定内控组织管理 架构时,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于 内部控制的相应职责权限;二是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并 下设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法人担任组长,并由班子成员担任小 组成员;三是确定内部控制工作牵头部门及各部门主要职责;四是 确定内部控制工作监督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五是确定其他参与内 部控制工作部门相关职责;六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如管理岗、联 络员机制。(三)实现对单位主要风险的管控是核心。财政部内控建设针对 制定政策风险、编制预算风险、执行预算等八类风险实施了八个专 项内部控制办法。事业单位应坚持问题导向,将内部控制建设与业 务管理优化紧密融合,全面检查针对核心风险点的制度设计和执行 的有效,识别业务实施、经济运行和权力管控的关键风险点,确保 所有风险点控制措施有效到位,进一步提升内控制度风险覆盖率, 增强风险防控效果,将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等各项工作落实到 具体岗位和责任人。特别是在合同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关键岗位 轮换等方面应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管理监督,切实提高内部 控制制度对风险防范的保障程度。(四)制度建设是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并不缺少制度,而是 管理制度缺乏体系化,存在政出多门,不能及时更新,造成制度相 互冲突矛盾,或存在空白。内控制度建设不是将原有制度体系推倒 重建,而是要提高内控制度与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的相融性、 操作性和精准性,强化对核心业务流程的管控和对核心权力运行的 制约和监督。(五)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狠抓内控制度执行,关键要加 大对内控执行的检查力度,对工作不力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予以通 报,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干部违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进一步强化 问责机制,保证内控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加强内控考核评价和成果 运用,坚持单位自评与各风险管理牵头部门专项考评与综合考评相 结合,将内控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单位评优、个人评优评先、干部提 拔任用等的重要参考内容。(六)继续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编报质量。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制 工作,提高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报 告质量。事业单位内部要统筹协调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确保部门决 算、政府采购、国有资产报告等工作口径数据的一致性。同时事业 单位应当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引入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充分 挖掘内部控制数据价值,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分析和评价成 果的推广应用,推动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七)提高内控人员素质是根本。内部控制的根本在于单位各部 门负责内控成员素质的高低。各单位要调动内控领导小组成员的积 极性,加强内控培训,形成内部控制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单位主 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并抽调精干人员负责内控,积极为内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可以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机构介 入内控建设和评价的体系模式。事业单位应该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和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能力的政治高度认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 性,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能够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有效、 确保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合规合法、实现单位财务信息完整真实, 还能进一步防范经济舞弊和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最终实现其职责的有效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