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docx
-
资源ID:93146753
资源大小:15.6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docx
2023届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题审题立意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25年5月5日夜,鲁迅给豫报副刊编辑吕蕴儒、向培良 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些话论及了生活态度:"古训所教的就是这样的 生活法,教人不要动。不动,失错当然就较少了,但不活的岩石泥沙, 失错不是更少么?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起见,应该活动,活动 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 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我之所谓生存, 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 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强调"动"的重要性,在鲁迅先生看来, 为人类为发展起见,应当活动,有活动才能避免原地止步不前,避免 落后淘汰。不是每次活动都能恰好成功,活动即便是有若干失错,总 强于墨守成规、坐以待毙,至少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然而,如果 不动,”半死半生的苟活",也就是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最终只能走到死路上去。因为苟活就是活不下去的初步,意图生存, 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因此,生存,不是苟活。温饱是对物质生 活的追求,不是奢侈,在物质能满足人的生存时,就要适可而止,而 不是无止境将生命浪费在奢侈上。发展不是放纵,发展应当是一种, 向上、向好的趋势,而不是自我的放纵。综上,材料强调"动"对生 命的重要意义。这里的"动”不仅仅指的是物理层面的多动手、多实 践、多锻炼,也包括思想观念层面的多思考,接受新的观念,运用新 的方法,葆有一种敢想敢作、自我革新的精神。行为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生命在于运动, 人生贵在发展。写作时可以并列式展开,论述"动"的价值和意义, 也可以纵向深挖,立足古今探讨为什么要保持"动",接着从青少年 成长的角度讨论如何保持"动”的姿态(比如终身学习、敢于接受他 人批评、学会自省等等),让自己成为高速发展的“飞轮"。还可以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中华传统文化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论断,如果心想着固守一套标准 而不加以变通,想着"一招鲜,吃遍天",不仅面对变化的世界无法 及时作出改变,还会葬送掉自己光明的前途等。参考立意:1 .流水不腐,让运动成为人生姿态。2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贵在向前。3 .保持运动的姿态,才能找到"破局"的解决方案。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人类而言,蚊子是令人讨厌的存在。被叮咬一口,重则传播 疾病,轻则让人痒痛难忍。但是蚊子又是某些植物传粉必不可少的, 它还是某些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果灭绝蚊子很有可能会造成更深远的问题,比如说破坏生态系 统,甚至导致其他生物灭绝,引起其他环境问题等等。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 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蚊子为例展现了事物的两面性。第一段是说蚊子的利弊, 转折词"但是"表明前后构成转折关系,即蚊子带给人类弊与利,具 有两面性;第二段假设蚊子灭绝的后果,"如果"表示假设,从联系 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蚊子的灭绝可能造成生态灾难。由此可知,蚊子 的存在有其两面性,蚊令人厌恶,却是植物传粉良好的媒介,是生态 系统中的不可或缺;蚊子惹人嫌弃,于人类,是除不尽的四害,于环 境,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蚊的两面性正体现了事物的一体两面。"怎样的思考"表明考生可以就事论事,谈论生态问题;"怎样的启 示"意味着也可以由此及彼,谈对于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启 迪,如由蚊的两面性联系网络、汽车、疫情等,网络便利了我们的生 活,却也把很多人关进了信息的茧房,汽车拉近了地理的距离,却又 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疫情危害了人类,却又将国人再次联系到了一起。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并以"蚊的存在有其两面性"引 出"世间万物",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接着从利弊两个角度针对蚊子 进行分析,如对于人类是危害,对于环境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并由 蚊子联系其他具有双面性的事物;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进行论证,如 "辩证识之""辩证用之""辩以容之";最后联系当代青年,明确 其责任意识,并发出呼吁。参考立意:1 .物有两面,辩证思之。2 .事物具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问题3 .物有利弊,善于发现事物的价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是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 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经30多年了。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 到现在,朝阳里社区居民超过70%都已经成为志愿者。2019年在天 津考察时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 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 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今,在和平区,累计注册志愿者 达12.03万人,团队764支,项目3348个,服务时长1467.9万小 时;在天津全市,200多万注册志愿者,是一道动人的风景。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化为城市基因,志愿服务已成为组织 动员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主题写一篇 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立意解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明确写作主题为"心中有阳光,脚下 有力量”。结合背景材料,"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指的是"天 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多年来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审读 材料内涵要把握其中暗含的因果逻辑,如在天津全市为何能产生200 多万注册志愿者?从材料中可知,在天津,奉献、友爰、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已化为城市基因。所以,"志愿服务已成为组织动员人民 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写作思维还可以具体化,如破解群众难题,志愿服务时时可为、 处处可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群众的需求在变,志愿服务的项目 在变、活动在变,但是为民服务的本色不变。深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 青年,我们应如何实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从而避免写作 陷入"唱高调"的怪圈。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以676分的成绩获湖 南省文科第四名,她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专业?""留守家庭应该选 毕业后能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钟芳蓉的选择遭到了网友的 质疑。"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 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 我。"考古专家樊锦诗如此诠释自己的幸福观。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得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 是对“人生的幸福”的认识,即对自我实现的探讨。网友认为留守女 孩钟芳蓉在选择专业时应更多地考虑社会实际,考虑家庭层面。考生 可以从网友的观点延伸,追求梦想的过程固然是幸福的,但是如果理 想破灭,那么顺从社会现实也可能会获得另一种意义上的美满。材料 第一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应遵从社会现实,而樊锦诗则认为人生应当 忠于自己,遵从本心,两种观点相互对立。人们面对人生选择,是以 经济理性为考量,以显达于世为坐标,还是追求心之所向,坚守梦想, 怎样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成功,这是考生在写作时应当思考的。 考生可结合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体验进行立意作文,注意体现思辨性, 切勿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立意】人生应该有赤忱的热爱,心随所想,去奋斗,去追求,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个人喜好与社会实际是相互激荡的,我们可以坚持理想,但也要经过现实的考验;梦想有时经不起考验,顺从社会现实未尝不是一种智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并追问重 耳何以报答自己。重耳回答:"他日如两军相遇,晋当退避三舍,再 相周旋。"楚臣子玉闻言,请求杀了重耳,以绝后患。楚成王说:"楚 国的忧惧,在于自己不修养美德。我如果品德有亏,杀了重耳又有什 么作用?三年之后,晋、楚相争,此时的重耳已经成为晋文公。他兑现诺 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 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读史可以明智。上述材料中重耳、楚成王和子玉三人,你对哪个 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立意解析】:材料涉及三个人物:重耳、楚成王、楚臣子玉,在事件发展中展 现性格,明确道理。事情分成两个阶段,一是重耳流亡于楚,一是晋 楚相争,前后互相照应。我们可以分阶段梳理一下故事中体现出来的 人物形象。三年前,重耳是落魄公子,流亡到楚国,被问如何报答, 他的回答既没有傲慢无礼目中无人,也没有丧失底线曲意逢迎:他日 如两军相遇,晋当退避三舍,再相周旋。可见其不卑不亢,坚守底线。 三年前,楚成王对重耳以礼相待。"楚国的忧惧,在于自己不修养美 德。我如果品德有亏,杀了重耳又有什么作用?"可见其以礼待人, 反省自我,看重道德修养。三年前,子玉请求杀了重耳,以绝后患。 可见其看似清醒,但不讲道德。三年后,重耳兑现诺言,在晋、楚之 战中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可见其信守承诺,知恩图报。三年后, 重耳在晋、楚之战中,告诫子玉不要冒进。可见其清醒、谨慎、保守。 三年后,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大败。 可见其急功近利,冒进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