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英华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英华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3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 分,共 3 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3 分)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隔墙有耳、掩耳盗铃、低声细语、悦耳动听、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B.C.D.2.(3 分)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37 与 39 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 和 39 B.37 和 38.5 C.37 和 37 D.38.5和 39 3.(3 分)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一一光的折射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直线传播D.光透过树叶间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一一光的反射4.(3 分)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下列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B.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C.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D.冬天,美 丽“雾淞”,凝华吸热5.(3 分)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块铝熔化成液体后,质量变小了B.同一铁块,做成铁锤质量大,做成铁管质量小C.一块铜在地球上的质量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D.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6.(3 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7.(3 分)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空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A 处形成一个光斑。在向池中注水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光斑会()C.在原地不动 D.先向左移再向右移8.(3 分)如图甲所示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15min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9.(3 分)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 别 是()A.风和水 B.山和船 C.船和地面 D.风和地面10.(3 分)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 的 是()测量时,一定要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测量技术现在己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A.B.C.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9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 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 分)(多选)11.(3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5cm处时,则()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多选)12.(3 分)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0 5 10 15 20 t/sA.在 0 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 10s 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多选)13.(3 分)如图所示的是A、B 两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P A、P B 和水的密度p水之间的关系是()C.p B P AD.p B u 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主要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故 A C正确,BD错误。故选:A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多选)12.(3 分)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 0 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 10s 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 0 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分析】(1)在 s-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 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3)在 s-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0 10s内的速度和0 15s内的速度相同,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再判断。【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 单 v 乙,故 A 正确;B、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 0 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 是 100m,故 B 正确;C、由图象可知,乙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所以v乙 也 皿=10m/s,故D错10s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多选)13.(3分)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PA、PB和水的密度p水之间的关系是()A.PBP 水 B.PBP 水 c.PBPA D.pBp*PB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简单计算,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第 II卷(非选择题共61分)三、填 空 题(共 6 小题,每小题4 分,满分24分)14.(4分)如图所示,图甲木块的长度为 2.9 0 c m,图乙温度计的读数为 2 C。C100甲 乙【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其次要注意液柱是在零摄氏度以上还是以下的读数。【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 cm 又分为1 0 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 m m;起始端从 0.0 0 cm 开始,右端所处位置刻度尺示数是2.9 0 cm,则物体的长度是2.9 0 cm;(2)图所示的温度计的液柱是在零刻度线上方,分度值为1C,因此图2中的温度值为2 故答案为:2.9 0;2。【点评】刻度尺、温度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特别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它测量仪器不需要估读,只要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1 5.(4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两种介质的界面是 M M (选 项“MM”或 N N ),光的折射角度是4 0 。【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分析判断。【解答】解:如图所示,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 N 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 M 为界面,B 0 为入射光线,0 A 为反射光线,0 C 为折射光线,则/B O N 为入射角,NN 0 C 为折射角,Z N(OC=90-50=40,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 M M 的右边是玻璃。故答案为:MM;40。【点评】此题通过光路图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理解,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从而确定反射面和法线。16.(4 分)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选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城市的某些街道上有“禁止鸣笛”的指示牌,这是为了在 声源处(选 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声源处。【点评】知道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并能利用其解释实际问题。17.(4 分)图 1 中,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属于光的 色 散 现 象:图 2 中,按下电视遥控器不同的键,可以发出不同的 红外线(选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图I图2【分析】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的应用有一:遥控器、夜视仪、额温枪、红外线生命探测仪、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加热食品、做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解答】解: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电视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脉冲。故答案为:色散;红外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和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 8.(4分)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地上亮处是 地 面(“积水”或“路面”),这是因为此处发生 漫 反 射(“镜面”或“漫【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3)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解答】解:背着月光走时,月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月光经反射后向前,几乎没有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粗糙不平,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此时看到的地面较亮。故答案为:地面;漫。【点评】这是一道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除了有清晰的物理知识外,还应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日常的活动中注意观察是学好物理这门课的关键。1 9.(4分)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 6:1 5 ;如果将甲物体切去工,将乙物体切去旦,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5 4比是 2:3 。【分析】(1)知道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质量之比;(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p=g,且 p甲:p乙=2:3,V甲:V乙=8:5,二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甲 P甲V甲 P甲甲=2 x W=J6m乙P乙V乙P乙V乙3 5 1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将甲物体切去工,将 乙 物 体 切 去 则 剩 下 的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仍为2:3。5 4故答案为:1 6:1 5;2:3。【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特性,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四.综 合 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2 0.(5 分)如图为某科技公司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驾驶汽车。该人工智能驾驶汽车为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的汽车。该人工智能汽车从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某大厦附近出发,沿着平直的公路以3 6k m/h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l O m i n 后到达目的地;人工智能汽车在目的地停车3 0 m i n 后,接着又在2 0 m i n 内行驶了 2 4 k m。求:(1)该人工智能汽车前l O m i n 行驶的路程;(2)该人工智能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1)由$=,得出行驶的路程;(2)先计算人工智能汽车全程的路程和全程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得出人工智能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人工智能汽车前l O m i n 的速度vi=3 6k m/h,行驶的路程si =vi ti =3 6k m/hX 1 0 义 l _ h=6k m;60(2)人工智能汽车全程的路程s=6k m+2 4 k m=3 0 k m,全程所用的时间 t =1 0 m i n+3 0 m i n+2 0 m i n=60 m i n =l h,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人工智能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平 均=二 用 蛔=3 0 k m/h。t lh答:(1)该人工智能汽车前l O m i n行驶的路程为6k m;(2)该人工智能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 0 k m/h。【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2 1.(6分)某小组用图甲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 自 下 而 上(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4)图丙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水 沸 腾 前(选 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温度/%j .-0 2 4 6 8 10 12 时间/min乙丙【分析】(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被测物质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组装仪器需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根据数据描点连线即可;(3)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和条件进行分析:特点:吸热温度不变;条件: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执.(4)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大。【解答】解:(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需要点燃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被测物质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组装仪器需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所有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r(3)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吸热;(4)水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下面气泡大,在上升过程中,周围水温度低,使气泡中的气体液化而气泡减小,即沸腾前气泡下大上小,故丙图是沸腾前的情形。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如上图;(3)不变;吸热;(4)沸腾前。【点评】本题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考查器材选择、实验现象等知识,常见题目。2 2.(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 板 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1)实验时,把纸板E 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 O,入射角大小是 40度:(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D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 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不能(选 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 一 平 面(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内;(4)若让另一束光沿B 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 路 是 可 逆 的。【分析】(1)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要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则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应与平面镜垂直,据此分析;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入射角),光路可逆;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0的法线是O N;纸 板E 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9 0 -5 0 =4 0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D正确;(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后折转,纸 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让一束光沿B 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 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4 0;(2)D:(3)不能;同一平面;(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 3.(8分)小 明 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A点由静止下滑,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丫=旦。t【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秒 表、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数据】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记录到表格中,由图可知,小车在A B 段通过的路程为 40.0 cm:计算可得,A B 段的平均速度 0.133 m/s:B C 段运动的时间为_ 2s,BC平均速度为 0.20 m/s.物理量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v/(m*s 1)AC段0.850.16AB段3BC段0.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 变速(选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减 小(选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t【实验器材】测量路程的工具为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工具为停表;【实验数据】根据图象读出AB段、BC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可计算ABt段、BC段的平均速度;【实验分析】(1)比较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判断小车全程的运动状态;(2)斜面的坡度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就会更慢,便于测量时间。【解答】解:【实验原理】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本实验的原理为v=旦;t【实验器材】此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根据丫=且可知,需要测量小车运动t的路程和时间,故所使用的器材还应有刻度尺和秒表;【实验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运动距离:SAB 80.0cm 40.0cm=40.0cm,tAB=10:35:03-10:35:00=3s,SBC=40.0cm,tBC=10:35:05-10:35:03=2s,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AB=也 M刈 B qQ Q Jcm/snO.lB Sm/s;为 3sBC 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VBC=4 0cm=2()cm/s=0.20m/s;tpc 2s【实验分析】(1)根据数据,VABVVBC,即小车的在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2)斜面的坡度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就会更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因此,需要减小斜面的坡度。故答案为:【实验原理】v=旦;【实验器材】秒表;【实验数据】40.0;0.133:2;0.20;t【实验分析】(1)变速;(2)减小。【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知道实验原理并且熟悉实验中器材的组装和使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24.(8 分)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一桶色拉油是地沟油,小丽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O.91Xl()3kg/m3 0.93Xl()3kg/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0.94X kg/n?0.95X kg/n?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三三三E-三三三三一三三三一三=三h三J 丁c(1)小丽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标尺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祛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所用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56g;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50 cm3;(2)小丽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为 0.92 g/cn?,由此,小丽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 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3)分析小丽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偏大(选 填“偏大”或“偏小小丽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想到的实验方案是: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i;B.如图丁 B 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2;C.如图丁 C 所示,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色拉油体积V;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质量m3;以上操作中有一项是多余的,该操作是 A(只写序号);则色拉油的密度表达式p=_ml-m2 _ (用己测物理量表示)。【分析】(1)天平的使用规则: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平:调节托盘天平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其中,读取游码所对数值时,应以左侧刻度为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对液面是凹形的,应以最凹处为准;(2)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并判断是否合格;(3)因烧杯壁上沾上油后测得的体积偏小,使得密度偏大。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等于色拉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减去剩余色拉油和烧杯的质量,所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没有必要的;利用:p=g 可以得到色拉油的密度。【解答】解:(1)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台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C、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0g+5g+lg=56g,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为V=50mL=50cm3;(2)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m=56g-10g=46g。该色拉油的密度:p=-=_ 4蜡一=0.92g/cn?;V 50cm3因为0.92g/cn?在 0.91 0.93g/cm3之间,故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3)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时,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油,导致测得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油的密度偏大。实验中用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 i 减去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m 2,得到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所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即 A多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m m i -m 2,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是V,色拉汕的密度:p=av v故答案为:(1)A、右;C、5 6;D、5 0;(2)0.9 2;合格;(3)偏大;A;巴 XV【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的原理,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还考查了误差分析,是一道综合题。2 5.(5 分)一铁球的质量为2 3 7 g,体积为5 0 c m 3,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2 5 3 g。求空心部分的体积;求液体的密度。(g 取 1 0 N/k g,p =7.9 X 1 03k g/tn3)【分析】知道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根据V=里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铁球的体积P减去铁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球的总质量减去铁球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p=如求出液体的密度。V【解答】解:p 铁=7.9 X I()3 k g/m 3=7.9 g/c m 3,由 p=,知铁球中铁的体积:V 铁=S i=20-=3 0 c m3,P 铁 7.9 g/c m3空心部分的体积:V 空=丫-V g;=5 0 c m3-3 0 c m3=2 0 c m3;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m j(?=m ,e-m=2 5 3 g -2 3 7 g=1 6 g,液体的体积:V ;s=V 2 0 c m3,液体的密度:p s=-=16g=0.8 g/c m 3=0.8 X 1 03k g/m31,V 液 2 0 c m3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2 0 c m 3;液体的密度为0.8 X 1 03k g/m3【点评】本题考查了空心体积的计算和液体密度的计算,要注意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