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浅析《诗经》中贵族妇女的生活.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 浅析诗经中贵族妇女的生活 姓 名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省级电大 河北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沧州电大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论文完成日期 二O一五年 十月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终稿(由学生填写):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时代实行的是贵族和平民双轨并行的婚制。民期以来,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所谓“圆珠圭璧”的民间婚恋诗,而对贵族阶层特别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关注不多。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贵族妇女入手,通过对文中贵族妇女形象进行分析,以追溯诗经时代贵妇的人生轨迹及其真实的社会地位,以及了解和认识当时的经济、伦理、政治、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诗经;贵妇;爱情;社会地位目录一、 诗经的发展历程 3二、诗经中贵族妇女的形象 3 (一)少女3 (二)新娘5 (三)妻子6 (四)母亲7三、诗经中的爱情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8(一)爱情可贵,信仰价高 8(二)不图暂时拥有,但愿天长地久 8四、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创作的艺术特点8五、参考文献9正文:浅析诗经中贵族妇女的生活一、诗经的发展历程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那些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重返时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二、诗经中贵族妇女的形象 (一)少女周代是一个礼制被极度规范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先人,无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整个的社会制度,都被纳入到了一个有着严密规范的礼仪系统之中。而周代对贵族女子的要求与期待甚多,她们从很小开始便要接受“四教”。礼记·昏义日:“占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他们对贵族妇女“德、言、容、功”四方面的要求与教育不仅仅是“先嫁三月”的事情,应该说是贯穿她们一生的。 “德”是一个比较泛泛的概念,但对于女子来说,无非是 “淑”、“温”、“惠”、“闲”之类的要求。关唯中令君子魂牵梦绕的情人“淑女”的形象,就是这种理想的德行的化身,她的“淑”,她的“幽闲贞静之德”无不体现着男性之于女性德行方而的期待。燕燕中卫君对妹妹的关好德行也人加褒扬:“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这里的“淑”、“惠”之类的形容词,显然是采用了一些因袭的社会标准,是对贵族女性的道德要求。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於人,是谓妇言。“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女子“四德”之一的“妇功”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关于“妇功”,班昭在女诫中解释说:“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因而古代的“妇功”主要以纺织为主。封建国家往往还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督促劳动妇女勤于“妇功”,如礼记·内则把“女子十年不出,姆教之婉娩听从,执麻 ,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供衣服”作为十岁以后女子必备的修身课业。未嫁的女子,在母家都要接受这方而的训练,彩紝一诗记叙的就是贵族少女的教成之祭,将嫁的少女、未来的贵妇,最后一次于母家温习平日所学的祭礼。此四者,女人之大节。 恩格斯说过“爱情就其本性来说是排他的”3。一般古代女子在15至19岁就会出嫁,例如“女子十有五耐紝”,3女子成年可以许嫁了。从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可以看出,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已经干预到民间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了。豳风 伐柯中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 南山中说:“娶妻如何,必告父母。”礼记·曲礼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包括:(1)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得到女方应允后派使者送上雁为礼物,向女家正式提出缔婚要求。(2)问名,男方使者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分嫡庶,并问女子名字、排行、出生年月,以用占卜。(3)纳吉,男方占卜,获吉兆后派人带着雁到女家报喜,行纳吉礼后,婚约正式确定,凶兆则无须纳吉。(4)纳征,亦称纳成,向女方送聘礼。(5)请期,男方占卜选好结婚吉日后,征求女方同意。(6)亲迎,到婚期,新郎乘黑漆车亲往女家迎娶。此中每个环节,诗经几乎都有所表现。比如邶风·匏有苦叶:“紝紝鸣雁,旭日始旦。”记叙的就是人手执嘎嘎鸣叫的人雁,清晨赶往女家进行纳采有情形。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体现了占卜和迎娶,“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则是“请期”。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回忆新婚的景况。这其中最重要的当是“亲迎”,经过这个环节,少女的身份就此改变为新娘。封建聘娶婚中的贵族少女是没有选择配偶的自由的,在家庭内部,她们的婚姻是受控于父母的。而对社会而言,其婚姻也另有要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4、“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5这些就概括了周代宗法制度下的婚姻的两个目的:一、所谓“附远厚别”以及“合二姓之好”的建立宗族的同盟的政治目的;二、“事宗庙、继后世”的蕃衍子孙、传宗接代的生育目的。因此,婚礼中盛装而出的新娘也绝不是主角。(二)新娘诗经中的新娘即为新婚女性形象或刚刚结婚不久的女子形象。在郑风女曰鸡鸣中,新娘满怀激情憧憬着婚后的幸福生活:“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愿望。诗经中有亲迎场面,新娘出场的诗篇很多,有周南·桃夭、卫风·硕人、人雅·韩奕和郑风·有女同车等等。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贵族婚礼的特点:1、排场大:一国嫁女,两国来媵要惊动三、四个国家,排场之人,可以想见。召南鹊巢写贵族女子的出嫁,场面同样盛大,“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子之于归,百辆御之。”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诗篇是卫风硕人,写婚嫁女子的显赫地位、豪盛装束、高傲气度、宏大场面及至女子本人的绝伦美丽。何彼禯矣是写周平王的孙女下嫁齐襄公儿子的诗,诗歌极写观者对嫁娶庆典隆重豪华、庄严肃穆的惊叹艳羡。2、新娘的身份极为重要。硕人在赞关庄姜时,自一先是写庄姜出身和族类的高贵:“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她的世系身价与卫侯“门当户对”; 还有庸阝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这是一首绝妙的新嫁娘赞美诗:她的发髻上配着六颗玉步摇的簪子,戴着象牙的发钗,衣服上装饰着美丽的山鸡图案,两耳垂着玉制的耳环,里面穿着细纱的礼服,外面罩着细麻的外套,她的额头圆润白晰,她的眉目漂亮清秀;韩奕云:“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也是想说明他们夫妇身世相当。在诸侯国之间刀光剑影的厮杀声中,这些贵族女子常常成了不可或缺的政治调节器。诗经时代贵族实行的聘娶婚是一种以媵嫁为特征的一夫多妻制婚姻,一国或一姓的女子出嫁,要有同姓的女子从嫁。这种媵嫁婚姻是为了“广继嗣,息嫉忌”,即增加生育子女的数量,减少家庭的纷争。并且,诸侯国之间也希望能够通过异姓联姻来结成政治上的联盟,利用血缘关系来调节政治关系。在诗经的描写贵族新娘婚礼的诗里,我们并没有看到新娘个人情感的些许流露的,有的只是这些超乎新娘个人主观情感之外的客观描述。在结婚这样一个对任何人都至为神圣重人的时刻,这些新娘个人的喜怒哀乐是被漠视甚至忽略的。这些说明,她们此时不是作为有情感的人,而是作为物存在的。无论是出嫁的还是陪嫁的女子,她们最本质的特征:宗族间利益交换的“信物”。 婚姻既如此地关系到“二姓”(两宗族)而非“二性”之间的利益,那么可想新娘的意愿、好恶等情感被漠视了。新台中的齐姜,本来嫁的是卫宣公的儿子伋,却半路被癫蛤蟆一样的公公强占,齐姜贵为齐国的公主,如此地被强迫,而她的母国齐国并没有为此而责备卫国,似乎很难理解,其实不然,齐国嫁女或者说是送“信物”给的是卫国,并非给太子伋,只要两国结成了联盟关系就可以了,至于齐姜所嫁何人于齐国并不重要,所以齐国置之不理。齐姜对这样的突发的变故,也无任何反抗的余地,因为在宗法社会中,个人的情感必须服从宗族的利益,“信物”对自己的婚姻是没有自主权的。 (三)妻子 如果说婚礼上新娘多少可以成为形式上的主角的话,一旦婚礼的帷幕拉下,这些女子就要完全融入夫家的家庭生活,与娘家的距离也渐渐疏远。仪礼·丧服:“女子在家为父服斩衰三年,适人者则降为期。”出嫁前后,社会在礼仪上对妇女与娘家关系的亲疏有了截然不同的规定,这是对妇女出嫁后,从属于夫家的认定。自虎通有“妇人外成以适人家,则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而且,根据周代礼法,诸侯女子远嫁后,归宁还要受到很多限制:“诸侯人尊重,既嫁,非有人故不得返”。6并且是“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人夫宁于兄弟”。7自虎通又有“周世女子嫁人后,即居斯,非归宁或有人事不得远行,否则纵与夫俱亦为世讥”。给女子归宁加以种种限制的日的,一方而是为了防比这些女子有境外之志,另一方而也是为了保证本世系血脉的纯正,发生像文姜在嫁鲁后,借“归宁”之名,返齐私通哥哥齐襄公的所谓“中妨”的丑闻,其实质仍然是对女性的一种奴役。 贵族女子被迫远嫁,而归宁又受到许多限制,这样,她们在为人妻后最早面临的,就是强烈的思乡之痛。左传·隐公元年记载这样一件事:莒子取(娶)于向,向姜不安而归。夏,首人入向,以姜氏还。”向姜因为对自己的婚姻感不满,“不安而归”,可是莒国人为了追回她,不惜兴师动众,兵临城下,直至对方交出向姜才罢休。女子违礼回娘家,竟然引起一场战争。“归宁”此时也不再是个人行为,而事关国家利益,贵妇行动之不自由,由此可见一斑。 对贵族家庭内部妻子的职责,社会也有明确的分工。理想的贵妇应该是“内助的角色”,是管理家庭的贤明的辅佐者,如正宫闱,成内治,共承祭祀,以奉宗庙等。小雅·斯干中说女子应该是“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礼记·祭统日:“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礼记·内则又有“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对男女职责的明确分工;孟子之母亦有言日:“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有闺门之修,而无境外之志”。7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只负责管理家庭内部事物,没有超越这些职限的自由。周南中的葛覃,召南中的采繁和小雅·楚茨等诗中的贵妇正是这种理想的化身。 采蘩是一幅“亲蚕于公宫”的贵妇们的劳作图,她们为制作祭服而忙碌奔波着。可以怀疑贵妇们劳作的经常性与实用性,但不可以怀疑周代社会对贵族女子确实有诸如此类的要求与规定,以及她们劳动的实际性。因为劳动的意义并不在生产本身,而在于让妇女明自自己的位置和职责所在,这种劳动是少量的、次要的,对女性职责的强调才是最重要的,日的是把女性的精力、时间、思想限制在琐碎、细小、次要的劳作中,而防止她们有“境外之志”。“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大雅·瞻禯) 相反,对偶有涉足政治的贵妇来说,不管她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她们的举动和政事、国运联系在一起,就是对男人权利的侵犯,所以,男权社会都要给予愤恨的低毁,称她们为“哲妇”:“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妇有民舌,维厉之阶。”(大雅·瞻禯)谩骂褒姒为“袅鸱,对其固宠“蛊惑王心于内,以为之主”的地位深恶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妇女地位十分低下。 (四)母亲 周代宗法制度下,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周代是一个典型的以男性血统为正宗的封建宗法制社会,男系种族的保存和蕃衍在当时的社会被认为是第一要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贵族家庭女性的生育义务便被强调到极限。诗经中有多首反映了周人希望子孙众多,家族繁荣昌盛的诗,周南·蠢斯:“宜尔子孙,振振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宜尔子孙,蛰蛰兮”,朱熹解释:“振振,盛貌”、“绳绳,不绝貌、“蛰蛰,亦多意”7(诗集传卷一)。周南·麟之趾中亦有“振振公姓,“振振公族”之语。唐风·椒聊开篇:“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意在祈望女人像花椒一样多产善育,“硕人无朋 ,硕大且笃”的生命力旺盛的女子才是理想的婚姻对象8,朱熹释 “椒聊且,远条且”为“叹其枝远而实益藩也”。9即使是国母之范,周文王的妻子太姒,她的最人功劳,也在于她能“嗣徽音,则百斯男”(人雅·思齐)。而从周南·苤苢等篇,我们也可窥见当时女子对求子、求多子的迫切心情,人量的弃妇诗更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因为无子而被弃的鲜活事例,当然也有贵妇恃子而骄、借子固宠的个案,这些说明,女性只有成为母亲,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她的地位才能得到起码的保障。 诗经中还有另一类母亲形象,那就是先妣简狄、姜嫄,周室三母周姜、太任、太姒,她们在商、周民族中极具特殊地位,简狄吞燕卵生契,姜如履帝迹生后稷,繁衍出商、周两人民族;周姜为古公亶父之妻,生太伯、王季;太任为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太姒则为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都是周民族中极具有开创之功的人物,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因为生育的功绩也被载于史册。诗经中有五首诗记载了她们的生育之功:人雅中的人明、思齐、生民、商颂·玄鸟。虽然这四位女性在商、周历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是她们被记忆、被崇拜,也只是因为她们是英雄的母亲,确切的说,人们崇拜的不是她们本身,而是她们奇异的生殖能力。因此,诗歌对她们的歌颂无不在生育完成之后便嘎然而止。这些母亲们被歌颂、被崇拜,只是因为她们在家族延续的河流中生育了后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诗经时代已经是男权一统天下的社会,即使是贵妇在社会层而也基本处于无权的地位:婚前她们没有自由选择丈夫的权利,她们的婚姻不能与家族、国家利益相抵触;婚后更处于被支配地位,只有管理家庭的职责,奉献劳动的义务,没有财产占有权,甚至连回家探视父母的权利都被剥夺,她们还被当作生育的工具,完全处于“物”的地位。 三、诗经中的爱情对现代女性的启示诗经婚恋诗中周代女性的爱情观分为了五大类,即大胆地追求爱情;热烈地渴求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勇敢地捍卫爱情;理智地对待爱情。诗经中婚恋诗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不免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所以,在现今日趋庸常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颗纯真的诗心事非常有必要的。诗经中周代女子的爱情观给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爱情可贵,信仰价高 爱情这个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叩开了许多青年男女的心扉,谱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为世人所传颂。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爱情的渴望和对崇高、圣洁爱情的追求。诗经婚恋诗中的爱情观就透漏出一种更为耀眼的光芒,启示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人生中,要认清自己的方向,追随自身的心声,把握住人生最美好的感情,同时也要做好人生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二)不图暂时拥有,但愿天长地久正确的恋爱观要求人们在处理恋爱问题时,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对方、对社会负责,把爱情和责任、义务联系起来,真正作到爱情与道德的统一。作为大学生,要用正确的恋爱观对待爱情生活,遵守恋爱的道德。 四、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创作的艺术特点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和认识。他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伟大现实主义传统,这样平实的诉说给读者更增添一份感动。并且特点鲜明的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当然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明白如话,有很多诗篇即使今天读起来也毫不费力。如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来文学创作。参考文献:1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MI.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8页3礼记内则.4礼记·昏义.5礼记·郊特牲.6公羊传庄公一十七年.7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0.8张吕.从诗经中的两性审关看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益阳师专学报,1995, (2 )9朱熹.诗集传MI.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0.学生(签名):张艳 2015年 10月15 日指导教师评语初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名):2015年 10 月 20 日答辩记录答辩主持人答辩(评审)小组成员秘 书答辩(评审)日期答辩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情况12345678答辩评审小组评语答辩主持人(签名): 2015年 11 月 日答辩(评审)成绩答辩主持人(签名): 2015年 11月 日电大分校初审意见分校专业负责人(签名): 2015年 11 月 日省级电大复审意见省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2015年 11 月 日中央电大审核意见中央电大负责人(签名): 2015年 11 月 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