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ppt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 第四节 古典模型 第五节 凯恩斯模型 第六节 常规模型 第七节 对现实的分析主要问题 1.为什么学习as-ad 模型?2.为什么ad 曲线向下倾斜?3.as 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凯恩斯如何解释刚性的存在及其影响?为什么学习AS-AD 模型?IS-LM 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要素市场均衡影响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本章要要考虑要素市场均衡对宏观经济均衡影响。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二、价格水平与总需求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AD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在四部门条件下,通常有 AD=AE=C+I+G+(X-M)AD函数被定义为: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即Y=Y(P)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出。KY/V=M/P,所以随着价格的提高需求递减。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AE的关系 P 利率 投资 AE(凯恩斯利率效应)P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AE(庇古的财富效应)P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昂贵,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NX AE(蒙德尔弗莱明汇率效应)P人们进入更高税率货币收入 AE 上述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AE2ADP1P2Y1Y2E2PYYAEAE1E1Ad 曲线推导 m=ky-hr=M/P,当Ms不变,价格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左移。在价格上涨时,企业投资中所有的投入和产出的价格同比例上涨,不改变实际利率与投资预期利润率之间的关系,IS曲线位置不变。均衡的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就得到总需求曲线。从is-lm 模型推导LM2ADP1P2E2Y1Y2rISLM1YPYE1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Y/G=;=/(1+k b/h);Y/(M/P)=b/h=由此推论Y=+M/P。总需求移动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与总需求rISLM1YPYE1Y1IS1ADAD1P1Y2货币政策与总需求rISLM1YPYE1P1Y1Y2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宏观生产函数 二、劳动力市场 三、as 曲线的移动AS曲线 AS定义 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AS函数Y=Y(P)表示总产出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AS曲线是根据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一、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劳动N与资本K)的投入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 Y=f(N,K),其中N就业量,K总资本存量 生产函数也有长短期之分二、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需求与W/P 负相关,与技术进步正相关。短期来看,劳动力需求决定于通胀率和实际工资率。W/PN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函数W货币工资率(名义工资率)P价格水平W/P实际工资率劳动力市场均衡时要求W/P=MPL(N)劳动力供给N1N2劳动力市场均衡 均衡就业量N0NSND均衡工资率三、as 曲线1.AS曲线是一条描述总供给达到宏观均衡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2.简化Y=f(N),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W/P,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负相关。3.实际工资影响就业水平,实际工资越低就业水平越高,从而总供给越大。从而总供给和通胀水平正相关。这就是总供给曲线。4.如果价格水平不变,由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以看作是AS曲线在坐标内的水平移动。AS曲线水平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源状况的改变。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不同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是指技术水平、人口等的变动。就短期而言,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主要是指劳动力市场调整和价格水平调整是否充分实现为标准。短期 MPL劳动的边际效率即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所以,短期生产函数为左图所示-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中,国民产出主要由就业人数决定。我们主要研究短期情况。NY0NY短期和长期均衡 在短期当物价上升名义货币工资上升或不变时工人会认为实际工资上升或不变就业增加或至少不变产出增加或至少不变这种被称为“货币幻觉”。在长期名义工资会对劳动供求关系作出应有的调整,工人们会消除“货币幻觉”,劳动供给可被假定为实际工资的函数。失业率处于自然率水平。长期内技术水平可以提高。人口增长会带来充分就业劳动量的变化 资本也会变化。长期宏观经济处于自然率水平,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为各期资本量,Y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长期宏观生产函数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一、古典总供给曲线 二、原因及政策含义一、古典总供给曲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供给线是由自然失业率决定的自然率产出,不受货币幻觉影响。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量Y*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实际工资立即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变化。二、原因及政策含义 古典学派假设市场可以灵活调节,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出清的;不存在失业,因而产出一直等于自然率决定的产出水平;古典学派主要研究长期,长期中价格和工资具有充分的时间调整,因此始终位于出清市场需要的水平。古典as 曲线意味着总需求扩展的政策只会造成通胀,不能促进生产扩展。SAYs LAW(萨伊定律)总需求由总供给水平决定,即生产多少就创造多少需求,是供给决定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二、原因及政策含义 松财政或松货币AD右移至AD AS不变 P1P2,Y=Y*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产出。P2ASPY*YP1ADAD第五节 凯恩斯模型 一、凯恩斯均衡分析 二、理论含义 三、刚性假设的解释一、凯恩斯均衡分析 松财政 AD右移AD P,Y 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在价格水平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增长。ADP1Y1ADY2P2S A S1S A S2二、主要理论 Keynes主义者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刚性,AS曲线呈平缓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甚至时水平线)国民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AS曲线右移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而国民收入增加很明显三、刚性假设的解释 刚性(粘性)即劳动工资并不会随劳动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动,原因:“货币幻觉”工资受劳动合同关系约束;如果整个社会所有企业合同期限不一,则整个社会工资只有缓慢变化。即使就业水平、产出水平变动较大时,工资也只能缓慢变化。因此AS是较平坦的甚至完全平坦。“菜单成本”理论 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即使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需求方有利,企业主也不会解雇熟练工人而用低成本且不熟练的工人。第六节 常规AS 模型 线性as 非线性理论含义 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在短期是粘性的,长期可调;粘性使得短期中产出对价格做出反应;但是产出增加过程中价格增加带来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少;第七节 对现实的解释 一、对萧条的解释 二、对通胀的解释 三、对滞涨的解释 四、移动总需求与总供给一、为什么萧条?ASYPAD1AD2AD3P1P2P3Y1Y2Y3O二、为什么通胀?ASYPAD1AD2AD3Y1Y2P1P2P3O三、滞胀解释AS1YPAS2ADP1P2Y1Y2四、总需求管理 E1:Y1Y*说明实际经济处于过渡繁荣紧缩性政策AD左移P1SASPYLASADY*Y1E1ADE2Y2P2高涨萧条As-ad 总结概要与思考题 总需求向下倾斜 总供给的理论来源 供求分析 导致总供给和总需求移动的因素由哪些?它们会如何影响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