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案13章——22章.pdf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过程使用过程【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点工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预习检测】1.扩散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 _ _ _ _ _ _;分子在不停的做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_ _ _ _ _发生,还可以在_ _ _ _ _ _中发生,也能够在_ _ _ _ _ _中发生。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4.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 _ _ _ _ _ _ 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 _ _ _ _ _ _ _,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_ _ _ _ _有关。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 _ _ _ _ _ _ _ _ _ _。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7.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均选填“引力”、“斥力”)8.“破 镜 难 圆”说 明:当 相 邻 分 子 间 相 距 很 远 时,分 子 间 的 作 用 力 将 变_ O【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血,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 5 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深。导学过程使用过程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_ _ _ _ _-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 _ _ _ _ _ _ _;分子在不停的做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气 体: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结 论:液 体:现 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结 论:固 体:现 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结 论: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图16.1-5能说明什么?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充小结:1、分子之间有2、当两分子间当两分子间当分子间的分子间无相【归 纳 整 理】(基内能本内分子热 总 1热运动:分子动扩散现象:扩一定的体积呢?弘本很困难呢?相互作用的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并且同时存在的。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_ _ _ _ _ _ _ _ _ _;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互_ _ _ _ _ _ _ _ _ _ _ _。r_._的热运动跟_ _ _ _ _ 有关,_ _ _ _ _ _ _ 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影响扩散快慢1 的主要因素_ _ _ _ _ _ _ _ _【拓 展 练 习】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导学过程使用过程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 _ _ _ _ _ _ _ _ _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I.细雨 濠 濠 U.桂花飘香P.雪花 飞 舞 Y.树叶凋落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 C,这个现象就消失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 _ _ _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_ _ _ _ 方式失去水分的。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一 有关。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儿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导学过程使用过程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1 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1 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二 节 内 能导学过程使用过程【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重点工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预习检测】1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_ _ _ _ _ _ _。2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 _ _ _ _ _ _ _ _ _。3 .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 .改变内能的途径是:_ _ _ _ _ _ _ _ _ _和 _ _ _ _ _ _ _ _ o5 .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_ _ _ _ _ _ _ _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_ _ _ _ _ _ _ _ _改变内能的。6 .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 _ _ _ _ _能、_ _ _ _ _ _ _ 能,同时还具有_ _ _ _ _ _ _ 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 _ _ _ _ _能.7 .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 _ _ _ _ _ _ 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 _ _ _ _ _ _;温度降低时,内能_ _ _ _ _ _ _ _ _8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 _ _ _ _ _ _,温度_ _ _ _ _ _ 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忖,物体的内能_ _ _ _ _ _ _,温度_ _ _ _ _ _ _ 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 _ _ _ _ _ 使空气的_ _ _ _ _ _ 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 2 7 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 _ _ _ _ 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 _ _ _ _ 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 的 引 力 和 斥 力,所 以 分 子 间 也 有 _ _ _ _ _ _,物 体叫做内能。3)分 子 的 热 运 动 与 温 度 有 关,温 度 越 高,分 子 的,分子动能越,内能越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 _ _ _ _ _ (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 _ _ _ _ _ _ _ O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导学过程使用过程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 _ _ _ _ _ _ 和_ _ _ _ _ _ _ _ _ _ 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做功的实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_ _ _ _ _ _ _ _ _ 热量,温 度 _ _ _ _ _ _,内能_ _ _ _ _ _ _ _ _:低温物体_ _ _ _ _ _ _ _ _ _ _ 热 量,温 度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内能 _ _ _ _ _ _ _ _ _ _ _=(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酸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说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_ _ ,原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说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小结:对物体做功,内能_ _ _,温度_ _ _ _ _ _ _ _,实质是_ _ _ _ _ _ _ _能转化为_ _ _ _ _ _ 能;物体对外,内能_ _ _ _ _ _ _,温度_ _ _ _ _ _ _,实质是_ _ _ _ _ _ _ _能转化为_ _ _ _ _ _ 能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2、讨论达成共识: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物体温度不变,其 内 能(可能、不可能)改变?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导学过程使用过程【归纳整理】1、定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口|内212、大小相关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其大小跟物体的I 关。物体的_ _ _ _ _ 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_ _ _ _ _ _ 降低,内导学过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使用过程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 量程试触,若示数 一:则改用_量程,若电压,则用 o5、回顾电流表的知识,归纳在电压表上的读数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厂 Z 町 颂区、1 .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6 V,它需要_ 一节干电池_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_ V,延 期 rX1A莪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V.2 .下列有关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2A.某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不一定有电压B.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C.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一定是不相同的3 .在图6-2 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两端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电压为零C.开关两端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 .小红在有关资料中查找出了几种电压值,你认为其中最大的是()A.人体的安全电压 B.洗衣机正常工作的电压C.手持移动电话电池的电压 D.发生闪电时,云层间的电压6.图6-3 是装有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要使手电筒正常工作,两节干电池正确的是(AB C图 6-3D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电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 6V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都是L 5 V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2 .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B.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C.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压值;D.根据记录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3.如图61所示,在烧杯中加人盐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导学过程使用过程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干电池.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与接线可知:这个电池的电压是_V,_片是它的正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导学过程使用过程目标知识点: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_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_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_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_课堂导学:1、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实验设计:把两个灯泡L和L?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分三次接入电压表,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画在下面。测量AB两点间的电路图 测 量BC两点间的电路图 测量AC两点间的电路图(2)实验记录A B间的电压U./VB C间的电压u2/vA C间的电压u3/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_2、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实验设计:把两个灯泡L和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L两端的电压、L2两端的电压、总L电压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分三次接入电压表,测出这三个电压:(2)实验记录 卜-11-4B|m-U-*图 L两端的电压U./VU两端的电压L/V总电压U/V导学过程使用过程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_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_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_课堂练习:1.串 联 电 池 组 的 电 压 是 各 节 电 池 的 电 压 的,小明的一玩具电动火车要9V的电压才能起动,他要买 节干电池并将它们联使用才行。2.四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某一电源两端而正常发光,用 电 压 表 测 出一只灯 两 端 电 压 为 3.8 V,则该电源电压约为:如果将四只灯泡并联在该电源两端,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o3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是由3 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S闭合后则电压表V的示数为 V,电压 表 片的示数为 V,电压表V 2 的 示 数 为 4V,用电流表测得A处电流为0.5 A,B 处电流为0.2 A,则 通 过 L的电流是 A,通 过 L?的电流是A o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8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只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则此时 L、L 2 两端的电压分别是(A.3 V 和 7.5 V B.1.5 V 和1.5 V D.1.5 V 和 3 V课后练习:5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的示数为6V,则()A.乙两端的电压为3 V B.右两端的电压为6VC.%两端的电压为3 V D.%两端的电压为9 V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匕的示数为3 V,%的示数为6V,则电源电压为()A.3 V B.6V C.9 VD.1 2 V7.毛刚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且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导学过程使用过程A示数(A)A,示数(A)匕示数(V)V?示数(V)V 示数(V)0.50.57.54.51 2(1)由图可知L、L z 连接方式是;由 表 中 的 实 验 数 据 中 A i、A 2 的 示 数 可 得 出 结论;由 表 中 的 实 验 数 据 、V/、V 3 的 示 数 可 得 出 结论8.某同学在用电压表研究L和 L?并联各支路的电压关系时,所接电路如图所示。(1)指出该图的错误。(2)现改为L、L z 串联,电压表测串联的总电压,只允许变动原图中一根导线的一个端/(户点的接线位置,请在图中用虚线标出。(n)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三 节 电 阻导学过程使用过程目标知识点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3、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课 时:一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阻是表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2、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_ _ _ _ _ _ _ _ _,简称_ _ _ _ _ _ _ _,符号是 o比较大的单位还有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符号分别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 影 响 电 阻 大 小 的 因 素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课堂导学1、演示课本上的小实验6.31,引入电阻的概念(1)电阻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符号_ _ _ _ _ _;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有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符号分别为_ _ _ _ _ _、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单位换算:1KC=_ Q 1MQ=_ KC=_C2、师生共同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的方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所选器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所选器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短的关系所选器材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需要控制的变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得到的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导学过程使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4、6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导体的横截面积是 0.5 c m2,8 导体的横截面积是5 mm)则导体/的电阻 导体6的电阻。2 .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人B、C,在相同的温度下,4比8 长,粗细相同;C 与6 长度一样,。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o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能有电阻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的电流无关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有关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B.两根长度相同的银铝合金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电阻一定大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D.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电阻都一样大5 .a 是长1 m,粗 0.I mnr 的康铜线;6 是长1 m,粗 0.2 mm:的康铜线;c 是长0.5 m,粗 0.2 mm?的康铜线;d 是长1 m,粗 0.1 m?的锲格线,要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取做实验的金属线是()A.a 和 6 B.c C.a f f c D.a -和d课后练习 中 Q9.在如图6-2 0 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6 A,当缓慢地给线圈加热一段时 间后,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看到电流表的示 图6-2。数将()A.小于0.6 A B.等于0.6 A C.大于0.6 A D.无法判断1 0.如图6-2 1 所示,和比1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 _ _ _ _ _ _ _中.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一一意A.-ZAB*IK B.TAB.A D L=C.7AB 7BC D.无法确定1 1.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 图 6-2 1出了如下猜想:猜想: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导学过程 使用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程猜想: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序号材料长 度(m)横截面积(mm2)A银格合金0.80.5B镒铜0.81C镒铜0.80.5D镒铜1.20.5她画出了实验电路图,并按要求正确地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1)要 验 证 猜 想 ,小 芳 同 学 应 选 择 的 两 段 导 体 是和:要 验 证 猜 想 ,小 芳 同 学 应 选 择 的 两 段 导 体 是和;(3)要 验 证 猜 想 ,小 芳 同 学 应 选 择 的 两 段 导 体 是和:(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通常叫做 o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四 节 变 阻 器导学过程使用过程目标知识点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在电路中的符号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课堂导学1、演示课本上的6.41,引入到滑动 Q70V 乂 N变阻器。pQS2、学生观察实际滑动变阻器,认识它的 Cc-1-结构。AALAA R3、实验探究:分别将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看哪种接法能改变灯 L _ Li._ 1泡的亮度 1 1实验的结论是:联时能改变灯的亮度。4、实验探究以下的问题:(1)分别将这几种接法接入电路,探究出可行的正确接法,填写好下表:接法调节滑片时灯泡的亮度是否改变电路中的电M接 C,N接 DM接 C,N接AM接 C,N接 BM接 A,N接 CM接 A,N接 DM接 A,N接 B(2)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a.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的接入电路。b.滑动变阻器两个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定值电阻。C.滑动变阻器两个_ _ _ _ _ _ _ _ _ _ _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儿乎为零,相当于一根导线。d.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导学过程使用过程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e.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f.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Q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CD课堂练习 AM*忠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M、N是两个接线柱,|-?准备连接滑动变阻器,1(1)当A接M,D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 甲;流表示数将 o n(2)当A接 牝C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o(3)当A接M,B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o(4)当B接M,D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o2.将图6-4 5所示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要求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线柱应是()(A)A 和 D (D)B 和 C(C)B 和 D (D)C 和 D3、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6-2 4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4.如图所示,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导学过程使用过程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甲和乙课后练习5、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么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6、如右上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并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灯变亮,应该接哪二 个接线柱o7.由于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够大,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使用,如图,如果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滑 片R、P z的 位 置 是()A.P l在最右端,P 2在最左端 B.P l在最左端,P 2在最右端C .P 1在 最 左 端,P z在 最 左端 D.P 1在最右端,P 2在最右端板书设计导学过程使用过程教学反思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导 学过 程使用过程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 时:1 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 、电 阻 一 定 时,成正比;2、电 压 定 时,成反比。课堂导学猜想与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跟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等因素有关。由于电流可能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故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探究一: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1、实验器材_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3、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4、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儿组电压值和电流值R =_Q电压U(V)电流I(A)导学过程5、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电阻的心-/关系图象6、分析数据和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探究二: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1 、实验中要改变的量_.要控制不变的量是 使用过程2、实验电路图3、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儿组电阻值和电流值U=V电阻A(Q)_电流/(A)4、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每个电阻的N T 关系图象5、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可表示为:课堂练习1.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0 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L OA,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 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A.2.OA B.0.2 5 A C.3.0 A D.0.5 0 A2、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星将实物连接成如图2 3甲所示。(1)请你指出图2 3甲中连接的错误之处:;_ _ O(2)请你将正确的电路图画在答题卡虚线框内-(3)电路连接正确后,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后,应调节_,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o(4)图2 3乙是实验中电流表的某次示数,则电流是 A o 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移动。导学过程使用过程甲 乙图23课后练习5 .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 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是0.6 A,如果使 该 导 体 两 端 的 电 压 再 增 加3 V,那 么 这 时 该 导 体 的 电 阻 将(填变大、不变、变小);通过它的电流是一_A o6 .甲、乙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4 Q和8Q,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1 2 V的电源两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与乙电阻的电流之比是;若将两电阻串联到同一电源上,则通过他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o7、在 探 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同学们进行了下 百 合 开 关 前,滑 动 变 阻 器 的 滑,P应处步产 小,?(2)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3)移动滑片P,读取了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导学过程使用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节欧姆定律导学过程使用过程目标知识点: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 时:1 课时导学过程课刖导学1、欧姆定律的内容:_2、公式:_课堂导学上一节课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把上一节课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