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家碾二路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项目设计说明.docx
设计说明一、概述:受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韦家碾二路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项目”设计任 务。拟建韦家碾二路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东侧临沙河风凰城二区,西 侧临沙河凤凰城一区,道路起点顺接现状双瑞一路,与现状双耀一路相交,终点顺接现状韦家 碾二路,与现状韦家碾三路相交。拟建道路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230.02m (桩号K0+00K2+30.02),规划红线宽度16m。二、设计依据和主要设计资料(-)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道路红线图:3、业主提供的本片区实测地形图;4、韦家碾二路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 院有限公司,2022.3)5、市政线性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设(2022)第0172号);6、成都市金牛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关于韦家碾二路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初步设计评 审的批复(金住建交20022 142号)7.韦家碾二路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初步设计(2022.10)(二)采用及参考规范1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016版)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6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7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1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3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版)14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2年版)1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16 .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三、主要设计技术标准:类另小城市支路计算行车速度:30km/h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釉载:BZZ-100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基准期:10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交通等级:中等(I)净空:机动乍道N5m,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N2.5m视距:停车视距:30m会车视距:60m抗震设防烈度:7度四、对初设意见执行情况初设专家意见已于初设修编中进行修改完善,现就初设专家意见回复情况列举如下:I、应调查说明南北两端相接道路建设情况和技术标准,完善既有水泥混凝土便道不利 用的原因。回复:按意见补充,详见设计说明第六节工程概况。2、补充交叉口设置表,明确起止点相交道路等级和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并完善起 点路口灯控系统设计。回复:按意见补充,详见第七节平面设计,路口灯控详见交通工程施工图。3、车行道井盖采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满足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I0I00/T203-2016要求;人行道井盖采用球墨铸铁方形井盖,满足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 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成井盖办20I7J14号)要求。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坚固性(0.3 mm部分),不小于%12含泥量(0.075 mm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75廊的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和00.15mm)(5)矿粉填料:矿粉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后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上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 矿粉填料质量技术要求详见下表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0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VO.6 mm<0.15 nun<0.075 mm%10090700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6)混合料的级配及性能指标要求(AC-13c关键性筛孔为2.36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应小于40%:AC-20C关键性筛孔为4.75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应小于45%) 面层各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类型通过下列筛孔(倾)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20C10090100789262-82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面层材料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改性 AC-13c普通AC-20C击实次数(次)双面各击75稳定度(KN)>9>8流值(0.1 mm)20-40空隙率()90mm以内空隙率(%)90mm以下4-6 36沥青饱和度()6575矿料VMA间隙率(%)1116残留稳定度(48h)(%)>85>80冻融劈裂强度比()>80>75动稳定度(次/mm)>3000>1200马歇尔试验密实度()9797极限破坏应变(即:)>2500>2000横向力系数SFC60>50-构造深度TD(mm)>0.5-注:“*”试验温度必须保持低于138C,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聚合物的分裂。(7)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 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4级。沥青抗剥落剂, 建议其掺量为沥青重量的0.4%。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 96小时,有条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 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8)平整度、抗裂性能等要求平整度要求: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路用性能应符合JTGD50-2017 表 。抗裂性能要求:面层宜在“0的低温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检验其低温抗裂性能,技术指标 按 JTG D50-2006 表 7.1.8 执行。(9)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N54,构造深度TD (mm) 20.55。2.基层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粗集料: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粒料中两个以上的破碎面的比例分别不小于70%利50%。细集料: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水泥稳定碎石:其水泥配合比根据成都市当地材料及试验确定,建议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采 用5%42.5号水泥,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采用4%42.5号水泥。级配碎石:CBR不应小于80%,石料压碎值应不大于30%。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4031.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性指数10068 8638 5822 3216 288150-3<28<9级配碎石级配范围: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69.54.751.180.60.075液限(%)塑性指 数10085-10065 8542 6720 4010278-20518(M0<28<9基层材料压实度(按照重型击实标准)及其7d (25C条件下湿养6d、浸水Id)龄期的无侧限 抗压强度及回弹模量按下表检测:类型压实度()抗压强度(MPa)抗压回弹模量(Mpa)水泥稳定碎石(上基 层)>983-3.5>1400水泥稳定碎石(下基 层)>97>2>1300级配砾石>96->2003.压实度要求沥青混合料:3%6% (马歇尔试验空隙率)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98%,下基层297% (重型击实标准)级配碎石:296% (重型击实标准),CBR不应小于80%十二、无障碍设施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需要,对城市 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有关部位提出的便于这类弱势群体行动和使用的一种系统设计。随 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残疾人康复事业得到不断发展,传统的将残疾人与社会隔离的观念正得到 纠正。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正是使残疾人尽可能建立正常生活、参与社会活动、 获得与正常人相等权利的重要途径。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行道与车行道如有高差,就会给乘轮椅者的通行带来 困难,因此,各种路口的人行道应设可供轮椅通行的缘石坡道。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考虑缘石坡道的设计和人行道盲道的设计。在平面交叉LI人行横道两端,缘石坡道采用三面坡型,其宽度可人行横道宽度等宽,位置相 互对正。在小型路口或沿线单位出入口应采用单面坡型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1/101/12, 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1.20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 差,以方便轮椅能行。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但彼此应相距20-30cm0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在城市主要 通道的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协助视觉残疾者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直线向前行 走。十三、海绵城市专章1、总体要求由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尚无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上位规划及具体指标规定,根据海绵城市建 设技术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10),成都市位于H区(如图1所示),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 率应达到80%85%:根据遂宁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经验,市政道路部分一般取径流总量控 制率的低限。图1全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布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的要求:“通 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川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 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 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根 据成重办发【2016】3号文件要求,推进道路建设的转型升级,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设计原则1、考虑到成都市影响海绵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高温、降雨量大、部分区域土壤渗透条件差 等,设计时不强调下渗回补地下水,强调以滞、净、蓄、用、排为主。2、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景观绿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 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4、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5、人行道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6、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用必要的放渗措施,防止下渗雨水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造成破坏。3、海绵城市设计受现场条件限制,本次设计道路无条件新建海绵设施,本次海绵城市设计难以通过市政道路 工程体现,建议通过周边地块统一考虑。十四、降噪路面设计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利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 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以上占 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其中轮胎噪音与车辆速度、 轮胎纹理、路面类型有关,参考相关研究结论,车辆速度高于40KnVh时,随车速增加,轮胎噪 音呈增大趋势。合理的路面设计对降低轮胎噪音有一定作用,路面设计对车辆自身噪声以及运行 噪声中的鸣笛噪声影响较小。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道路坡 度、路面粗糙度、桥梁伸缩缝、隧道截水沟、市政管线井盖)等密切相关。针对声源及传播途径 的降噪措施:合理设计、改造和使用车辆,运用交通管制措施,设置声屏障、种植绿化林带,增 大建筑退距。针时路面降噪设计,选用具备降噪功能的路面类型能有效降低轮胎噪音。常用的路面类型中, 沥青路面相比于水泥路面、砌块路面,具有良好的降低轮胎噪音功能,路面设计中应优先选择沥 青路而,且有较大的孔隙率、构造深度、高弹性沥青材料的沥青路面,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轮胎 噪声。在设计中,可综合考虑车速、边界条件、经济性、耐久性等因素,合理选用路面材料。降噪主要措施:(1)本道路设计时速为30Kmzh,车辆噪音主要来自发动机声音,综合经济性、耐久性及交通等级,道路材料采用SBS改性沥青AC-13c沥青路面材料,具备定的降噪功能。(2)排水工程中采用井盖尽量避让车轮轨迹线、采用防噪音井盖等措施降低噪音。十五、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I)应进行场地硬化,材料分级堆放,对进场材料抽检其均匀性及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 求。(2)均要求采用拌和机拌和,自动打印每盘的拌和记录,每天1次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抽 提试验及浸水马歇尔试验,每天检测的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的级配的差应控制在: 0.075mm±2%, <2.36mm±5%, >4.75mm±6%,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级配。(3)摊铺:局部坑困处治,可采用人工摊铺,段落较长时内、外车道挖补应采用摊铺机摊 铺。(4)温度矿渣: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宜控制的温度范围:矿料温度160I80C,沥青温 度:150170C,混合料出厂温度:150160,初碾温度:140150,终压温度:钢轮压路 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局部坑由处治时必须使用保温车,保证能按要求的摊铺 温度及压实温度进行施工;对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宜控制的温度范围:矿料温度190220, 沥青温度:160I65C,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5,混合料储存温度: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 过10C,初碾温度:大于I50C,终压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90C,轮胎压路机不低于90C。 局部坑的处治时必须使用保温车,保证能按要求的摊铺温度及压实温度进行施工。(5)碾压:主要应配备的设备有:双轮钢筒式压路机8121 (带振动),轮胎压路机大于20 吨,振动夯板:质量不小于180kg,振动频率不小于3000次/mm。坑冰I边缘压路机实困难时,必 须辅以板式机动夯具夯实。(6)透层油采用慢裂的洒布型阴离子乳化沥青(PA-2),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即可喷 洒,洒布最0.7kg/m2 (沥青用量),宜分两次喷洒,第一次喷洒沥青含量约35%的沥青乳液,使 其能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然后第二次喷洒浓度较大的沥青乳液。在基层表面不得形成油膜, 也不得漏洒。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7)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透层沥青洒布后,应待其充分渗 透,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下封层,时间不宜少于24小时。下封层应具有与基层表面足够的粘结 力,现场可采用快速行使的重载车在新铺的下封层上急刹,以检验层间的粘结性。在正式铺筑沥 青上、卜面层前,应彻底清除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洒布量0.4kg/n?(沥青 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透层油及粘层油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透层油(PA-2)粘层油(PC-3)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 (s)8-20恩格拉粘度E251-6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筛上剩余物含量 不大于()0.1储存稳定度5d 不大于()5与石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2/3蒸发残留物 性质针入度(25 100g 5s)(0.1mm)50 30045 15。残留延度比(15C)不小于()4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8)封层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封层: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喷洒透层油后应铺设封层,采用慢裂的拌和型BCR改性乳化沥青,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相关要求。BCR改性乳化沥青封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物含量(LI8mm筛)() 不大于0.1T0652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 3 (s)12 60T0621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与矿4物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90T0654蒸发残 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针入度(25、100g、5s) (0.1mm)40 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C)53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储存稳 定物I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9)压实度检测:施工碾压完毕即可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钻芯取样或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10)路缘石施工缘石施工应根据施工图确定的缘石平面位置和顶点标高排砌。道路有线段采用长100cm缘 石;的曲线段采用弧形侧石接顺。为保证缘石的稳定,缘石反开槽施工。安砌稳固、顶面平整、 缝宽均匀、线条直顺,曲线圆滑美观。避免掉角、啃边、脱皮、裂缝现象。基础及后背填料必须 夯打密实。允许偏差:±2mm (长、宽、高):垂直度:2mm;外漏平整度:V2mm。(11)人行道施工人行道结构层施工压实度可采用重型标准,路槽不小于90%,其它结构层不小于93%。人行 道外侧缘石安装要求稳定牢固,外侧50cm宽的保护性路肩压实度不小于93%。十五、施工注意事项(I)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环境不应低 于10C,沥青混合料分层摊铺时,应避免层间污染。(2)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并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路基施工前应清除道路用地范围 内的植被、挖除树根、淤泥及耕作土:(3)本道路工程应与本道路同步实施的其他专业等协调配合实施;(4)施工前注意核实本设计与现状已有道路、构筑物的高程,做到匀顺连接;(5)基层材料的拌和应采用稳定土拌和场拌和,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及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 要求;(6)在沥青而层与水泥稳定碎石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如施工时雨水较多,应在水泥稳定 碎石上做表处,将基层封住,防止雨水渗透;(7)在沥青面层和各结构层之间均应喷洒粘油层;(8)施工前请先核对现状地面、相关河道、沟渠及地下管线位置及高程,如发现问题,请 及时提出,以便解决:(9)由于钻孔的间隙性,如本工程道路部分路段若发现不良土质路段,应及时提出,并对 土质作土工试验后研究解决;(10)未尽事宜按照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以便处理。回复:按意见执行。4、补充道路海绵设计和细化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l)s四川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 法等相关规范和文件要求,并与建设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回复:按意见完善,详见设计说明第十二、十三节。5、进一步落实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建设工程装配式要求的通知 (成住建规20215号)、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房屋建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设计和 审查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有关事宜的通知(成住建发202297号)及成都市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地下管线建设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成办发2022 39号)相关要 求。问复:按意见执行。五、工程地质状况:5.1 工程地质条件5.1.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韦家碾二路,北侧接韦家碾二路,南侧接双瑞一路,西侧为沙 河凤凰城一区,东侧为沙河凤凰城二区,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具体位置见图3-1。场地地貌 单元属于岷江水系H级阶地。场地整体平缓。钻孔孔口标高为509. 90511.55m,最大高差约 1. 65m。图3-1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5.1.2 气象水文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1.6983. 9mni,丰水期为69月,其降水 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枯水期为122月。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16. 71116. 8mm,相对湿度多 年年平均为82. 1舟。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 1C,极端最高为39. 3C,极端最低-5. 9。多年年 平均风速为L35m/s,最大风速为14.8m/s,极大风速为27.4m/s,最多风向为NNE。5.1.3 地质构造及地震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 山褶断带和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见图3-2)。由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 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沉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 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一新津断裂和新都一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一新津 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他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总体而言,不考虑隐伏断裂,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己考虑龙门 山地震带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图3-2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5.1.4 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QJ)的杂填上,其下由第 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H+N)的粉质粘土、细砂及期石层组成。现将地层从上到下分别描述如 下:(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J)1、杂填土:褐灰色,灰白色,褐黄色等;松散稍密;干燥稍湿为主。以I可填的卵 石、碎石、砾石、路基土、粘性土及混凝土(沥青)路面为主,次为砂粒及粉粒,局部上部含少 量植物根茎,建筑垃圾和混凝土块等硬质杂质含量大于25缸该层场区内普遍分布,钻孔揭露厚 度1.82. 2m。其中拟建道路里程。0+120m为混凝土路而,混凝上路而厚约10cm,其下为回填 路基土:拟建道路里程0+1200+230. 02m为沥青土路面,沥青路面厚约5cm,其下为回填路基 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JE)2、粉质粘土1:以褐灰、褐黄色为主,呈可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 等,含少量铁镒质氧化物,局部底部含砂粒较多。该层场区内普遍分布,层厚2. 5m3. 3m。3、细砂2:褐灰、褐黄、灰白色等,松散,湿饱和;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 母碎片及暗黑色矿物,局部底部混有砾石、卵石。该层场区内普遍分布,层厚5. 4m6. 0m。4、卵石:褐黄色、灰白色、青灰色等,湿饱和,卵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强风化微风化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隙间主要由砂土及圆砾等充填,卵石直径一般215cm,个别大 于20m,局部含有少量漂石。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卵石层分为松散、稍密两个亚层:松散卵石I:卵石粒径一般在210cm,个别大于12m,卵石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055%, 排列混乱,颗粒间大多相互不接触,隙间以砂及砾石充填,充填程度一般,Ng动力触探试验指 标值在14击/10cm之间,钻进较快。以层状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稍密卵石2:卵石粒径一般在212cm,个别大于15m,卵石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560乐 颗粒部分接触,隙间以砂及砾石充填,充填程度较好,N侬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值在47击/10cm 之间。以层状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该场地各土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5.1.5 场地水文地质简况(1)地表水场地内及其周边未发现河流、沟渠及鱼塘等地表水分布。(2)地下水根据现场钻探及该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上层滞水、卵石层中孔隙 潜水。上层滞水其主要分布于填土中,少量分布于粘性土中,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补 给,水量不丰,多呈岛状分布,容易明排疏干,对工程影响不大。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是本场地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主要由周边水系及大气降水补 给,水量丰富,对工程施工影响大。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在部分钻孔内测得场地地下水位埋深4.04.5m,标高506.77507.55m。 根据收集到的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孔隙潜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年变化幅度在2.0m 左右,预计场地内孔隙潜水年最高潜水位标高约为508.00m。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 我单位已有工程降水经验,建议该场地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取25m/d。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属 强透水层。(3)水土腐蚀性经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内无污染源分布,本次勘察在附件降水井中采取地下水试样2件作水 质分析试验,采土试样2件作土的腐蚀性试验。试验结果详见附录水样、土样检测报告,其 分析评价详见表3-6o表3-6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项目实测值评价 标准腐蚀 等级备注结论一按环境 类型水对混凝 土结构的 腐蚀性SO42- (mg/L)<300微境型H英 环类为学微Mg2+(mg/L)<2000微NH4*(mg/L)-<500微OH'(mg/L)0<43000微总矿化度(mg/L)<20000微土对混凝 土结构的 腐蚀性SO42' (mg/kg)<450微环境 类型 为n 类微Mg2+(mg/kg)<3000微OH(mg/kg)0<64500微按地层 渗透性水对混凝 土结构的 腐蚀性PH值>6.5微透层 强水微HCO3'(mmol/L)>1.0微侵蚀性C02 (mg/L )0<15微土对混凝 上结构的 腐蚀性PH值>5.()微弱透 水层微对钢筋 混凝土 结构中 的钢筋 腐蚀性水Cr(mg/L)<100微干湿 交替微土Cl(mg/kg)<250微杂填 土微由报告可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5.2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5.2.1 场地稳定性评价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 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 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笫四系冰水堆积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 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一新津断裂和新都一磨盘山断裂及其它次生断裂。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覆断裂的活动情况和龙门山、龙泉山褶断带的 活动对成都市的影响。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是影响成都盆地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断裂, 但活动微弱。总体而言,成都平原属扬了地台区,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屈相对稳定地块。5.2.2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凤凰山街道,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 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有关规定,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g为重力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 周期0.45s o5.2.3 场地类别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关于场地类别划分标准及现场钻探 揭露、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通过收集各土层的剪切波速估计为:朵填土约130m/s,粉 质粘土约230m/s,细砂约220m/s,松散卵石约300m/s,稍密卵石约350m/s,为软弱土中硬土 场地。估算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约235m/s,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20.0m,因此场地属II类建 筑场地。5.2.4 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别拟建场地的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H级阶地,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O26-2OOI),场地属Qa地层分布的细砂,可不考虑其液化性。5.2.5 软土震陷评价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存在杂填土,属软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OO212001) (2009年版)第条文说明,因本场地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 可不考虑其震陷影响。5.2.6 场地抗震地段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年版)关于场地类别划分标准及现场钻探 揭露、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无液化土分布,仅场地内局部地段杂填土较厚,杂填 土最深处达2.2m,但杂填土属于原路基填七,可视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条和第条,拟建建筑抗宸 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丙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 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的抗震设防目标。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最终由设计确定。5.2.7 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根据勘察揭露地层,本场地除杂填土外无其它特殊性土,场地内填土厚度为1.82.2m,成分 以回填的卵石、碎石、砾石、路基土、粘性土及混凝土(沥青)路面为主,次为砂粒及粉粒,局 部上部含少量植物根茎,建筑垃圾和混凝土块等硬质杂质含量大于25%。施工时建议分层压实后 作为路基持力层或挖除后重新换填。(2)不良地质现象及不利埋藏物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凤凰山街道,据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场地地处地质 灾害非易发区。经对场地及周边进行地质调查,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区、地 面沉陷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 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5.3.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场地无断裂构造,稳定性良好,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埋藏 的暗河、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区内及附近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 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5.3.2 地基土评价(1)杂填土:为原回填路基土,分层压实后作为路基持力层。(2)粉质粘土I:可塑状,层位相对稳定,工程性能一般,稳定性一般,可作为拟建道路 路基及管线地基基础持力层。(3)细砂2:松散,工程性能差,稳定性差,不能作为拟建道路路基、管线基础持力层,当 作为拟建建筑下卧层时应进行必要的强度验算。(4)卵石:松散稍密状,层位相对稳定,分布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较好,是拟建建筑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5.3.3 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拟建道路情况,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剖而图,本工程的地基上均匀性呈现 以下特点:场地内上部人工填土层厚薄不均,粉质粘土及细砂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各地基土层 层面坡度以及工程性质的差异性造成卵石层以上的地基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土层下部卵石层在水平方向具定的成层性及延展性,总体力学性质较好,时地基整体均匀 性的不良影响小,卵石层均匀性较好。5.3.4 道路工程地质评价(1)路基干湿类型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第4. 2.1条规定,路基土干湿类型判别见表3-7。表3-7路基土的干湿类型判定表土名稠度(WJ土基干湿类型杂填土0. 60过湿粉质粘土10. 66过湿土的稠度按下式确定:Bm= ( w L- w m ) / ( co L- w p )式中<o L - 土的液限含水量(% )3m 一 土的平均含水量( )3 p 一 土的塑限含水量(% )(2)道路J2程地质评价拟建道路场地为空地,施工前应对场地沿线的管线进行保护或改迁处理。场地地层为第四系 全新统人匚填土(Q/)杂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枳层(Q3a,+P'):粉质粘土、细砂及卵石。拟 建道路为已有道路,地形平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好,原路基下土层 为杂填土、可塑状粉质粘土,建议施工时清除混凝土路面及路面下的杂填土,对原路基土进行碾 压夯实后以素土或砂卵石进行回填至设计标高,以回填夯实后的填土层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换 填(回填)应分层夯实,施工参数应经设计计算确定,施工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方法 及数量应符合规范规定。(3)管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拟建道路场地为空地,施工前应对场地沿线的管线进行保护或改迁处理。场地地层为第四系 全新统人工填土(Q/吟杂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细砂及州石。本 工程污水管保持现状:雨水管局部明挖新建,拟建雨水管基底附近为可塑状粉质粘土,采用天然 地基以粉质粘土作为拟建管道基础持力层。(4)区域渗水对路基影响评价及响应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区域渗水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大气降水,这 类水主要通过冲刷面层或渗入路基结构,从而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造成危害:第二类是降落到路 基边坡和路面上汇集到路基的水,这类水可能使路基土体遭受浸泡,增加土体含水量而降低路基 强度;第三类是路基基地通过毛细现象上升至路床的地下水,这类水可以降低路床土体强度,软 化路面下承基础,从而造成路基路面的损坏。因此在设计施工中建议充分吸取借鉴成功的经验, 结合自然条件和成都市建设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因地制宜的优化设计,有效吸纳和利用降雨渗 水,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共存的绿色发展道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