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06 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抢先一步】2023年上海十六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docx
-
资源ID:93115781
资源大小:51.8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汇编06 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抢先一步】2023年上海十六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docx
汇编06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卷00: 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真题卷卷01: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卷02: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卷03: 2023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卷04: 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卷05: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卷06: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卷07: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卷08: 2023年上 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卷09: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卷10: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卷11: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卷12: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卷13: 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卷14: 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卷15: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卷16: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卷00: 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真题卷【注】不息斋:胡宏朋友毛以谟的斋房名,斋名为衡麓先生(胡寅,胡宏兄)所提。日月至焉而已:意指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或做到。19.对第一段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 (2分)A. “惟义之奥”:“惟”表示唯一,确定此斋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深奥意义。B. “请先生辞而达之”:“而”意为“并且”,是希望胡宏能用文辞表达清楚宅名的奥义。 *C.“以比盘盂几杖之铭戒”:“以"表示欲把“不息之义”比作刻在盘盂几杖的铭戒。D. “庶几可以朝夕从事庶几”有希望的语气,表明毛以谟践行斋名奥义的决心。 20 .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3分)21 .以下例子不能体现第段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o (3分)A.醉翁亭记中流露出欧阳修对名利的释怀,他寄意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B.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抒怀,感悟到物与我皆无尽,当随遇而安乐享风月。C.祝福中鲁迅无情地揭露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表现了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D.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终于参透生命是以不息的欲望将一场生死炼成了永恒。22 .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5分)19. (2 分)A20. (3分)运用整句,从天、地、进、退,全方位写出自然界与社会上各种不息的表现;连用四个“不息 于",强化语意,语气强烈;每句以“也”字结束,肯定语气,表示世间充满着这样的“不息”现状。(评 分说明:1点1分。)21. (3 分)C22. (5分)本文是作者受朋友毛子所托为不息斋释名来作为铭戒;用对于兄长提名的阐释,来激励毛以谟的 志向;否定一般社会上不息于名利,滞于物的现象;指出真正的不息应该是不受外物所滞;强调坚定的内 心才能接近圣人和天地之道;勉励友人有志于此道,就要有长期学习的准备。(1点1分,满5分为止)卷07: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五)(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 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口。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 如决大川,如奔骐骤。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锣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 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 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 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口。(节选自姚鼐复鲁絮非书)乙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 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债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 无与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其故何哉?天地之 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细柔,故人得 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 雄才也。夫古今为诗人者多矣,为诗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称为雄才者,千余年中数人焉耳。甚矣,口 得之难也。(节选自姚鼐海愚诗钞序)20.下列语句的空缺处选用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口”应选用“者”。B.“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口”应选用“焉”。C. “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应选用“然”。D. “甚矣,口得之难也”应选用“其”。21 .请结合文本,赏析甲文两处画线句的语言特点。22 .甲乙两文都围绕“阳刚阴柔文风”展开论述,而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卷08: 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镜机子日:“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 分遗身。故田光伏剑于北燕,公叔毕命于西秦。果毅轻断,虎步谷风。威慑万乘,华夏称雄。”辞未及终, 而玄微子日:“善! ”镜机子日:“此乃游侠之徒口,未足称妙也。若夫田文、无忌之僖,乃上古之俊公 子也,皆飞仁扬义,腾跃道艺,游心无方,抗志云际,凌轿诸侯,驱驰当世,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 成虹蜕。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 ”玄微子日:“子亮愿焉。”(选自曹植七启八首并序)材料二臣光日: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日:“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 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 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 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书曰:“受为天下 逋逃主、萃渊薮。”此之谓也。(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三读孟尝君传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 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21 .可填入材料一方框处的一项是()oA.耳B.矣C.乎D.也22 .贾谊过秦论与材料一都肯定了孟尝君,但其角度不完全相同。材料一评价孟尝君“”,这 在过秦论中有所概述;过秦论评孟尝君时连用“"这三个短语,偏重其德与才,而材料一偏 重其 (3)o23 .有人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孟尝君的评价重复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24 .清人沈德潜评价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语语转,笔笔紧”,请就此赏析材料三。卷09: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甲新唐书严武传云:“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新唐书杜甫传云:“武以世旧待甫, 甫见之,或时不巾。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衔之,一日欲杀甫,冠钩于帘三,左 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旧唐书但云:“甫性褊躁,尝凭醉登武床,斥其父名,武不以为忤。”初无 所谓欲杀之说,盖唐小说所载,而新唐书以为然。予按甫集中诗,凡为武作者几三十篇。送其还朝者,曰:,喜其再镇蜀,曰:, 此犹是武在时语。至哭其归榇及八哀诗,,盖以自况;,又 以自伤。若果有欲杀之怨,必不应眷眷如此。好事者但以武诗有“莫倚善题鹦鹉赋”之句,故用证前 说,引黄祖杀祢衡为喻,殆是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也,武肯以黄祖自比乎!(节选自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六)乙武年二十三,为给事黄门侍郎。明年拥旄西蜀,累于饮筵对客骋其笔札。杜甫拾遗乘醉而言曰:“不 谓严挺之有此儿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 ”合座皆笑以弥缝之。武曰:“与公等 饮馔谋欢,何至于祖考耶? “武母恐害贤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峡。母则可谓贤,然甫几不免于虎口口。 李翰林作蜀道难,朝右闻之,疑严武有刘焉之志。(节选自唐范掳云溪友议卷上)【注】刘焉,东汉宗室,刘璋之父。汉末割据蜀地。20.在乙文方框处分别填上合适词语的一项是() A.也也B.也矣C.乎矣D.乎也21.甲文中有四处诗句缺失,从杜工部集中找出四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记室得何逊,韬铃延子荆”A.B.C.D.22 .甲文原题严武不杀杜甫,其观点来自对文献的解读。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来源证据推断杜工部集云溪友议严武野心不小,不会像黄祖一样杀文人。23 .洪迈认为,新唐书写杜甫采用小说家言,多不可靠。比较旧唐书严武传第段和云溪友议 刻画严武形象的方法,就如何辨别史传人物的真实形象写一段札记。卷10: 2023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筠隐记(明)唐寅筠之为物也,其圆应规,其直应矩,虚中足以容,贞外足以守,故称为材。舍筠而他求,取以为材 者,则未能备众异之若是也。岂惟筠哉?夫人亦然。故君子之以材称者亦备口。一规一矩,悉应法度,由中达外,无不当理,是特筠之性特异于人耶? 盖天之生材,不备众美则不能为世用,则必异之厚之,出于等伦。故筠之生,森然而直其外,盖自规也, 毅然而圆其中,盖自虚也。为君子者,取法乎此,则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律己以贞,应物以虚,无所施而不可矣。秦 君仁之,有材之君子也,和以处众,敬以方外,言貌动止,一由规矩。所居之斋,植筠为睥,朝退晏清, 必与相对,故以筠隐为称,俾余记之。窃谓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道义相同,契好自合,法其美以为己之美,远取诸物而近取诸身。 故秦君事今睿主,靖恭乃职,晨夕不怠,沾沾休光,隆重深益,是盖得筠之为助不少,抑亦秦君之善于 取法也。故为记之。注:筠:竹子。等伦:同辈,同类。应物:谓待人接物。方外:谓为使身外事物合乎规范。睥 (pi):城上矮墙。休光:喻美德或勋业。21 .填入第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o (1分)A.之B.乎C.哉D.焉22 .对第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竹子备于众美的特性是为了超然于众人之上,为世所用。B.君子要取法于竹,学习它的正直、坚毅,毫不圆滑世故。C.秦仁之就是一位有材君子,待人接物,举动皆符合规矩。D.秦仁之以“筠隐斋”名其室,遂请唐伯虎写了这篇文章。23 .第段说“筠与秦君,皆天挺之美材也”,请从全文中摘录相关语句,完成下表。(3分)筠秦仁之和以处众敬以方外一规一矩,悉应法度24 .第段说君子取法竹之优点是“上可以事君,内可以事亲”,这种借物寄意写法的关键是寻找“物象”与“意 旨”之间的联系。本文“象” “意”的联系是否紧密,请评析。(4分)卷1L 2023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伯夷颂(唐)韩愈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 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 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萃乎泰山不足为高, 巍乎天她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 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 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日: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 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注释】颂:刘勰文心雕龙颂赞云,“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材料二: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 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 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天。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 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 是邪非邪?(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注释】列传:司马贞史记索隐云,“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顾人之是非”中“是非”属于古今异义,可以理解为“褒贬”。 B. “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中“耻”属于意动用法,可以理解 “以为耻”。 *C.“盍往归焉”中“盍”属于通假字,通“何”,可以理解为“为什么”。D. “武王东伐纣”中“东”属于名词作状语,可以理解为“向东”。 *21.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段采用比喻论证阐明自己观点。B.材料一第段采用对比论证圣人是万世之标准。C.材料二第段以事例论证伯夷叔齐隐居的原因。D.材料二第段借助对比论证突出自己观点22 .从句式角度赏析材料二第段。23 .两则材料写作上均突破文体限制,结合上述材料具体内容及注释加以分析。卷12: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相州昼锦堂记(宋)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口土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 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 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 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士,海内 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 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蠹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 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夺一时 而荣一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 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有删改)乙游西陂记(清)管同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肇石谷所为六境图。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 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荤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 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日:“子曷为记? “嗟夫!当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 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 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 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是为记。(有删改)【注释】王翠石谷:王翠,字石谷,著名画家。尚书:指宋荤,官至吏部尚书。文中的赐书堂主人是其后人。陈氏仲谋、度光:与作者同游西陂的友人。高牙大露:指高位者的仪仗。桓圭衮冕: 古代帝王及大夫的礼服和礼帽。21 .可填入甲文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盖B.且C.岂D.然22 .以下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都阐释了相同的人生追求。B.都未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C.都是出于相同的写作目的。D,都表达了对建堂者的赞美。2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认识,但阐释观点的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卷13: 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山来阁记(明)王弘撰桃叶渡之侧,有园一区,广数十弓。宋君以伟之所营也。花药林竹,可以娱目;蓄古今人字画,可 以澄怀;积书千卷,可以求圣贤之道,知人论世;有阁高三层,可以远眺。癸卯春,予来金陵,曾登其上,望钟山焉。以伟负意气,不屑流俗,每招四方上为高会,赋诗饮酒 不辍;予固心壮之。然以伟魏国之女夫也,遗世之变,魏国故第废置,东园阑榭,荡为寒烟;中山之遗烈, 不可问矣。而以伟尚有此以优游卒岁,俯仰之间,能无今昔之感乎哉?予去几三十年,庚午秋重来,下榻其中,虽风景如故,而书画散佚,阁已杀其最高一层,不得如昔 之所望,以伟亦皤然老矣。阁故颜“容安”,以伟喜予之来,易之曰“山来”。乃举觞属记,援文忠铭苏 程蕾为说。予不敢承,则告之日:今天下何曾有山水哉?予生长西方,天府之国,为荒墟久矣。比出潼 关,城郭人民,皆已非旧。过郑解之野,观当年战场,燧火夜青,荡魂昼号,祖宗之泽,日以灭没,有不 胜其戚者。而此邦烟景华丽,士大夫犹得以管弦歌舞,饰其游宴之乐,乃市井嚣竞之习,相寻未息,有道 者之所惧也。且人生梦幻,来去之迹,亦何常之有?予之居此,寄尔。即子之有此,亦寄尔。纵浪大化, 身名翳如,苟适目前,何多求焉!岂敢窃前贤之美谈以自侈为?以伟不答,予亦就寝,恍惚窈窕,宛如昔之所望,郁郁葱葱,直临腮牖。予不觉其肃然而恐,悄然 而悲,憬然而寤也。遂披衣书之,以为山来阁记。【注】王弘撰,字无异,号山史。明亡后隐居,持反清复明之志。苏轼的表弟程德孺,有一番,名为“程公番”,因苏轼来访,更名为“苏程蕾”,并请苏轼写苏程蕾序。21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其B.孰C.亦D.盖22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来阁藏有名人字画和圣贤典籍,宋以伟于此地招待各地的贤士。B.宋以伟曾意气风发,却遭家国变故,此阁废弃,故感怀今盛昔衰。C.宋以伟因重逢而乐,故改阁名为“山来”,并请作者为阁写“记”。D.作者故地重游虽风景相似,但是阁已破败,书画散失,令人唏嘘。23 .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对此加以赏析。24 .宋以伟邀请作者写“记”,作者却说“予不敢承”,请分析其原因。卷14: 202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战国策目录序(宋)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日: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 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 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年,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 *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 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 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 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 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 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 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 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 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 也。”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尽得其书”:“始”是“才”的意思,表现作者寻访缺漏篇目的艰难。B. “旧俗已熄久矣”:“已”表完成时态,表现孔、孟距离周代时间距离之久。 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而已”相当于“罢了”,表现作者对战国游土的鄙夷。 D. “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乎”表疑问,表达作者对战国策价值的怀疑。*2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认为孔子、孟子阐明先王之道,是因时之变提出应当实行的主张。B.作者认为战国游土之说有百弊而无一利,远不如先王之道“用之无弊”。C.本文在批判书中战国游土行为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保存史料的现实作用。D.本文批驳刘向的观点,却无剑拔弩张之势,体现了曾巩从容和缓的文风。23 .本文说理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两段加以分析。24 .书序,一般会对书作的内容进行介绍或评述。有人认为本文徒有“书序”之名,却无“书序”之实。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加以分析。卷15: 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送周仲瞻应举诗序明吴宽今之世号为时文者,拘之以格律,限之以对偶,率腐烂浅陋可厌之言。甚者指搪一字一句以立其说, 穿凿牵缀,若隐语然,使人殆不可测识。而司其文者,其目之所属,意之所注,亦于此而已。盖学者之所习如此,有司之所取又如此。夫国家今日之用人,莫急于科第,其事可谓至重矣。夫既 以科第为重,则土不欲用世则已,如欲用世,虽有豪杰出群之才不得不此之习;上之人不欲荐扬人才则已, 如欲荐扬人才,虽有休休有容之量,不得不此之取。岂下之人所习在是,而上之人姑取之耶?抑亦上之 所倡在是,而下靡然从之也?呜呼!文之敝既极,极必变,变必自上之人始。吾安知今日无若宋之欧阳永 叔者,而一振其陋习哉!吾又安知无若苏、曾辈出于其下,而还其文于古哉!(五)(13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祭杜子美文(明)朱椿先生距今之世数百余年,而成都草堂之名,至今日而犹传。予尝纵观乎万里桥之西,浣花溪之边, 寻草堂之故址,黯衰草兮寒烟,是以不能无所感也。于是命工构堂,辟地一廛,匾旧名于其上,庶几过者 仰慕乎先贤。然人之所传者,先生之遗编也,而予之所羡者,盖以先生一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港,港。虽其出巫峡,下湘川,固不恋恋于此,而先生之精神,犹水之在地,无所往而不在焉。爰矢词于翰墨,写予心之憎憎。临风麻酒,尚其来旃。乙游大观亭故址记(清)吴汝纶余幼即知大观亭为皖城名胜之区,长而闻名贤登是亭者多吊余忠宣之墓,又意亭之所以名附余公而 名也,独恨未得一睹其胜。今年应试皖城,始从方先生存之游其地。四山回旋,长江接天,览其风景,慨 然想见当时之盛。而亭址废为军垒,思求胜迹,荡然尽矣。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 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夫亭之废久矣!今日之游,非震于其昔日之名耶?然求其胜迹,已无一存,更阅异时,谁复知有是 亭者!若余公之墓,则虽无彭公之修治,吾知千百年后,必有凭其墟而吊者矣。而中丞理墓时,曾不及是 亭。意者园林台榭之盛,固不如忠义之气之感人深欤?抑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耶? 然则非有不朽之实,虽盛名震耀,未有不终归混灭者也,独是亭也欤!(有删节)20 .甲乙两文都谈及“湮没”和“留存” 话题。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文本话题湮没留存甲文先生之人草堂之名草堂之址先生之诗和(1)乙文亭墓地园林台榭(2)太原周君仲瞻,其为人清慎而雅明,盖予所谓出群之才也。其学长于春秋,而尤好古文词,以 予之同其好也,相好日厚。会将就试于其乡,诸友者惜其去而不可留也,则相率作诗赠之。噫!仲瞻之行决矣。以其学之长而少徇乎流俗,其取科第也必矣。然或使其确守所学,不从风而随 波焉。世亦未必无欧阳子者取之。盖文之体有不定也,而学之志有定,有不定者,时之尚;有定者, 吾之守。时之尚自尚,而吾之守自守。此真所谓特立之士,非流俗之所知,而惟仲瞻为可以语此也。(有删改)【注】司其文者:掌管文教的官员。休休:形容气魄弘大。21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是故B.与其C.所以D.虽然22 .以下各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当世时文风气不正的原因是在下者想要迎合在上者的喜好。8 .作者认为当世文坛需要像欧阳修这样能改陋习、振文风的领袖。C.诸友赠诗给周仲瞻,是为了劝说他不要为了做官而去应试科举。D.作者认周仲瞻如果不迎合当时文坛风气,科举就不可能及第。23 .比较以下修改后的句子,赏析第段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之欲用世者,必此之习;上之欲荐扬人才者,必此之取。24 .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卷16: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潭影堂诗序清龚鼎孳余与虞桓诸子定交在庚午之岁。余方垂髯,握桀铅,从两叔父后,而虞桓亦以弱冠籍甚诸生间。 是时江淮南北,宴然无事。闾左斑白之老,不见兵革。吾等八九少年,朝于深柳园亭,而夕于广化精 蓝,疏树高梧,晨钟暮梵,弦诵歌呼,无间风雨,酒酣顾视,意气飒然,横绝四海。曾儿何时,干戈 满眼,向所谓读书游息之地,既已荡为昆明劫灰,而尘海飘零,岁月如流,吾亦冉冉其将老口。今年初秋,与虞桓相聚于桃叶渡头,笛床屐齿,衡宇和望,夜阑灯炮,各如梦寐。虞桓风采精 悍,不减畴昔,谓必当焚舟绝栈,以张吾军,而屐反棘门,汽然投笔。因出其近诗数种示余,率皆原 本性情,独标风格,含颜吐谢,婉丽苍深,汉汉乎正始之音,杂之开元、大历中,不易辨也。记丁亥 春日,楼中击钵阉题,竞工险绝。虞桓每一诗成,辄夺五花之簟。座客十年,升沉殊致。青松白石, 古人以重素交。吾两人抽序心腹,白首如昨,一岁三台,不敌古人酒歌之乐矣。虞桓平生负经世大志,岳岳折角,自其弱冠时,已蔚有坛席重名。一旦乘时登用,为斯道羽仪, 如昔人召见殿上,言天下大事,我知虞桓必不曲学阿世,徒以通经取宰相封侯,遂自愉快也。盖吾社 诸子,少长砥砺,不敢苟同流俗者如此,区区声韵之学,乌足以窥虞桓素所蓄积哉? 21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耶 B.也 C.哉 D.矣22 .以下对虞桓诗歌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o (2分)A.其诗发乎性情, B.其诗风格独特, C.其诗用韵险绝, D.其诗风格独树,止乎礼义,有中和之美。议论精绝,语言华丽,清俊幽雅,气势雄浑。气象苍茫。有唐诗韵味。23 .从句式角度,赏析第段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24 .以两段为例,赏析本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4分)(3)不朽之实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盖以先生一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卷”:“盖”的作用是承接上文,交代原因。B.“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乃”是“才”的意思,表示时间晚、历时长。C.“则虽无彭公之修治“虽”是“即使”的意思,推进了深一层的思考。 *D. “独是亭也欤":“独”是“唯独”的意思,表示所涉对象只是一个特例。 *22 .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分析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及作用。23 .甲乙两文都围绕“存废”展开议论,但议论各有特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卷01: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断肠草(清)俞蛟粤中深山大泽多胡蔓草,其花有黄、白二种,食之断肠。凡有激愤怨毒于中者,辄茹之。或置食物 毒其仇,或持之以诈人财物,不遂,即纳诸口,须臾血溃百窍而死。计阖省每年毙于毒者,何止百数十人!有监司某悯之,出示村民,每日拔草以献,一筐给值若干。于是,卖菜佣及穷民无业者,咸采此草, 荷担入城市,踵相接也。无如采者虽众,而产于地者不羯,且愈拔愈多,未及一年而罢其役。愚谓此举虽属仁人之用心,然何异郑子产之乘舆济人,无补于事。为人上者,惟贵乎洁己奉公,教 民敦节行,励廉耻,加以纠察抚循,俾顽梗残忍之徒,潜移默化,如孟尝之治合浦而珠还,宋均治九江 而虎避,方为循良卓行。区区拔草以救民,舍本逐末,亦何益哉!【注释】合浦郡盛产珍珠,当地官吏盘剥珠民,导致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孟尝到任后革 除弊端,使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九江郡中多有虎暴伤人事件,太守宋均下令禁止捕虎,缓和了 人虎矛盾,虎群渡江离去。【乙文】子产听政孟子离娄下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漆淆。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 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 矣。”【注释】漆消(zhen wei):泽水和消水。“徒杠”、“舆梁”:分别指“走人的桥”和“走车的桥”。21.甲乙两文中监司某与子产都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处事人物问题方法结果监司某(1)(2)毒草不断生长且越拔越多子产百姓渡河困难用自己的乘驾帮百姓渡河(3)22.对于甲文中毒草“愈拔愈多”的根本原因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A.断肠草生命力极强、生长旺盛。B.当地村民以次充好、鱼龙混杂。C.地方官吏管理松懈,监守自盗。D.当地村民扩大规模,多方经营2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认为应该以礼义廉耻教化百姓。B.乙文认为百姓本来就没有渡河烦恼。C.甲乙两文都认为执政者有仁人之心。D.甲乙两文都认为治理方法舍本逐末。2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实施主张,请评价这两种主张的实效性。卷02: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传是楼记清汪琬昆山徐健董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 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 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口?”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 “遂名其楼为“传是”。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 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 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 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估记诵之学所为哗 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 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 如是乎!*今健董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而又推之以训敕其 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 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有删改)注裒聚:聚集。呻估:诵读。斗靡:指以辞藻华丽竞胜。21 .第段口中应填入的虚词是()A.焉B.哉C.乎D.耶22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欣然”,有表现力,表现出徐健蕾藏书极丰、还将延及子孙的得意洋洋之神情。B.第段“甚矣”,谓语前置,以感叹句抒写图书遭遇的灾难之频繁,后援引史实道出藏书之难。C.第段“而或”,复合虚词,可译为“有时”,作者从反面提出读书时需心口俱到、全神贯注。D.第段“非乎”,以反问句式,强调善于读书者“尊所闻,行所知”,知与行能合一。23 .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之一,私人藏书历史悠久,明清时尤盛。请根据文本和下面所选苏辙 藏书室记内容,比较两位藏书者藏书和读书目的的异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 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楼,将复以遗诸子,有能 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选自苏季敬藏书室记)文本藏书和读书目的不同点相同点传是楼记藏书室记藏书读书是为了修身治国,使后世 子孙接受书中之道而行之。24 .行文跌宕起伏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就此结合两段加以评析。卷03: 2023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拙庵记宋濂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度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日“拙庵”。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若转丸,迭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 注。余则不能。人问以机,谢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莫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 不可以举;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未入 其庭,已觇其形;始照其貌,已尽其肺肝而究其缰奥。福来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余 梦梦不知,愦愦无所思。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吾识之拙,当为举世师。此二 者,乃吾所大拙。德敬岂有之乎?然吾亦有不拙者。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窗乎无涂。众人游其外而 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吾则搜摩刮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斯不谓之巧不 可也。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而德敬岂有是乎?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 天;苏、张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