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pdf
-
资源ID:93095020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5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pdf
高考 地理 历史 第 5 讲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b(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 c(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c(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b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2)速度:平均角速度约 1/日。(3)周期:1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1)轨道:近似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1 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2)黄赤交角:约 23.5。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 地理 历史(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1假设目前的黄赤交角变为 30,则下列地区的范围缩小的是()A热带 B南寒带 C温带 D北寒带 解析:选 C。黄赤交角变为 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 30,极圈的度数为 60,所以温带范围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大。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 23 题。2图中字母 c 所代表的节气是()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3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位于 a 到 b 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位于 b 到 c 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位于 c 到 d 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位于 d 到 a 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2.D 3.D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区 春分、秋分 赤道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2)空间分布规律: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季节变化(北半球):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就大;直射点向该地移近,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A 地)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位于南回归线及其以南(B 地)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半球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赤道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日、秋分日)、两次最小值(夏至日、冬至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除赤道地区外):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 12 月 22 日前后)。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1)极点地区: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非极点地区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不同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1)赤道地区:23.5。(2)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 23.5 和 47 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5。(3)南北半球温带地区:47。(4)南北半球寒带地区:介于 23.5 和 47 之间,也就是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 12 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中各点旗杆杆影长度(实线)及杆影所在方向(图中日期是 6月 22 日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4)计算楼间距。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h cotH。(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 h90。(如图)(2020 年 1 月浙江选考)月球与八大行星一样作自西向东公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观测到月球、地内行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且前者比后者经过日面的时间短。下图为甲地观测到的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 12 题。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1若 h 为 11,则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A18 B23.5 C29 D34.5 2若观测者在甲地某日先后观测到月球、水星经过太阳表面的天象,则第二天正午三大天体在星空中的位置可能是()答案:1.C 2.D 3(2017 年 11 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 1 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材料二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 3 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 12 时 16 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根据图示用实线绘出观测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答案:如图。西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上昼夜始终等长(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随纬度增大而增大)。(2)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离二分日越近变化幅度越小)。(3)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计算抓“特点”(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 N 的昼长等于 40 S 的夜长。4日出、日落时刻及日出、日落的方位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比较说明如下: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日出 时刻(地方时)6 时 早于 6 时夏至日最早 6 时 晚于 6 时 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地方时)18 时 晚于 18 时 夏至日最晚 18 时 早于 18 时 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并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3)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4)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下图是位于 30 N 附近的 N 城全年中 Z 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 X 小时,夜长为 Y 小时,XYZ)。读图回答 12 题。1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A B C D 2至期间,南昌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解析:第 1 题,由材料可知,Z 值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Z值为 0。读图可知,日期 Z 值为 0,故 B 项正确。第 2 题,至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答案:1.B 2.A 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结果(低纬度不明显)。夏季一年内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2)五带分布 1四季更替和五带的成因 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 3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 项目 含义 时段 天 春 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 立春立夏 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文 四 季 夏 昼长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立夏立秋 秋 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 立秋立冬 冬 昼长较短,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立冬立春 气 候 四 季 春 气温温和 35 月 夏 气温最高的三个月 68 月 秋 气温温和 911 月 冬 气温最低的三个月 12 月次年 2 月 (2020 衢州模拟)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解析:第 1 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 项正确。第 2 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极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故 A 项正确;中纬度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故 B 项正确;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故 C 项错误;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1.D 2.C 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2020 杭州重点中学考试)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2 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解析:第 1 题,地球的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其规律是日地距离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反之就越慢。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丁和甲之间,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故此时的公转速度最快,用时最少。第 2 题,图中地球所在的位置是在近日点之后即 1 月初之后,结合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规律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但正在向北移动,选项 C 正确。答案:1.D 2.C 北京时间 2018 年 9 月 20 日 12:40 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环线上(如图),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据此完成 34 题。3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A甲路段 B乙路段 C丙路段 D丁路段 4该城市可能是()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A西安 B北京 C哈尔滨 D乌鲁木齐 解析:第 3 题,北京时间 2018 年 9 月 20 日 12:40 左右,太阳位于南方(正南或偏南),如果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甲路段和丁路段,那么太阳光不可能从正前方射进车内,A、D 错;在丙路段行驶,阳光不能从左侧射进车内,C 错;在乙路段时,轿车先向西行驶,然后向南行驶,所以阳光先从左侧射进车内,后从前方射进车内,B 正确。第 4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乙路段,阳光从正前方照射进车内,则图示时刻为当地地方时 12 时左右,北京时间为 12:40 左右,所以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 40 分钟,即当地经度为 110 E 左右,应为西安。答案:3.B 4.A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一城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读下图,回答 56 题。5根据提供的信息可断定,该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的日期应在()Aa 日 Bb 日 Cc 日 Dd 日 6受天气原因影响路灯关闭较晚的一天是()Aa 日 Bb 日 Cc 日 Dd 日 解析:第 5 题,根据提供的信息可断定,该城市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的日期应在 d 日,照明时间超过 12 小时。其他日期没有超过 12 小时,耗电量较少。第 6 题,根据照明时间可以判断二分二至日。根据图示照明时间,照明时间最长的 d 是冬至日,最短的 b 是夏至日,a、c 分别是春分日、秋分日。a、c 两个日期的照明时间应相同,图中 a 的照明时间较长,可能受天气原因影响,路灯关闭较晚。答案:5.D 6.A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布图(图甲),回答 78 题。7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8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A表示大雪 B表示立春 C表示秋分 D表示芒种 解析:第 7 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 8 题,依题意,图中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为冬至后、为春分后、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为夏至后、为秋分后、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表示芒种合适。答案:7.C 8.D 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如右图,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标有刻度,主要用来测量日影长度。据图文资料,回答 12 题。1图中房屋的朝向是()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东朝西 2古人利用圭表可比较准确测量的是()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A一个太阳日的时间 B一个恒星日的时间 C一个恒星年的时间 D一个回归年的时间 解析:第 1 题,圭表主要测量的是正午日影,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圭表朝南,可知图中房屋坐北朝南,A 正确。第 2 题,古人利用圭表测量正午日影,连续两次测得表影长最小值时间间隔大致为一个回归年,D 正确。答案:1.A 2.D 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 35 题。3图中 C 点的昼长为()A24 小时 B12 小时 C20 小时 D10 小时 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5图中 C 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A4 小时 B10 小时 C20 小时 D24 小时 解析:第 3 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C 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 51,昼夜之和是 24 小时,所以其昼长为 20 小时。第 4 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5 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 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答案:3.C 4.B 5.C 某地(105 E)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 68 题。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6该地位于()A赤道附近 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北半球中低纬度 7该同学在 a 至 b 时段观测与记录持续了()A4 个多月 B10 个多月 C8 个多月 D6 个多月 8观测时段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又增大 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至日该地日出较早,昼长较长,位于北半球。第 7题,根据赤道上一年中昼长变化幅度为 0,而北极圈上一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 24 小时,则中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长变化幅度约为 12 小时,从 a 到夏至日时间段内,该地昼长变化幅度约为 3 小时,时间大约为 3 个月,从夏至日到 b 时间段内,该地昼长变化幅度约为 4 小时,时间大约为 4 个月,因此最接近的是 6 个多月。第 8 题,该段时间为夏至日前后,其中夏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之后再减小。答案:6.D 7.D 8.B(2020 宁波检测)家住上海(约 31 N)的李女士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日照时间极短,达不到满窗。她就此向法院起诉,法院依据地方法规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 1 小时”的有关条款,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910 题。9 题干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 1 小时”的标准,你认为应为()A春分 B夏至 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C秋分 D冬至 10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的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A冬季北京比上海白昼短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量小 D北京比上海阴雨天气多 解析:第 9 题,31 N 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应以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为标准。第 10 题,北京、上海均在北回归线以北,楼高相同时,因北京的纬度高于上海,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上海,故北京的楼间距应宽于上海。答案:9.D 10.B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虚线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读图,完成 1112 题。1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北纬 45 附近 B北纬 20 附近 C南纬 45 附近 D南纬 20 附近 1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河流右岸 B河流自东向西流 C遮蔽区最大在 1 月 D遮蔽区最大在 7 月 解析:第 11 题,虚线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 45 附近,C 对。第 12 题,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甲为河流左岸,A 错。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 对。遮蔽区最大在 6 月,C、D 错。答案:11.C 12.B 13读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博茨瓦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假设太阳直射点匀速移动,哈博罗内(2445S,2555E)比丙地(1813S,2525E)昼长较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间分别约为多少天,并说明理由。解析:该题要将昼长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得非常清晰,而且要结合其时间变化规律,难度较大。答案:哈博罗内比丙地昼长较长的时间大约有 180 天。理由: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半年内,哈博罗内纬度较高,昼长较长,大约持续半年。哈博罗内比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时间大约为15天。理由: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129S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太阳直射点位于 2129S2326S期间,哈博罗内比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此段时间大约有 15 天。14(2020 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联考)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南极圈内出现_。(2)此时太阳直射在_上,此后开始向_移动。(3)A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B 点昼长是_小时,_时日落。(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5)此时(双选)()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 23.5 的夹角 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高考 地理 历史 答案:(1)冬至 极昼(2)23.5 S(南回归线)北(3)66.5 8 16(4)小 昼夜等长(5)BD 15下图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当地(17 N)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判断该日地的正午日影朝向。指出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比较该日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解析:当地(17 N)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位于地的北方,故该日地的正午日影朝向南方。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因此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地昼长长于地,故地日落时的地方时数值大于地。答案:南方。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地大。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日周期恒星年日时分秒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轨道近似圆的椭圆数据关系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考地理历史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的交角变化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同时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