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烧伤科的故事.docx
烧伤科的故事10月13日,上海的瑞金医院,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这百年来,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 拯救了很多濒临死亡的生命。其中,瑞金医院的灼伤整形科,也就是俗称的烧伤科,虽然成 立不足五十年,但成就却不容小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烧伤科的故事。(实况:老先生帮老阿姨梳头,讨论穿什么衣服去出席。)10月9日,家住鲁班路的邱财康和爱人,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瑞金医院百年 庆典。就在不久前,年近80的邱老先生接到了瑞金医院的邀请,希望他们夫妻俩,能够出席 百年庆典的相关活动。那么他们和瑞金医院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邱财康老人曾经是一名普通炼钢工人,在50年代末,他曾经成为当时多部影视作品的主 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1958年,当时28岁的邱财康,是上钢三厂炼钢车间的一名司炉长。5月26日晚上,一 场意外发生了。炼钢炉里高达1200度的铁水,猛然倾倒在地,造成当时在场的三名工作人员 受伤,邱财康就是其中之一。伤员被立即送往当时的广慈医院,也就是现在的瑞金医院接受 治疗。邱财康:烧伤50%死亡率70%,烧伤70%死亡率100%,三度烧伤10%死亡率也是100%,他 们说要死的,3天到7天要死的。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I度、n度和m度,其 中三度最深,损伤到神经末梢,往往只有靠植皮才有可能复原。按照当时的医学水平,像邱 财康这样全身烧伤面积达到89. 3%,其中三度烧伤达到23%的病人,理论上说存活机会微乎其 微。老护士长殷增雪:很少看到这样的,这样大面积的,要85%的面积的,烧伤85%,以前从 来没这样的,这样大的面积,必死无疑。不可能(救活的),在全世界都没有的。当年参与抢 救邱财康的护士长殷增雪,现在早已退休在家,但提起49年前的那次抢救,她依然记忆犹新。老护士长殷增雪:我们当时的时候都是一个摸索过程。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的,因此抢 救邱财康确实是不容易,是集体的力量。尽管有外国的医学权威结论,但医院、家属和邱财康自己,都没有放弃,医院成立了专 门的治疗小组,派出了最顶尖的专家不断会诊,开始向治疗过程中的重重难关发出挑战。 老护士长殷增雪:当时一个就是液体平衡问题,进出液的问题,大面积受伤以后,渗出相当 多。进去的液体和渗出的液体不能平衡。廖镇江:在当时有一个伊文思公式,美国的一个(权威的)伊文思公式。伊文思公式它 讲,就是面积超过80%就没办法进行补液,而我们医院的外科老前辈就是破了这个框框,他 们的补液大大增加,所以就是把丘财康从烧伤休克里面把他抢救过来。长期研究烧伤学科的,现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廖镇江,告诉记者,当时关于补液的 这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廖镇江:就是最主要我们瑞金医院在伊文思公式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总结出 了所谓的烧伤复苏公式,所以现在就是大家把它叫做为瑞金公式,所以正是有这样一个公式, 所以后来至少我们科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就比较顺利。虽然暂时克服了补液难题,但紧随而来的是邱财康出现了绿脓杆菌败血症,这一感染问 题如果处理不好,邱财康的右腿就保不住了。老护士长殷增雪:感染关牵涉到截肢问题,就是绿脓杆菌感染得非常厉害,很厉害,有 部分同志主张截肢,截肢以后可以保持生命,有些同志就提出,既然要保持生命就尽量要保 持完整。医院集中了几乎上海所有著名的内外科专家,为保住邱财康的这条腿做着努力,大家翻 遍了国内外文献,终于在一份外国文献中看到了一线希望。邱夫人:有一个专家就提出,去弄噬菌体,去农村里弄细菌,放在腿上,毒对毒,以毒 攻毒,那么他们就去弄了。老护士长殷增雪:所以就整个发动了学生去郊外寻找细菌来培养,后来终于找出了噬菌 体,噬菌体送来了以后,如何来洗(伤口),这非常困难,大面积的,睡在床上,怎么帮他把 脚吊起来,现在的塑料很多,当时就是怎样把塑料做成口袋,能够把腿吊起来,来帮他洗。 邱夫人:整整一个晚上不敢合眼的,就拿着那个塑料袋套着腿帮他摇,就看见烂肉一点点真 的掉下来了,到早上,地上都是血水。当时专家组采取的治疗方法,最终发挥了神奇的威力,在是否截肢的紧要关头,保住了 邱财康的一条腿,这对于当时已经因为烧伤而少了一只手的邱财康来说,显得格外珍贵。 邱财康: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当时我就想要回去炼钢,没有什么其他 想法,很简单。这时,治疗小组又碰上了一个难题,就是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换药难。由于邱财康从前胸 到后背全部烧伤,每次换药翻身对病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那么如何才能减轻邱财康的痛 苦呢?医护人员动足了脑筋。邱财康:一张转床,翻身床,找了一个技工造了一张翻身床。解决了不少问题。因为不 能趴着睡,(仰面睡)一睡就是2天2夜,48小时,趴着睡心脏疼。老护士长殷增雪:很原始的一张床。现在看起来是很笨重很笨重的,就是用自来水管子 来做成一张床,等于是用两块夹板,把人放在里面,上面全部消毒巾铺好,再拿一张床放上 去。外面用帆布带扎紧,旁边都有两个活塞放开,再把他翻转来,再把床拿下来。这样人就 可以合扑睡,也可以朝天睡。这个巧妙的小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病人翻身的问题。最后,就是最难的一关,植皮关, 如此大面积的创面需要植皮,自体皮根本不够用,这个棘手的问题直接摆到了专家组的面前。 老护士长殷增雪:而且我记得,当时需要皮。当时我们两个主任就说用我的皮,大家都愿意, 任何的人。就是好像当时都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一切为了病人,所以大家的精神真的。 包括医院的医护人员。当时,专家教授带头,医院所有的外科医生都主动要求献血献皮,而重度烧伤病人邱财 康急需皮肤的消息在社会上也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们涌到医院排队 等候献皮。而他们的牺牲精神也最终帮到了邱财康。邱财康:后来就慢慢补皮,慢慢补皮。最后一次是8月2号。5月26号,7月26号,8 月26号,总共3个月。到最后手术大概是3个月。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瑞金医院创造了当时国内外烧伤专业里的奇迹。三个月后,几乎 没有生还可能的邱财康,最终竟然神奇地痊愈了,瑞金医院的烧伤救治从此名声大噪。老护士长殷增雪:我们的病人就越来越多了,全国各地都来了。当初的时候,隔离病房 整个一层楼都给了我们占用,因为病人多了。病人东北的也有,全国各地。在成功救治邱财康后,瑞金医院正式成立了烧伤科,并且,从此将瑞金医院治疗烧伤的 办法,在全国推广,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救治。1966年,瑞金医院烧伤科,总结出了针对大面积三度烧伤的皮肤混合移植的方法,抢救 了第一例,烧伤总面积98%,三度烧伤90%,也就是除了两个手掌之外,全身全部烧伤的病人。 1977年,瑞金医院烧伤科又成功抢救了一例烧伤面积达100%,其中三度烧伤94%的烧伤病人, 并且植皮所使用的自体皮,就采自剩下的那6%二度烧伤后愈合的皮肤。2004年,瑞金医院烧伤科收治了一名因高压电击伤致头面部和右上肢深度烧伤的病人, 当时其心脏已完全裸露,损伤的严重程度是烧伤科自1958年建科以来未曾遇见的。三个月后, 病人原本裸露的心脏重新被覆盖,病人成功被救。在瑞金医院烧伤科成立至今49年的时间里,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烧伤科是病房里, 时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悲喜交加的故事。实况:张主任你好。坐坐。我想问一下我爸爸现在情况怎么样。这位年轻人名叫黄仁峰,他已经不太记得,这是四个多月来,第几次这样和医生谈话了。 今年6月,他的父亲,家住奉贤的62岁的黄正昌老先生,在厂里工作时不慎被灼伤,烧伤面 积达到了 90%,其中三度烧伤86%,也就是有接近90%的皮肤需要植皮,生命危在旦夕。 烧伤科张剑主任医师:就是说90%的创面都是需要通过手术,通过植皮来解决,这已经是很 困难了。那么再加上因为他年纪大,很多脏器功能也不好。家属黄仁峰:人已经全部用纱布包起来了。只留下气管切开留下的通气口,而且医生介 绍说,情况非常严重,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黄正昌老人的烧伤病情,加上他的年龄,在现有的医学文献中,还没有找到成功救治的 记载。专家说,在烧伤学界,老年人烧伤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烧伤学界有一个默认的计算 病人死亡率的公式,而根据这个公式,像黄正昌这样的病人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张剑:在我们烧伤界,就是他的年龄加上他的烧伤面积就是他的死亡率。那么这个病人已经92% 的烧伤,62岁,那么就是这个死亡率是远远超过100%。公式版:年龄+烧伤面积二死亡率黄正昌年龄62烧伤面积92%o 62+92=154远大于100 9月20日,入院3个多月的黄正昌,在经历了多次植皮手术后,开始出现严重水肿,呼吸急 促等症状,家属考虑再三,决定遵从奉贤当地风俗,让老人回家,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