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docx
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为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 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有效 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山体滑坡等灾 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 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按照上级政府恢复重建工作部署,结合 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关于灾 后恢复重建各项决策部署,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 在首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 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二)主要目标。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实 现受灾群众妥善安置、生产生活基本恢复、基础设施逐步完 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先急后缓。全面核实、认真 研判,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全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各领域恢 复重建的标准和时序。二是坚持先安全后畅通。要高度重视 灾后重建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来 抓,避免带来二次伤害。三是坚持先主路后支路。优先保障 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路设施,尽快恢复道路通行。二、主要任务(一)加快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处置。重点加强地质灾害 和危房的排查处置工作,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在各类隐患险 情未排除、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未得到妥善安排之前,要继续 坚守岗位,被转移群众一律不得返迁。1、认真排查地质灾害点隐患。立即组织地质专业人员, 对受灾点进行地质灾害鉴定,拿出技术鉴定意见和应急处置 方案,迅速组织实施除险加固。2、抓紧做好毁损住房的摸底排查工作。对无法维修加 固的,要立即拆除,启动新建住房规划工作。对可以维修加 固的,必须尽快实施除险加固,确保住房安全。(二)加快损毁基础设施修复重建。要迅速组织专业技 术人员,重点修复重建损毁的道路、桥梁、供电、通讯、供 水等基础设施,尽快确保灾区通行、通信、通水、通电。1、加快交通设施修复建设。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先 桥梁后道路、先修复后重建”的思路,尽快完成灾毁道路抢 通、规划重建任务,保证受灾群众的通行需求。2、加快水利设施修复建设。坚持应急整险与长远布局 相结合,加紧修复受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渠道、排涝灌 溉泵站等基础设施。3、加快电力通讯设施修复建设。优先保障民生和防汛 设施供电。进一步优化电网规划设计,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 行。4、加快公共基础设施修复建设。做好文化广场、卫生 院、自来水厂、垃圾运转站、公交站台停靠点等恢复工作, 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秩序。(三)统筹做好灾情统计和项目争取。1、认真做好查 灾核灾。各村居、各部门要按部门分工、属地管理,对房屋 倒塌、道路桥梁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 损毁、转移人员情况、组织救援情况(人员、设备、物资等) 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核查登记,确保信息准确完整。按照上级 部门要求,及时上报灾情信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区 救灾政策支持。2、积极推进项目谋划。结合我镇公共服务 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抓紧 谋划推进一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各村居、各部门要以灾后 重建为契机,迅速行动,加大与上级对口部门衔接沟通力度, 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重点项目库,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提 供保障。(四)加快生产恢复。迅速组织开展受灾企业走访,指 导企业加快恢复设施设备,科学谋划生产调度,协助企业恢 复生产经营;全面检查厂房、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危化原 料等重点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帮助指导受灾企业以灾 后重建为契机,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三、主要举措(一)合理确定灾后修复工程,正确把握灾后项目重建 流程,统筹安排好工程资源。安排专业人员经现场勘察后, 确定施工方案、编制工程清单,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合 法合规。(二)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主观能动性。灾后恢复重建 中,要注重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聪 明才智,投工投劳,尽快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三)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 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救灾工作的 全面胜利。四、组织保障我镇成立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 组长由各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一)交通设施恢复重建组组长:成员:(二)物资调配组组长:成员:(三)住建房屋、地质灾害恢复重建组组长:成员:(四)农业农村设施,水利工程恢复重建组组长:成员:(五)文物古建筑恢复重建组组长:成员:(六)环境卫生工作组组长:成员:(七)疫情防控组组长:成员:(A)通信设施恢复重建组组长:成员:(九)舆情管控组组长:成员:五、工作要求(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促一方发 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担当,坚持统筹兼顾工作原则,压 紧压实责任链条,周密部署、精准施策,敢于担当、敢于负 责,扎实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二)全力除险救灾,保障群众生活。统筹资源、统一 行动,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紧盯险工险段、重点工程、薄 弱环节,做好查险除险工作,杜绝次生灾害发生。(三)全面恢复重建,严把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措施, 量化工作目标,建立重建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工作 要求和完工时限。